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則的第六 七則有什麼不同

2025-01-03 10:10:29 字數 1534 閱讀 2059

1樓:蒼凌羽

孔子說:「見到賢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齊,見到不賢能的人就要(以他為反面教材)做自省。應該是這個意思。

出處】《論語·里仁》

大意】見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齊,見到沒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點。

提示】這是孔子說的話,也是後世儒家修身養德的座右銘。「見賢思齊」是說好的榜樣對自己的震撼,驅使自己努力趕上;「見不賢而內自省」是說壞的榜樣對自己的「教益」,要學會吸取教訓,不斷跟別人墮落下去。孟子的母親因為怕孟子受到壞鄰居的影響,連搬了三次家;杜甫寫詩自我誇耀「李邕求識面,王翰願為鄰」,都說明了這種「榜樣的作用。

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2樓:就這麼發著呆

見賢思齊焉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前者是思想層面的,後者重在行動上的落實。

論據:「思」「省」講的是思想,「從」「改」講的是行動。

3樓:網友

表述不同,內涵一樣。如同 善人者 不善人之師 不善人者 善人之資,都是夫子反覆強調的同乙個思想。

論語中有哪六則?

4樓:網友

第一則:孔子說:「能夠常常溫習學過的知識,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嗎?有同門師兄弟從遠方來不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嗎?別人不瞭解你,你又不生氣,不也是君子的作為嗎?」

第二則: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並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就可以憑藉於此當老師了。」

第三則:孔子說:「光學習不思考,就會(因為不思甚解而)迷惑不解;光思考不學習,就會(因為思路狹窄而)危險。」

第四則:孔子說:「懂得學習的人比不上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樂趣的人。」

第五則: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為我的教師的人在中間;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他們的短處,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第六則: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確立自己的理想,四十歲面對任何事都能從容面對不疑惑,五十歲的時候我懂得自然的規律和法則,六十歲時無論聽到什麼,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領會其中慶敗神的意思,並明辨是非。

七十歲隨自己心意,想怎樣就怎樣,而不逾越法度規矩。」

原文:第一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第二則: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第三則: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枯鬧」(《為政》)

第四譽虧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第六》)

第五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六則: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論語7則是什麼

5樓:網友

《論語》有很多則,課本分初中、高中,你問那的?

課文《論語十則》的來歷,論語十則原文

論語十則 1.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1.孔子說 學習了 知識 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 溫習 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 到這裡 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曾子曰 吾日三省 x ng 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

論語十則後五則,啟示,論語十則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論語十則 告訴我們,在學習方面一定要能下定決心,持之以恆 要能不斷創新,推陳出新 要堅持溫習學過的知識 學習還要多思考,用心去領會 學習要能向他人請教,做到不恥下問。在做人方面要能不斷反省自己,保持自己的優點,看到自己的短處,才能不斷提高 還要有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勇氣,不斷推陳出新,提高自己 做人還要...

論語十則的翻譯是什么,論語十則的翻譯是什麼

論語十則 1.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 yu 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 y n 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 吾日三省 x ng 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3.子曰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4.子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5子曰 由,誨女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