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開創者,「仁」是孔子哲學思想的核心,因此研究孔子的仁學思想是研究儒學、繼承儒學精髓的必由之路。春秋時期,社會出現嚴重的失序局面,一心嚮往周禮的孔子,把復興周禮作為他一生的巨集願,他援「仁」入禮,把古已有之的「仁」字發展成為一種相對系統的、比較完善的仁學體系。
孔子的仁學體系總體上有兩部分組成,一是仁的內涵;二是為仁之方。在繼承後世哲學家和當今仁學研究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筆者認為孔子仁的內涵可從五個方面歸納為:仁者愛人;仁是情禮合一;仁是全德之名;仁是成己成物;仁是最高境界。
為仁之方則包括四個方面:行忠恕之道;合義而為;以知利仁;行仁為要。隨著時代的變遷,孔子的仁學思想也發生著相應的歷史流變,後世學者不遺餘力地從不同角度傳承之,孟子、董仲舒、宋明理學家及近代學者是主要階段的代表性人物。
而今天,處在社會轉型期的中國,傳承孔子的仁學思想同樣具有不可否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現代中國的經濟狀況,共產黨執政理念的創新,價值多元化和現代人的生活狀態與精神信仰現狀都呼籲孔子仁學思想的介入,而孔子仁學思想的內在精神要義和與時俱進、包容的理論品質也使得傳承這一思想具有了可能性的條件。
傳承孔子的仁學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具體來說,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一是推動構建一種新型的經濟倫理,二是對我國當今政治理念的啟示,三是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精神資源,四是弘揚本民族的人文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樓:
《論語》是孔子的語錄體思想總集,其中記錄了孔子很多的教育思想,孔子關於仁的論述是克己復禮為仁,是儒學的核心理念之一,對我們現在也有參考意義
試述孔子的仁學思想及其在當代現實的意義
求一篇** 孔子的仁學思想及其當代的現實意義
3樓:匿名使用者
現代人存在三個問題:
1.不知道如何與自己相處;
2、不知道如何與他人相處;
3、不知道如何與環境相處;
儒家的思想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問題。
從來延伸出構建和諧社會的也可以使用儒家思想。
具體內容請讀《孝經》
孔子仁學的含義與現實意義
4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是儒家創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禮」。
「仁」的主張是「仁者愛人」,這一主張是要求統治階級體察民情,反對苛政。孔子認為,要實現「愛人」,還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要求。
「禮」的主張是「克己復禮」,就是說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禮」要求,孔子追求的「禮」是西周的等級名分制度,孔子還進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張,就是校正等級秩序,達到貴賤有序。這體現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例如,我們現在提倡要「尊重他人」、「五講四美」、「精神文明」等等,如果不把它和長久影響中國社會的倫理思想體系聯絡起來,那怎麼能讓它有個根基呢?「尊重他人」(「愛他人」)這樣的道德觀念正是和儒家的「仁學」相聯絡的。如果我們拋棄了孔子的「仁學」理論,天天批判「仁政」,鼓吹「己所不欲要施於人」,提倡什麼「與人奮鬥其樂無窮」,那麼你能真止地「尊重他人」嗎?
你能真正地愛護別人嗎?所以任何對人們的社會規範的具體要求它都必須有—套倫理學理論作支撐,而這套倫理學理論又是內傳統積累而成的。
這裡不能全面的討淪儒家的倫理問題,它無疑有許多方面已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但它的核心內容「愛人」思想無論如何是我們今天仍應繼承和發揮的。照我看,孔子把「仁」解釋為「愛人」,是基於「親親」思想,《中庸》引孔子的話說:「仁音,人也,親親為大。
」《論語。學而》:「有子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愛人」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從愛自己的親人出發,是愛人的基礎,但是「為仁」不是僅止在「親親」上,而必須「推已及人」,要作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要作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得把「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的「忠恕之道」作為「為仁」的準則。
如果要把「仁」(「仁政」)推廣到整個社會,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克已復禮曰仁,—日克已復禮,大下歸仁。為仁由已,而由人乎!
」我認為,對「克己復禮」的解釋常有誤。(我自已過去的解釋也不正確。)對「克己復禮」的解釋,往往把「克己」與「復禮」解釋為平列的兩個相對的方面,我認為這不合孔子的思想。
所謂「克己復禮」是說,在「克己」基礎上的「復禮」才叫「仁」。
「仁」是人作人的內在品質,「克己」是要靠人對自身內在品質(即「愛人」的品德)的自覺:「禮」是人的行為的外在的禮儀規範,它的作用是為了調節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禮之用,和為貴」。要人們遵守禮儀規範必須是自覺的才有意義,才符合「仁」的要求,所以孔子說: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對「仁」和「禮」的關係,孔子有非常明確的說法:「人而不仁如禮何?
