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重要人物的實驗,高中生物 重要人物的實驗

2021-08-04 11:18:28 字數 4203 閱讀 1817

1樓:

有多醣莢膜 表面光滑的是 s型細菌 有毒

無莢膜 表面粗糙的是 r型細菌 無毒

1.將無毒性的r型活細菌注入小鼠內,不死

2.將有毒性的s型活細菌注入小鼠內,死

3.加熱殺死後的s型細菌注入小鼠內,不死

4.將無毒r型細菌與失活的s型細菌混合注入小鼠體內.死亡

格里菲斯的結論是:在被加熱殺死的細菌裡一定有促成這一轉化的活性物質----轉化因子

2023年,艾弗里和同事深入研究,將s型細菌進行分離提取\分離\和鑑定.提取了dna\蛋白質\和多醣物質,分別加入r型培養基中.

結果發現:只有加入dna,r型細菌才能夠轉化為s型細菌,並且dna越純轉化越有效.如用dna酶處理從s細菌型提取的dna,使dna分解,就不能使r型細菌轉變化.

結論:dna才是使r型細菌產生穩定遺傳變化的物質,既dna才是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

2樓:匿名使用者

(一)必修一部分

1、從人體的解剖和觀察入手:

2023年維薩里:個體由器官構成

比夏:器官由組織構成並把組織分為21種,不相信顯微鏡

2、顯微鏡下的重大發現(2023年,列文• 虎克) 觀察木栓組織,發現細胞並命名——cell

3、1838—2023年,施萊登和施旺建立細胞學說

4、2023年,魏爾肖修正了細胞學說(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

5、19世紀末,歐文頓發現:凡溶於脂質的物質比不溶於脂質的物質更容易進入細胞.

6、2023年,羅伯特森實驗:在電鏡下看到了細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層結構。

7、2023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8、2023年,義大利科學家——斯帕蘭札尼對鷹的消化研究

9、2023年,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提出發酵與活細胞有關,發酵是整個細胞而不是細胞中的某些物質在起作用

10、德國化學家李比希認為引起發酵的是細胞中的某些物質,但是這些物質只有在酵母細胞死亡後才能發揮作用

11、德國化學家畢希納提出酵母細胞中的某些物質能夠在酵母細胞破碎後繼續起催化作用,就象在活酵母細胞中一樣

12、薩姆納認為 酶是蛋白質(脲酶是蛋白質)

13、切赫和奧特曼提出少數的rna具有催化作用

14、2023年,英國普利斯特利—植物可以更新因蠟燭燃燒和小鼠呼吸而變濁的空氣

15、2023年,荷蘭英格毫斯——普利斯特利的實驗只有在光照條件下綠葉才能更新空氣

16、2023年,德國梅耶——根據能量轉化與守恆定律指出光合作用時光能轉化成化學能

17、2023年,德國薩克斯——光合作用的產物除氧氣外還有澱粉

18、2023年,美國魯賓和卡門——利用同位素標記法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來自水

19、2023年,美國卡爾文——探明二氧化碳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轉化成有機物中的途徑

(二)必修二部分

20、孟德爾,豌豆的雜交實驗,兩大遺傳定律

21、2023年,丹麥生物學家詹森給「遺傳因子」命名為「基因」,並提出表現型和基因型

22、魏斯曼從理論上**卵細胞核精子的形成過程必然有乙個特殊的過程使染色體數目減半

23、2023年,薩頓假說——基因是由染色體攜帶著從親代傳給下一代的

24、美國生物學家摩爾根的果蠅實驗——基因位於染色體上

25、18世紀英國道爾頓——第乙個發現色盲的人,也是第乙個被發現成為色盲患者的人

26、2023年,格里菲思——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轉化因子」

27、2023年,艾弗里肺炎雙球菌——提出dna是轉化物質

28、2023年,赫爾希和蔡斯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實驗表明:dna才是真正的遺傳物質。

29、2023年,美國生物學家沃森和英國物理學家克里克提出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

30、2023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則

31、伽莫夫提出3個鹼基編碼乙個氨基酸

32、克里克是第乙個用實驗證明遺傳密碼中3個鹼基編碼1個氨基酸的科學家

33、尼倫伯格和馬太破譯了第乙個遺傳密碼

34、2023年,美國科學家繆勒,用x射線照射果蠅,後代發生突變的個體數大大增加

35、拉馬克,法國博物學家,第乙個提出比較完整的進化學說(用進廢退與可獲得性遺傳)

36、達爾文,提出自然選擇學說

(三)必修三部分

37、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推測內環境的恆定主要依賴於神經系統的調節

38、美國生理學家坎農提出——內環境穩態是在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共同作用下,通過集體各種器官、系統分工合作、協調統一而實現的。

39、法國學者沃泰默把稀鹽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腸腸腔內,會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直接注入血液則不會。

40、英國科學家斯塔林和貝利斯——發現促胰液素

41、**生理學家巴甫洛夫,近代消化生理學的奠基人,諾貝爾獎獲得者,觀點與斯塔林和貝利斯相反,後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觀點是錯的。

