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蘇聯曾經長期對峙爭霸,他們是如何走向強大的

2025-02-14 20:10:10 字數 4178 閱讀 8833

1樓:天蟾如月

美國本身科技力量很強工業力量也很強,尤其是在二戰結束時得到大部分德國科技人員加持,所以繼續走向強大不難。難的是獲得足夠的經濟支援。這一點上美國做得非常有前瞻性。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在戰後幾十年中,利用各國經濟不發達刻意營造了國際市場,使得商品交易進入國際化並以美元作為通用通兌的貨幣,由此西方集團賺得盆滿缽滿。

蘇聯則不同。蘇聯有著強大的重工業力量,但輕工業嚴重不足,無法真正實現產業配套。雖然也在二戰結束時得到了部分德國科技人員的加持,經濟上卻無法支援軍力增長的同時發展輕工業。

只能重點在重工業和高科技方面持續維持著投入,並犧牲社會主義陣營利益和民眾民生。所以,雖然蘇聯始終在大的軍事力量上持續走強不弱於美國,卻在總體執行上疲於應對,越走越弱(相對),最終在與西方集團的經濟競爭中失敗而經濟崩潰,國家解體。

2樓:網友

美國是通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戰爭福利發展實力的。兩次世界大戰都沒有波及到美國本土,所以美國可以全身心的發展工業,再加上戰爭後歐洲一片狼藉,美國靠著杜魯門計劃掌控了歐洲的話語權,成為西方的領頭羊。

而蘇聯則藉由眾多加盟國一起努力,全力發展重型工業和軍事力量,所以在軍事實力上也十分強大。

蘇聯在美蘇爭霸中失敗的原因?

3樓:修羅軍團

美蘇冷戰期間美國趁蘇聯處於經濟復甦期大力發展軍備與蘇聯軍備競賽,最終拖垮蘇聯。要知道,乙個國家要想發展軍事需要大量資金啟動計劃,大量資金投入實驗,很費錢,裝備部隊實還需要大量資金,所以蘇聯最終被拖垮。

4樓:網友

實力遠遠不如美國,還要畸形地拼命發展軍事和美國死磕,結果自己就完蛋了。

5樓:幹思菱

經濟,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拼經濟是找死的,

6樓:小李玉潔院

發展了9艘航母,拖垮了經濟/不注重發展國民經濟。

7樓:今日國際

美蘇冷戰,蘇聯為什麼會敗?原因太現實。

蘇聯採取與美國對峙政策的出發點

8樓:

你好親,很高興為您解答。冷戰主要表現為以美國與蘇聯為首的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對峙。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爭奪,是世界長期不得安寧的主要根源。

兩大軍事集團實力相當,誰都不敢輕易動侍早早老雀用武力來結束對方與其的世界霸權爭奪。兩國都儲存了大量核彈頭,彼此相互保證毀滅。冷戰結束後再加上經歷了之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睜者界大戰的磨難,世界各國人民都渴望和平、反對戰爭。

希望我的可以給您帶來幫助,祝您生活愉快!

蘇聯在冷戰中為何會被美國拖垮?從中我們獲得了哪些啟示?

9樓:歷史講堂小知識

在上世紀,我們應該都非常清楚,當年世界兩個超級大國蘇聯和美國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冷戰,但最後蘇聯卻被美國給拖垮,直接解體,至此美國也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那麼很多人就非常的好奇,蘇聯當時的軍事實力明明不弱於美國,可為何最終的結局是蘇聯會被美國拖垮而以解體終結呢?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種。

1、經濟快速崩潰。

要知道蘇聯在面對美國的時候。內心其實是動盪不安的。因為他十分清楚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所以當時的蘇聯就特別擔心美國可能會在背後搞小動作,比如說暗自的發展國內經濟,所以為了防止美國突然有一天對自己動手,蘇聯也趕緊抓緊時間研發各種新型**,然後就對其進行各種量產。

再加上當時蘇聯的軍隊達到近四百多萬人,這四百多萬人的培養費用就達到了天價,再加上無止境的研究核**以及核潛艇等等,這些對蘇聯來說是十分巨大的經濟耗損,長期下去即使自己有乙個金山銀山也經不住蘇聯這麼耗費,最後蘇聯的經濟直接崩盤無奈只好解體。

2、國內輕工業、重工業比例嚴重失調。

當年美國和蘇聯都投入過十分鉅額的軍費用於軍事建設,就是為了提公升自身的軍事實力,但是蘇聯因為太過於將精力放置於軍事工業上,導致其他的農業工業、輕工業等都大幅度的落後於美國,對蘇聯來說他需要長期進口糧食,曾經一度還出現過糧荒,但是美國卻從來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所以這也是蘇聯根本無法想象的。早在1981年的時候,美國就提出過星球大戰計劃,美國特別聰明,他們施壓歐佩克增產石油,迫使當時的世界的石油**低位執行,這也直接切斷了蘇聯軍隊所需要用到的資金,進而拖垮了蘇聯經濟。

10樓:有知居

蘇聯地軍隊人數達到423萬人,要花天價軍費養軍隊,並且蘇聯還在毫無止境地研發並不實用地軍事** ,對於蘇聯來說是巨大的經濟損耗,有金窩銀窩也禁不起蘇聯這樣造,最後經濟直接崩盤,只好解體,正中美國下懷。所以說,沒有錢是萬萬不行的,經濟實在是太重要了,而且對於自己的實力也得看清楚。

