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意思是:元禮和客人們沒有乙個不認為這事奇特。那「奇」的意思就應該是「奇特」吧。
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的之是什麼意思
2樓:匿名使用者
元禮和(在場的)賓客沒有不對此感到奇怪的。
出自《世說新語》,「奇」是意動用法,以……為奇;「之」這裡應該指的是孔融。
世說新語 文舉妙答中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的翻譯
3樓:蟲二爺
元方抄善對【譯文參考】
陳元方(紀)十一歲時,去拜會袁公(紹)。袁公問:「你賢良的父親任太丘長,遠近的人都稱讚他,他到底做了些什麼?
」元方說:「家父在太丘,對強者用德行去安撫;對弱者用仁慈去體恤,讓人們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對他老人家越來越敬重。」袁公說:
「我從前曾當過鄴縣縣令,正是這樣做的。不知是令尊學我,還是我學令尊?」元方說:
「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時代,雖然相隔遙遠,但他們的所作所為卻是那麼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4樓:匿名使用者
1、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內之。(《世說新容語·容止》)
左太衝絕醜,亦復效嶽遊遨,於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世說新語·容止》)
2、王仲宣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與同遊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世說新語·傷逝》)
4、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
「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聞之,追殺此使。(《世說新語·容止》)
翻譯:這個說的是曹操的故事。曹操覺得自己樣貌不佳,鎮不住外國使臣,於是就讓手下的崔季珪代替自己接見,自己在一旁捉刀而立。沒想到來使很有眼力,一望便知「魏王」邊上的捉刀人才是真英雄。
曹操知道了,二話沒說,派人追去把來使殺了——看來他雖然惜才,嫉恨聰明人也是有傳統的啊。
5樓:追憶※雪
元禮和其他客人都嘖嘖稱奇
請問「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好像在《世說新語》裡的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當時李元禮名氣很大,做司隸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眾的人、有清高稱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被通報。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下邊的人說:
「我是李府君的親戚。」已經通報上去,一起坐下來。李元禮問:
「您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孔融回答說:「過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經拜您的祖先伯陽為師,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來親戚關係。
」也就是 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
「我乃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
「君與僕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
7樓:匿名使用者
元禮和賓客沒有哪個不認為這是奇怪的
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翻譯成現代漢語
8樓:匿名使用者
李元禮和在場的賓客沒有不認為奇特的。
9樓:愛藍色的夢
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
元禮到賓客沒有不驚奇的
10樓:雪夜精靈獅
元禮到賓客沒有不驚奇的
記得點讚!
「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的「之」是什麼意思?
11樓:m有趣靈魂
「之」這裡帶指的是孔融。
1.出處:
南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孔融妙對》
2.原文如下: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
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
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
「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
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
3.譯文:
孔文舉十歲的時候,跟隨父親到了洛陽。當時李元禮很有名望,擔任司隸校尉。登門拜訪的,都是當時才智出眾、有聲譽的人和他的中表親戚,只有(這些人)才被允許通報進門。
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守門的人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已經通報上去,孔文舉(進去)就在前面坐下。
李元禮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孔融回答說:
「過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經拜您的祖先伯陽為師,這樣看來,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來親戚關係。」
元禮和賓客們聽了無不感到驚奇。太中大夫陳韙過一會兒也來了,有人把孔文舉的話告訴了他,他說:「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
」文舉說:「我猜想您小的時候應當很了不起。」陳韙非常尷尬。
12樓:城竹逮詞
元禮和賓客沒有乙個不對孔融的言行感到奇怪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的「之」是代詞,代這件事。元禮和客人沒有乙個不認為這件事奇特的。
因為當時李元禮名氣很大,做司隸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眾的人、有清高稱譽
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被通報。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下邊的人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已
經通報上去,一起坐下來。李元禮問:「您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孔融回答說:「過去我的祖先
仲尼曾經拜您的祖先伯陽為師,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來親戚關係。」
也就是 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
曰:「我乃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
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
「莫不奇之」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14樓:miko醬是喵
「莫不奇之」出自《世說新語.言語》: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
「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
「君與僕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
」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韙大踧踖。
翻譯:孔文舉十歲的時候,隨他父親到洛陽。當時李元禮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隸校尉;登門拜訪的都必須是才子、名流和內外親屬,才讓通報。
孔文舉來到他家門口,對掌門官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經通報後,入門就坐。
元禮問他:「您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孔文舉回答道:
「古時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經拜您的祖先伯陽為師,這樣看來,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禮和賓客們沒有不對他感到驚奇的。太中大夫陳韙稍後才到,有人就告訴他孔文舉說的話,陳韙說:
「小時候聰明伶俐,長大了未必出眾。」文舉回答道說:「我想您小時候,一定是很聰明的。
」陳韙聽了,感到很難為情。
劉義慶,南北朝文學家。漢族。字季伯,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並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於門下。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幽明錄》。
參考資料
詩文網
世說新語二則的翻譯
15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
《期行》: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與友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
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在中午,中午過了沒有到,太丘放棄等他走了,走後不久,那朋友就到了。陳太丘的兒子元方當時年齡是七歲,正在門外嬉戲。客人問元方:
「你父親在嗎?」回答說:「等您很久不到,已經走了。
」友人便怒道:「真不是人!跟人約了同行,棄我而走。
」元方說:「您和我父親約的是中午。中午不到,就是沒有信用;對著兒子嗎父親,就是無禮。
」友人慚愧,下車牽他的手,元方進門不理睬。
---原文:
《乘船》: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
「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之,王欲舍所攜之人。歆曰:
「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
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譯文
華歆和王朗一同躲避災難,有乙個人想和他們同乘一條船,華歆就為難他,(不讓他上船),王朗(對華歆)說:'船還有位置,為什麼不給他上呢?'後面的敵人(向那人)追了過來.
