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禮儀有什麼特點
1樓:樸運乾
中國古代禮儀特點有尊老敬賢、儀尚適宜、禮貌待人、容儀有整。禮儀起源於祭祀。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對「禮」字的解釋是這樣的:
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從師從豊,豊亦聲」。意思是實踐約定的事情,用來給神靈看,以求得賜福。
一、尊老敬賢:
自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人際的政治倫理關係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緣關係為紐帶,故此在家庭裡面尊從祖上,在社會上尊敬長輩。由於中國古代社會推崇禮治和仁政,敬賢已成為一種歷史的要求。
二、儀尚適宜:
通過適合的形式,表達人們內心豐富的情感。遇到重大節日和發生重要事件,多有約定俗成的儀矩。如獲得豐收,要歡歌慶賀;遭到災禍,要祈求神靈保佑。
三、禮貌待人:
任何乙個文明社會,任何乙個文明民族,人們總是十分注重文明禮貌。因為禮貌是人類社會據以促進人際交往友好和諧的道德規範之一,是構建起與他人和睦相處的橋梁。它標志著乙個社會的文明程式,反映乙個民族的精神面貌。
四、容儀有整:
乙個人的儀表、儀態,是其修養、文明程度的表現。古人認為,舉止莊重,進退有禮,執事謹敬,文質彬彬,不僅能夠保持個人的尊嚴,還有助於進德修業。古代思想家曾經拿禽獸的皮毛與人的儀表儀態相比較,禽獸沒有了皮毛,就不能為禽獸;人失去儀禮,也就是不成為人了。
世界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之間的禮儀通常在哪些方面存在差異
2樓:讓複雜的
中西方在禮儀上的差異,具體表現為:
1、家庭方面。
中國人習慣於幾代人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即使子女婚後與父母分開居住,相互之間的聯絡也很緊密。而在西方,一般是小家庭,子女成年,必須離家自食其力,結婚後一般與父母分開居住。即使兒女與父母同住,彼此之間關係平等,不依賴父母。
2、孝敬父母方面。
中國人認為,在生活上關照、侍奉父母是必須的。西方人雖然也熱愛、尊敬、關心父母,但是並不像我們那樣,過問父母的飲食起居。他們認為,父母有父母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生活,彼此互相尊重就夠了,過多噓寒問暖,有干涉私隱之嫌。
3、對父母的稱呼有差異。
在德國、瑞士等西方國家,孩子可直呼父母的名字。而中國人則認為直呼父母的名字是不禮貌的。我們一向有「子不言父名」之諱。
4、中西對待讓座有差異。
中國尊敬老年人的具體表現,是在長輩、老人面前要講禮讓、懂禮貌。體現在公交車上,就是給老年人讓座。現今,全國各地的公交車上,為老人讓座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促進了社會和諧,是人民群眾精神文明的具體體現。
美國以及歐洲很多國家,乘客自覺排隊上車,不擁擠、不搶座、不在公交車上占用殘障人士座椅。男士可能會「紳士」一番,讓座於年輕女士,但大多數人卻不給身旁的老人讓座。同時,西方老人在公交車上,也不願接受別人讓座,非但如此,甚至還有老人主動給孩子讓座。
5、時間觀念存在差異。
西方人具有較強的時間觀念,在商業活動中會對自己的日程安排提前做好規劃,一旦約定好就按時執行,並且希望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中國人的時間觀念和行動計畫性相對較弱,即使有也是富有彈性的,日程安排比較靈活。在跨國商業活動中,中西方的這一文化差異表現很突出。
覺得有用點個贊吧。
相關問題。
民族風俗有哪些特點
3樓:閒雲洋洋
民俗文化特色鮮明,斑斕多姿,集中體現在飲食、服飾、日常起居、生產活動、禮儀、信仰、節令、集會等各個方面。中原民俗文化具有典型的根文化特徵,對中國民俗文化乃至民族文化都有著重大的影響。
物質民俗文化,以生產、交換、交通、服飾、飲食、居住等為主要內容;社會民俗文化,以家庭、親族、村鎮、社會結構、生活禮儀等為重點;精神民俗文化,包括信仰、倫理道德、民間口頭文學、民間藝術、遊藝競技等。
民族風俗習慣的形成任何乙個民族的風俗習慣,都是社會歷史發展階段的產物。
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風俗習慣經歷了乙個從無到有,由簡到繁的發展過程。茹毛飲血、巢居穴處是原始社會人類的共同習俗。隨著生產的發展,社會生活的多樣化以及民族共同體的形成,逐漸形成了民族的風俗習慣。
我國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是在長期社會發展中逐漸形成的。有些民族風俗習慣與乙個民族的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有關。
還有些風俗習慣是乙個民族在一定歷史時期的經濟文化生活的反映。例如,從事畜牧業、農業、林業或漁獵業的各民族,在飲食、居住、出行、服飾、婚姻、喪葬等諸多禁忌、好噁是不同的。
還有些民族的風俗習慣與宗教信仰有密切的聯絡,如有些宗教對於教徒的婚喪、嫁娶、飲食等方面的規定,有的慢慢地變成了民族的風俗習慣。
禮儀有哪些特點?
