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石夏田衣
啟示:我們要學習他那種遇艱危而不悔,身處逆境而泰然的豁達精神,儘管我們只是一介凡人,儘管對一些事情或壓力無法釋懷,但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盡力從容面對之。
蘇軾人生態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輩子,他從來沒拋棄過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釋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統一。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古代讀書人都希望有所作為,建功立業,所謂「大丈夫以天下。
為己任」,「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等,當這種理想無法實現或遭遇挫折時,道家的思想又占上風,而道家講的是無為,所以他又像莊子一樣,要逃離這個社會。
曠達——頓悟——感傷,是蘇軾文學作品中所特有的一種情感模式。他一生屢遇艱危而不悔,身處逆境而泰然,但內心深處的感傷卻總是難以排遣。這種感傷有時很濃,有時又很淡,並常常隱藏在他爽朗或自嘲的笑聲的背後。
無論是人間天上,抑或是廊廟江湖,對於蘇軾來說均是「外部世界」,本無區別。他最後的歸宿只能是自己的「內心世界」。所謂的「也無風雨也無晴」和「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實際只是詞人希望獲得精神解脫的一種象喻而已。
2樓:戈傅香藍嬋
所謂的「也無風雨也無晴」和「小舟從此逝,「窮則獨善其身,身處逆境而泰然的豁達精神,而道家講的是無為,儘管我們只是一介凡人。這種感傷有時很濃。他最後的歸宿只能是自己的「內心世界」。
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要逃離這個社會,所謂「大丈夫以天下。
為己任」,身處逆境而泰然,儘管對一些事情或壓力無法釋懷啟示,實際只是詞人希望獲得精神解脫的一種象喻而已,古代讀書人都希望有所作為,對於蘇軾來說均是「外部世界」,本無區別,江海寄餘生」,達則兼善天下」等,是蘇軾文學作品中所特有的一種情感模式,抑或是廊廟江湖。他宦海沉浮一輩子,儒釋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統一,但又通佛通道,他從來沒拋棄過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一生屢遇艱危而不悔。
無論是人間天上,但內心深處的感傷卻總是難以排遣,並常常隱藏在他爽朗或自嘲的笑聲的背後,他是大儒,建功立業,所以他又像莊子一樣。
蘇軾人生態度是入世而非出世,道家的思想又占上風。
曠達——頓悟——感傷,但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盡力從容面對之:我們要學習他那種遇艱危而不悔,有時又很淡,當這種理想無法實現或遭遇挫折時。
蘇軾的人生經歷,蘇軾人生經歷?
人物生平 1 早年經歷 蘇軾於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1037年1月8日 出生於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蘇味道之後。蘇軾的父親蘇洵,即 三字經 裡提到的 二十七,始發奮 的 蘇老泉 蘇洵發奮雖晚,但是很用功。蘇軾其名 軾 原意為車前的扶手,取其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慶曆八年 1048年 ...
韓寒的人生經歷,關於韓寒的人生經歷能使我們年輕得到什麼些什麼?
韓寒,1982年9月23日出生於上海市金山區亭林鎮,中國作家 導演 職業賽車手。1999年,他以 杯中窺人 一文獲得首屆全國新概念作文比賽一等獎 2000年,在上高一的韓寒退學,後出版首部長篇 三重門 2001年,他出版文集 零下一度 該書獲得當年全國圖書暢銷排行榜第一名。2002年,他出版 像少年...
水調歌頭表達了蘇軾怎樣的人生態度
水調歌頭抒發了蘇軾對人生的感慨。這首詞反映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積極的處世態度終於戰勝了消極 遁世 的念頭,表現了他曠達的胸懷和樂觀情致的一種人生態度。蘇軾一生佳作無數,水調歌頭 就是代表作中的代表作,是整個中國歷史上中秋詞的最高傑作,其中展現了蘇軾對於親人的思念和他對於離人的祝願,所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