人而不仁如樂何?」「禮雲禮雲,玉帛乎哉!樂雲樂雲,鐘鼓乎哉!
」因此,我們可以說,孔子認為「克己」(求仁)是要靠自己的內在自覺性。有了「求仁」的內在自覺性,「我欲仁,斯仁至矣」,並實踐於日用倫常之中,這就是「極高明而道中庸」了。「極高明」要求我們尋求倫理體系中的終極理念,「道中庸」要求我們把它實踐於平常生活之中,而「道中庸」和「極高明」是分不開的。
哪怕是尋求最低限度的倫理觀念的「認同」,也是和某種倫理體系的終極理念有著密切的聯絡的。如果說,孔子的「仁學」充分討論了「仁」和「人」(人道)的關係,還沒有來得及去充分討論「仁」與「天」(天道)的關係,那麼孟子在後一方面發揮了孔子的思想,如他說:「盡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則知天矣。
」人心本仁,與「天心」本是相通的。對此朱烹說得更明白,他說:「天地以生物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乎天地之心以為心者也,故語心之德雖其總攝貫通無所不備,然一言以蔽之,則曰仁而己矣。」
此則從「天心」本「仁」,而說「人心」也不能不「仁」,「人心」與「天心」實是相貫通的,因此儒家的倫理學說實是建立在一道德形上學之上,故《中庸》說:「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儒家這一「天人合一」思想無疑有其特殊的倫理意義,而貢獻於人類社會。
但是,如果我們把曾經支援中國兩千多年有關作人的道理的「仁學」(「仁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作為反動思想批判掉了,那麼我們的社會如何不混亂,如何還能不發生「精神危機」呢?從這裡看,對待傳統的倫理思想,我們只能繼承它、發展它,使之適合現今社會生活之要求,決不能拋棄它,而另外建立與之對立的「鬥爭哲學」。
孔子的仁學思想及其在當代現實的意義
5樓:匿名使用者
是當今社會道德核心!待人接物的準則
簡答:孔子「仁」的思想有何現實意義
6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關於仁的論述是克己復禮為仁。意思就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實際上,就是提倡人們要以克制和禮讓的態度來調和社會矛盾。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實際上,就是提倡人們要以克制和禮讓的態度來調和社會矛盾。
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要做到仁,需要個體自覺的道德修養。
仁乎遠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只有不斷反省,循禮而行,才能達到仁的境界。
7樓:龍之卉萊悌
孔子是具有高尚師德的一代宗師。
核心是「仁」。他解釋「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階級社會裡,這種普遍的愛當然是不存在的,但在奴隸主不把奴隸當人看待的奴隸社會裡,他提出這種主張是具有進步意義的,具有古典人道主義(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關於「子張問仁」的引文,學生閱讀這一材料可以起到兩方面作用,其一,能幫助學生較準確地把握孔子「仁」的思想特點,其二,孔子主張「以愛人之心調解與和諧社會人際關係」,對於當今青年一代的道德修養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和現實意義);維護周「禮」,主張貴賤有序,諸侯越禮不可忍,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但孔子不是頑固派,他認為歷史是不斷演進的,提倡改良;把愛人之說推及於政治,要求統治階級愛惜民力,以德治民,反對任意刑殺和苛政,其目的是為了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剝削階級的統治,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於勞動人民人身地位的提高和生產發展的。
以孔子論語儒家思想為話題,寫走進孔子或讀論語心得(一千字左右
買一本孔子語錄,寫他的一些事蹟,然後寫他的經典語錄,這樣就行了,我也是這麼寫的 以孔子論語儒家思想為話題,寫走進孔子或讀論語心得 一千字左右的作文,快點 這裡是論語讀後感 不過呢,最好自己寫哦 以孔子思想對我的影響為話題寫一篇800字的作文 這是間簡陋的斗室。它不過10平方公尺,窗子朝北,透不進一絲...
《論語》中,孔子重視文藝的思想是什麼
思無邪 盡善盡美 樂而不淫 興觀群怨 文質彬彬 辭達而已 孔子的文學思想包括五個方面 其 關 善 說從功利主義的角度開啟了中國古代以政治功利為目的的文學創作與文學批評傳統,但它只片面地強調文學的外部作用,而忽略了文學內部規律的研究 其 文 質 說並非論述文學問題,從漢儒開始正式地將此概念引入文學批評...
談談儒家思想對古代及現代的影響和借鑑意義
儒學對中國的影響 儒學在中國存在幾千年,對於中國的政治 經濟等各個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潛在影響,這種影響在短期內不會消除。不過由於中國大陸官方意識形態等種種原因,許多人仍無法糾正對儒家的偏見,以至儒教無法在中國大陸得到應有的尊重和重視。不少人仍然認為 儒家思想 是 四舊思想 而需要破除,這和南韓對儒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