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給我兩則文言文 帶意思

2025-03-17 08:20:26 字數 1909 閱讀 4314

1樓:熱切還輕快的小哈士奇

學奕。奕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

曰:非然也。

大意。奕秋,全國最善於下棋的人。假使奕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乙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人雖然聽著,一心以為有拍蠢悔天鵝將要飛來,想拿弓箭把它射下來,雖然和前乙個人一起學習,但是不如檔茄他,因為是他襲正的智慧不如前乙個人嗎?

不是這樣的。

這兩首文言文的意思

2樓:

摘要。鐵杵成針譯文: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間相傳李太白在山中讀書,還沒有讀完,就放棄離去了。過了小溪,看見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鐵杵,李白感到奇怪便問她,老婆婆:「我想要做針。

李白問道:「鐵杵磨成針,能行嗎?」老婆婆答道:

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與意志所感動,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學業。老婆婆自己說她姓武,現在磨針溪旁有武氏巖。

您好,已收到您的問題,小度這邊正在為您努力查詢哦~請稍等。

囊派信悔螢夜塵正讀文言文翻譯為:晉朝人車胤謹慎勤勞而不知疲倦,知識廣博,學問精通。他家境貧寒,不能經常得到燈油。

夏天的夜晚,車胤就用白絹做成透光的袋子,裝幾十只螢火蟲照著書本,夜以繼日地學習著。選自《晉書·車胤傳》,啟示:無論環境有多麼惡劣,我們都要勤勞學習,這樣日坦納後必有成就。

鐵杵成針譯文: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搜陸下。世間相傳李太白在山中讀書,還沒世稿頃有讀完,就放棄離去了。

過了小溪,看見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鐵杵,李白感到奇怪便問她,老婆婆:「我想要做針。」李白問道:

鐵杵磨成針,能行嗎?」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敬渣!

李白被她的毅力與意志所感動,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學業。老婆婆自己說她姓武,現在磨針溪旁有武氏巖。

給我個贊吧親~

好的。謝謝๑•

不客氣。嗯~

請翻譯:這兩則文言文

3樓:網友

1.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註釋:(1)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這句話是說,出門辦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貴賓和進行大祭時那樣恭敬嚴肅。

2)在邦無怨,在家無怨:邦,諸侯統治的國家。家,卿大夫統治的封地。

3)事:從事,照著去做。

譯文: 仲弓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

出門辦事如同去接待貴賓,使喚百姓如同去進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認真嚴肅。)自己不願意要的,不要強加於別人;做到在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麼;在卿大夫的封地裡也不怨恨什麼。」仲弓說:

我雖然笨,也要照您的話去做。」

2.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為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譯文】樊遲問怎樣才是仁。孔子說:「平常在家規規矩矩,辦事嚴肅認真,待人忠心誠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棄。」

4樓:花溪畔說相思

仲弓詢問仁是什麼。孔子說:「出門見到的每個人都當貴賓一樣對待,使用民力如果對待祭司一樣慎重。

我雖然不聰明,請允許我按照您說的話去做。」

樊遲問什麼是仁。孔子說:「平常在家規規矩矩,辦事嚴肅認真,待人忠心誠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棄。」

第一句中大賓是名詞做動詞,當貴賓一樣對待。大祭一樣的用法。請在這裡是請允許做什麼。

第二句雖之夷狄,雖錶轉折,翻譯為即使,之在這裡是動詞,到的意思。

下面這句話怎麼用文言文表達?

5樓:是啊那裡就說

雪落在那些年雪落過的地方,我已經不注意它們了。比落雪更重要的事情開始降臨到生活中。三十歲的我,似乎對這個冬天的來臨漠不關心,卻又好像一直在傾聽落雪的聲音,期待著又一場雪悄無聲息地覆蓋村莊和田野。

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文後題目10分甲

小題1 d 小題1 a 小題1 1 不為生活貧困而憂愁,不熱衷於發財做官。2 為它命名的人是誰?這是太守的自稱啊。4分,每小題2分。戚戚 汲汲 各1分 名 1分,大意1分。小題1 d意動用法。以 樂 快樂 小題1 醉翁表達的是與民同樂。小題1 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 句意完整 語句通順。閱讀下面文言文...

《世說新語》兩則中的文言現象,《世說新語》兩則中有哪些一詞多義

文言現象 一 詞類活用 友人慚 意動用法.慚 感到慚愧 二 通假字 陳太丘與友期 尊君在不.不 通 否 讀 f u,表示否定,相當於 嗎 三 古今異義 詠雪 1 兒女 古義 子侄輩的人,指家中的年輕一代人.今義 指子女 2 因 古義 趁,乘,憑藉.今義 因為 3 文義 古義 詩文.今義 文章的意思 ...

文言文閱讀論語》十則,文言文閱讀。《論語》十則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1 1 同 悅 高興,愉快 2 大概,也許 3 生氣,發怒2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精神倦怠而無所得。3 略 4 對待知識,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實事求是,不能隱瞞,不能不懂裝懂。5 重 表現在 任以為己任 遠 表現在 死而後已 意對即可 閱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