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探險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為什麼?

2021-03-08 14:49:06 字數 3541 閱讀 8419

1樓:幾度年華流嘆

1、長江具有的文化意義、歷史意義和生態意義。長江孕育了中華民族第二個文明——巴楚文化。長江是世界第四大江,中國第一大江,是上蒼對我們中華民族的乙個慷慨贈與。

現在,長江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還養育著4.5億人口,貢獻著75%的總產值。漢代,長江幾乎沒有水患,到了明清以前,也很小。

這是上蒼的贈與,上蒼在贈與我們這條河的時候做了只有大自然才有能力做出的安排——首先是沿著長江的茂密森林,也就是「綠色水庫」,豐富的蘊涵並且調節水流的植被。長江上游植被,如果不算次生林,已經不到明清時候的5%。長江本身有天然的水流調節系統。

沿著長江,三峽過後是洞庭湖,再往下就是鄱陽湖,然後一直入海。生活在當地的船民,水大了坐著船就走了,水退走又回到他們的耕地。長江的堤岸是矮矮的,水來的時候就漫出去了。

漢代先人建的都江堰,那個不是壩,河流中堰是順著河建的,有如道家精神,象是跟河水商量,能否夏天走這邊,冬天走那邊——整整2023年,灌溉了富庶的平原。工業革命之後的人對手裡的一點點技能太不自量力,居然覺得能征服自然。近

二、三十年來,人類在逐漸醒悟,包括更深地懂得人與河流休戚與共的關係。2023年的大洪水水量不是最大,水位卻是歷史最高。為什麼?

因為河床高了。河床為什麼高?泥沙淤積。

泥沙為什麼多了?森林植被的破壞。三峽地帶山陡土薄,地質脆弱。

三峽工程是在一條命脈大河的中段,在乙個交通要道上,在乙個人口密集的地方,需要移民是113萬。2、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也是治理和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幹工程。今年以來長江中下游持續乾旱以及近期部分地區發生劇烈的旱澇急轉等極端氣候事件,再度引發了對三峽工程的利弊之爭。

為此,記者日前專訪了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蔡其華。蔡其華:三峽工程的建設利大於弊。

三峽水利樞紐是治理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幹工程,具有防洪、發電、航運、供水等巨大綜合效益。防洪方面,三峽水庫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公尺,可有效控制上游洪水,荊江河段的防洪標準可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去年汛期,面對近十年來最大的洪水,三峽工程累計攔蓄洪水260多億立方公尺,為下游防洪節約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據初步測算,去年汛期,三峽工程防洪經濟效益達到266億元。發電方面,三峽工程水電裝機容量224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900億千瓦時,對緩和華中、華東、華南地區電力緊張狀況有重要作用,對國民經濟發展和減少大氣汙染起到重要作用。截至去年底,三峽-葛洲壩梯級電站累計發電8608億千瓦時。

航運方面,三峽工程建成後可顯著改善長江特別是川江渝宜段(重慶--宜昌)的航道條件,可使萬噸級船隊直達重慶,並較大改善中下游枯水季節航運條件,使長江真正成為**水道,對促進西南與華中、華東地區的物資交流和發展長江航運事業具有積極作用。同時,三峽水庫在枯水期下洩流量較天然情況增大,有利於改善下游水環境狀況和供水條件;此外,還具有巨大的旅遊效益,是乙個條件優越、效益顯著的綜合利用水利樞紐。蔡其華:

對三峽工程有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包括對環境與生態的影響問題,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問題,水環境保護問題等,在三峽論證階段都已經進行了充分論證,在設計階段提出了解決的方案,在工程建設期間,按設計完成了相應的工程建設。三峽工程建成投運後,根據工程運**況,長江水利委員會對水庫進行了優化排程,全面發揮三峽工程的綜合效益,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同時,對上下游帶來的問題也一直在認真研究,並進行了相應的治理,使工程多利少弊,長治久安,全面發揮綜合效益,成為造福人民的工程。

3.作者說的「三峽大壩,主體工程右岸大壩混凝土澆築工程已進入最後階段」確實不假,可是不知道有哪家**曾經報道說過「預計到2023年啟用時,共耗時15年,耗資可能超過3000億元」。,,稍微了解三峽的同志都應該知道,三峽工程的投資原來預計動態投資約2100國外的三峽探索**上刊登了一篇質疑《三峽大壩,面子後面是什麼?

