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2021-03-19 15:54:10 字數 7892 閱讀 5976

1樓:歲月不寒

【原文】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 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①也。

【註釋】

①闢:同「避」。②豆:

古代盛羹湯的器具。③呼爾:輕勇地呼 喝。

④蹴(cu)爾:以腳踐踏。⑤得:

通「德」,這裡指以我為德, 即感激的意思。⑤鄉:同「向」,向來,一向,從前。

【譯文】

孟子說:「魚是我喜歡吃的,熊掌也是我喜歡吃的;如果不兩樣都吃,我就捨棄魚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想擁有的,正義也是我想擁有的;如果不能兩樣都擁有,我就捨棄生命而堅持正義。

生命是我想擁有的,但是還有比生命更使我想擁有的,所以我不願意苟且偷生;死亡是我厭惡的,但是還有比死亡更使我厭惡的,所以我不願意因為厭惡死亡而逃避某些禍患。

2樓:寫意細雨

魚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夠同時得到的話,那麼(我)就捨棄魚而選擇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夠同時得到的話,那麼就捨棄生命而選擇道義。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想要的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事還有比死亡更討厭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

3樓:文運書生

兩利相權取其重,貪生畏死,追名逐利,都是人之常情,只因為有更高的追求,義字當頭,所以不畏生死,不慕名利

4樓:全興

大意是,雖然人生很寶貴,不過有東西是高於生命的。為了得到它,拋棄生命也在所不惜。

至於他希望得到的東西,我現在也還不是很清楚。

5樓:小小小百科全書

就是這我也想要,那我也想要,那我就選擇其中乙個吧,把另乙個放棄,不去想他了,

就這麼簡單,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時取熊掌著也什麼意思

6樓:

這是出自孟子的《魚我所欲也》裡的一段話,原文是「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這句話的翻譯是:

魚,是我孜孜不倦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日思夜想想獲得的,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得到的話,我會選擇要魚而不是熊掌.

這裡少寫了一段話,應該是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取義也.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夠同時得到的話,我就會果斷捨棄生命而選擇道義.

7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麼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

8樓:匿名使用者

魚,是我孜孜不倦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日思夜想想獲得的,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得到的話,我會選擇捨棄魚而選擇熊掌!

9樓:匿名使用者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一

次被姓陶的地方官請去祝壽,赴宴時大雨,彭脫,有人請,鄭板橋題做術師。中板橋,揮筆寫下,奈何奈何四字,眾皆愕然,中,接著又寫道,可奈何?三個字,大家吃驚,都是木,看下文七六開在第二句開頭還是?

奈何二字。

10樓:匿名使用者

amber_mon

知道合夥人金融**行家 2018-02-18聊聊

這是出自孟子的《魚我所欲也》裡的一段話,原文是「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這句話的翻譯是:

魚,是我孜孜不倦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日思夜想想獲得的,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得到的話,我會選擇要魚而不是熊掌.

這裡少寫了一段話,應該是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取義也.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夠同時得到的話,我就會果斷捨棄生命而選擇道

孟子曰: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誰寫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

譯文: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我會捨棄魚而選取熊掌。

亦,也是。

兼,同時的意思。

欲,想要的。

12樓:iphone27王

出自《孟子·告子上》的《魚我所欲也》

(《孟子》是孟子和他的**記錄並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為「四書」之一。)

主張:提出在「生」和「義」不能兼顧的情況下,應該捨生取義的觀點,並且進一步指出這是每個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義」上有虧的人不過是喪失了他們的「本心」罷了。

亦:也兼:同時

欲:想要

大意: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麼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道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麼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道義了。

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什麼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壞事,什麼事情不可以做呢?

採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採用;採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採用。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有賢能的人[1]不喪失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會餓死。可是輕蔑地呼喝著給人吃,飢餓的行人也不願接受;用腳踢給別人吃,乞丐也因輕視而不肯接受。**厚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它。

這樣,**厚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認識的窮人感激我嗎?以前(有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卻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卻為了妻妾的侍奉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為了認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它。

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如果這樣做了)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13樓:jlq金子

魚我所欲也 出自《孟子·告子上》

譯文: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我會捨棄魚而選取熊掌。

亦,也是。

兼,同時的意思。

欲,想要的。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孟子》有七篇十四卷傳世:

《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按:車,古文;輿,今字。

車又音居,是故,子輿、子車、子居,皆孟子之字也)。華夏族(漢族前稱),戰國時期鄒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及其門人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對後世中國文化的影響全面而巨大,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14樓:蒼發青瞳的

魚我所欲也,亦是也的意思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

15樓:百度使用者

1、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3、蹴爾,踩踏食物的樣子。

加,增加,指帶來好處。

4、所以,(人們)喜愛的東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們)厭惡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厲害的。(意對即可)

5、捨生取義,為義而不避死。(意對即可)

6、捨生取義,孟子指「羞惡之心」。今義:為正義而犧牲生命。(意對即可)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誰能告訴我感情中是什麼意思?