11樓:喜歡毛絨絨的

蘇聯曾經特別重工業,忽視了輕工業的發展,導致他們糧食欠收,長時間的冷戰把他們的經濟拉胯了,很多人吃不起飯,重工業和輕工業都要發展。

12樓:幸福小豬豬

因為他們的**是有限的,資金也有限,美國的實力也比較強,第一,自身要強大,第二要依靠科學技術,第三不要聽信於他人,第四,不要依賴他人,第五,也不斷的搞科研開發。

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

13樓:匿名使用者

(1)雅爾達體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雅爾達等國際會議確立了以美蘇為主導的國際關係新體制,即雅爾達體制,它勾畫出戰後世界兩極格局的基本輪廓。

2)杜魯門主義:1947年3月杜魯門提出,要以「遏制共產主義」作為國家政治意識形態和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這些政策和綱領後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

杜魯門主義是美蘇冷戰全面開始的標誌。

3)馬歇爾計劃:1947年6月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了「歐洲復興計劃」,也就是馬歇爾計劃。目的是用經濟手段為美國控制西歐鋪平了道路。

4)北約和華約的建立。

北約:為了反對蘇聯和東歐國家,1949年春,美、英、法等12國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同年夏,條約生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簡稱北約。

華約:為了穩定東歐,保障蘇聯的利益和安全。1955年蘇聯和保加利亞等八國在華沙簽署《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簡稱《華沙條約》。

同年6月條約生效,正式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標誌著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的形成。

14樓:田志勳

二戰時期,兩大軍事集團對戰,反法西斯聯盟以美、蘇、中、英為主力,最終戰勝德,日等法西斯國家,在歐洲蘇聯紅軍和美、英聯軍瓜分了德國,德國被一分為二,即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也叫東德與西德),在東德與西德之間建立了柏林圍牆,柏林圍牆以東為蘇聯勢力範圍,以西為美,英勢力範圍,而在亞太地區,1945年蘇聯出兵中國東北,與日本決戰,此時美國太平洋戰爭勝利,日本投降,美、蘇兩國以朝鮮的三八線為軍事分點,以北為社會主義,以南為資本主義,就這樣美、蘇兩國瓜分了世界,兩極格局的雛形就此形成。

1945年,美、英、蘇三國首腦羅斯福、邱吉爾、史達林在蘇聯克里公尺亞半島雅爾達舉行的會議(又稱克里公尺亞會議),非洲、拉美及亞洲很大一部分地區戰前曾是西方國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屬國,美英認為這些地區理所當然是西方勢力範圍,所以會上沒有涉及。雅爾達會議無疑為戰後世界以美蘇兩極為主導的戰略格局奠定了基礎。因而後來人們慣常稱這種格局為雅爾達格局或雅爾達體系。

雅爾達會議確定了世界的新秩序,確定了各自的勢力範圍。這樣,以美、蘇為代表的兩極格局取代了之前的歐洲列強。

之後,美蘇兩國相互競爭,處處敵視,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1991年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結束。

各階段冷戰中蘇聯和美國的攻勢和守勢?

15樓:何曼婷囖

第一階段,蘇聯和美國各有攻守,由於美國強於蘇聯,總體來說是美國處於攻勢,蘇聯處於守勢。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到60年代初這一階段蘇聯的綜合國力。

與美國還有明顯的差距,特別是在軍事實力上。

第二階段,蘇聯處於攻勢,美國處於守勢,蘇聯縮小了與美國的實力差距,特別是在軍事實力上一舉超過美國。

第三階段,美國處於攻勢,蘇聯處於守勢,美國重新獲得優勢,而蘇聯則是全面收縮。

美國和蘇聯冷戰的歷史背景:

二戰。後,世界形勢發生重大變化,資本主義國家以美國為首,美國成為超級大國,社會主義國家。

以蘇聯為首,蘇聯是唯一能夠與美國抗衡的國家。

世界大國按照雅爾達等會議確立的基本原則,重新劃分世界版圖和勢力範圍,雅爾達體系。

形成。1945年春,聯合國成立。

隨著二戰結束,美蘇雙方國家利益。

和意識形態的矛盾衝突加劇,戰時同盟關係開始破裂。1947年,美國以希臘、土耳其受到威脅為由,對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發動了「冷戰」。

德國美國哪個厲害,美國和蘇聯哪個厲害

現在美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其綜合國力確實是獨步天下,尤其是軍事實力,全球沒有國家可以與之爭鋒!德國的綜合國力特別是軍事實力,與美國完全不在乙個檔次上。不過這一切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那二戰時期的美國和德國相比,又是什麼情形呢?第一 綜合國力 當時德國和美國的經濟實力差不多 但不難看出德國的核心...

德國打蘇聯時美國和英國在做什么,德國打蘇聯時美國和英國在做什麼

英國當時還在與德國進行空戰,但這是已經是英國空軍佔據優勢,不斷轟炸德國的時候了。美國還沒參戰,但是美國再向英國輸送大量物資,蘇德戰爭打響後,也英美均曾向蘇聯提供物資援助。美國當時在太平洋作戰,後來日本向德國發出同盟申請美國開始加入歐洲戰場,英國主要和德國打本土守衛戰因為是敦克爾特撤退把盟軍力量撤退到...

古巴飛彈危機美國和蘇聯劍拔弩張,為什麼沒有打起來

你覺得蘇聯會白痴到位了乙個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古巴和美國拼到死?當時美國和蘇聯的劍拔弩張,實際都是在虛張聲勢。他們誰也不想真正發動一場世界大戰。他們對對方的實力都不了解,核戰爭是沒有勝利者的。美國當時也是在押寶,但押對了最後蘇聯屈服了。不然美國自己也會找台階下的。是因為羅斯福 的講話和u 2飛機的偵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