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法家,儒家,墨家哪個對當時社會影響最大

2021-09-10 19:58:14 字數 6104 閱讀 6192

1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是儒家了,初中歷史書上就說過,春秋戰國和秦國是百家爭鳴,到漢以後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然後儒學就成為了中國幾千年來的王朝的統治基礎一直到清末西方文化入侵後儒學才漸漸失去了它『唯我獨尊』的地位。

2樓:永遠的周鋒

當時社會應該指的是百家爭鳴的的春秋時代,當時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兵家,春秋時期是列國爭雄,大國兼併小國的時代,春秋時期由原來的上百個國家演變到後來的戰國七雄就是戰爭的結果,這時主要是兵家影響最大。

3樓:小考拉啃蘋果

首先是儒家,其次法家,最後是道家。墨家在中國幾乎沒什麼存在感。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到了秦朝實行法家,可法律太過嚴苛導致民眾怨聲載道。

漢初便實行道家的無為而治,便有了後來的文景之治。後來漢武帝因為有雄心大業,道家思想滿足不了他,便改革實行外儒內法,之後中國整個封建史就是這麼過來了。

4樓:匿名使用者

先秦兩漢時都不一樣有側重,先秦時期還是法家最有影響了,戰國七雄基本上都有過以法家治國的過程,比如魏有李悝、楚有吳起、秦有商鞅、齊國的管仲、燕國的樂毅也算是法家,他們都引發了本國的一時強盛。至秦統一天下,更是法家的盛世時代。

漢初才改為黃老之術,武帝後又尊儒術,開始了法、道、儒並重的時代,明尊儒道,暗糅合法家。

5樓:匿名使用者

你所說的時代應該是春秋戰國時期,那時諸子百家,爭奇鬥艷,說不好哪家對當時的影響比較大。首先當時百家爭鳴,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孔子周遊列國,向各國推廣他的學說,孟子發揚光大,提出仁政思想。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講究無為而治,認為有為不如無為的消極思想。

而以韓非子為代表的法家,認為只有嚴刑酷法才能穩定天下,嚴厲打擊犯罪,導致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以墨子為代表的墨家,比較溫和,主張國家之間平等,不分等級。各國以人道仁政來管理國家,其實墨家的思想在當時比較讓人接受。

6樓:鴟夷子皮

儒家。。。。。。。。

從道家,法家,儒家,兵家,墨家思想中,在今天有什麼借鑑意義?有什麼不足和缺點?

7樓:匿名使用者

道家思想給我們今天的借鑑意義有如下五點:

一、無為

;二、人本

三、養生

四、哲學

五、人生

這裡說下「人本」思想和人生觀點

道家從維護個人利益的角度出發,在經濟理論、社會實踐方面創立了「人本」的思想觀點,主張通過維護每個人的個人利益來達到社會的和諧繁榮,道家尖銳批判了以天下為根本的政治觀點,認為這是「悉天下奉一身」的罪惡表現,在社會制度上主張以維護私有制的利益促進社會的「大同」,這跟當今的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以私有護私有有所不一樣,道家的觀點是以私有來促公有。道家主張不損害個人利益,也不能侵犯個人利益,只要每乙個人的利益得到應有保障,每乙個人的個人利益不受到侵犯,甚至包括自然界的動物植物的利益不受侵犯,把不受侵犯的個人利益加在一起就是社會的利益得到保障,只有每個人的利益得到了保護,整個國家才能是真正的繁榮。道家的這種思想對今天的政治經濟發展起到了卓越的作用。

道家關注每個人的利益,它是以人做為根本出發點的,所以當然會關注養生的道理,為什麼會關注養生,原因之一就是想著如何去更好的維護個人利益,達到「人本」的目的。為什麼要探索人生的真諦,就是要更好的為百姓的個人利益找到豐富的光彩。所以道家在人生道路上探索出來的真諦是最豐富的,道家的人生觀概括起來就是「真實,自由,寬容」對我們今天的生活來講,真實是前提,自由是方式,可以仔細閱讀《莊子》一書,可以很好的領悟到真正的人生觀和人生的真諦是什麼。

8樓:萁實結束

儒家和法家講的是治國之道 兵家講得是行軍打仗用兵之道

而道家最特別,它所悟的是人與自然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

9樓:周捷座

道理和效果之間的差距就是他們的缺點。。。。。。。。。。。。。。。。。。

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的基本主張各是什麼?

