1樓:網友
朱小蔓與朱小棣跨洋對山肆話——出國留學與教育「立人」》,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書。
朱小蔓問她的弟弟朱小棣,你在美國那麼多年,為什麼美國中小學生整體創造性遠遠超越我們呢?
朱小棣說美國中小學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有很多辦法,他談了五條,第一條是:「美國非常注重閱讀和寫作,而閱讀和寫作是很能培養創造性的。讀書以後通常要寫讀後感,僅讀後感的寫作,美國老師就讓孩子用很多種模式寫。
比如,一種是想象自己就是作者,寫一封信給朋友,介紹這本書;一種以書中主角的口吻來寫幾篇日記,通過日記反映出書中的主要內容;還有一種是假設你組織了乙個活動,請作者來參加,你春仔作為主持人,向聽眾介紹作者和他的書等等,非常靈活。」
從這一段話可以讀出:一是讀後感的寫作有很多形式,不是目前我國的那種簡單的學生不喜歡的形式,這需要創新;二是寫讀後感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因為這種寫作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行走;三是孩子們寫讀後感,一定要靈活,不要只使用一種模式來寫讀後感。
玩轉讀書,就是玩轉大量閱讀,就是玩轉寫多型別的讀後感逗森轎。
凱里《如何學習》讀後感
2樓:羽思寐幻
本書思想核心是:我們對學習這件事的傳統認知可能是錯的。你可能認為找個安靜的地方學習比較好,實驗結果卻是在有打擾的情況下學習效果更好。
你可能認為最好找個特定的時間段,集中學習一門課程,實驗結果卻是不同內容摻雜著學效果更好。本書結合了認知心理學和腦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提出了許多重新整理常識的高效學習方法。
人的大腦中,用來記憶的核心部位有三個:內嗅皮層、海馬體和新皮層。內嗅皮層類似乙個過濾器,負責過濾湧入大腦的海量資訊。
海馬體負責組合這些資訊,把和這些新資訊相關的神經細胞,通過神經突觸連線起來,新記憶就這樣構建起來了。新資訊被打上「記憶」的標記後,就會儲存到新皮層上,新皮層就是大腦最外面那層褶皺。每次提取這些記憶的時候,這部分皮層細胞就會活躍起來,同時,跟記憶有關的神經細胞之間的突觸就被加厚一次,每次神經突觸被加厚,神經訊號就會傳遞得更快些,記憶就這樣被加深了。
不過,海馬體是乙個編故事的高手。為了讓每一段情節都合情合理,它要根據現有材料找出關係、做出判斷,把鬆散的資訊拼合成乙個能讓人理解的整體。海馬體的這種「腦補」機制,到時我們在提取記憶的時候,總是出來一連串資訊,沒辦法做到十分精確。
傳統的學習觀念認為,學習就要找乙個固定的安靜場所。但是作者的建議恰恰相反:學習的時候多換幾個場所,會幫你把學到的東西記得更牢。
每當我們要提取記憶的時候,大腦總會冒出一連串資訊,比如當時學習的場景。研究人員就推斷並實驗證明:如果能還原到最初的學習環境裡,記憶的效果會更好。
但是,還原最初的學習場景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要想讓記憶的提取能力越來越不被周圍環境影響,把學到的東西記得越來越牢,就要改變一些習慣,比如多換幾個學習場所。
交替學習能讓我們的大腦準備好隨時面對意想不到的事,快速分辨出這種情況應該用什麼方法應對。
狒狒小伴娘讀後感,《小香咕和狒狒小伴娘》讀後感悟
小香咕新傳 狒狒小伴娘 是 小香咕新傳 系列第一部。開學的第一天,香咕跟隨表姐妹一起去學校,沒想到卻遇到一件令她十分難堪的事情,香咕招誰惹誰了?胡馬麗花的大姑要和 鬍子趙 醫生結婚,婚禮上需要兩個小伴娘,究竟誰會被選中呢?婚宴是在海邊舉行的,大家都歡天喜地去赴宴,可是香拉卻惹出了 煩 小黑人月亮從遙...
讀了《小橘燈》的讀後感,小桔燈 讀後感
小橘燈 是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全文是圍繞一位小姑娘來寫的。這篇文章讀一遍不能體會它的深層意思,必須精讀才能品味到作者內心的情感。文章思路清晰,層次分明。大意是說一天作者去看望朋友,遇見一個小姑娘要打 給醫院,作者幫助了她。後來久等不見朋友,作者買橘子去探望小姑娘和她媽媽,瞭解她的家庭狀況。臨走時小姑...
小狐狸的書桌讀後感,小狐狸的書桌讀後感200字的范文
在一座枝葉茂密 綠樹成蔭的森林裡,住著一群小動物,過著無憂無慮地生活。有乙隻小狐狸非常調皮,而且還經常搞惡作劇,他會趁著膽小的小白兔在散步的時候,突然從樹梢後面跳出來,把小白兔嚇一大跳 或者在小象去河邊喝水的時候,搶先一步跑到河邊,把河水攪得都是沙子,小象只能看著河水嘆氣。漸漸地,小動物們都不願意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