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心理健康的三原則,判斷心理健康的原則

2023-06-14 06:05:01 字數 5045 閱讀 8359

1樓:匿名使用者

心理健康的三條原則分別是心理活動與外部環境是否具有同一性;心理過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協調性;個性心理特徵是否具有相對穩定性。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於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

心理活動與外部環境是否具有同一性。即乙個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是否能正確的反映外部世界,有無明顯差異。

心理過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協調性。即乙個人的認知過程、情緒情感過程、意志過程內容是否完整協調。

個性心理特徵是否具有相對穩定性。即在沒有重大的外部環境改變的前提下,人的氣質、性格、能力等個性特徵是否相對穩定,行為是否表現出一貫性。

2樓:奔放且傑出丶彩霞

判斷心理健康的三原則是指乙個人的心理是否正常,有無心理疾病,有無心理障礙,可以用以下三項原則來判斷:心理活動的內容與表現形式協調一致;個人的心理活動與周圍環境保持協調一致;心理活動符合社會道德規範和標準。判斷心理健康的三原則有時可用五項原則來代替:

內容與現實相符;與自己的能力相符;現實性與**性相符;自我調節與環境適應相符;行為方式與年齡特徵相符。

3樓:卑格菲

評價心理健康的三大原則 1、心理與環境的同一性 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無論其形式和內容都應與客觀環境(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特別是社會環境)保持一致性,即同一性。人的心理或行為只要與外界失去同一性,就難以為人所理解。

以宗教信仰為例,在宗教儀式過程中,有人由於自我催眠或過度想象而出現似乎與神對話的幻覺;有人在寂靜山寺修行面壁,由於感知覺剝奪(持續一定的時間並達到一定程度)而產生似乎進入仙境的幻覺。這種出現幻覺的狀態,就是不正常了。 2.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 為乙個人的認知、體 、情感、意志行為在自身是乙個完整的、協調一致的統一體。

這種統一性是確保個體具有良好社會功能和有效地進行活動的心理學基礎。例如,遇到一件令人慶幸的事,在感知它的同時,應有愉快的情緒體驗及相應的表情,並用歡快的語調和行為來表達;如果乙個人用低沉不快的語氣訴述一件愉快的事件,或者對痛苦的事件做出歡快的反應,那就屬於不健康的異常狀態了。 3.人格的穩定性人格(個性) 這是指乙個人在長期的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個性心理特徵。

個性心理特徵形成之後就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並在一切活動中顯示其區別於他人的獨特性,在沒有重大的變故情況下,一般是不易改變的。如果乙個爽朗、樂觀、外向的人,突然變得沉悶、悲觀、內向、那就要考慮他是否出現異常,說明他的心理(或行為)已經偏離了他的正常軌道。上述三條原則是從外顯行為是否表現異常來評估個體心理健康與否。

但僅此三條還是很不夠的。因為雖屬行為正常,但其健康水平尚有高低差別。因此研究區分心理健康及其水平的標準,對於人們的心理保健和行為指導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判斷心理健康的原則

4樓:匿名使用者

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心理有問題?

疫情期間在家待的都要瘋了,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心理有問題,有沒有什麼好的鑑定辦法?

答:其實心理問題是乙個重要的臨床問題。有許多方法可以判定與分析。

二、判斷是否有心理疾病的大體路徑。

判定乙個人是否有心理問題,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自我感覺。每個人,其實自己是最好的醫生。是否有心理問題,最先知道,或感覺到的,真實性與先導性,應該就是自己。

發覺自已變了,與過去不一樣了,與常人不一樣了,在情緒、思維、判斷、行為等方面更為明顯,如無名發火,莫名憂鬱,焦慮煩躁,失眠,判斷能下降等,自己是感覺得到的。只不過是很多人不願意面對,或不予以自我承認罷了。臨床有這種現象,往往越是在心理或精神方面有問題的,越是不承認自己有病。