10樓:金果

1、儒家:

孔子,主張「仁愛」,是有等級的愛,主張克己復禮,希望能回到西周的禮樂制度,有教無類,主張勤學而好問。孟子,繼承並擴充孔子的言論。

主張忠孝義,希望戰火不再。荀子,性惡論者,認為人生而惡,只有通過學習禮義等思想,才能漸漸善良。

2、道家:

老子,主張「無為」、「道法自然」,"反者道之動","負陰而抱陽,知雄而守雌","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最神秘的人,沒有人知道他的來歷,沒有人知道他真正的學說。

認為人在自然面前時無能為力的。莊子,以無為而有為,認為有無相生,他追求自由,生命的自身樂趣勝過所有名利,他以做官為最不齒最下作的行為。

3、墨家:

墨翟,同樣的神秘人,主張「兼愛非攻」,對於兵法頗有研究。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張是: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

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節用),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志)等。

4、法家:

商鞅,公孫鞅(一說韓非子),秦國變法大功臣。生性小器,不大方,雖有大抱負大主張,卻因為自己的做人失敗而造成一定的損失。

他以苛法、嚴法治國,賞罰分明,賞則重賞,罰則重罰,嚴格規定等級,設軍功制。韓非,法家之集大成者,以法治國,法令頗嚴。

擴充套件資料:

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簡介如下:

1、道家

道家是中國先秦時期的乙個思想派別。代表人物有伏羲、女媧、神農、黃帝、伊尹、許由、巢父、老子、列子、莊子、慎到、楊朱、王詡等。道家以道、無、自然、天性為核心理念。

認為天道無為、道法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無所不容,不所不包,和諧統一等。據此提出無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剛等政治、軍事策略,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哲學、邏輯、宗教。

天體科學、生命科學、文學語言、醫學、生理學、心理學、化學、生物學、醫藥學、物理學、氣象學、環境學,天文學、地理學、社會學、倫理學、宗教學等。

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道教則是我國的宗教之一,東漢是形成,到南北朝是興盛起來。

道教徒尊創立者之一張道陵為天師,因而又叫「天師道」。後又分化為許多派別。道教尊老子為祖教,尊稱其為"太上老君」。

2、儒家

儒家「知天文、識旱澇」(章太炎語),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思想學派。它擔「天下教化之先聲」,有「以一號百」的影響力。所設「六藝」指「禮、樂、射、御、書、數」這六種技能。

於各地積極辦學。亦是維護社會道德、紛亂中凝聚力量的最龐大的文化核心。儒家為華夏文明核心部分,信奉由孔子創立的維護周禮的儒家學說。

孟子、子夏、顏回等後來逐步發展以教化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儒家是乙個不斷發展、與時俱進、昂揚向上的學術流派,堪稱民族脊梁。

儒家在先秦時期和諸子地位平等,在秦始皇時"焚書坑儒"受到重創, 在漢武帝為維護**統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施思想鉗制後興起。

3、法家

法家是中國歷史上提倡以法制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提出了富國強兵、以法治國。法是通過具體的刑名賞罰來實現的。其範圍涉及法律、經濟、行政、組織、管理的社會科學。

涉及社會改革、法學、經濟學、金融、貨幣、國際**、行政管理、組織理論及運籌學等。為後來建立的**集權的秦朝制定各項政策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

後來的漢朝繼承了秦朝的集權體制以及法律體制,這就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與法制主體。法家在法理學方面做出了貢獻,對於法律的起源、本質、作用以及法律同社會經濟、時代要求。

國家政權、倫理道德。風俗習慣、自然環境以及人口、人性的關係等基本的問題都做了**,而且卓有成效。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有管仲、商鞅、申不害、韓非子、李斯、桑弘羊、王叔文、王安石、張璁、張居正、嚴復、梁啟超等。

4、墨家

家是中國古代主要哲學派別之一,約產生於戰國時期。創始人為墨翟。墨家是乙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矩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

墨家學派有前後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後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面有重要貢獻。

11樓:樊廣中

道家認為老天爺什麼事也不幹,世間萬物卻生機勃勃,無所不能,所以人類應道法自然,無為而無不為,它主要分為老莊和黃老兩派,老莊派主張尊重萬物自然天性,對萬物任其自然;黃老派主張以道生法依法治國

法家是從黃老派分化出來,它認為人都有趨利避害的天性,主張用法術勢(其實是黃老道家提出的概念)來加強君主**

儒家認為萬物尊卑不同,應該各安其位,各司其職,就像天上的星星,都圍繞著北斗有序運轉一樣。同時人們應互相愛護,只是這個愛因為親疏遠近不同而不同,對自己親人的愛多一些,對沒有血緣關係的少一些

墨家是從儒家分化出來,在崇尚聖賢、和平和大同方面沒有實質區別,但在其他方面,墨家主張兼愛(類似於博愛)、互利、節約,與儒家不同

如果道家是高人的話,法家就是利劍,儒家就是乙個大家庭,墨家就是乙個***

12樓:要命大四喜

儒家比較難說啊:春秋時孔子主張仁和禮,戰國時孟子將其發展為政治學說民貴君輕,漢朝董仲舒融合陰陽家,黃老之學等發展為新儒學,提出天人感應,君權神授,之後,儒學收到道家,佛家衝擊,到唐朝時,朱熹將其發展為綱常禮教,提出格物致知,再到之後陸王心學,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也都有各自主張

