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何謂仁? 仁者,仁義也。指在與另乙個人相處時,能做到融洽和諧,即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著自己,多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為別人考慮,做事為人為己,即為仁。
儒家重仁,仁者,愛人也。簡言之,能愛人即為仁。
何謂義? 義者,人字出頭,加一點。在別人有難時出手出頭,幫人一把,即為義。
古字義,離不開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別是非,在人家需要時,及時出手,幫人家一兩下,即為義。
何謂禮? 禮者,示人以曲也。己彎腰則人高,對他人即為有禮。因此敬人即為禮。
古之禮,示人如彎曲的穀物也。只有結滿穀物的穀穗才會彎下頭,禮之精要在於曲。
何謂智? 智者,知道日常的東西也。把平時生活中的東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觀一葉而知秋,道不遠人即為此。
何謂信? 信者,人言也。遠古時沒有紙,經驗技能均靠言傳身教。那時的人純真樸素,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故而真實可靠。
別人用生命或鮮血換來的對周圍世界的認識,不信是要吃虧的。以此估計,信者,實為人類之言,是人類從普遍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東西,當然不會騙人。
仁是仁愛之心;義是處事得宜和合理;禮是人際關係的正常規範如禮儀、禮制、禮法;智(古書或作「知」)是明辨是非;信是言無反覆、誠實不欺。孟子以仁義禮智為四端:「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對他人遭遇的不幸生起惻隱之心即是仁心。羞惡之心是對自己做出不合宜不合理的事感到羞愧,對別人犯此則厭惡。辭讓是指不接受違反禮制的好處。
是非之心則需要智慧來支撐。
2樓:匿名使用者
是仁義禮智信 「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孔子曾將「智仁勇」稱為「三達德」,又將「仁義禮」組成乙個系統,曰:「仁者人(愛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焉。」 仁以愛人為核心,義以尊賢為核心,禮就是對仁和義的具體規定。
孟子在仁義禮之外加入「智」,構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實事親(親親)是也;義之實從兄(尊長)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背離)是也。」
董仲舒又加入「信」,並將仁義禮智信說成是與天地長久的經常法則(「常道」),號「正常」。 曰:「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
信義和仁義的區別
3樓:誰可記取
信義和仁義都是價值觀中的重要概念,但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區別。
信義強調的是人們在交往和溝通中應該儘可能地保持自己的信用和誠信,遵守承諾和合同。當人們與他人建立起信任關係時,就需要堅守自己的信義,以維護這種信任關係。
而仁義則更多地關注於人際關係中的情感和道德責任。仁者愛人,仁義強調的是自己應該為了關心、照顧別人的利益而行動,同時也期待他人對自己有同樣的關懷和尊重。
因此,雖然信義和仁義都是行為規範和價值觀中的重要概念,但其重點和著眼點有所不同。
仁義信屬於什麼思想
4樓:舞僥評
仁義信屬於儒家思想,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
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儒家思想也稱為儒畝野教或儒學,由孔子餘螞創立,最初指的是從事喪葬行業的司儀,後來以此為基礎逐漸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迅毀喊影響深遠。它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
志士仁人的意思是什麼?
5樓:溫嶼
拼音】 zhì shì rén rén
解釋】 原指仁愛而有節操,能為正義犧牲生命的人。現在泛指愛國而為革命事業螞嫌出力的人。
例子】 相關】數物賀「志士仁人」
志士仁人是什麼意思
6樓:古詩文網
拼備坦音:zhì shì rén rén
解釋:原指仁愛而有節操,能為正義犧牲生命的人。現在泛指愛國而薯滾叢為革命事業出力的人。
出處:論數櫻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例句:
志士仁人是什麼意思?
7樓:靈魂巡遊者都藍
出處】 《論語·衛靈公》。
註釋】 ①志士:有堅定意志的人。仁人:仁民愛物、道德高尚的人。
譯文】志士仁人,沒敗者念有嫌運為了求生而損害仁的,只有犧牲自身來成全仁的。
賞析與啟迪】
這句話是成語「殺身成仁」的出處。「仁」是孔子心目中最高、最根本的理想和準則。在孔子看來,志士仁人不會貪生怕死而損害仁德,而是不顧個人安危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成全仁德。
志士仁人這種努力奮鬥、積極進取、不惜犧牲的精神和理性的歷史責任感,在中國歷史上曾感染、教育、薰陶了無數中華兒女。
志士仁人那種顧大節、求大義的崇高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使國人們能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舍小家顧大家,舍小利求大利,前赴後繼,奮勇前進。
志士仁人這種捨身成仁的精神,是最高境界的仁愛,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世世代代薪火察困相傳。
論語對仁義禮信的理解和看法
論語 中關於這幾個問題的論述很多,特別是仁的問題,對於不同的人和事,孔子認為可以有不同的標準和要求。但是,孔子認為仁並非遙不可及或者高不可攀,所以他說 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只要願意,每個人都可以做到。至於義的方面,我覺得孔子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
對論語中仁義禮信的理解和看法,對論語中的仁,義,禮,信的理解和看法
仁 就是愛人 也就是說 孔子強調愛護他人 義 就是真誠待人 禮是指 禮樂制度 就是每乙個人做事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 貴族要符合貴族的身份 信 是指誠信 滿意請採納 對論語中的 仁,義,禮,信 的理解和看法 仁 就是愛人 也就是說 孔子強調愛護他人 義 就是真誠待人 禮是指 禮樂制度 就是每乙個人做事都...
求一副重修蕭氏祖堂的大門對聯以仁義德信為主題
詩書傳家尚德明信 耕讀不輟行仁好義。祖德義傳根基旺,宗功仁信世吉昌 祥 求一付唐氏祖堂大門對聯。我們現在正重修祖堂,祖堂名為 長塘灣大廳 求高人 源自商湯 德聖開大小學宗 流傳千古 慎修得百科獨步 德聖指戴德戴聖,叔侄二人開創大小戴學,慎修是戴震的字,帶真是清代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 自然科學家 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