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漫閱科技
可以說,這是一座既有民族風格和特點,又符合宗教
要求的建築,是當今世界上保護最完整、結構最奇巧,外形最壯觀的古代高層木塔建築,如今它依然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高超的建築技術,吸引著海內外的八方遊客。
應縣木塔的建築有什麼特點?
2樓:易書科技
應縣木塔的設計,廣泛採用斗拱結構,每個斗拱都有一定的組合形式,有的將梁、坊、柱結成乙個整體,每層都形成了乙個八邊形中空結構層。木塔各層塔簷基本平直,角翹十分平緩。平座以其水平方向與各層塔簷協調,又以其材料、色彩和處理手法與塔簷對比,與塔身協調,是塔簷和塔身的必要過渡。
平座、塔身、塔簷重疊而上,區隔分明,交代清晰,強調了節奏,豐富了輪廓線,也增加了橫向線條。底層的重簷處理更加強了全塔的穩定感。
木塔建在4公尺高的兩層石砌台基上,內外兩槽立柱,構成雙層套筒式結構,柱頭間有欄額和普柏枋,柱腳間有地伏等水平構件,內外槽之間有樑枋相連線,使雙層套筒緊密結合。暗層中用大量斜撐,結構上起圈樑作用,加強木塔結構的整體性。塔建成三百多年至元順帝時,曾經歷大**七日,仍巍然不動。
應縣木塔設計科學嚴密,構造完美,巧奪天工,是一座既有民族風格、民族特點,又符合宗教要求的建築,在中國古代建築藝術中可以說達到了最高水平,即使現在也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山西應縣木塔的歷史、周圍環境、特色、故事
3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它建於公元2023年,並且在2023年的時候獲得了世界吉尼斯記錄——世界現存最高的木塔。應縣木塔應縣木塔全名為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縣城內西北角的佛宮寺院內,是佛宮寺的主體建築。
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2023年),金明昌六年(公元2023年)增修完畢。它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築,是我國古建築中的瑰寶,世界木結構建築的典範。
釋迦塔塔高67.31公尺,底層直徑30.27公尺,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公尺,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塔內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
周圍環境:
木塔位於寺南北中軸線上的山門與大殿之間,屬於「前塔後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公尺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公尺,底層直徑30.
27公尺,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層立面重簷,以上各層均為單簷,共五層六簷,各層間夾設暗層,實為九層。因底層為重簷並有迴廊,故塔的外觀為六層屋簷。
各層均用內、外兩圈木柱支撐,每層外有24根柱子,內有八根,木柱之間使用了許多斜撐、梁、枋和短柱,組成不同方向的復梁式木架。有人計算,整個木塔共用紅松木料3000立方,約2600多噸重,整體比例適當,建築巨集偉,藝術精巧,外形穩重莊嚴。
山西應縣木塔的特色:
木塔自建成後,歷代名人掛匾題聯,寓意深刻,筆力遒勁,為木塔增色不少。其中: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四年(公元2023年),率軍北伐,駐宿應州,登城玩賞時親題"峻極神功";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三年(公元2023年)督大軍在陽和(山西陽高縣)、應州一帶擊敗入塞的韃靼小王子。
登木塔宴請有功將官時,題"天下奇觀"。塔內現存明、清及**匾、聯 54 塊。對聯也有上乘之作,如"拔地擎天四面雲山拱一柱,乘風步月萬家煙火接雲霄";"點檢透雲霞西望雁門丹岫小,玲瓏侵碧漢南瞻龍首翠峰低"。
此外,與木塔齊名的是塔內發現了一批極為珍貴的遼代文物,尤其是遼刻彩印,填補了我國印刷史上的空白。文物中以經卷為數較多,有手抄本,有遼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經卷長達30多公尺,實屬國內罕見,為研究我國遼代政治、經濟和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山西應縣木塔的故事:
著名建築學大師梁思成和他的妻子林徽因的故事。「滄州獅子應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就因為這一句諺語,梁思成就跑遍了整個北平的圖書館。但是沒有找到一張**。
他也不認識這兒的朋友,所以他做了個決定,寫了一封位址不明確信投石問路。他把這封信寄到了「應縣最高等的照相館」,他想要有人幫他拍下木塔,並把**寄給他。梁思成收到了**以後十分的激動,便乙個人跑來了應縣去研究這個木塔了,從此應縣木塔就走上了被保護的道路。
「應縣木塔」的簡介有哪些?