道家;無為而治

法家:法術勢相結合

墨家:兼愛非攻,節葬,節力,尚賢,重視手工業者利益

13樓:大漠傾城舞

儒家:仁,禮,中庸→理學:三綱五常

道家:無為,小國寡民

法家:法治

墨家:非攻,兼愛

14樓:鉅子墨翟

儒家基本上堅持「親親」、「尊尊」的立法原則,維護「禮治」

,提倡「德治」,重視「人治」。儒家思想對封建社會的影響很大,被封建統治者長期奉為正統思想。儒家的「禮治」主義

儒家的「禮治」主義的根本含義為「異」,即使貴賤、尊卑、長幼各有其特殊的行為規範。只有貴賤、尊卑、長幼、親疏各有其禮,才能達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的理想社會。

儒家的「德治」主義

儒家的「德治」主義就是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的「人治」主義

儒家的「人治」主義,就是重視人的特殊化,重視人可能的道德發展,重視人的同情心,把人當作可以變化並可以有很複雜的選擇主動性和有倫理天性的「人」來管理統治的思想。

道家提倡自然無為,提倡與自然和諧相處。

法家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他們以主張「以法治國」的「法治」而聞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

反對禮制

法家重視法律,而反對儒家的「禮」。他們認為,當時的新興地主階級反對貴族壟斷經濟和政治利益的世襲特權,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勞與才幹授予官職,這是很公平的,正確的主張。而維護貴族特權的禮制則是落後的,不公平的。

法律的作用

第乙個作用就是「定分止爭」,也就是明確物的所有權。其中法家之一慎到就做了很淺顯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積兔於市,過而 法家思想

不顧。非不欲兔,分定不可爭也。」意思是說,乙個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對於集市上的那麼多的兔子,卻看也不看。

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權已經確定,不能再爭奪了,否則就是違背法律,要受到制裁。

墨子哲學的基本思想

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十點:   兼愛   完全的博愛(與儒家的親親相對反,將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的親人對待方式,擴充套件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   非攻   反對侵略戰爭。(戰爭對於敗者的傷害及,傷人命、損其才,是沒有意義的破壞行動。而對於勝方而言,僅僅是獲得了數座城池與稅收,但總的來說傷害與損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戰爭是沒有意義的行為。

)   尚賢   不分貴賤唯才是舉。   尚同   上下一心為人民服務,為社會興利除弊。(有一說法為「上同」,認為天子是百官之首,而百姓聽令百官,與上而同,此乃「上同」之意。

)   天志   掌握自然規律。(有一說法為天子代天行政,並借由上同的觀念推論出人民以天的意志而行事。)   明鬼   尊重前人智慧型和經驗。

(有一說法認為墨家說鬼所為並非迷信,而是希望以神鬼之說使人民警惕,不行**。)   非命   通過努力奮鬥掌握自己的命運。   非樂   擺脫劃分等級的禮樂束縛,廢除繁瑣奢靡的編鐘製造和演奏。

(古代**費時耗事,花費甚大,於國家並無生產的行為,乃無用之事。)   節用   節約以擴大生產。反對奢侈享樂生活。

  節葬   不把社會財富浪費在死人身上。(儒家的厚葬耗錢財,守喪則需三年,三年過後人虛弱需要人扶才能起行,影響國家生產力,乃浪費之事。)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儒家的思想 道教的文化 兵家的戰術 墨家的制度 法家的依法治國儒家講以德治國,崇尚模範作用 墨家走極權主義治國道路,崇尚服從上級 道家政治渺小藝術永恆 講求修身養性 有樸素唯物主義法家重視法律,而反對儒家的 禮 反對保守的復古思想,主張銳意改革兵家對戰爭決策 指揮 統籌及其規律方面的理性認識的總和。...

古代學派百家爭鳴,除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還有什麼

兵家 名家 陰陽家 縱橫家 農家。兵家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傑出的軍事家孫武。當時著名的兵書有 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 是孫武寫的一部軍事名著,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等軍事名言就出自這本書。今天此書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譽,很多西方的軍事學校都把它列為教材。戰國時期,孫武的後代孫臏繼承發揚了他...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和兵家政治思想分別是什麼簡要

墨家 兼愛非攻 道家 道法自然,無為而治 儒家 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 法家 以刑 法,進而集權 極權 兵家 慎戰,每戰必勝 儒家 法家 道家 墨家 兵家的思想主張分別是什麼?儒家以德治國,法家依法治國,道家無為而治,墨家博愛,兵家慎戰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和兵家政治思想分別是什麼 儒家儒家是戰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