16樓:565朵朵

兩個都是我想得到的東西,但是不能一起屬於我,所以只能捨棄其中乙個,而追求另乙個

17樓:lyw五四

當我們處於一種糾結狀態,不明方向的時候,必須要學會放棄,有時候放棄才是收穫,正如文中所說二者不可得兼,有捨才有得。

18樓:小魚兒

例如你喜歡漂亮身材又好的,認識個妹紙漂亮但是身材不好,但因為喜歡你無所謂她身材了還是想跟她一起。差不多這個意思了~望採納喲

19樓:百度使用者

這是孟子的思想,意在告訴人們當某種極端情況出現時,要學會取捨

20樓:感性的莫瀟雨

不能同時喜歡上兩個人

21樓:______冷咖網路

簡單的說就是,不能腳踏兩隻船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22樓:匿名使用者

忠義不能兩全

有得必有失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匈牙利 裴多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夏明翰)捨身取義,殺身成仁。

人固有一死,或輕如鴻毛,或重如泰山。

23樓:匿名使用者

民無信不立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顏淵》:「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此即孔子對子貢問政之答。民信之與足食足兵為孔子治邦強國之政。然可去兵去食,不可使民無信;民信則為本。

此也即與孔子的殺身成仁,孟子的捨身取義有相通這處。後朱熹有曰:「民無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

無信則雖生而無以自立,不若死之為安。故寧死而不失信於民,使民亦寧死不失信於我也」。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

孔門名言。語出《論語·顏淵》:「百姓足,君孰與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與足?」此是孔子**有若答魯哀公所問「年飢,用不足。如之何」時所言。

也即是發揮孔子「政在使民富」(《說苑政理》)的儒家思想。孔子認為,民富在於薄稅斂「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見『其子富而父母貧者也」(同上)。

朱熹注為:「民富,則君不至獨貧;民貧,則君不能貧。有若深言君民一體之意,以止公之厚斂,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

」(《論語集注》)《荀子·富國》曰:「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

潢然使天下必有餘,而上不憂不足。如是則上下俱富,多無所藏之,是知國計之極也。」

君子**之美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顏淵》:「子曰:

君子**之美,不**之惡。小人反是。」朱熹注曰:

「成者,誘掖獎勸以成其事也。」《大戴禮·曾子立事》:「君子己善,亦樂人之善也。

己能,亦樂人之能也。」與孔子之意相近。

其身正,不令而行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子路》:「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雖令不從。」儒家一貫認為:為上者,「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

」「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漢書·公孫弘傳》)「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為檢式儀表,故令行於天下。」(《淮南子·主術》)

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子路》:「子夏為莒父宰,問政。

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朱熹《集注》:「見小者之為利,則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又引程子言曰孔子深知**「子夏之病常在近小」,故「以切己之事告之」(同上)。

《論語正義》引荀子曰:「利謂便國益民也。為政者見有大利,必宜興行,但不可見小耳」。

《大戴禮記·四代》:「好見小利,妨於政。」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泰伯》:「子曰: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憲問》亦有此語。其旨「欲各專一於其職」(劉寶楠《論語正義》)。

也是儒家一貫的處世態度。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論語·憲問》)後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中庸》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均與此文相近。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正義》引解:「慮之不遠,其憂即至,故曰近憂。

」《荀子·大略》雲:「先事慮事,先患慮患。先事慮事謂之接,接則事猶成。

先患慮患謂之豫,豫則禍不生。事至而後慮者謂之困,困則禍不可御。」而人宜遠慮曆為儒家所重。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此即施「仁」於人。西漢董仲舒作了發揮:

「以仁治人,義治我,躬自厚而薄責於外,此之謂也。」(《春秋繁露·仁義法》)《呂氏春秋·舉難》又曰:「故君子責人則以仁,自責則以義。

責人以仁則易足,易足則得人,自責以義則難為非,難為非則行飾。」朱熹注曰:「責己得厚,故身益修;責人薄,故人易從,所以人不得而怨之。

」(《論語集注》)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孔子名言。《論語》凡四見,旨同而文小異。《學而》載:

「子曰:『不患人這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為不必擔心別人不知我,該擔心的是我不知人。

《里仁》作:「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上句意同,下句意為:

該擔心我有什麼可為人知道的。《憲問》作:「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衛靈公》又作:「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朱熹注:

孔子「於此一事,蓋屢言之,其丁寧之意亦可見矣。」(《論語集注》)王夫之注:「能奪我名而不能奪我志,能困我於境遇而不能困我於天人無愧之中,不患也。

」(《四書訓義》)

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

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包鹹注:「有言者,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舉人也。

」王肅注:「不可以無德而廢善言。」意謂不因某人之言中聽而舉薦他,也不因某人有缺失而鄙棄其言。

孔子這種穩重、全面的舉人之術、聽言之法為後世所重。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顏淵》:「仲弓問仁,子曰: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孔子此即言仁。《衛靈公》:「子貢問曰: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此又言恕。孔子常以「恕」釋「仁」。

朱熹《集注》:「恕,推己以及人也。」也即子貢所說:

「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公冶長》)以後儒家都強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實施「仁政」。

孟子魚我所欲也對一副對聯,魚我所欲也的對聯

1 內容簡bai介 魚我所欲也 是孟子 du以他的性善論zhi為依據,dao 對人的生死觀進行深入討論內的一篇代表作容。強調 正義 比 生命 更重要,主張捨生取義。孟子性善,自認為 羞惡之心,人皆有之 人就應該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強平時的修養及教育,不做有悖禮儀的事。孟子對這一思想,認為是中華民族傳統...

魚我所欲也詞解釋,魚我所欲也 字詞解釋!!!

所欲 所 動詞,相當於名次,意為 喜愛的東西 得兼 同時得到 有甚於 比 更重要。苟得 苟且得到,這裡是 苟且偷生 的意思。惡 厭惡,與 欲 相反。患 禍患,災難。使 假如,假使。下文 使 義同。何不用也 有什麼不可以使用的呢?由是 按照這種方法。是故 因此,由此可見。非獨 不僅僅。勿喪 不喪失 其...

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 重點句子(背誦方面)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一段 道理,對比,比喻 二段 舉例,對比因此有可以用來生的手段有的人不用,有可以用來躲避災禍的手段有的人不用捨生取義 以魚和熊掌設喻 天性,天良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告子下 反覆論證 捨生取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