4樓:網友
1、禮儀的基本特徵:一是規範性。二是操作性。
三是差異性。2、禮儀的原則:(1)、平等原則(2)、互尊原則(3)、誠信原則(4)、寬容原則(5)、自律原則3、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過程,涉及穿著、交往、溝通、情商等方面的內容。
禮儀是我們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乙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從交際的角度來說,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
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可以大致分為政務禮儀、商務禮儀、服務禮儀、社交禮儀、涉外禮儀、外交禮儀等六大方面。4、禮儀是一門學問,有特定的要求。
在家庭、學校和各類公共場所,禮儀無處不在。就個人而言,表現在舉止文明、動作優雅、姿態瀟灑、手勢得當、表情自然、儀表端莊等。
中國現代禮儀的特點是什麼?
5樓:執筆繪傾城
中國現代禮儀既是在中國傳統禮儀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在禮儀方面的優良傳統,具有時代特點的禮儀規範;又是適應改革開放,在新的層次上同國際禮儀接軌,符合國際通行原則的禮儀規範。其特點: 1.
重視血緣和親情。
重視血緣和親情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在人際關係中最穩定的因素就是血緣關係,所以我國人民信奉「血濃於水」的傳統觀念。
2.強調共性。
中國人非常注重共性,具有較強的民族感,在社會生活中強調集體主義原則,個人服從集體。
3.謙虛謹慎、含蓄內向。
中國人性格一般寬厚平和、含蓄內向、忍耐力強,在與人相處時往往謙虛謹慎、克制自己。 4.強調禮尚往來。
而西方禮儀思想特點為:1.強調個性,崇尚個性自由。
2.尊重婦女,女士優先。3.
簡易務實。4.平等自由開放。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習俗和禮儀的原因有哪些
6樓:
什民俗習慣的差異因素**:民族風俗習慣,是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相沿積久而形成的生活方式。它具體表現在各民族的生產、居住、飲食、服飾、婚姻、喪葬、節運侍慶、娛樂、禮儀、禁忌等方面。
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歷史傳統、心理感情以及道德準則、宗教觀念等。作為民族特點的一種外在表現,風俗習慣對民族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任何乙個民族的風俗習慣,都是社會歷史發展階段的產物。
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風俗習慣經歷了乙個從無到有,由簡到繁的蘆穗發展過程。茹毛飲血、巢居穴處是原始社會人類的共同習俗。隨著生產的發展,社會生活的多樣化以及民族共同體的形成,逐漸形成了民族旁譁吵的風俗習慣。
我國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是在長期社會回到首頁。
涉外禮儀的特點有哪些,涉外禮儀有哪些基本特徵?
涉外禮儀的基本理念,第乙個特徵講規範,規範就是標準。講不講規範,是個人懂不懂規範的問題 是單位有沒有規範的問題。這個在國際交往中是很強調的。所以這是涉外禮儀的乙個特點,就是規範性。第二個特徵講物件性,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內外有別,自己人你該問還是問。在對外交往中,或者跟陌生 不大熟悉的人打交道...
回族文明禮儀常識有哪些,關於民族風俗禮儀
1 行走之禮 在行走過程中同樣注意人際關係的處理,因此有行走的禮節。古代常行 趨禮 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過時,一定要低頭彎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對尊者表示禮敬,這就是 趨禮 傳統行走禮儀中,還有 行不中道,立不中門 的原則,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間,應該靠邊行走 站立不可站在門中間。2 見面之禮...
各個國家的禮儀,不同國家的禮儀有哪些?
在維德角的商務交往活動中,相互贈予名片的現象很普遍。在維德角人看來,名片是乙個人身份 地位的體現,尊嚴 價值的顯現和尋求社會認同 理解和尊重的一種方式。由於名片在當地被看成是一種價值很高的自我 介紹信 因此,在同當地商業和企業界人土打交道過程中,遞送 接收和保管名片等都應當注重發揮應有的禮儀效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