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從方仲永和江革的經歷中獲得了怎樣的人生的

2021-03-04 08:49:05 字數 3344 閱讀 7583

1樓:蘭台東觀天一水

啟示:先天的聰明才智固然重要,但如果僅憑這點成才就還是遠遠不夠的,你必須得愛上學習,懂得如何去學習,努力追求,積極進取,並且你也要付出後天的辛勤的努力與奮鬥。

因此,後天教育對乙個人的成材是至關重要的。不要管先天的智商有多高,只要後天的教育達上目標,一切皆有可能。

以上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從祥子的人生坎坷中獲得了怎樣的人生啟示

2樓:風起天闌

【感悟與啟示】

從祥子力圖通過個人奮鬥擺脫悲慘生活命運,最後失敗以至於墮落的故事,告誡人們,城市貧農要翻身做主人,單靠個人奮鬥是不行的。

這部**的現實主義深刻性在於,它不僅描寫了嚴酷的生活環境對祥子的物質剝奪,而且還刻畫了祥子在生活理想被毀壞後的精神墮落。「他沒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乙個勤勞善良的農村青年,就這樣被毀壞成為乙個行屍走肉般的無業遊民。

補充「《駱駝祥子》形象的反應了祥子的人生理想同他所處的社會環境的尖銳矛盾。真實的反應了那個社會的混亂,黑暗,腐朽以及勞動人民的悲慘命運。

祥子被老舍描繪成年輕,健壯,自信,要強的普通車伕形象。他不願聽從高媽的話放高利貸,不想貪圖劉四的60輛車,不願聽從虎妞的話去做小買賣。他是那樣的正直,善良。

但他卻可笑的認為「有了自己的車就有了一切」。他儘管不安於卑賤的社會地位,但並不想以剝削的方式改變自己的處境,而是想以自己的勞動求的一種獨立的生活。這是乙個善良人的美好願望。

但他的願望卻被殘酷的社會接連的打擊,新車被匪兵搶走,錢被孫偵探奪走。最後虎妞的去逝,他又賣掉了車,又變成一無所有。直至希望徹底的破滅。

在吃人的社會裡,他這點起碼的願望都得不到實現。

祥子做事認真負責,守信用,講義氣,忠於職守。他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堅韌意志。他冒著生命危險給曹先生報信,送包子給老媽,小馬這些比自己處境更艱難的人們,同情並幫助受摧殘與**的小福子。

但黑暗的社會依然可以把這樣乙個人「改造」成個人主義的末路鬼。

祥子的墮落內心經歷了三個階段,首先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再是丟車後內心的掙扎。直到最後人性的扭曲,靈魂的吞噬。但人性的墮落在那個社會絕不止祥子乙個。

二強子為了生活可以一次一次的賣自己女兒。小福子為了生活不得不賣自己的身體。就像**裡說的「男人只能賣力,女人只能賣肉」。

普通百姓只能在生死的邊緣掙扎。像畜生一樣活著。最終變成了沒有人性的動物。

但這一切並不完全是他們自身願意這樣的,這是老舍最同情這些普通百姓的地方。

當然祥子的墮落也不僅僅是時代與社會造成的,也是他性格自身弱點造成的。他無知的認為個人奮鬥就能獲得自由與獨立。他太過自信的誇大自身的能力。

他從一開始就陷入了盲目,然後接著是逃避。等待他的也只能是悲慘的結局。

祥子的人生理想是狹小的,所採取的方式更是錯誤的。這不僅使他沒能找到擺脫自己悲劇命運的正確途徑,更使他遠離朋友,孤立無援。最終變得脆弱。走入了墮落的深淵。

祥子讓我既同情又可嘆,正因為老舍出身平民,了解貧民,才能寫出這樣深刻反應百姓疾苦的偉大作品。我彷彿看到了天橋、鼓樓、白塔,是牌樓、街道、小巷,是車廠、大雜院和熙熙攘攘的人群,這就是幾十年前的老北京,但是這兒沒有絲毫田園詩一般的快樂, 而是祥子的那雙大腳馬不停蹄地跑過大街,穿過小巷,烈日下,雨雪中處處有他艱難的身影。兵匪的鞭子,楊先生的盤剝,劉四爺的臭罵,孫偵探的明搶,洋大夫的冷漠,這是一座千真萬確的地獄!

最後虎妞慘死了,小福子上吊了,老馬頭倒斃在街頭,祥子也終於窮途潦倒,逐漸消失在一座城門洞裡……這就是一二十年代北京底層廣大勞動大眾的生活,這逼真的描寫讓我體會到了人力車伕們不可逾越的悲慘命運,讓我深刻地認識了「地獄究竟是什麼樣子」。

祥子的悲劇,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的產物。**通過祥子周圍人物及人際關係的描寫,真實地展現了那個黑暗社會的生活面目,展現了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醜惡面目,以及由他們織成的統治之網對祥子們的壓迫與被壓迫關係的一種變形反映。

讀了蘇軾的《東坡》從蘇軾身上你獲得了怎樣的人生啟示

3樓:北京新華瑩寶寶

原文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譯文雨點紛落,把東坡洗得格外乾淨,月亮的光輝也變得清澈.

