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民間有吃粽子的習慣,傳說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
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
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裡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裡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夢裡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麼多的食物,您吃到沒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怎樣才不會被他們吃掉呢?」
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們以為是菱角就不敢搶著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著屈原說的話,向汨羅江裡投下尖角粽子。可是,過了端午節後,屈原又給老人託了個夢,說:「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麼多粽子,我吃到了。
但大多數仍是被魚蝦鱉蟹吃了。」
老人問屈原:「還有什麼辦法呢?」
屈原說:「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龍的樣子,因為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
從那以後,年年端午節那天,人們劃著龍船到汨羅江送粽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的來歷。
2樓:匿名使用者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3樓:匿名使用者
粽子要做的有稜有角,是表示屈原愛憎分明,有稜有角,威武不屈的高貴品質。
4樓:匿名使用者
有稜有角是屈原的氣概 粽葉和公尺是他的清清白白 紅棗代表他的愛國之心
吃粽子的兩種含義
5樓:公尺迦勒之舞
一、吃粽子的第一種含義:功名得中
因為「粽」和「中」 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時寓意學士考中功名。通常古代科舉考試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節時,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可以寓意一舉中的。
二、吃粽子的第二種含義:紀念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楚人,當他看到國家將亡時,於五月五日投汩羅江而死。老百姓劃著船去打撈他的屍體,並將公尺飯撒到江中,防止魚蝦侵害到屈原。於是有了端午節,有了龍舟競渡,有了吃粽子。
擴充套件資料
粽子的食用禁忌:
粽子的主料是糯公尺,支鏈澱粉含量高。糯公尺加熱後,支鏈澱粉會糊化,有利於被消化酶分解,更易消化;而一旦冷卻,澱粉會老化回生,分子間凝固加強,不容易被消化。
從口感來說,糯公尺放冷後,硬度、黏性和咀嚼性都會顯著上公升,給消化帶來難度。所以,涼粽子十分不利於消化。此外,粽子屬於主食,吃後要減少公尺飯、饅頭等主食的量。
6樓:天枰放肆小青年
端午吃粽子,是古代一直傳下來的說法,
一是為了紀念屈原,二是為了紀念秋瑾。
另外據說吃粽子還有兩種含義:(這個可能是你要的)一是因為「粽」和「中」 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特別適合小孩與當官的人吃;二是因為「粽」和「宗」音近,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戶戶的人都在過新年的時候吃上粽子!
7樓:賴玥夔真
歷史的原因,記念屈原。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8樓:洪儉毛鸞
端午節,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
我們要唸屈原、吃粽子,但我們又不能僅僅是想想屈原,吃吃粽子,我們還應該了解屈原和粽子背後的往事,那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
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懸鐘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
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
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
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
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
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公尺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公尺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公尺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遊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9樓:堯素琴甕卯
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民間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紀念屈原
相傳西元前340,我國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不忍面臨亡國之痛,在五月五日那天投河自盡,楚國人為了哀悼他,用竹筒裝入大公尺投入河中藉此來
祭祀和悼念屈原,而到了唐宋年代,粽子成為節日和各種市場一種美味的食品,在長安就有專門的店面製作粽子,餡有各種原料,而到了明朝開始有了粽葉包裹的粽子。
屈原投河自盡之後,楚國人民十分哀痛,跑到河邊,開始打撈屈原的身體,深怕被魚蝦什麼動物給吃了,開始用竹筒裝公尺向河裡面投,或者雞蛋什
麼的,好多人看見之後於是紛紛仿效。相傳又有位老醫師自己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水蛟龍水獸,要藥可以藥暈它,這樣就可以避免它傷害屈大夫。而後來
人們怕丟入河中的飯糰被蛟龍所食,於是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最後成為了棕子。這個傳說在民間最為流行。
二、紀念伍子胥
紀念春秋時期楚國大將伍子胥因自己的父親和兄長均被楚王所殺,於是投奔吳國,助吳伐楚,可謂節節勝利,五戰就攻入楚都郢城,建功赫赫。可
是吳王闔廬死後,夫差繼位,大敗越國,越國勾踐請和,夫差然允之。伍子胥向夫差進言:當斬草除根,夫差不聽。此時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進讒言以害伍子胥,
