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詩歌在不同時期有哪些不同的特點

2021-03-03 22:16:15 字數 6549 閱讀 1683

1樓:漫閱科技

元初詩人多為宋金遺民,大多親歷過改朝換代的社會變革,因而某些作家如劉因、趙孟兆頁等的一些詩作能較深刻地反映社會矛盾和民族意識,中期以後,社會趨於相對穩定,科舉取士的恢復又使知識分子有了進身的機會,特別是宋代的道學在此時發揮了「替金元治心」(魯迅語)的作用,許多詩人都兼理學家,他們繼承了宋儒重道輕文、扶世教化、止乎禮義的詩旨,詩風逐漸轉向雅正。虞集、楊載、範槨、揭烗斯於此時號稱「元詩四大家」。後期的重要詩人有王冕、楊維楨等,他們的作品對元末尖銳的社會矛盾又有較多的接觸,風格亦較為多樣。

元代詩歌在藝術風格上有何共同傾向?

2樓:漫閱科技

元代詩歌在不同時期雖有不同特點,但在藝術風格上卻有乙個共同傾向,這就是:宗唐尚古而鄙薄宋詩的議論直露。

元代中期的詩歌有什麼特點?

3樓:漫閱科技

元代中期以後,社會趨於相對穩定,科舉取士的恢復又使知識分子有了進身的機會,特別是宋代的道學在此時發揮了「替金元治心」(魯迅語)的作用,許多詩人都兼理學家,他們繼承了宋儒重道輕文、扶世教化、止乎禮義的詩旨,詩風逐漸轉向雅正。虞集、楊載、範槨、揭烗斯於此時號稱「元詩四大家」。

元代後期的詩歌有什麼特點?

4樓:漫閱科技

後期的重要詩人有王冕、楊維楨等,他們的作品對元末尖銳的社會矛盾又有較多的版接觸,風格亦較為多樣

權。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元代詩人中有很多少數民族的詩人,諸如耶律楚材、揭烗斯、薩都烗、貫雲石、馬祖常、烒賢、餘闕等,他們的成就足與漢族詩人相頡頏。元人戴良在《丁鶴年詩集序》中曾評道:

「論者以馬公之詩似商隱,貫公、薩公之詩似長吉(李賀),而余公之詩則與陰鏗、何遜(南朝末年詩人)齊驅而並駕。他如高公彥敬、烞公子山、達公兼善、雅公正卿、聶公古柏,斡公克莊、魯公至道、三公延圭輩,亦皆清新俊拔,成一家之言。」如薩都剌《上京即事》曰: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卷地朔風沙似雪,家家行帳下氈簾」,與著名的北朝民歌《敕勒川》一樣,都非漢人所能描募。他們和漢族詩人一起為共同繁榮中華文化而作出了巨大貢獻。

渾象在不同時期都有哪些特點?

5樓:北京創典文化

渾象的基本形狀是乙個大圓球,象徵天球,大圓球上佈滿星辰,畫有南北極、黃赤道、恆顯圈、恆隱圈、二十八宿、銀河等,另有轉動軸以供旋轉。還有象徵地平的圈或框,有象徵地體的塊。

由於大圓球的轉動帶動星辰也轉,在地平以上的部分就是可見到的天象了。

在耿壽昌和張衡之後,各種尺寸的渾象幾乎各代都有製造,但有的是不能自動旋轉的,有的則仿照張衡的做法,用漏水的動力使渾象隨天球同步旋轉。

而這後一類自動渾象在唐和北宋時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其中重要的是一行、梁令瓚和張思訓、蘇頌、韓公廉等人的創造性工作。