(這時)王朗就想拋下帶著的那個人.華歆說:'我之所以懷疑正是因為這樣啊.
既然已經答應他讓他上船,怎麼可以現在拋下他呢?'因此,就當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那樣.世人就以這件事來平定華歆、王朗的(品質)好壞.
16樓:匿名使用者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
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與友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在中午,中午過了沒有到,太丘放棄等他走了,走後不久,那朋友就到了。陳太丘的兒子元方當時年齡是七歲,正在門外嬉戲。客人問元方:
「你父親在嗎?」回答說:「等您很久不到,已經走了。
」友人便怒道:「真不是人!跟人約了同行,棄我而走。
」元方說:「您和我父親約的是中午。中午不到,就是沒有信用;對著兒子嗎父親,就是無禮。
」友人慚愧,下車牽他的手,元方進門不理睬。
17樓:匿名使用者
自編校本教材教案,含兩篇選文《孔融認親》和《無信無禮》,約4190字。
一、溫故知新
[重讀課文]
人琴俱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子猷問左右:「何以都不聞訊息?此已喪矣。」語時了不悲。便索輿來奔喪,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雲:「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慟絕良久,月餘亦卒。
[知識卡片]
《世說新語》是由南朝的劉義慶編撰而成的。劉義慶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的侄子,是劉裕之弟長沙王劉道憐的二兒子,後來因為他的叔父臨川王劉道規沒有子嗣,而過繼於他,並承襲為臨川王。劉義慶雖然身處皇室,但為人非常儉樸,「性簡素,寡嗜慾」。
愛好文學,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於門下。
《世說新語》是記載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全書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36個門類,記載了自東漢末年至東晉時豪門貴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談軼事,較為集中地反映了這一時期的社會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
《世說新語》以精練含蓄、雋永傳神的語言著稱於世。作者善於以簡潔生動,富有高度概括力、表現力的語言敘述事件,塑造人物。
《世說新語》對後世文學有很大的影響。書中很多故事成為詩文和**、戲劇的典故和題材。有的成為人們常用的成語,如望梅止渴、口若懸河、老生常談、一往情深、覆巢之下無完卵等等。
二、吟哦諷誦
[選文一] 孔融認親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①有盛名,為司隸校尉②。詣門者,皆俊才③清稱④及中表⑤親戚乃通。
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⑥親。」既通,前坐。
元禮問曰:「君與僕⑦有何親?」對曰:
「昔先君仲尼⑧與君先人伯陽⑨,有師資之尊⑩,是僕與君奕世⑾為通好⑿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⒀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
「小時了了⒁,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韙大踧踖⒂。
註釋 ①李元禮:李膺,字元禮,為人正直,太學稱為「天下楷模李元禮」,士人榮幸地被他接見,名為「登龍門」,可見名聲之重。
②司隸校尉:司法官名。
③俊才:有才華的人。
④清稱:名流,被稱許的人。
⑤中表:父親姐妹的兒女叫外表,母親的兄弟姐妹的兒女叫內錶,互稱中表。這裡泛指內外親屬。
⑥李府君:漢代太守稱府君;李元禮任司隸校尉,職同太守,故稱。
⑦僕:古代男子對自己的謙稱。
⑧仲尼: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⑨伯陽: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
⑩師資之尊:師生的重要情誼,相傳孔子曾向老子請教禮儀。
⑾奕(yì)世:累世,世世代代。
⑿通好:往來交好,友好交往。
⒀太中大夫陳韙(wěi):陳韙在桓帝時任太中大夫。太中大夫,官名。
⒁了了:聰明伶俐。
⒂踧(cù)踖(jí):本意恭敬的樣子,引申為侷促不安的樣子。
[選文二] 無信無禮
陳太丘①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②時年七歲,門外戲。
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③之。元方入門不顧。
註釋 ①陳太丘:陳寔(shí),字仲弓,東漢潁川許縣(今河南許縣東)人。曾任太丘長,故稱「陳太丘」。
②元方:陳紀,字元方,陳寔長子。
③引:此處表親近、拉攏。
[我的疑問]
三、學以試用
《世說新語》往往通過個性化的言行舉止捕捉人物神韻,使人物在簡短的篇幅中神性躍然,氣韻生動。其實,在我們所學的課文中也有很多這樣的傳神之筆:
[鏈結一]
世說新語譯文,世說新語 翻譯
某一篇譯文我可以在此馬上回答,如果是全篇,只能請你到我的部落格看了。陳太丘與友期 選自 世說新語 作者 劉義慶 譯文 陳太丘和朋友預先約定好一起出行,預定在中午時分,約定的時間過了朋友卻沒有到,陳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離開了。當他離去以後,他的朋友才來到。陳太丘的兒子陳元方當時年僅七歲,正在家門外做遊...
《世說新語》古文翻譯,翻譯古文(世說新語)
晉武帝對和嶠說 朕打算先把王武子痛哭一頓,然後賜給他爵位。和嶠說 王武子相貌英俊,為人豪爽,這麼做臣恐怕他不會服氣。晉武帝於是就如來王武子,嚴厲地斥責他,然後說 你知道羞愧說了嗎?王武子說 關於 尺布斗粟 這種比喻兄弟間因利害衝突而不和的傳言,一向都被陛下所看不起!它能讓人疏遠親情,臣卻不能做到疏遠...
求世說新語的簡介!!!《世說新語》簡介
世說新語 是中國南朝宋時期 420 581年 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 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 403 444年 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全書原八卷,劉峻注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 言語 政事 文學 方正 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