夫差聽之,賜劍與伍子胥。忠良子胥在自刎而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隊入城滅吳」,夫差聽到這樣的話非常生
氣,於是令人掘取子胥的屍體裹在皮革裡在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後來就相傳為紀念忠良伍子胥之日。
三、龍之日說
端午節的兩個主要活動都與龍有關。主要出處來自《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相傳古代吳越地區以「龍」為圖騰,每到五月初五,都會進行圖騰祭祀。
理由主要有:端午節由來中粽子投入水中卻被蛟龍所竊,和龍有關;端午節中競渡比賽用的船是龍舟;吳越地區,百姓有著斷髮以紋「龍」的習俗;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係臂」的民間風俗。
10樓:市晚竹卑酉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民間有吃粽子的習慣,傳說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
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
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裡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裡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夢裡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麼多的食物,您吃到沒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怎樣才不會被他們吃掉呢?」
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們以為是菱角就不敢搶著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著屈原說的話,向汨羅江裡投下尖角粽子。可是,過了端午節後,屈原又給老人託了個夢,說:「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麼多粽子,我吃到了。
但大多數仍是被魚蝦鱉蟹吃了。」
老人問屈原:「還有什麼辦法呢?」
屈原說:「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龍的樣子,因為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
從那以後,年年端午節那天,人們劃著龍船到汨羅江送粽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的來歷
11樓:詹同書閩庚
端午吃粽子來歷有許多傳說。西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公尺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公尺,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12樓:宇文忠唐月
大家一直認為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這是個誤導了我們很長時間的問題,在此我把我的答案和說法談談,大家判斷一下。
首先粽子原來是稻公尺種植生產地的一種食品,為什麼端午節吃粽子,正確來說為什麼是端午節做粽子跟稻公尺的種植有很大關係。幾千年來我國的南方稻公尺生產地都有喝完端午酒下地插秧的傳統。在稻公尺種植上插秧是乙個非常辛苦的勞動,蹲在冰涼的水田裡一整天一整天勞作對人的身體是嚴重的考驗。
所以要在之前做好準備,在端午節的時候就有了喝雄黃酒的必要,這有2個作用,1提高身體在冰涼水田裡長時間勞作的抵抗力
2喝了雄黃酒身體裡有雄黃的成分使在水田裡給人照成傷害的螞蝗和毒蛇也有一定的防禦力。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好處總體就是端午喝雄黃酒的原因。
那為什麼在端午節這天大量製作粽子呢?
要知道這個答案首先也要知道插秧的辛苦,插秧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工期短任務重,白天勞動過程中一般是沒有時間整理出滿身的泥汙回家吃飯的。只有帶乾糧。但是南方的陰濕天氣一般的乾糧是不好儲存的,就算能儲存也不能帶到滿是泥汙水地的田頭的,但是我們勤勞的祖先發明一種食品,它即能較長時間的儲存而且不怕水汙泥漬,掉在水裡也沒事(不影響味口)味道香甜,大家一定想到了這東西是什麼,對!
就是粽子。它滿足了所有要求一種偉大的快速食品。所以為了要在端午節後很長時間的需要必須要在端午節大量製作粽子,煮熟做好後放在水桶裡(不會壞)等到節後勞動時會帶的當午飯。
這就是粽子這個偉大食品的**。
至於為什麼叫粽子,也跟插秧的勞動有關係,在插秧的過程中,田一般是長方形的,而插秧的方向一般不會橫向的都會縱向的勞作,一般一塊地快插完的時候都會留有乙個小三角地(因為地一般不是正正方方)它是最後的工作,插完這小塊整個這塊田就結束了可以休息一會吃點東西。而這一小塊就叫縱字(南方現在很多地方也這麼叫)。縱字,
粽子,發音是一樣的,意思插到縱字就可以吃粽子了。
後來的人們有的不從事稻公尺生產了,但是在端午這天都會吃上粽子,但是忘了這是勞動人民的乾糧而成了紀念某個人的祭品了(因為發言的是文化人貴族不用勞動)可能屈原正巧趕上也是這天跳江的,但是廣大勞動人民是不會為了紀念某個地方國家的某個臣子的死而發明一項特別的食品(世界上也沒有)的。
所以我們中華兒女在今天吃起這偉大的食品粽子時。應該知道懷念我們勤勞聰慧的祖先。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正所謂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粽子為什麼要叫端午粽,為什麼端午節吃的粽子,它的名字要叫粽子呢?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英文當年屈原跳河了,所以人們怕小魚小蝦是屈原的身體,就把洞子扔進海浬喂小魚,小魚就不會吃屈原的身體。所以就叫端午粽。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 茭白葉 包黍公尺成牛角狀,稱 角黍 用竹筒裝公尺密封烤熟,稱 筒粽 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公尺,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公尺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晉代...
有沒有關於粽子的歌謠啊,有關端午節粽子的兒歌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端午花端午花,紅又紅,摘朵鮮花送金龍。端陽,端陽,粽子粽,拿個粽子塞龍洞。龍戴鮮花吃粽子,吃飽粽子回龍洞,請你不要傷害屈原公公。丁香花 唐磊丁香花...
甜粽子怎麼包,包粽子什麼時候放糖 甜粽子的做法和配料
制法 將豆沙用豬油炒勻炒透,加糖 綠豆沙加白砂糖,烏豆沙加土製紅糖,亦叫板糖 出鍋後放點糖桂花。將兩片葦葉折成鬥形,填進糯公尺,豆沙餡,上面再蓋糯公尺,包成五角方底錐形,紮緊後,裝鍋,碼緊,放冷水,沒過粽子為宜。煮50分鐘,離火燜4分鐘即熟。果仁桂花粽用料 糯公尺750克黑白芝麻仁各50克 破開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