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律與意識的關係是怎樣的?
1樓:汝星緯位蔚
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必然要遇到客觀規律和主觀能動的關係。客觀規律性是事物運動發展中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絡,即指規律是客觀的,它的存在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主觀能動性又稱自覺能動性,是指人類特有的認識世界中有目的,有計劃,積極主動的活動能力。
首先,必須尊重客觀規律,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必須以承認規律的客觀性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觀規律性返卜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人們在遵循並改造事物的過程中,要想達到預期的結果,必須處理好二者的關係,即客觀規律和主觀能動性的辯證統一的關係。人們只有尊重規律,才攔茄能更好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人們對客觀規律認識愈深刻,全面,主觀能動性愈充分地發揮。
如果違背客觀規律,就會受到它的懲罰。成語,揠苗助長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那個心急的宋國人為了使稻子快點長大而把他們從土地裡拔高了一些,但這些卻違背了事物本身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終於得不償失。
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順應大自然的規律,在稻子的自然生產週期過程中澆水施肥,精心照料,呵護它們成長,這樣才能真正取得豐收。
馬克思主義哲學說到底是人與物鬥爭的哲學。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就是一種表現。客觀規律性是物對人的結束,主觀能動性是人對物的突破。
從經濟學角度舉個例子:假定a想開辦一家公司。這裡面a要遵循經濟規律的結束,比如說價值規律,這就是所謂的客觀規律性。
而a的主觀能動性就在於在遵守價值規律的前提下更加住重漏衡穗管理,效率,產品質量,服務水平等。這些都需要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需要注意的是人們可以通過能動性的發揮來反抗物質規律的束縛,單這僅僅是反抗而已,是不能真正地突破與顛覆。
事實上只能充分認識規律,尊重客觀規律才能更好地發揮人的能動性。如果隨意發揮則要麼碰壁,要麼受到規律的懲罰。這就是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之間的關係。
人們在實踐過程中,人的意識活動都要受規律的支配,不管人們是否認識到,承認與否,它都客觀存在著,並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人在規律面前又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於人類。
2樓:雷叔說化學
1、概念:物質運動發展過程中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絡。2、特點:
客觀性:人們不能創造或消滅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只能認識規律,利用規律。普遍性:
規律在很大範圍和領域中起作用。
1、起源: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社會性勞動的產物(決定性因素)2、本質(意識本質: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人腦的機能社會性產物3、意識的能動作用意識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
意識具有主動性和創造性。意識能通過指導兆慧實踐改造族做答客觀物質世界(最突出的表現) 。意識對於人的生理活動有影響 。
4、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的關係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 ,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又必須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5、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辯證統一實事求胡滲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就是為了更好地實事求是 解放思想是堅持實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切實做到實事求是。
意識和規律的特點
3樓:雙魚季風
意識基本特徵。
自覺性(能意識到反映的物件和結果) 人對客觀世界是能夠認識的。當人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具有詞的形式、並由語言來表示反映的內容時,他就把自己從周圍的事物中區分出來,周圍的事物對他來說,就成為被自覺認識的客體。
目的性(事物出現前就有所預見) 任何人做事都具有目的性,並且根據物件的變化而變化的。
能動性(能根段如激據日的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使客觀事物服務於自己)。 就意識在人的活動中的作用來說,它具有能動性、創造性的特徵。握襪而能動性、創造性的特徵又總是聯絡在一起的。
列寧說:「人的意識 不僅反映客觀世界,並且創造客觀世界。」(哲學筆記》,人民出版社,1956年橡蠢 9月第1版, 第199頁。
社會歷史性(人的意識受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關係的制約)
4樓:不是小羊
意識具有自覺性、目的性、流動性、社會歷史性這四大基本特徵,規律是客觀的,客觀性是規律的基本特點。
5樓:聯絡
意識具有自覺性、目的性、流動性、社會歷史性這四大基本特徵。
怎樣理解規律和意識的關係?
6樓:覃淋
規律是指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質的聯絡和必然的趨勢,客觀規律是指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世界的規則。意識主觀能動性是指人們能動地認識世界和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實踐能力和作用。
二者的辯證關係:a、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尊重客觀規律,才能更好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人們對客觀規律認識愈深刻、全面,主觀能動性愈充分地發揮。
如果違背客觀規律,就會受到它的懲罰。b、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認識、掌握和利用客觀規律的必要條件,因為客觀規律是隱藏在事物內部的。要正確地認識必須通過實踐,依靠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利用客觀規律改造世界。
c、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相輔相成的,辯證統一的。既要尊重客觀規律,又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把堅持唯物論和辯證法有機統一起來。
人的意識是由哪種形式構成?
