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莊子 秋水篇》全文,《莊子 秋水5》

2025-03-25 06:20:33 字數 1824 閱讀 8638

《秋水》莊子(節選)及翻譯是什麼?

1樓:娛樂眾生相

莊子秋水原文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已。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已若』者,我之謂也。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莊子秋水譯文

秋天裡山洪按照時令洶湧而至,眾多大川的水流匯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湧,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於是河神欣然自喜,認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自己這裡。河神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來到北海邊,面朝東邊一望,看不見大海的盡頭。

於是河神方才改變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對著海神仰首慨嘆道:「俗語有這樣的說法,『聽到了上百條道理,便認為天下再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的,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而且我還曾聽說過孔丘懂得的東西太少、伯夷的高義不值得看重的'話語,開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親眼看到了你是這樣的浩淼博大、無邊無際,我要不是因為來到你的門前,真可就危險了,我必定會永遠受到修養極高的人的恥笑。

>莊子《秋水》賞析:

秋水》是《莊子》中的又一長篇,用篇首的兩個字作為篇名,中心是討論人應怎樣去認識外物。全文可分成七個片斷,這裡選用的是第乙個片斷,寫河神的小卻自以為大,對比海神的大卻自以為小,說明了認識事物的相對性觀點。進而說明了人類對於自身的認識是受到嚴重侷限的,人應該清楚自身的渺小和認識的侷限性。

《莊子.秋水5》

2樓:會哭的禮物

原文】 河伯曰:「然則我何為乎?何不為乎?吾辭受趣舍,吾終奈何?」

北海若曰:「以道觀之,讓洞何貴何賤,是謂反衍;無拘而志,與道大蹇。何少何多,是謂謝施;無一州茄而行,與道參差。

嚴乎若國之有君,其無私德,坦跡枯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無私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無窮,其無所畛域。兼懷萬物,其孰承翼?是謂無方。

萬物一齊,孰短孰長?道無終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虛一滿,不位乎其形。年不可舉,時不可止;訊息盈虛,終則有始。

是所以語大義之方,論萬物之理也。物之生也,若驟若馳,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何為乎?

何不為乎?夫固將自化」。

通譯】 河神說:「既然這樣,那麼我應該做些什麼呢?又應該不做什麼呢?我將怎樣推辭或接納、趨就或捨棄,我終究將怎麼辦?」

海神:「用道的觀點來觀察,什麼是貴什麼是賤,這可稱之為迴圈往復;不必束縛你的心志,而跟大道相違礙。什麼是少什麼是多,這可稱之為更替續延;不要偏執於事物的某一方面行事,而跟大道不相一致。

端莊、威嚴的樣子像是一國的國君,確實沒有一點兒偏私的恩惠;優遊自得的樣子像是祭祀中的土地神,確實沒有任何偏私的賜福;浩瀚周遍的樣子像是通達四方而又曠遠無窮,確實沒有什麼區分界限;兼蓄並且包藏萬物,難道誰專門有所承受或者有所庇護?這就稱作不偏執於事物的任何乙個方面。宇宙萬物本是渾同齊一的,誰優誰劣呢?

大道沒有終結和起始,萬物卻都有死有生,因而不可能依仗一時的成功。時而空虛時而充實,萬物從不固守於某一不變的形態。歲月不可以挽留,時間從不會停息,消退、生長、充實、空虛,宇宙萬物終結便又有了開始。

這樣也就可以談論大道的準則,評說萬物的道理了。萬物的生長,像是馬兒飛奔像是馬車疾行,沒有什麼舉動不在變化,沒有什麼時刻不在遷移。應該做些什麼呢?

又應該不做什麼呢?一切必定都將自然地變化!」(原文和譯文摘自網路通行版)

學究】 把握當下,便是道。世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不斷的變化中,是無法準確把握的,如果刻意要去把握,就等於在不斷留停自己的念頭,這是不符合道的。這篇文章就是在說出悟道時的感受。

求《莊子秋水》翻譯,莊子《秋水》原文及翻譯是什麼?

譯文 秋天裡山洪按照時令洶湧而至,眾多大川的水流匯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湧,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於是河神欣然自喜,認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自己這裡。河神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來到北海邊,面朝東邊一望,看不見大海的盡頭。於是河神方才改變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對著海神仰首慨嘆道 俗語...

《莊子秋水》字詞翻譯,莊子《秋水》中薄字的解釋

1按時節 2河岸 3分辨 4窮困貽笑大方井底之蛙 莊子 秋水 中 薄 字的解釋 應該是迫近,接近的意思 陳情表 中有相似的 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本解答由 誰染蘭色涼薄意 的 月落瀟殤 友情提供!若有不足之處望諒解,希望本次解答對您有幫助!助人為樂也不易,萬分期待您的 採納 若有疑問請繼續追問,在此表...

什麼成語出自《莊子,秋水》

邯鄲學步 邯鄲學步 讀音 h n d n xu b 邯鄲 戰國時趙國的都城 學步 學習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來自己會的東西忘了。出 處 莊子 秋水 且子獨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 又失其故行矣 直匍匐而歸耳!例句 不管學什麼,都不能 生搬硬套。釋義邯鄲學步,也作 學步邯鄲 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