唐代一行和梁令瓚在723年製成了開元水運渾天俯檢視,或開元水運渾天,首次將自動旋轉的渾象同計時系統綜合於一體,設兩木人按辰和刻打鍾擊鼓。

沿著這一想法,北宋天文學家張思訓於979年做了一台大型的太平渾儀,名稱「渾儀」,實際上是乙個自動運轉的渾象。

太平渾儀做成樓閣狀,有12個木人手持指示時間的時辰牌到時出來報時,同時有鈴、鐘、鼓三種音響。該儀以水銀為動力,因其流動比水穩定,啟動力量也大。

後來,宋代天文學家、天文機械製造家蘇頌和天文儀器製造家韓公廉又建成了約12公尺高的水運儀象臺,將渾儀、渾象、計時系統綜合於一身,達到了自動渾象製造的頂峰。

渾象的研製到了元代有新的發展,郭守敬以他的創造性才能使渾象出現了新的面貌和用途。

在郭守敬為編制《授時歷》和建設元大都天文台而創制的儀器中有一架渾象,半隱櫃中,半出櫃上,其製作類似前代。

郭守敬還製作一件前所未有的玲瓏儀。關於此儀,所留資料不多,致使研究者產生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認為是假天儀式的渾象;另一種則認為是渾儀。持不同意見的雙方主要都是依據郭守敬的下屬楊桓所寫的《玲瓏儀銘》。

該銘文中有對這件儀器的形狀和性質的描述:

天文學家製成儀象,各有各的用途,而集多種用途於一身的只有玲瓏儀,該儀表面沿經緯線均勻分布有10萬多孔,按規律準確地與天球相符。

整個儀體虛空透亮裡外可見。雖然星宿密布於天,不計其數,但它們都有入宿度和去極度,只要利用該儀從裡面窺看,即刻可以明白。古代賢者很多,但這種儀器尚未發明,直至元代,才首次做出來。

根據這一段描述可以清楚地感覺到,玲瓏儀就是具有渾象之外形又有渾儀之用途的新式儀器。這也就是說,玲瓏儀既不是假天儀,也不是渾儀,它就是玲瓏儀。

元明時期以前的歷代渾象均未能儲存下來,現在北京古觀象台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渾象是清代製造的。

我國古代演示天象的儀器渾象與天球儀在基本結構上是完全一致的。陳列在北京古觀象台上的清代銅製天球儀,鑄造於2023年,直徑兩公尺,球上有恆星1000多顆,是以三垣二十八宿來劃分的。

此儀採用透明塑膠製作,標誌完全,內部為地球模型,便於理解天球的概念。利用它來表述天球的各種座標,天體的視運動以及求解一些實用的天文問題。

簡述中國古代不同時期詩歌的特色,分析這些特色與其所處時代的關係。

6樓:匿名使用者

①先秦時期,形成了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採用四言體形式。在南方形成了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的詩歌形式一一楚辭,採用比較靈活的句式。《詩紛》和楚辭分別開創了中國文學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詩歌傳統。

②漢代賦極盛行,作品多圍繞貴族的奢侈生活而作,反映了當時經濟的繁榮和大一統時代的民族自信心。寫法注重辭藻,手法誇張,有文字堆砌、形式呆板的缺點。③唐代政治穩定、經濟文化繁榮,是詩歌發展的**時期詩歌創作繁榮,流派眾多,題材風格豐富多樣,詩人輩出,佳作如林。

邊塞詩風格豪放,田園詩清新自然,「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名垂千古。④宋代城市生活豐富,又經歷了山河破碎、偏安一隅等時代變遷,詞的發展達到鼎盛時期,形成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視野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婉約派音節諧婉,情調柔美。

⑤元代散曲題材廣泛,語言通俗,形式活潑,廣受民眾歡迎。元代漢族文人進取無望,心情壓抑,散曲多感嘆時世、歌唱山林隱逸,既表現了元曲作家蔑視正統禮教,也不同程度地流露出一種消極避世的思想。

詩歌有什麼種類?各有什麼特點?