7樓:鬱悶中
自我意識是人對自己身心狀態及對自己同客觀世界的關係的意識。自我意識包括三個層次:對自己及其狀態的認識;對自己肢體活動狀態的認識;對自己思維、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的認識。
自我意識不僅是人腦對主體自身的意識與反映,而且人的發展離不開周圍環境,特別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制約和影響,所以自我意識也反映人與周圍現實之間的關係。自我意識是具有意識性、社會性、能動性、同一性等特點。
一是意識性。意識性是指個體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世界的關係有著清晰、明確的理解和自覺的態度,而不是無意識或潛意識。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自我意識是主體我對客體我的一切主觀能動的反映。
二是社會性。自我意識是個體長期社會化的產物。這不僅因為它是在社會實踐中產生的,而且因為它的主要內容是個體社會屬性的反映。
對自我本質的意識,不是意識到個體的生理特性,而是意識到個體的社會特性,意識到個體的社會角色,意識到個體在一定的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中的地位和作用,這是自我意識發展到成熟的重要標誌。
三是能動性。自我意識的能動性不僅表現在個體能根據社會或他人的評價、態度和自己實踐所反饋的資訊來形成自我意識,而且還能根據自我意識調控自己的心理和行為。
四是同一性。心理學研究表明,自我意識一般需要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直到青年中後期才能形成比較穩定、成熟的自我意識。雖然這種自我意識有可能因個體實踐的成敗和他人的評價的改變而發生變化,但到青年期以後,個體會對自己的基本認識和態度保持同一性。
正因為自我意識的同一性,才會使個體表現出前後一致的心理面貌,從而使自己與其他人的個性區別開來。
8樓:文章傳播自然
意識到目前為止還是乙個不完整的、模糊的概念。一般認為是人對環境及自我的認知能力以及認知的清晰程度。研究者們還不能給予它乙個確切的定義。
約翰·希爾勒通俗地將其解釋成:「從無夢的睡眠醒來之後,除非再次入睡或進入無意識狀態,否則在白天持續進行的,知覺、感覺或覺察的狀態」[1],現在,意識概念中最容易進行科學研究的是在覺察方面。例如,某人覺察到了什麼、某人覺察到了自我。
有時候,「覺察」已經成為了「意識」的同義詞,它們甚至可以相互替換。目前在意識本質的問題上還存有諸多疑問與不解,例如在自我意識方面。現在對意識這一概念的研究已經成為了多學科的研究物件。
意識問題涉及到的學科有認知科學、神經科學、心理學、電腦科學、社會學、哲學等。這些領域在不同的角度對意識進行的研究對於澄清意識問題是非常有幫助的。為了把通常所說的「意識」從浩瀚的哲學概念中抽離出來,拿到純粹生理學和心理學上來研究意識,必須要提出「個體人的意識」子詞條。
因為,意識,通常是特指人的意識,尤指人類個體的意識。與哲學上「意識」含義不同,這種通常意義上的「個體人的意識」是比較易於理解的。個體人的意識,是指個體人由其物理感知系統能夠感知的特徵總和以及相關的感知處理活動。
人軀體的物理感知,基本分為「所感知的特徵總和」即本體感知和外部感知,相關的感知特徵「處理活動」則是「思維」。
人意識到危險時,什麼是人類的本能
人的本能反應是逃跑,但如果感覺逃跑不了就會躲藏或反擊 人意識到危險時什麼是人類的本能 當人在意識到危險或者是直面危險的時候本能反應是避開這個危險,或者是保護好自己的重要部位以及即將受到傷害的部位。人在遇到危險時最本能的反應是什麼 保護自己 降低對自己的傷害以及求生 如有東西向自己飛來,我們本能的避讓...
說話時什麼時候不看人,意識不到是怎麼做到的
雙方談話時,一定要專心聽別人講話呢,也不要一邊聽別人說話一邊玩手機呢,眼鏡時不時的看著對方嘍,如果談話時不看著對方,別人會誤解成你不遵敬他呢,不想聽他說話呢,時間長了別人就不願意跟你說啥了。說的不好請諒解,望採納,謝謝!通常這種人是從內心比較害羞和不夠自信的 ta們不看你是為了緩解眼神交流的壓力,但...
潛意識有什麼力量,潛意識的力量有多大?
如果說思想來自意識,那麼力量就來自潛意識。潛意識是人類最偉大的部分之一,它的存在是客觀現實的。它立足於人的本能,對人的本能願望瞭如指掌,它總在尋找機會進入人的意識之中。它是人類的寶庫,在這裡,你能夠發現人與自然的內在印象,還有各種各樣的現實經歷。這些曾經的事實,是在意識的指導下進入潛意識的。它起到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