4樓:射手座的
應縣木塔一般指釋迦塔,釋迦
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
建於遼清寧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2023年),金明昌六年(南宋慶元一年公元2023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
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2023年,釋迦塔獲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
釋迦塔塔高67.31公尺,底層直徑30.27公尺,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公尺,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塔內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
釋迦塔位於寺南北中軸線上的山門與大殿之間,屬於「前塔後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公尺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公尺,底層直徑30.27公尺,呈平面八角形。
第一層立面重簷,以上各層均為單簷,共五層六簷,各層間夾設有暗層,實為九層。因底層為重簷並有迴廊,故塔的外觀為六層屋簷。
各層均用內、外兩圈木柱支撐,每層外有24根柱子,內有八根,木柱之間使用了許多斜撐、梁、枋和短柱,組成不同方向的復梁式木架。整個木塔共用紅松木料3000立方,約2600多噸重。
該塔身底層南北各開一門,二層以上周設平座欄杆,每層裝有木質樓梯,遊人逐級攀登,可達頂端。二至五層每層有四門,均設木隔扇。
塔內各層均塑佛像。一層為釋迦牟尼,高11公尺。內槽牆壁上畫有六幅如來佛像,門洞兩側壁上也繪有金剛、天王、**等。二層壇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薩和二脅侍。
塔頂作八角攢尖式,上立鐵剎。塔每層簷下裝有風鈴。
釋迦塔的設計,大膽繼承了漢、唐以來富有民族特點的重樓形式,充分利用傳統建築技巧,廣泛採用斗拱結構,全塔共用斗拱54種,每個斗拱都有一定的組合形式,有的將梁、坊、柱結成乙個整體,每層都形成了乙個八邊形中空結構層。
釋迦塔2023年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是現存最高的木結構樓閣式佛塔。全塔整體架構所用全為木材,沒用一根鐵釘,全塔共應用54種斗拱,被稱為「中國古建築斗拱博物館」。
國家文物局對釋迦塔的評價是,現存世界木結構建設史上最典型的例項,中國建築發展上最有價值的座標,抗震避雷等科學領域研究的知識寶庫,考證乙個時代經濟文化發展的一部「史典」。
釋迦塔於遼清寧二年(2023年)建成,由遼興宗的蕭皇后倡建,田和尚奉敕募建,至金明昌四年,增修益完。以作家廟,彰顯家威,並有禮佛觀光和登高料敵之用。
永樂二十一年(2023年),明成祖率軍出師宣化,給予南侵的韃靼、瓦剌部以有力回擊。回京途中,駐蹕應州。揮筆書寫了「峻極神工」四字。此匾於萬曆四十一年(2023年)五月重灌。
明正德十二年(2023年),韃靼小王子犯陽和(山西陽高),掠應州。明總兵王勳迎戰,被困於應州。明武宗率師援應。
十月,兩軍在應州血戰六天,小王子敗退。這次決戰,給韃靼一定的打擊,從此,邊境安寧了幾年。第二年七月,為了慶祝應州之捷,明武宗二次來應州,登塔宴賞功臣,書寫了「天下奇觀」四字讚美木塔。
2023年釋迦塔成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3年,在整修塔內塑像時發現了一批遼代刻經、寫經和木板套色絹質佛像畫等珍貴文物。
2023年,國家**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礦部華北石油局第九普查大隊等十幾個科研部門,對木塔塔院及周圍地質狀況進行詳盡勘察。
2023年11月,釋迦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塔內文物:
1、佛牙舍利
塔內供奉著兩顆佛牙舍利,盛裝在兩座七寶供奉的銀廓裡,經考證確認為是釋迦牟尼靈牙遺骨。 佛滅度後,共留下七顆佛牙舍利。應縣佛宮寺釋迦塔發現的兩顆佛牙舍利,是南本《大般涅槃經》中記載的捷疾羅剎所隱身盜取的一雙佛牙。
2、蓮花台下八力士
木塔底層大門對面有一尊高大的如來像,坐在乙個巨大的蓮花台上。這個蓮花臺被八個力士扛著,個個力舉千鈞,形象生動逼真。
