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lxr丶之塵
莊子——秋水
【原文】
秋水時至(1),百川灌河(2),徑流之大(3),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4)。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6)。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嘆曰(8):「野語有之曰(9),『聞道百(10),以為莫己若』者(11),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語於海者(14),拘於虛也(15);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16);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17),束於教也。今爾出於崖涘,觀***,乃知爾醜(18),爾將可與語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19);尾閭洩之(20),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21)。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23),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24)?計中國之在海內(25),不似稊公尺之在大倉乎(26)?
號物之數謂之萬(27),人處一焉;人卒九州(28),穀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29);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30)?五帝之所連(31),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32),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33),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34)
【譯文】
秋天裡山洪按照時令洶湧而至,眾多大川的水流匯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湧,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於是河神高興地自得其樂,認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自己這裡。河神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來到北海邊,面朝東邊一望,看不見大海的盡頭。
於是河神方才改變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對著海神仰首慨嘆道:「俗語有這樣的說法,『聽到了上百條道理,便認為天下再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的,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而且我還曾聽說過有人認為孔丘懂得的東西太少、伯夷的高義不值得看重的話語,開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親眼看到了你是這樣的浩淼博大、無邊無際,我要不是因為來到你的門前,真可就危險了,我必定會永遠受到修養極高的人的恥笑。
」海神說:「井裡的青蛙,不可能跟它們談論大海,是因為受到生活空間的限制;夏天的蟲子,不可能跟它們談論冰凍,是因為受到生活時間的限制;鄉曲之士,不可能跟他們談論大道,是因為教養的束縛。如今你從河岸邊出來,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將可以參與談論大道了。
天下的水面,沒有什麼比海更大的,千萬條河川流歸大海,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停歇而大海卻從不會滿溢;海底的尾閭洩漏海水,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停止而海水卻從不曾減少;無論春天還是秋天不見有變化,無論水澇還是乾旱不會有知覺。這說明大海遠遠超過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夠用數量來計算。可是我從不曾因此而自滿,自認為從天地那裡承受到形體並且從陰和陽那裡稟承到元氣,我存在於天地之間,就好像一小塊石子、一小塊木屑存在於大山之中。
我正以為自身的存在實在渺小,又**會自以為滿足而自負呢?想一想,四海存在於天地之間,不就像小小的石間孔隙存在於大澤之中嗎?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於四海之內,不就像細碎和公尺粒存在於大糧倉裡嗎?
號稱事物的數字叫做萬,人類只是萬物中的一種;人們聚集於九州,糧食在這裡生長,舟車在這裡通行,而每個人只是眾多人群中的一員;乙個人他比起萬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於整個馬體嗎?五帝所續連的,三王所爭奪的,仁人所憂患的,賢才所操勞的,全在於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辭讓它而博取名聲,孔丘談論它而顯示淵博,這大概就是他們的自滿與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漲時的洋洋自得嗎?
」詞類活用
1.名作動
面 名作動,面向 東面而視
2.名作狀
時 名作狀,按時 秋水時至
東 名作狀,向東 順流而東行
東 名作狀,向東 東面而視
3.形作動
少 形作意動,認為...少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
輕 形作意動,認為...輕 而輕伯夷之義者
窮 形作動,走到盡頭 今我睹子之難窮也
多 形作意動,認為...多 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
少 形作意動,認為...少 方寸乎見少
通假字涇 同 徑 直 涇流之大
辯 同 辨 辨識 不辯牛馬
虛 同 墟 所居之處 拘於虛也
大 同 太 大的 不似稊公尺之在大倉乎
卒 同 萃 聚集 人卒九州
豪 同 毫 動物身上的細毛 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
.一詞多義
1.之結構助詞,提賓標誌 我之謂也
結構助詞,的 仲尼之聞
代詞,指天下 伯夷辭之以為名
2.於動詞,到達 吾非至於子之門
介詞,被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介詞,比 莫大于海
介詞,由於 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
3.以動詞,認為 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動詞,憑藉 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
連詞,來 伯夷辭之以為名
4.為動詞,認為 以為莫己若'者
介詞,用 不可為量數
動詞,取得 伯夷辭之以為名
望採納!!!