2、他人感覺。家人、朋友、同事,夥伴,他們是與其人在工作與生活上朝夕相處的人,對他本人瞭如指掌。他的一言一行,這些人都會看在眼裡,評在心裡。

當他與集體與家族中的人不能和諧相處與共事,善於鑽牛角尖,斤斤計較,甚至無名之火亂髮,或消極悲觀等,或社會行為能力、工作能力、分析判斷能力等下降時,或者明顯有猜疑、妄想等症狀時,或者都不願意與其協同工作時,大家就知道其可能已有心理方面的問題。

5樓:慶雯利

對事對人,保持友好,遵守社會公德,在家也能處理好家庭關係,憤怒時,能保持理制,不會產生過激行為。

6樓:在舜皇山回老家的高順

判斷心理健康的原理其實上有很多,因為啊判斷乙個人的心理健康一定是通過多方面兒啊交談來確認的。

心理健康三原則是什麼

7樓:睢沅

心理健康三原則是什麼心理健康三原則就是指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身體健康,不願意陽光多運動。

8樓:網友

心理狀況健康三原則是什麼?心態好,心情好思想哈。

心理健康三原則

9樓:幹萊資訊諮詢

心理健康有以下原則:1,保持社會功能良好,所謂的社會功能良好,是指對社會能適應自如。

2,保持自我意識良好,意識就是對自己對我的認識,自我意識良好的核心就是要做到自知和自愛,自知是通過自我觀察,自我評價來了解自己能力的真實水平,對各種行為都要量力而行,自愛就是愛惜自己,保護自己,重視自己,以上就是保持心理健康需要堅持的四大原則。

3,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在與人交往時還應注意:真誠的鼓勵和讚美,而不是阿諛逢承;從團結的願望出發,善意的指正;尊重別人人格,不把意見強加於人。

4,要積極參與勞動實踐。勞動促進個體的發展包括軀體和心理兩方面。通過勞動實踐從而保持和現實的緊密聯絡,通過勞動實現理想,糾正不切合實際的空想,並在勞動中增進人們的友誼。

勞動使人消除不必要的憂慮和擺脫過分的自我注意,使生活內容豐富而充實。勞動的成功與成果,使人們認識到自己生存的價值,因而對生活充滿信心。

判斷心理健康的原則是什麼

10樓:情投意合張老師

從一般來說,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夠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適應環境,情緒正常,人格和諧。

心理健康的人並非沒有痛苦和煩惱,而是他們能適時地從痛苦和煩惱中解脫出來,積極地尋求改變不利現狀的新途徑。他們能夠深切領悟人生衝突的嚴峻性和不可迴避性,也能深刻體察人的善惡。

他們是那些能夠自由、適度地表達、展現自己個性的人,並且和環境和諧地相處。他們善於不斷地學習,利用各種資源,不斷地充實自己。

他們也會享受美好人生,同時也明白知足常樂的道理。他們不會去鑽牛角尖,而是善於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心理健康的人都擁有乙個美好的生活。

一,有足夠的自我安全感。

二,能夠充分的了解自己,並且能夠對自己的能力做出乙個適度的評價。

第三,生活理想要切合實際,不妄自菲薄,不自高自大。

第四,不脫離周圍現實的環境,活在當下。

第五,能夠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和諧,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第六,善於從經驗當中學習,學習自身的一些優勢。

第七,能夠保持乙個良好的人際關係,人際關係是人社會性的乙個重要的屬性。保持乙個好的人際關係,對心理健康十分重要,能夠讓我們在快樂的人際交往當中,健康的人際交往當中,獲得一些自我的需求。

第八,能夠適度地發洩情緒和控制情緒,有壓抑通過發洩的這樣乙個方式,將自己的一些能量進行乙個有效的釋放。

第九,在符合集體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度地發揮個性。

第十,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前提下,能夠恰當的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以上這十條就是我們心理健康的乙個非常重要的標準。

11樓:芝麻九將

判斷心理健康的原則就是這乙個人要有乙個心理正常的表現,情緒上面的穩定。

判斷心裡健康的原則是什麼

12樓:田又鑲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標準的,乙個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標準的。不過人的心理健康的標準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標準具體與客觀。