》的文章。看過那篇文章之後,我感覺該文章的作者因為對三峽大壩的相關知識了解太少,所以才會誤聽誤信產生各種疑問。然而,由於文章中描述的很多內容與事實嚴重背離,對公眾具有一定的誤導作用,我覺得非常有必要予以解釋和澄清。

作者的文章一開始便說「**報道,中國世紀水利工程——長江三峽大壩,主體工程右岸大壩混凝土澆築工程已進入最後階段。預計到2023年啟用時,共耗時15年,耗資可能超過3000億元。」億,目前根據實際工程的完成情況,估計到工程完工投資不會超過1800億。

真不敢讓人相信,在資訊如此發達的時代,還有哪一家**,敢於如此公開的對這些基本資料進行入次混淆是非的報道。此外,所謂「預計到2023年啟用」的說法,也純粹是無稽之談。恐怕世人都知道三峽早已經於2023年蓄水發電,**又會再跑出來乙個到2023年才啟用的三峽工程呢?

在我看來。利主要表現在發電。抗洪文章中作者感慨地說他本人「雖然不懂水利,但十分關注。

自2023年12月14日正式動工到現在,有關三峽大壩建設的新聞幾乎沒有乙個拉下。從幾年前大壩開始出現的80多條裂縫,到前不久挖出的工程「蛀蟲」,內心可謂是喜憂參半。但從未對大壩本身產生過疑問,即便是台灣有人叫囂要用飛彈瞄準大壩時,我也一笑了之。」

2樓:陳再雨露姬

有說「利大與弊」,有說「弊大於利」,問題是在被這兩個概念詞劃定下就難於深入研判具體的好壞處。

「利」是明顯的,發電賺了大錢。

探險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為什麼? 5

3樓:小俊七七

利大於弊。

因為探險可以更好地開發地球資源,為社會進步作貢獻;探險是一

項很具挑戰性的活動,富有刺激性,它使人活得更有意義,更能證明生命的價值。「探險」是過程,也是目的,之所以要「探險」,就是要解開那些極少有人涉足或人類從未涉足的自然之謎。所以說應鼓勵探險。

擴充套件資料

探險的意義

1、增長見識

外出旅行必然要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自願不自願的都要接觸新的事物及環境,這就豐富了我們的生活閱歷、增長了見識。

2、身心放鬆

在我們的現代生活中,由於生存與發展的驅使,人們總是在為生計而忙碌,快節奏、高效率的現代生活將人的神經及生活變得高度緊張。長期這樣的生活,人們的目光變得淺浮,心理畸形發展,身體則易患各種現代都市綜合症,健康狀況日下等。

我們投入自然的懷抱不是逃避都市中的一切不順,應當是積極的調整自己、認識自己、改造自己,並從自然中汲取新的思想、新的能量,投入到時代和生命更有意義的步伐中去。

3、廣交朋友

外出旅行,乙個人獨思尋古式的旅行有其特有的意義,但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旅行更有意義。

4樓:匿名使用者

利大於弊。

探險可以更好地開發地球資源,為社會進步作貢獻;探險是一項很具挑戰性的活動,富有刺激性,它使人活得更有意義,更能證明生命的價值。「探險」是過程,也是目的,之所以要「探險」,就是要解開那些極少有人涉足或人類從未涉足的自然之謎。所以說應鼓勵探險。

不管是出於個人的內在追求,還是出於工作的需要,或者科考的目的,這樣一種行為,本身就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這是對人類探求未知世界的原始衝動的繼承與發揚,也是人類文明更加發達的內在動力。

5樓:敗亡且淺笑

弊大於利,因為探險在很多時候既沒有意義,又浪費時間,搞不好還會有生命危險,如果人類過多的想征服自然,可能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6樓:唉呀咿呀喂

那當然是利大,否則還搞個屁啊

7樓:9周半

還有人問這樣的問題?

外來生物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生物入侵弊大於利,但還是有一點好處的,引進新物種為人類的發展提供了許多條件和機會,給世界各國和地區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利益。據一些例子把 在外來物種的繁衍沒有形成一定規模上可人工控制的時候 1。作為牧草或飼料 因作為牧草或飼料引進的例子很多,例如水花生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

大家說說高考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

對半開吧。個人覺得高考作為全國唯一的大學生選拔考試,存在本身並不值得指責,不過由於高考制度而導致的以高考為中心的高中或者說大學前教育卻是中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作為乙個曾經參加高考的人看來,這種一考定終身的選拔方式過於武斷,否定了出了學習成績之外的一切。按照官方的說法是,不利於乙個人的全面發展。但是我...

高校寢室通宵通電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

有幾個人是充分利用上了白天的時間的。當然是弊了,何況現在中國大學生的素質。關於大學校園生活是怎樣的?自己想要的話也可以在大學中認真一點。多學一點知識總比在學校裡瞎混的好。看你想怎麼過,大體上就是自己管自己了,沒人約束你,沒課的時間會很多,有的人去自習,有的人就去玩了,也有的人早早的創業,工作了。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