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自我延遲滿足能力,如何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2021-03-28 19:48:14 字數 5715 閱讀 7617

1樓:倔強的旺財

延遲滿足實驗是發展心理學研究中的經典實驗。所謂的延遲滿足,就是能夠等待自己需要的東西的到來,而不是想到什麼就要什麼,這是乙個很通俗的解釋。實驗中,實驗者給4歲被試兒童每人一顆棉花糖,同時告訴孩子們:

如果馬上吃,只能吃一顆;如果等20分鐘後再吃,就給吃兩顆。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則耐住性子、閉上眼睛或頭枕雙臂做睡覺狀,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語或唱歌來轉移注意消磨時光以克制自己的慾望,從而獲得了更豐厚的報酬。在美味的奶糖面前,任何孩子都將經受考驗。

研究人員在十幾年以後再考察當年那些孩子現在的表現,研究發現,那些能夠為獲得更多的軟糖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延遲滿足能力越強,更容易取得成功。

怎樣幫助孩子培養延遲滿足的能力?

每次看這個錄影,在考慮背後理論之前總是忍不住要先開心一會兒。拍的人很會抓,這些娃娃讓人的心都要萌化了。總希望懂得孩子的爸爸媽媽多一點,再多一點,感覺好像整個世界都變好了。

話歸正題,先從個人經驗出發說說延遲滿足為什麼重要。

我們從乙個萌萌的小娃娃長大,上學,進入社會,承擔起乙個成年人的責任,組建乙個屬於自己的生活。這一系列過程,在我看來有兩個核心的重要的支撐,一是智商,二就是延遲滿足的能力。第二點也可以延伸為毅力、耐力、自制力或者自我管理能力。

首先要保證乙個人的智商至少在基本水平,不存在智弱或者智障;然後,就是乙個人是否可以在個人的慾望和社會要求上做乙個選擇,能夠優先完成社會生活需要的工作和要求,然後再來滿足個人慾望。

個人認為,固然智商太低是硬傷,延遲滿足能力是更重要的乙個能力,它能夠幫助乙個人進行有效率的工作和生活。來到諮詢室的來訪者不乏高智商者,但是依然充滿了苦惱和困惑。就好像之前網路流行的一句話「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缺乏延遲滿足能力是我們諸多痛苦的**之一。兒時缺乏延遲滿足能力,不利之處也許只在於是否能脅迫爸爸媽媽,「我要。我此刻就要現在就要馬上就要!

」**之後,不再有父母來縱容滿足,社會在這一點上對於每個人都是一視同仁的。伴隨能力的缺乏隨之而來的是自責、自我貶低、沮喪、喪失信心等等不良的情緒,久而久之,如毒浸骨。「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關鍵字在「聽」,聽道理和身體力行並不是一回事。

有智慧型有能力做,跟可以持續地做直到一件事情完成,這也不是一回事。社會對於人的要求,主要在於後者。

棉花糖實驗也許不能完全地體現出延遲滿足能力高低,畢竟無論孩子還是**,做決定的因素都是複雜的,都不是單一因素。但是培養延遲滿足的重要性,如前文所論,對孩子的成長和順利進入社會生活都很重要。  對於孩子延遲滿足的培養,大方向上個人以為主要原則有二:

1、滿足在先。對於乙個從不曾被滿足過的孩子,根本無從談起「延遲」。這裡的「滿足」,更多地指的是情感上的。

3歲之前,父母要盡可能地滿足孩子愛和依戀的需要,餓了要喂,哭了要抱。孩子的關於生存、愛和安全的需要被滿足了,就會喜樂平安,不再嗷嗷索求。有的來訪者在經過一段長程諮詢之後,驚訝地發現,伴隨著親密關係的改善,自己亂吃東西,不知飢飽的習慣不知不覺地也改變了。

我們情感上的匱乏和飢餓,很多時候是通過其他的方式表現出來。孩子也是一樣,3歲之前媽媽的首要任務是給孩子乙個安全的溫暖的養育環境,爸爸的首要任務是讓媽媽不要太勞累,讓媽媽快樂:) 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孩子。

2、立規則隨後。3歲之後,在父母的幫助下,孩子開始逐步學習適應社會需要。父母來建立規則,孩子學習遵守。

建立規則,並幫助孩子適應這些規則,這是為人父母無法迴避的責任。有的媽媽覺得孩子將來一生都會很辛苦,兒時不如多縱容。這愛的本意是好的,但是長遠來看,反而會給孩子將來的生活帶來很多困難。

父母要有意識地增長滿足孩子之前的等待期,慢慢加強孩子對於延遲滿足的耐力。要注意的事,有的孩子天生的耐受力比較差,這時候父母不能強求,不能一下子定乙個很高的目標。我們的目的是幫助孩子適應、成長,而不是打擊孩子。