7樓:小鏡子

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

(1)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

、樂府詩。其主要特點是每首詩行數不固定、每行詩字數不固定、每首詩的用韻不固定;

(2)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①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

②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

③詞:又稱為詩餘、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

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

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後闕、下闕、下片。

④曲:又稱為詞餘、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

散曲興起於金,興盛於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

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8樓:紅黃之力

一、先秦詩歌

(一)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詩經》共三

百零五篇,故又稱《詩三百》,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約五百多年的歷史。全集分風、雅、頌,其中風包括十五「國風」,雅分「大雅」、「小雅」,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表現手法有賦、比、興。

「子曰:《詩》三百,一言蔽之,曰:思無邪。

」如《關睢》,這是一首民間情歌,用起興的藝術手法著筆,「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寫青年男子思戀少女,感情真摯大膽。由於此詩思想、藝術性都很強,且為《詩經》之首篇,故歷來均受重視。

(二)屈原《離騷》

《離騷》是屈原作品中最偉大的一首抒情詩,在我國詩史具有獨特地位。《離騷》篇名之意,據漢代班固所釋為: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已遭憂作辭也。

全詩共373句,2490字。兩千多年前,有這樣的鴻篇鉅製,確為我國詩史上之驕傲啊。屈原的代表作除此外,還有《九歌》、《天問》等。

二、秦漢詩歌 我國的詩歌發展至漢魏之間,出現乙個新的局面,主要是樂(yue)府詩、民間歌辭與文人五言詩。

(一)樂府:樂府原為秦時設定的**機關,後經漢武帝充實編改,其任務是制定樂譜,蒐集歌辭等;魏晉六朝,樂府則是指帶有**性的詩體,逐步轉變為一種新的詩體的名稱。唐時的樂府是相對於近體詩與一般五七言古詩而言的另一種比較活潑質樸的詩體,「感於衰樂,緣事而發,」具有現實主義傳統。

宋元之後,凡屬合樂之,如詞、散曲均可稱為「樂府」。

(二)漢樂府詩:它主要包括四類作品:1、郊廟歌辭;2、相和歌辭;3、鼓吹曲辭;4、雜曲歌辭。

樂府民歌是在《詩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詩經》有共同之處。可以說《詩經》又向前發展了。

三、魏晉南北詩歌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五言詩發展的全盛時期,而且開始形成不同時期和不同風格的詩體,主要有建安體、正始體、永嘉體、陶體、謝體、永明體等。在此不作詳細論述,我們簡略談談陶淵明。

陶淵明(365-427):東晉著名詩人,名潛,字元亮,私諡靖節,尋陽柴桑人。其詩的內容尤為豐富,通過對農村田園生活之吟唱,表現躬耕田畝的種種體驗與堅持崇高理想的鬥爭精神,出汙泥而不染,並向封建社會的黑暗統治提出**。

他開創中國的田園詩,把田園看作是一片純情的淨土,歌頌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表現其自然天籟與美好。陶淵明具有敏銳的領悟力,生存在那與大自然距離很小的環境中,對田園生活的欣賞出見一轍,對它歌頌詠唱,以至於復歸自然。如他的《歸園田居》「暖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表現一種深遠的竟境。

南北朝的詩歌形式,上承漢魏,下開唐宋,在民間歌辭的基礎上,經過許多詩人的努力,逐步形成各種詩體,成為乙個重要的詩體過渡時期。

四、唐代詩歌 唐代是我國詩史上的**時代,各體詩歌全面成熟。三百年間,詩才輩出,作品繁多,題材廣泛,形式多樣,風格各異;詩壇上萬紫千紅,百花爭艷。

(一)初唐時期——準備期 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此外,還有陳子昂。

(二)盛唐時期——頂峰期 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唐詩發展至頂峰時期,題材廣闊,流派眾多,出現「邊塞詩派」與「田園詩派」等。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和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即是這一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他們的詩雄視千古,為一代之冠,在他們的筆下,無論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古風歌行皆達到很高的藝術成就,正如韓愈所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如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灑》;杜甫的《三吏》、《三別》等等。

(三)中唐與晚唐時期——發展與成熟期 在中晚唐時期,詩人各有成就。但成績最卓著的要數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進步理論主張,並親自參加領導「新樂府運動」,白居易的詩明白曉暢,通俗易懂,深受群眾喜愛,代表作有《長恨歌》、《琵琶行》等。中晚唐詩人較著名的還有:

韋應物、劉長卿、韓愈、孟郊、柳宗元、李賀、李商隱、杜牧等。

五、宋代詩詞

詞起源於唐代。宋詞是我國詩史上又一高峰。北寧著名的詞家有晏幾道、歐陽修、范仲淹、王安石、柳永、蘇軾、秦觀、周邦彥等。

蘇軾(號東坡),北宋最有名的文學家,詩、詞、散文都寫得很好。蘇詞題材廣泛,有多方面的藝術修養,風格亦多樣,但其主體風格是豪放的。他不僅寫男女戀情、離愁別緒,而且也用來表現愛國激情和反映農村生活,代表作《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懷子由》、《念奴嬌·赤壁情古》,表現詩人對理想之執著與追求,對祖國美麗河山的讚頌和熱愛以及對歷史上英雄人物的嚮往,感情奔放,聯想豐富,筆力豪邁,具有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成為豪放派詞家的典範作品。

南宋著名詞人是張孝祥、辛棄疾、李清照、陸遊、姜夔……。

宋代著名詩人是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楊萬里、范成大、陸遊、文天祥,其中以陸遊和蘇東坡的成就最高。

陸遊是乙個多產的詩人,一生寫了9300多首詩,他的不少詩篇洋溢愛國主義豪情,激越悲壯,雄渾豪放,在宋代詩壇上獨樹一幟。代表作如《關山月》、《金錯刀行》、《書憤》、《示兒》等,充分表達了他對南宋王朝忍辱苟安的憤恨和祖國命運的關懷。他的詩不論在當時或對後世,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六、元曲、雜劇

元代是散曲和雜劇興盛的時代。元代散曲是繼詩詞而興起的一種新詩體。馬致遠是元代散曲之大家,很有影響,其作品多寫懷才不遇的悲憤或羈旅飄泊的痛苦,代表作如《雙調·夜行船》(秋思)、《天淨沙》(秋思)等。

「枯藤老樹皆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天淨沙》)馬致遠的確善於攝取自然景物,融羈旅飄泊之情於蕭瑟荒蕪之景,強烈烘托出「斷腸人在天涯」的秋思情緒,情調雖感傷,藝術手法卻很高,給人以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元雜劇的代表作家是關漢卿與王實甫,代表作分別為《竇娥冤》和《西廂記》。

七、明清詩歌

明清兩朝是戲曲和**興盛的時代。較有成就的詩人如:高啟、于謙、戚繼光、俞大猷、顧炎武、陳子龍、夏完淳、吳偉業、王士禎、納蘭性德、袁枚等人。

新詩的發展離不開對舊體詩詞的借鑑。創作新詩應當全面繼承和發展幾千年來中國古典詩詞內容與形式兩方面的優良傳統,努力創造發揚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詩的民族形式。在此對我國詩史只作了乙個簡要介紹,理出乙個基本脈絡構想,還有待不斷充實、完善。

道德在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時期是不一樣的嗎

是的。道德相對主義者認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關係 雖然人類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觀念 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視的道德元素及其優先性 所持的道德標準也常常有所差異 同樣一種道德,在不同文化社會背景中的外在表現形式 風俗習慣往往也相去甚遠。舉個例子。通姦這...

古典時期的玉器不同時期的高古玉器有何特徵

興隆窪文化晚期玉器 興隆窪文化玉器是迄今所知中國年代最早的玉器,這時期玉玦的出土數量最多,是興隆窪文化最典型的玉器之一。玉耳飾玦一對 玉耳飾玦一對 耳飾玦,略帶方圓形的敦厚造型,較相似於內蒙古赤峰白音長汗出土的耳飾玦,而在日本桑野及西伯利亞yakut 遺址也出有這種方圓形耳飾玦,故可暫定它屬興隆窪文...

中國不同時期穀子品種是怎樣演變的

儘管我國具有悠久的穀子栽培歷史,但真正的穀子品種改良始於20世紀30年代。由金陵大學 燕京大學及其合作農場等單位通過系統育種培育推廣了燕京811 開封48 華農4號 薄地租等品種。40年代後期由晉察冀邊區選育出邊區1號,曾在生產上廣為應用,直到90年代初尚有栽培。但由於當時的歷史條件,這些育成品種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