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八則的原文和翻譯

2021-07-15 11:16:42 字數 5867 閱讀 9847

1樓:匿名使用者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學而》)

學習需要不斷複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複習,這是愉快的事。這裡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度。朋,這裡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問題,是一種樂趣。

人家不瞭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這是講個人修養問題。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複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這裡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係,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於說:“子路,教給你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這段說的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

5、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麼叫“文”呢?”孔子說:

“他聰敏而又愛好學刁,並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因此用‘文’做他的諡號。”這裡借回答於貢的問話,借題發揮,教育**要勤學好問。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

這一則是孔子的自述,講的是學習態度和方法。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裡,不斷積累知識。“學而不厭”,講的是好學精神,學無止境,從不感到滿足。

“誨人不倦”,講的是教學態度,要熱情地教導學生。孔於一生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他說:“對我來說,有什麼呀?

”表現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這裡說的是隻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孔子說:“(對待任何事業和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這段主要講學習的三個層次,只有以之為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邊嘆道:“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講的是珍惜寶貴的時光。

10、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孔於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問題, (但並)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2樓:文化傳承的源與流

《論語八則》原文及譯文

【原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

1、孔子說:“學了,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溫習它們,不也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一起**問題),不也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2、孔子說:“複習舊的知識時,又領悟到新的東西,可以憑(這一點)做老師了。”

3、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認真學習,就會弄得精神疲倦而無所得。論語八則原文及翻譯。”

4、孔子說:“仲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正確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真知啊。”

5、子貢問道:“孔文子憑什麼被賜給‘文’的諡號呢?”孔子說:“他聰明而又努力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羞恥,因此賜給他‘文’的諡號。”

6、孔子說:“口裡不說而心裡記住它,學習從不滿足,教導別人從不厭倦,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7、孔子說:“三個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裡面;我選取他們的優點來學習,他們的缺點,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8、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卻不能時,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出來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舉出一個方角卻不能由此類推出其他三個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3樓:受蔓

這裡是預備年級第二學期的二十六課《論語》八則

1、學而知習之,不亦說乎?友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學得的學問知識,時時加以鞏固,不是很喜悅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道來相聚,不是很愉快嗎?別人不瞭解自己也不怨恨,也不是道德高尚的人嗎?

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對於知識)瞭解他的人不如愛好他的人,愛好他的人不如以學習只是為快樂的人。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幾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們學習的人。選擇其中好的人向他學習,把其中不好的人作為自己改正錯誤的借鑑。

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也。

譯文:溫習以學習掌握的知識,學習接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足以成為他人的老師。

6、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譯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時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後凋謝的。

7、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譯文:不要求速成,不要貪圖小利。想要速成,反而不能達到目的;貪圖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8、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寑,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譯文:我曾經整日不吃,整夜不睡,(用這些時間)來思考,也沒有什麼益處,(與其這樣),不如去學習會更好。

4樓:月宛紗

1 )學而知習之,不亦說乎?友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學得的學問知識,時時加以鞏固,不是很喜悅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道來相聚,不是很愉快嗎?別人不瞭解自己也不怨恨,也不是道德高尚的人嗎?

(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對於知識)瞭解他的人不如愛好他的人,愛好他的人不如以學習只是為快樂的人。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幾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們學習的人。選擇其中好的人向他學習,把其中不好的人作為自己改正錯誤的借鑑。

(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也。

譯文:溫習以學習掌握的知識,學習接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足以成為他人的老師。

(6)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譯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時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後凋謝的。

(7)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譯文:不要求速成,不要貪圖小利。想要速成,反而不能達到目的;貪圖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8)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寑,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譯文:我曾經整日不吃,整夜不睡,(用這些時間)來思考,也沒有什麼益處,(與其這樣),不如去學習會更好。

5樓:135小銀溪

這裡是預備年級第二學期地三十八課《論語》八 則

(1 )學而知習之,不亦說乎?友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學得的學問知識,時時加以鞏固,不是很喜悅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道來相聚,不是很愉快嗎?別人不瞭解自己也不怨恨,也不是道德高尚的人嗎?

(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對於知識)瞭解他的人不如愛好他的人,愛好他的人不如以學習只是為快樂的人。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幾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們學習的人。選擇其中好的人向他學習,把其中不好的人作為自己改正錯誤的借鑑。

(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也。

譯文:溫習以學習掌握的知識,學習接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足以成為他人的老師。

(6)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譯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時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後凋謝的。

(7)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譯文:不要求速成,不要貪圖小利。想要速成,反而不能達到目的;貪圖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8)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寑,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譯文:我曾經整日不吃,整夜不睡,(用這些時間)來思考,也沒有什麼益處,(與其這樣),不如去學習會更好。

6樓:瞬熄煙火

新教材和舊教材有什麼不同?難道一個是實則一個是八則?

7樓:手機使用者

我的也是舊教材,抱歉

8樓:匿名使用者

jjajjjjzjjaj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學而》)

學習需要不斷複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複習,這是愉快的事。這裡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度。朋,這裡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問題,是一種樂趣。

人家不瞭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這是講個人修養問題。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複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這裡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係,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於說:“子路,教給你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這段說的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

5、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麼叫“文”呢?”孔子說:

“他聰敏而又愛好學刁,並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因此用‘文’做他的諡號。”這裡借回答於貢的問話,借題發揮,教育**要勤學好問。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

這一則是孔子的自述,講的是學習態度和方法。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裡,不斷積累知識。“學而不厭”,講的是好學精神,學無止境,從不感到滿足。

“誨人不倦”,講的是教學態度,要熱情地教導學生。孔於一生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他說:“對我來說,有什麼呀?

”表現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這裡說的是隻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孔子說:“(對待任何事業和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這段主要講學習的三個層次,只有以之為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邊嘆道:“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講的是珍惜寶貴的時光。

10、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孔於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問題, (但並)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論語十則翻譯,論語十則原文及翻譯

1.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1.孔子說 學習了 知識 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 溫習 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 到這裡 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曾子曰 吾日三省 x ng 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

論語第十章翻譯,論語十則原文及翻譯

一 譯文 1 孔子說 定期學習複習不是一種樂趣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愉快嗎?別人不了解 認識 我,但我不怨恨 生氣 也不是乙個有道德修養的人嗎?2 曾子說 我每天反省自己很多次。你有沒有盡力為別人?你對朋友誠實嗎?你複習了老師教的知識嗎?3 孔子說 回顧你所學的知識,你可以獲得新的理解...

課文《論語十則》的來歷,論語十則原文

論語十則 1.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1.孔子說 學習了 知識 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 溫習 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 到這裡 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曾子曰 吾日三省 x ng 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