挫敗感對於培養延遲滿足半點好處也沒有。對於耐受力低的孩子,爸爸媽媽更要有很多的耐心。同時,每一步的目標都要定小一點,一點點地增長。

多增加孩子成功的經驗,並且說話算數,在孩子做到標準之後要給予滿足。這樣大多數的寶寶都可以發展出比較好的延遲滿足的能力來。

2樓:迪總

怎樣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1)教孩子學會「等待」

對於孩子的一些要求

,父母可以遲一會兒滿足他,不要害怕孩子反應激烈。這實際上是孩子和父母進行心理較量的必經階段。如果你能扛得住,孩子也能扛得住,並接受等待。

1歲左右的寶寶可能還不明白「等」的含義,家長可以將之具象化,比如對他說「奶在衝,等會兒再喝」,「等把飯吃完,再玩玩具」,等等。

2)教孩子學會「善解人意」

要讓孩子慢慢懂得,還有比自己的要求更重要、更緊急的事情,從而學會善解人意,學會控制自己的衝動。比如,孩子要求和媽媽一起玩遊戲,此時媽媽可以和他商量:「我有件重要的事要做,等做完了再陪你玩。

好嗎?」如果方便,你可以讓孩子在一旁看著你做事。

3)把對孩子的獎勵積累起來

孩子需要鼓勵,需要獎勵,這會增強他做事的興趣和信心。但獎勵也是有技巧的。比如,可以給孩子的每一點進步用貼貼紙或紅星的方法,積累獎勵,積累到一定數量,就給他最想要的乙個大的滿足。

這樣習慣了在期待中獲得滿足的孩子,才能學會主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將來也才能抵擋得住眼前小利的**,實現更長遠而更有價值的目標。

4)從易到難

培養延遲滿足能力要考慮孩子的年齡和承受能力。對1歲多的寶寶來說,讓他學會等待和忍耐,不妨從一分鐘開始。時間上要從短到長,難度上從易到難,一點點增加。

5)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

孩子善於通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出表率。如果父母嚴於律己、善於克制,他對孩子的要求會更具有權威性和說服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3樓:四川露雲

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也就是要孩子學會等待,學會自我控制。

提供以下思路:

1.判斷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是否迫切,如果不合理則拒絕,如果合理迫切就及時滿足,如果合作但不迫切則需要延遲滿足。

2.對於孩子合理而不迫切的需求,家長需要肯定孩子的需求。

3.說明現在不能馬上滿足他的原因(根據情況找原因)。

4.時間控制(在規定時間沒到是不能提前滿足)。

5.滿足需求

6.肯定表揚

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何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

4樓:我努力的方式

怎樣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1)教孩子學會「等待」

對於孩子的一些要求,父母可以遲一會兒滿足他,不要害怕孩子反應激烈。這實際上是孩子和父母進行心理較量的必經階段。如果你能扛得住,孩子也能扛得住,並接受等待。

如何提高幼兒延遲滿足能力的有效

5樓:

1)教孩子學會「等待」

對於孩子的一些要求,父母可以遲一會兒滿足他,不要害怕孩子反應激烈。這實際上是孩子和父母進行心理較量的必經階段。如果你能扛得住,孩子也能扛得住,並接受等待。

1歲左右的寶寶可能還不明白「等」的含義,家長可以將之具象化,比如對他說「奶在衝,等會兒再喝」,「等把飯吃完,再玩玩具」,等等。

2)教孩子學會「善解人意」

要讓孩子慢慢懂得,還有比自己的要求更重要、更緊急的事情,從而學會善解人意,學會控制自己的衝動。比如,孩子要求和媽媽一起玩遊戲,此時媽媽可以和他商量:「我有件重要的事要做,等做完了再陪你玩。

好嗎?」如果方便,你可以讓孩子在一旁看著你做事。

3)把對孩子的獎勵積累起來

孩子需要鼓勵,需要獎勵,這會增強他做事的興趣和信心。但獎勵也是有技巧的。比如,可以給孩子的每一點進步用貼貼紙或紅星的方法,積累獎勵,積累到一定數量,就給他最想要的乙個大的滿足。

這樣習慣了在期待中獲得滿足的孩子,才能學會主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將來也才能抵擋得住眼前小利的**,實現更長遠而更有價值的目標。

4)從易到難

培養延遲滿足能力要考慮孩子的年齡和承受能力。對1歲多的寶寶來說,讓他學會等待和忍耐,不妨從一分鐘開始。時間上要從短到長,難度上從易到難,一點點增加。

5)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

孩子善於通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出表率。如果父母嚴於律己、善於克制,他對孩子的要求會更具有權威性和說服力。

後記:事實證明這種方法是有效的,孩子性格脾氣有點急,但是他要什麼東西時,他小時候我太忙,總也不能及時滿足他,總讓他等上一小會,從小他就知道只要等一小會,媽媽就會滿足他想要的。前幾天他正吃糖,要吃飯了,他還想吃,我說等你把飯吃完了再吃,我先是糖放在他夠不到的地方,他不幹,嚷著要吃,我拿下來說:

媽媽可以給你,但是你不能吃,要把飯吃完了,才可以吃,他饞饞的放到嘴邊上,在我的提醒下,他還是選擇了等待,我覺得孩子真是太棒了,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這些習慣的養成,我想對他以後的人生會很有幫助的。

延遲滿足的能力培養

6樓:節操

如何在生活中實現對寶寶延遲滿足能力的培養呢?所謂延遲,就是要讓寶寶學會等待,有耐心地等待。為此,您應從對寶寶需要的短時「不回應」做起,以後再根據寶寶的接受能力逐漸推遲回應的時間。

否則,如果一開始就讓寶寶等10分鐘,他肯定一點兒自我控制的願望都不會有,哭、鬧等「示威」行為也就無可避免了。剛開始嘗試的時候,寶寶不免要採取些「示威」行為,這時您千萬不能因為心疼就馬上「無條件投降」了。狠心堅持一下,從即時滿足到延遲滿足總是需要乙個過程的。

只要寶寶能等上一小段時間,而且在等待的時間裡不哭也不鬧,這樣就是在自我控制了。想一想,您的堅持將換來寶寶的耐心,值得吧?

從道德意義上講,延遲滿足是一種自律行為。可是寶寶還很小,他們的行為培養往往需要通過「他律」(也就是別人的要求和監督)才能做到延遲滿足。這時,您要盡可能地把寶寶的注意力從他的需要上轉移開。

比如,他已經吃了很多葡萄了,可還是想吃,您就可以拿他喜歡的玩具來轉移他的注意力。2~3歲的寶寶注意力很容易轉移。很快,您就會發現,他玩得很開心,破涕為笑了。

那麼,這種轉移的辦法是不是總是奏效呢?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可能他就「不吃這一套」了。那時,我們也需要對他的自律能力(也就是通過自我控制達到延遲滿足目的的能力)進行有意識的訓練和監督了。

不管選用什麼樣的技巧,最關鍵的一條原則就是做到不再「有求必應」。只有這樣「狠下心來」,寶寶的延遲滿足能力才能不斷得到培養和鍛鍊,成為乙個心理健康發展的寶寶。

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中對父母們說:「你知道用什麼辦法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嗎?那就是:

百依百順。」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對孩子是無益的。讓孩子學會等待與延遲滿足,是一生幸福的基礎。

延遲滿足即是指個體為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及時滿足的抉擇傾向,以及在等待中表現出的自控能力。著名的「糖果實驗」 也表明:那些善於調控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能延遲滿足的孩子,擁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大的成功機會。

當然,延遲滿足不是單純地讓孩子學會等待或壓制慾望,而是一種克服當前困難,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在外研社兒童發展中心的《布奇樂樂園》2-3歲版7月號成長故事書《好想好想吃了它》中,布奇控制住了自己想吃一顆櫻桃的慾望,成功地得到了滿樹的櫻桃,他的事例鼓勵著孩子們學會自我控制,學會抑制及時的慾望從而獲得更長遠或更大的收穫。

培養孩子 「延遲滿足」的能力離不開父母的鼓勵。當年幼的孩子努力按照**的要求「重新整理」自己的紀錄時,父母一定要肯定孩子,給予一些小獎勵,從而讓他們獲得堅持的動力。另外,如果孩子堅持要獲得及時滿足,父母也不要勉強孩子刻意堅持,因為對於年幼的寶寶,讓他們自覺地自我控制慾望是一件很難的事。

愛孩子,就要培養讓孩子幸福的品質。讓孩子在延遲滿足中學會克制、學會期待、學會感激、學會珍惜、學會奮鬥,體驗成功的快樂和人生的幸福。

怎樣培養孩子自我感知能力,自我激勵能力,引導和合

一.自主管理班級促自身發展.學生通過自主方式確立了本班的目 標與制度,有了自己的小目標,那麼這些目標將如何轉化成自身的行動呢?1 健全機制找到自我.乙個充滿創造力的班集體,除了必須有一位高水平 有責任感的班主任之外,更需要有一批素質高 能力強 點子多 威信好的班幹部隊伍,讓小幹部帶動大集體.將原有的...

如何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怎麼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先讓孩子作一些簡單的手工 家長及時鼓勵 給他自信心 家長可陪他一起完成多練習 俗話說,心靈手巧 十指連心 這說明了手和大腦有非常密切的關係。而我們認為 兒童的智慧型在於他的手指上 所以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注重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幼兒動手能力有其重要的意義 第一 手的活動能促進大腦的發育。心理...

怎樣培養孩子與他人的交往能力,如何培養孩子的同伴交往能力?

鼓勵孩子多走出去,多和其他小朋友交流,多鼓勵孩子參加公眾節目 給孩子報一些興趣班,比如足球啊,或者籃球。這樣的團體活動,它能夠與其他人更多的交流,更加多的互動。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其實是教孩子如何做人,這關乎孩子的一生,一定要引起所有家長的重視。培養孩子積極主動的交往態度。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