這八個力士本是駐守八個方向的**天神,乘如來古佛外出講經說法之機,匯聚一處,私下凡塵。他們八個下了凡間,排山倒海。本來天下三山五岳、五湖四海排列得整整齊齊,像棋子一樣,所以有「星羅棋布」一說。
3、匾額經卷
明成祖朱棣親題「峻極神功」;明武宗朱厚照題「天下奇觀」。塔內有明、清及**匾、聯 54 塊。 塔內還有一批珍貴的遼代文物,尤其是遼刻彩印,填補了中國印刷史上的空白。
文物中以經卷為數較多,有手抄本,有遼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經卷長達30多公尺。 為紀念慧能大師畫家繪製「採藥圖」,原來藏在第四層佛像腹內。現儲存與應縣文物管理所。
5樓:多肉
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內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2023年),金明昌六年(公元2023年)增修完畢。是中國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也是唯一一座木結構樓閣式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各層均用內、外兩圈木柱支撐,每層外有24根柱子,內有八根,木柱之間使用了許多斜撐、梁、枋和短柱,組成不同方向的復梁式木架。有人計算,整個木塔共用紅松木料3000立方,約2600多噸重,整體比例適當,建築巨集偉,藝術精巧,外形穩重莊嚴。
應縣簡介
應縣地處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南端,東望恆山之險,南扼雁門之要,北連大同煤海,西依朔州電都,宛若鑲嵌在黃土高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全縣國土面積1708平方公里,轄3鎮9鄉、298個行政村、33萬人。曾獲得「中國綠色名縣」和「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的稱號。
2023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
一、歷史沿革
1、戰國為趙地,秦屬雁門郡。西漢置劇陽縣、埒縣,同屬雁門郡。新莽改劇陽為善陽,東漢復舊。後廢埒縣,晉又廢劇陽縣。
2、唐末置金城縣,五代梁分雲州置應州,唐天成元年(926年)於應州置彰**節度。遼屬西京道。金屬西京路。
3、元屬大同路。明洪武初廢金城縣入應州,屬大同府。清因之。
4、2023年改州為縣,稱應縣。2023年屬雁門道,2023年直屬省。
5、2023年屬察哈爾省,2023年直屬山西省。2023年與山陰縣合併。2023年分治,屬晉北專區。2023年屬雁北專區。2023年屬朔州市。
二、地名來歷
1、兩山相應得名。應縣:古稱應州,據《應州續志》載:以境內龍首,雁門二山南北相應,城當其間故名。
2、「應」即為「雁」,是「應龍氏」所居之國。
《路史·國名記·戊》釋:「雁,今作應。」「應」的繁體字為「譍」,「譍」字字形為上雁下言,表示「應」就是大雁之間的對話,就是雁叫。
關於「應」就是雁叫,所以,雁門,可謂「應門」。而「應」即為「雁」,是上古時代黃帝部落聯盟「應龍氏」曾經所居之國。
應縣的木塔主要結構是什麼,應縣木塔的結構是什麼樣的?
山西應縣木塔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現存的最高大且年代最久的古代木結構塔。山西應縣木塔坐落在山西省大同市南面一百裡的應縣城內。此塔規模龐大,結構複雜,作為乙個建築物的整體,它壯麗 凝重 和諧,具有佛教特徵。此塔為遼代所建,又稱佛官寺釋迦塔。雖然經受了幾百年的風雨侵蝕及嚴重 的考驗,但是至今還巍然屹立,可謂世...
應縣木塔的結構是什麼樣的,應縣木塔是什麼結構
木塔之基分為上下兩層,均為青石砌築,台基各角均有角石,上雕石獅。一層供有釋迦牟尼像,高達11公尺,體態豐盈,端莊慈祥,衣紋流暢,彩飾艷麗,保持著遼代的風格。蓮座之下八大金剛,身披甲冑,英勇威武 內槽壁面之上,畫有六幅如來佛像,比例適當,色澤鮮豔,神采奕奕,如來畫像頂端兩側之飛天,神采奕奕,形象逼真。...
朔州應縣木塔,在古代軍事中在什麼地位
應縣木塔全名為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縣城內西北角的佛宮寺院內,建於遼金時期。它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築,是我國古建築中的瑰寶,世界木結構建築的典範。作為一座佛塔,它在古代軍事上主要有以下意義 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四年 公元1406年 率軍北伐,駐宿應州,登城玩賞時親題 峻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