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伏天的第一天為夏至往後數的第三個庚日。三伏是從夏至日,陽曆6月21日或22日,後第三庚日為初伏,有十天。第四庚日為中伏,有的年是十天,有的年是二十天。
立秋,陽曆8月7日或8日後第一庚日為三伏,有十天。這樣,三伏就有固定的日期了。按照這種規定,可以算出伏天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
三伏天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因為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長,白天時間長,陽光照射的時間也長,溫度持續增高。
2樓:匿名使用者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可以這樣理解:
「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
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
開始時間也就是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乾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乾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
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3樓:匿名使用者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可以這樣理解:
「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
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
2023年入伏是7月13日,末伏最後一天是8月21日,共40天。初伏:7.
13-7.22,10天;中伏:7.
23-8.11,20天;末伏:8.
12-8.21,10天。
4樓:七夜空茗
三伏由分別是:出伏、二伏、三伏。每年的三伏時間都差不多,三伏天會度過差不多乙個月的時間。
5樓:2014中訊
7月13日入伏。8月22日出伏。
初伏10天。中伏20天,三伏10天。
伏天不要吃涼的東西,伏天貼膏藥治百病。我姥姥癆病就是三伏天貼膏藥好的。
6樓:a小傑菌
今年初伏哪一天開始的,說法不一,有說12日,有說13日。
7樓:匿名使用者
進入炎熱的夏季了。農曆5月28日開始。
8樓:匿名使用者
每年陽曆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
「三伏(dog day)」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每年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國陰曆(農曆)氣候規律,前人早有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乙個庚日為末伏(三伏),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三伏天是從哪天開始算起的?
9樓:點點在心
三伏天,從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天乾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算起。
日期計算: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乾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天乾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比如,2023年的夏至,是西歷年的6月21日,這一天的天乾日是辛日,28天之後,就是第三個庚日,所以,2023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進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後,又是乙個庚日,且是立秋後的第乙個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進入了第三伏。
入伏時間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乾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乾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
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10樓:西大柚子吖
三伏是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計算的。
庚日是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如庚子、庚寅、庚辰……因為天乾有十個,所以每隔十天有乙個庚日。每年入伏的時間會受夏至和庚日出現的時間而有所不同。
三伏的具體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二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後的第乙個庚日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
由於庚日的出現次數不同,中伏時間也不固定,有些年份是十天,有些年份是二十天。初伏和末伏的天數固定為十天,因此三伏天有些年份為三十天,有些年份為四十天。
11樓:雲紋抹額小忘機
伏天的第一天為夏至往後數的第三個庚日。
三伏是從夏至日,陽曆6月21日或22日,後第三庚日為初伏,有十天,第四庚日為中伏,有的年是十天,有的年是二十天,立秋,陽曆8月7日或8日後第一庚日為三伏,有十天。這樣,三伏就有固定的日期了。按照這種規定,可以算出伏天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
三九是指冬至後的第三個九天,即冬至後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我國陰曆有九九的說法,用來計算時令。計算的方法是從冬天的冬至曰算起。
每九天為乙個九,第乙個九天叫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個九天,數滿九九八十一天為止。
12樓:活動的小窩
農曆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伏是隱藏的意思。《史記》記載,伏者,隱伏避盛夏也。中國古代創立的農曆是用天乾、地支排列年、日的。
天乾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字組成,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字組成。而伏天的第一天為夏至往後數的第三個庚日。今年夏至的6月22日是丙寅日,6月26日是第乙個庚日(庚午),7月6日是第二個庚日(庚辰),第三個庚日是7月16日(庚寅),這天就是數伏第一天。
一般來說,三伏天對應在公曆的7月12日到8月27日之間。
三伏 「三伏」是從夏至日(陽曆6月21日或22日)後第三庚日為初伏(有十天),第四庚日為中伏(有的年是十天,有的年是二十天),立秋(陽曆8月7日或8日)後第一庚日為三伏,有十天。這樣,三伏就有固定的日期了。按照這種規定,可以算出伏天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
三九 「三九」是指冬至後的第三個「九天」,即冬至後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我國陰曆有「九九」的說法,用來計算時令。計算的方法是從冬天的冬至曰算起(從冬至開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開始),每九天為一「九」,第乙個九天叫「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個九天,數滿九九八十一天為止。
這時冬天已過完,春天來到了。 一般「三九」時最冷。
13樓:111111的會
你好!三伏天是從7月11號開始算起的
為期40天的加長版「三伏天」,一年中最熱的日子正式上線。今年三伏的時間是: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7月21日-8月9日;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14樓:我與艾的故事
三伏怎麼算出來的?為什麼有的年份是30天,有的年份是40天呢?
每年的三伏天是從哪一天開始算起的嗎?
15樓:蓋蘭柳茶
我國舊曆中所規定的夏季常年相對最熱的三個連續時段。即頭伏、二伏和三伏,統稱為伏天或三伏。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頭伏(或初伏)始日,第四個庚日為中伏始日,立秋後的第乙個庚日為末伏(或三伏)的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為20天
所謂庚日是指中國的「干支」記日法中帶庚的日子,中國古代以十日為一旬,並分別配上甲,乙,丙,丁等十天支。其中第七日為庚日,因此庚日便是每旬的第七日。
三伏天是怎麼計算的,從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
16樓:匿名使用者
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上旬至8月中下間。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可以這樣理解:
「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
三、四十天。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乾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乾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
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17樓:峰奇影幻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既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
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
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間。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乾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乾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
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由於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人體腠理疏鬆,經絡氣血流通,有利於藥物的滲透與吸收,而庚日又與肺金有關(庚日為金,屬大腸,大腸與肺相表裡),為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加之精心選取有溫經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經及督脈腧穴進行敷貼,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乾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天乾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
比如,2023年的夏至,是西歷年的6月21日,這一天的天乾日是辛日,28天之後,就是第三個庚日,所以,2023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29日,就進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後,又是乙個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進入了第三伏。這就是說,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第三伏的十天,是最熱的。
「三伏天」是什麼,什麼叫三伏天,三伏天是哪幾天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三伏天是 我國舊曆中所規定的夏季常年相對最熱的三個連續時段。即頭伏 二伏和三伏,統稱為伏天或三伏。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頭伏 或初伏 始日,第四個庚日為中伏始日,立秋後的第乙個庚日為末伏 或三伏 的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為20天。7 8月分是...
三伏天指的是什麼,三伏天是什麼意思
三伏 是初伏 中伏和末伏的統稱,三伏天是全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 悶熱的時段。漢代學者劉熙在 釋名 中記載 三伏者,庚金伏於夏火之下。金畏火,故曰伏。東漢史學家班固在 漢書 中也說 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公升。故為藏伏,因名伏日。三伏天指的是初伏 中伏和末伏。三伏,是初伏 中伏和末伏的統稱。...
三伏天養生粥,三伏天吃什麼粥好養胃
吃荷葉茯苓粥比較養生有養胃,主要功效具有清熱解暑 寧心安神。如何保健養生 愉悅的心情 合理的飲食 有規律的休息 鍛鍊 好的生活習慣 好的保健養生。您所提的可是乙個很大的課題。10000字也是不夠答的。建議您買一台鳳梨牌養生機,食物健康養身,很好的!良好的生活習慣,不熬夜,不吃生冷的食物!放開心胸!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