國外學者們對心理健康的標準作了一些表述。例如英格里士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的心理情況,當事者在那種情況下能作良好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發展其身心的潛能;這乃是一種積極的豐富情況。

不僅是免於心理疾病而已"。麥靈格爾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於環境及相互間具有最高效率及快樂的適應情況。

不僅是要有效率,也不僅是要能有滿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規範, 而是需要三者具備。心理健康的人應能保持平靜的情緒,敏銳的智慧型, 適於社會環境的行為和愉快的氣質"。馬斯樂認為心理健康的人要具備下列品質:

l)對現實具有有效率的知覺;(2)具有自發而不流俗的思想;(3)既能悅納本身, 也能悅納他人;(4)在環境中能保持獨立,欣賞寧靜。(5)注意哲學與道德的理論;(6)對於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經常保持興趣;(7)能與少數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為樂的精神;(8)具有民主態度,創造性的觀念和幽默感;(9)能經受歡樂與受傷的體驗。

13樓:匿名使用者

嗯,乙個人的心理健康的標準是這樣的,就說在遇到這種的詩人焦急或者是難以處理的事情的時候,始終會保持保持乙個健康穩定的心態 不著急,不焦躁,不暴怒,不抱怨 然後的話就是在處理一些緊急的一些危機的話,也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然後不被這些其他的因素所干擾 還有就是心理健康的人一定不會成天的抱怨,埋怨自己所遭受一些不公平待遇,一定會積極的尋找處理的方法和解決的方案 嗯,在乙個心理健康的人也會時刻關心關愛,而是身邊的一些需要幫助或者需要關愛的人,他們的心裡充滿了陽光,充滿了愛和熱情 嗯,是人們學習的物件,也是人們值得交往的這麼一種非常好的一種型別的人。

判斷心理健康的三個標準

14樓:冬夏

認識自己。人貴有自知之明。乙個人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處與缺點,就會喪失信心、缺乏朝氣;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又會自以為是,自我欣賞。

這種自卑與自負皆不利於自我成長,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才能算是心理健康。

悅納自己。自己對自己是喜歡還是討滑旁厭,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又一條標準。心理健康不僅要求自己能如實了解自己,而且要對自己愉快地接納。

悅納自己不是說要寬容或欣賞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而是說自己雖然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我仍然喜歡我自己、不憎恨自己、不欺騙自己,並設法使自己發展得更好。

調適自己個。

人的行為總是受社會的規範和環境的約束,兩個人的需求又往往與規範和環境不符,並發生衝突。因此,個人必須經常伏讓輪調適自己,以使個人和環境保持和諧的關係。不能或不會調缺信適自己的人,就會經常產生心理問題,只有經常很好地調適自己的人,才是乙個心理健康的人。

關於心理健康的小笑話,心理健康小笑話

1.誰讓我受委屈?老張在電梯裡注視乙個美麗的長髮女郎,目不轉睛,張太太非常不高興。突然,那個女郎轉過身來給了老張乙個耳光,說道 下次別偷捏女孩子!當老張夫婦走出電梯的時候,老張委屈的對太太說 我並沒有捏她呀!我知道。張太太說,是我捏了她。2.四十 擺在眼前,我愛你!有一對男女正在吃晚餐。那個女生一直...

名詞解釋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名詞解釋

心理健康就是指乙個人的生理 心理與社會處於相互協調的和諧狀態,其特徵如下 智力正常 人的智力分為超常 正常和低常三個等級。正常智力水平,是人們生活 學習 工作 勞動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情緒穩定與愉快 情緒穩定與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它表明乙個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意味著機體功能...

心理健康包括哪幾個方面,心理健康的標準包括哪幾個方面

正常的心理狀態 協調的人際關係 完善的社會適應能力。所謂正常的心理狀態是指乙個人應具有健康的情緒 健全的意志和協調的行為,它是處理好人際關係和社會適應的基礎。協調的人際關係是指乙個人在與他人交往時態度真誠,善於理解他人的需要,而不事事以自我為中心。完善的社會適應能力是指個體為了適應社會生活環境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