城裡的人早已離開,此處只有山野中人閒遊散步.

千萬別去嫌棄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裡平坦,

我,就是喜歡這樣拄著拐杖鏗然的聲音.

中心思想

表現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對世俗名利的不屑,但願長醉山水間之意

賞析東坡是乙個地名,在當時黃州州治黃岡(今屬湖北)城東.它並不是什麼風景勝地,但對作者來說,卻是灌注了辛勤勞動、結下深厚感情的乙個生活天地.宋神宗元豐初年,作者被貶官到黃州,棄置閒散,生活很困窘.

老朋友馬正卿看不過眼,給他從郡裡申請下來一片撂荒的舊營地,蘇軾加以整治,躬耕其中,這就是東坡.詩人在此不只經營禾稼果木,還築起居室——雪堂,親自寫了「東坡雪堂」四個大字,並自稱東坡居士了.所以,他對這裡是傾注著愛的.

詩一開始便把東坡置於一片清景之中.僻岡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後的皎潔月光,透過無塵的碧空,敷灑在澡雪一新、珠水晶瑩的萬物上,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確實當得起乙個「清」字.

謝靈運寫雨後叢林之象說:「密林含餘清」.詩人的用字直可追步大謝.

詩人偏偏拈出夜景來寫,不是無謂的.這個境界非「市人」所能享有.「日中為市」,市人為財利驅迫,只能在炎日囂塵中奔波.

唯有「野人」,脫離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詩人,才有餘裕獨享這勝境.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盡野人行」.這讀來極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詩,使我們不禁從「市人」身上嗅到一股奔走鬧市囂塵的喧鬧氣息,又從「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處而自足於懷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盡在不言中.

詩人在另一首詩裡說:「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那雖是詠定惠院海棠的,實際是借海棠自詠身世,正好幫助我們理解這句詩所包含的意境.

那麼,在這個詩人獨有的天地裡,難道就沒有一點缺憾嗎?有的.那大石叢錯、凸凹不平的坡頭路,就夠磨難人的了.

然而有什麼了不起呢?將拐杖著實地點在上面,鏗然一聲,便支撐起矯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擻地前進了.沒有艱險,**來征服的歡欣!

沒有「犖確坡頭路」,哪有「鏗然曳杖聲」!乙個「莫嫌」,乙個「自愛」,那以險為樂、視險如夷的豪邁精神,都在這一反一正的強烈感情對比中凸現出來了.這「犖確坡頭路」不就是作者腳下坎坷的仕途麼?

作者對待仕途挫折,從來就是抱著這種開朗樂觀、意氣昂揚的態度,絕不氣餒頹喪.這種精神是能夠給人以鼓舞和力量的.小詩所以感人,正由於詩人將這種可貴的精神與客觀風物交融為一,構成渾然一體的境界;句句均是言景,又無句不是言情,寓情於景,託意深遠,耐人咀嚼.

同一時期,作者有《定風波》詞寫在風雨中的神態:「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與此詩可謂異曲同工,拿來對照一讀,頗為有趣.

詩的第一段,通過景物描寫,突出當時的靜.說明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對世俗名利的不屑,但願長醉山水間之意

從方仲永和戴安道的讀書故事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只憑天賦而成功的人,我可以說是百分之零.絕大部分的人是在小小天賦之上加倍努力,最終成功.當然也不乏全憑後天勤奮成功的典型.因此,後天的努力才是決定人生的要素,天賦有助於成功,但不能決定成功.如此來說,只想著用上天賜予的優勢而痴心妄想,無異於徒勞無功.那麼現代社會中一部分 自視清高 而沒有真才實學的人...

《方仲永》和《孫權勸學》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什麼異同

乙個是正面描寫,另乙個是側面描寫 大哥上課好好聽,都在書上。比較方仲永和孫權勸學倆文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什麼異同 傷仲永 以敘述事件的發展為主,結尾是議論收場。孫權勸學 則是以人物對話為主。相同 都是強調學習的重要性。不同點總分為兩點 1.內容不同 傷仲永 寫仲永天資過人專卻屬因其父 不使學 而 泯然眾...

《傷仲永》和《孫權勸學》從內容和寫法上進行比較說說

兩篇的內容都與學習有關,卻一正一反,一是年長好學 學有所成 一是幼年不學 竟無所成。但都是從不同的方面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傷仲永 是通過寫仲永從小天資過人,但後來卻因為 父利其然也 而不使學,最後變成 泯然眾人矣 的事。說明人的天資和後天成才,是與教育有必然關係的。而 孫權勸學 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