2樓:齊大大一號
1、原文: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
『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爾出於崖涘,觀***,乃知爾醜,爾將可與語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洩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
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
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公尺之在太倉乎?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穀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
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
河伯曰:「然則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無窮,時無止,分無常,終始無故。是故大知觀於遠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無窮。
證向今故,故遙而不悶,掇而不跂:知時無止。察乎盈虛,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
知分之無常也。明乎坦塗,故生而不說,死而不禍:知終始之不可故也。
計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時,不若未生之時;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亂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觀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細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窮至大之域!」
河伯曰:「世之議者皆曰:『至精無形,至大不可圍。
』是信情乎?「北海若曰:「夫自細視大者不盡,自大視細者不明。
夫精,小之微也;郛,大之殷也:故異便。此勢之有也。
夫精粗者,期於有形者也;無形者,數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圍者,數之所不能窮也。可以言論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論,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
2、翻譯:
秋天的洪水隨著季節漲起來了,千百條江河注入黃河,水流巨大,兩岸的水邊、洲島之間,不能辨別牛馬。於是乎黃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這裡了。順著流水往東走,到了渤海,臉朝東望去,看不到水邊。
於是乎河伯才收起(改變)了欣喜的臉色,抬頭看著渤海神若嘆息道:「有句俗話說,『聽到了許多道理,就以為沒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說的是我呀。並且我曾經聽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見聞、輕視伯夷的義行,開始我還不相信;如今我看見您的大海難以窮盡,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來,那就危險了,我會永遠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譏笑。
」渤海神若說:「對井裡的蛙不可與它談論關於海的事情,是由於它的眼界受著狹小居處的侷限;對夏天生死的蟲子不可與它談論關於冰雪的事情,是由於它的眼界受著時令的制約;對見識淺陋的人不可與他談論關於大道理的問題,是由於他的眼界受著所受教育的束縛。如今你從河岸流出來,向大海**,才知道你的淺陋,這就可以與你談論大道理了。
天下的水,沒有比海更大的了。萬千條江河歸向大海,不知什麼時候停止,可它不滿盈;尾閭排洩它,不知什麼時候停止,可它不虛空;春天、秋天它沒有變化,洪水、大旱它不知道。這表明它的容量超過長江、黃河的容量,不可計數。
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誇耀,因為自以為列身於天地之間,從那裡汲取陰陽之氣,我在天地裡面,猶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樣,正存有自己所見很少的想法,又怎麼會自我誇耀呢?計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間,不象小洞在巨大的水澤裡嗎?
計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象梯公尺在大倉裡嗎?稱事物的數量叫做『萬』,人類只是佔其中的一類;人類遍布天下,穀物所生長的地方,車船所通達的地方都有人,令人只是佔其中的一千;這表明人與萬物相比,不象毫毛的末梢在馬體上嗎?五帝所連續統治的,三王所爭奪的,仁人所擔憂的,以天下為己任的賢人所勞碌的,全不過如此而已。
伯夷以辭讓君王位置而博得名聲,孔子以談論天下而顯示淵博,他們這樣自我誇耀,不正象你剛才自我誇耀河水之多一樣嗎?」河神說:「這樣,那麼我把天地看作是最大把毫毛之末看作是最小,可以嗎?
」海神回答:「不可以。萬物的量是不可窮盡的,時間的推移是沒有止境的,得與失的稟分沒有不變的常規,事物的終結和起始也沒有定因。
所以具有大智的人觀察事物從不侷限於一隅,因而體積小卻不看作就是少,體積大卻不看作就是多,這是因為知道事物的量是不可窮盡的;證驗並明察古往今來的各種情況,因而壽命久遠卻不感到厭倦,生命只在近前卻不會企求壽延,這是因為知道時間的推移是沒有止境的;
洞悉事物有盈有虛的規律,因而有所得卻不歡欣喜悅,有所失也不悔恨憂愁,這是因為知道得與失的稟分是沒有定規的;明了生與死之間猶如一條沒有阻隔的平坦大道,因而生於世間不會倍加歡喜,死離人世不覺禍患加身,這是因為知道終了和起始是不會一成不變的。算算人所懂得的知識,遠遠不如他所不知道的東西多。
他生存的時間,也遠遠不如他不在人世的時間長;用極為有限的智慧型去**沒有窮盡的境域,所以內心迷亂而必然不能有所得!由此看來,又怎麼知道毫毛的末端就可以判定是最為細小的限度呢?又怎麼知道天與地就可以看作是最大的境域呢?
」河神說:世間議論的人們總是說:『最細小的東西沒有形體可尋,最巨大的東西不可限定範圍』。
這樣的話是真實可信的嗎?」
海神回答:「從細小的角度看龐大的東西不可能全面,從巨大的角度看細小的東西不可能真切。精細,是小中之小;龐大,是大中之大;不過大小雖有不同卻各有各的合宜之處。
這就是事物固有的態勢。所謂精細與粗大,僅限於有形的東西,至於沒有形體的事物,是不能用計算數量的辦法來加以剖解的;而不可限定範圍的東西,更不是用數量能夠精確計算的。
求《莊子秋水》翻譯,莊子《秋水》原文及翻譯是什麼?
譯文 秋天裡山洪按照時令洶湧而至,眾多大川的水流匯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湧,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於是河神欣然自喜,認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自己這裡。河神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來到北海邊,面朝東邊一望,看不見大海的盡頭。於是河神方才改變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對著海神仰首慨嘆道 俗語...
論佛骨表的原文和譯文是什麼,師說原文及翻譯
難捨難離,搞笑的叫基情四射 無與倫比 沒有什麼能跟它相比的 倫比 模擬 形容超出一切,好到極點。成語解釋 倫比 模擬,匹敵。指事物非常完美,沒有能跟它相比的。出處唐 韓愈 論佛骨表 數千百年以來,未有倫比。例句在這段時間裡,他受到祖國人民 的最熱情的接待。魏巍 東方 歸來 語法複雜式 作謂語 定語 ...
莊子秋水揭示了什麼道理,《秋水》揭示的道理以及現實意義
本文以河神見海神為喻,說明學問是無止境的,因為宇宙是無窮大的,人在宇宙中顯得很渺小,人的見識有限,經過比較,就會顯出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難免貽笑大方。它體現了莊子的哲學思想。秋水 揭示的道理以及現實意義 寓言的形式大大增加了 莊子 的文學性,可讀性。寫人敘事不是目的,故事和人物都是作為形象化的論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