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否被完美化了?另外他多少歲去世的?

2025-02-02 15:05:09 字數 1719 閱讀 6678

1樓:來自東麗湖衷心的暖冬

三國演義的周瑜都被完美化了!!!如果按照三國志的話,周瑜智力前十都排不上!

不過孔明兄也並非完美吧=-=比如武力,咳咳玩笑。如果只說三國志那麼也挺萬門的。

2樓:網友

是,據三國志中記載,他是五十四歲時去世。

《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為什麼英年早逝

3樓:凮起雲湧

《三國演義》裡的因為生病而英年早逝。

建興十二年八月,八月,諸葛亮病情日益惡化。司馬懿趁諸葛亮病重不能統軍,於是親自率軍襲擊蜀軍後方,斬五百餘人,獲牲口千餘頭,降者六百餘人。諸葛亮病重之際,蜀主劉禪派遣尚書僕射李福前來軍前問候,同時詢問國家大事。

李福與諸葛亮談話完畢,辭別而去,幾天之後又回來。諸葛亮說:「我知道您回來的意圖,近來你雖然整天與我交談,但有些事還沒有對你交待,所以你又回來聽取。

你所要問的事蔣琬最適合。」李福連忙道歉說:「日前確實不曾詢問,等到您百年之後,誰可以擔負國家重任,所以就又返回。

同時,諸葛亮也對各將領交代後事,要楊儀和費禕統領各軍撤退。由魏延、姜維負責斷後。不久,諸葛亮在軍營中去世。而楊儀、姜維按照諸葛亮臨終的部署,秘不發喪,整頓軍馬從容撤退。

諸葛亮的身後之事:

蜀軍返回成都後,劉禪追諡諸葛亮為忠武侯。諸葛亮遺言命令部下將自己葬在漢中定軍山,依山勢修建墳墓,墓穴僅能容納下棺材。諸葛亮曾經上表指出自己沒有多餘財產,只有800株桑樹和15頃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賜封,就算兒子都是自給自足,自己沒有一點多餘的財產。

果然,諸葛亮直至死時也是如此,甚至在臨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時只需要挖洞乙個,棺木能夠放進去便足夠,自己則穿著平常的服裝即可,不須要其他配葬物。武侯墓在定軍山勉縣。

蜀漢各地多上書請立諸葛亮廟,蜀漢朝堂以此違背禮制不納,於是百姓在四時的節日於道路上私祭諸葛亮。直至景耀六年(263年),在習隆、向充的建議下,劉禪在沔陽為諸葛亮立廟。

4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根據考究除了歷史因素,還有集中了很多之前歷史上的書評和故事,大多都是虛構的,但是也要還原歷史。

說白了書評再怎麼吹也要還原歷史,如果太假就沒人聽,諸葛亮的死也要跟歷史對的上,如果不死,那麼後面的故事就沒法說了。。。

5樓:容深納廣

諸葛亮以忠君扶蜀為先,把自身的健康放在一邊,既不鍛鍊,也不習武。為了一統天下,諸葛亮常常要深謀遠慮,運籌帷幄,這是既勞精又費神的事。

他還習慣於晚睡早起,一生謹慎小心,軍中事無鉅細,都要事必躬親,整天弄得精疲力竭。這種身心勞累的負擔,年輕時還能應付,一旦過了中年,就會顯出快速衰老的徵象。

諸葛亮年輕時就養生無道,起居無常,好睡懶覺。《黃帝內經》說「久臥傷氣」,睡懶覺這個壞習慣,使諸葛亮的生物鐘紊亂、生理功能失調,是以後他早逝的病根之一。

6樓:早琛的星空

其實對於諸葛亮的英年早逝的原因,可以從司馬懿的話語中得出:

諸葛亮帶領士兵打仗,每天的消耗是巨大的,每天吃得少,做的事情又很多,怎麼會長久?果然被司馬懿不幸言中,諸葛亮做事太過謹慎,稍微麻煩一點的事情他都要親自去做,短時間還可以,但是幾十年都這樣,任憑是誰都是支援不下去的。

所以諸葛亮之所以早早去世,真的就是因為他太過勞心勞力了,我們反觀司馬懿,雖然打不過諸葛亮,但是一點都不在乎,天天吃好睡好,結果就活到了七十多歲,成為了人生的贏家,後來他的兒子們還成為了開國皇帝,而諸葛亮過的就比較悲慘了。

觀《三國演義》之諸葛亮 《三國演義》之諸葛亮

吾 言亮者 帥才也!怎奈劉備早逝,後繼者,不可扶之阿斗也。大業未成身先死,逆天行事不可成。孔明未出茅廬而已知三分天下,足見此人洞悉天下,並無終其一生於阡陌之願也。故後者劉備三顧,其雖無意而終許之。此人智異超群,不甘於平庸,雖未能輔佐劉備匡扶漢室,然終成其忠義之名也。劉氏父子欲成大業,勞孔明以致其鞠躬...

觀《三國演義》之諸葛亮,《三國演義》諸葛亮的資料

請問你想問的是什麼?還是說你想和大夥一起談論諸葛丞相?如果是這樣的話,你直接發到三國吧或者諸葛亮吧就好了,這裡是提問題解決困難的地方,understand?應該發到貼吧裡去!呵呵 三國演義 諸葛亮的資料 三國演義諸葛亮故事 三國演義諸葛亮的形象分析 不得不說諸葛亮是 三國演義 中最重要的人物,沒有諸...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形象是否失真

演義本就不是正史 必定會有藝術的渲染 三國演義 中,羅貫中更是把諸葛亮寫成了集古來智謀於一身的神人 出山前,隱居南陽時,先由水鏡先生之口說出伏龍 風雛之說,然後由樊城一戰中驗證了自己才華的徐庶道出諸葛亮才華更甚其百倍,堅定了劉備非求到諸葛亮不可的心理 在造訪諸葛的過程裡,諸葛亮動用了朋友 同學崔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