42、美國學者肯德爾——從3t新鮮的動物甲狀腺中提取出0.23g的甲狀腺激素。(激素調節的微量和高效)。

43、達爾文注意到了植物的向光性,並設計了實驗來**其中的原因。提出——單測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產生某種刺激,當這種刺激傳遞到下部的伸長區時,會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快,因而出現向光性彎曲。

44、2023年,詹森證明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刺激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

45、2023年,拜爾證明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因為尖端產生的刺激在其下分布不均勻造成的。

46、2023年,溫特認為這可能是一種和動物激素類似的物質,並命名為「生長素」。

47、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孟子、莊子等人曾提出「天

3樓:睿0心語者

自己到書上總結吧,好學生都熟悉課本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到這個**看看,很全~

www.longzhong.com.cn

高中生物會考必須掌握的實驗有哪些,實

5樓:匿名使用者

實驗一: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

一、實驗目的:

1、學會如何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

6樓:匿名使用者

三、實驗用具: 載玻片、蓋玻片、蒸餾水、滴管、鑷子、土豆、刀片、顯微鏡(物鏡5x、10x、40x)

高中生物實驗中鹽酸的作用

7樓:遠巨集

1、檢測細胞中的dna和rna實驗中,水解過程用鹽酸,作用是1、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

2、使染色體的dna和蛋白質分離(有利於dna和染色劑結合)3、觀察有絲** 解離:藥液:質量分數為15%的鹽酸,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1 : 1混合液)。

4、酶在不同ph下的活性:提供酸性環境。

8樓:blackpink_羅捷

1、生物用途:

人類和其他動物的胃壁上有一種特殊的腺體,能把吃下去的食鹽變成鹽酸。鹽酸是胃液的一種成分(濃度約為0.5%),它能使胃液保持啟用胃蛋白酶所需要的最適合的ph值,它還能使食鹽中的蛋白質變性而易於水解,以及殺死隨食物進入胃裡的細菌的作用。

此外,鹽酸進入小腸後,可促進胰液、腸液的分泌以及膽汁的分泌和排放,酸性環境還有助於小腸內鐵和鈣的吸收。

2、日常用途:

利用鹽酸可以與難溶性鹼反應的性質,製取潔廁靈、除鏽劑等日用品。

9樓:匿名使用者

作用:一。用甲基綠和吡羅紅檢測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情況。

1、改變細胞膜通透性(使染色劑能進入細胞)2、使dna與蛋白質分離,便於染色。

二。酶的實驗中**ph值對酶的活性影響時,用hcl調節ph值。

三。觀察細胞有絲**,解離用到hcl,質量分數為15%的鹽酸,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1 : 1混合液)。

四。研究通過激素的調節。斯他林和貝利斯的實驗,在鹽酸的作用下,小腸黏膜可能產生一種化學物質。

我也是高三學生,生物一般,這是我所能想到的,一起努力吧!

10樓:匿名使用者

觀察植物有絲**實驗中,用百分之15的鹽酸與百分之95酒精按1比1混合成解離液;探索澱粉酶活性時,用2毫公升百分之5鹽酸探索酸性條件對酶活性的影響;其他好像沒有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①酶在不同ph下的活性:提供酸性環境

②15%的hcl和95%的酒精:解離

③觀察dna和rna在細胞

中的分布中,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使染色質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有利於dna與染色劑結合

希望能幫到你

高中生物問題,高中生物問題

你好!1.從分子和原子的角度來說c最外層有4個電子一般多顯 4價。也就是說c有4根鍵,比如說co2的分子式就是o c o,c與o形成2個共價鍵。同樣,在羧基的結構中 結構式 c o h 脫水時脫掉得是乙個羥基 碳氧單。o建 所以依然留下雙鍵。ps 脫水原則 酸脫羥基醇脫氫。2.氨基酸形成肽鏈 肽鏈組...

高中生物有色實驗原理有哪些,高中生物實驗中有哪些需要染色

1.斐林試劑檢測可溶性還原糖原理 還原糖 菲林試劑 磚紅色沉澱 注意 菲林試劑的甲液和乙液要混合均勻後方可使用,而且是現用現配,條件是需要加熱。應用 檢驗和檢測某糖是否還原糖 不同生物組織中含糖量高低的測定 在醫學上進行疾病的診斷,如糖尿病 腎炎。2.蘇丹 蘇丹 檢測脂肪 原理 蘇丹 脂肪 橘黃色 ...

高中生物分類,高中生物實驗如何分類?有幾類?

動植物不用說吧!真核生物就是具有由核膜包裹的成形細胞核的生物,主要版包括動植物,真菌,單權細胞動物 等等,原核生物就是沒有由核膜包裹的成形細胞核的生物,主要有細菌,藍藻,支原體,衣原體 等等。兼癢是有氧氣無氧氣的情況下都可以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生物,如酵母菌。自養是指可以利用外界環境中的能量 如太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