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茶文化興起於哪個時代,中國茶文化起源於什麼時候?

2021-03-04 08:48:40 字數 5016 閱讀 2950

1樓:笑蒼穹

目前有歷史記載的茶文化發展情況始於魏晉。魏

晉南北朝時期,門閥制度已經形成,不僅帝王、貴族聚斂成風,一般官吏乃至士人都以誇豪斗富為榮,多效膏梁厚味。在此情況下,一些有識之士提出「養廉」的問題。於是,出現了陸納、桓溫以茶代酒之舉。

南齊世祖武皇帝是個比較開明的帝王,他不喜遊宴,死前下遺詔,說他死後喪禮要盡量節儉,不要以三牲為祭品,只放些乾飯、果餅和茶飯便可以。並要「天下貴賤,鹹同此制。」在陸納、桓溫、齊武帝那裡,飲茶不僅為了提神解渴,它開始產生社會功能,成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並表示一種精神、情操的手段。

飲茶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價值為人們所用,而是進入了精神領域, 具有顯著的社會、文化功能,中國茶文化初見端倪。

唐代是歷史上比較興旺的朝代,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與禪教的興起有著密切的關係,據《封氏聞見記》記載:「開元中,泰山靈巖寺有降魔禪師,大興禪教。學禪師務於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

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廟崇尚飲茶,在寺院周圍植茶樹,制定茶禮、設茶堂、選茶頭,專呈茶事活動。茶聖陸羽及其同時代的一些文人,都非常重視飲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規範,而且非常講究飲茶用具和煮茶的藝術,中國的茶藝由此產生。

陸羽的《茶經》系統總結了唐代及其前的茶葉生產、飲用的經驗,提出了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了飲茶的藝術,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可說公元780年陸羽著《茶經》,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標誌。

以後又出現大量的茶書、茶詩,有《茶述》、《煎茶水記》、《採茶記》、《十六湯品》等。在唐代形成的中國茶道又分宮廷茶道、寺院茶禮、文人茶道。從當時比屋皆飲的民間茶俗至豪華隆重的皇室宮廷茶宴,以及文人的茶詩詞與茶書畫,都是茶文化形成與發展的集中表現。

宋代茶業的飛速發展推動了茶文化的發展。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已成禮制,賜茶已成皇帝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的重要手段,茶葉還被當作特產賜給國外使節。至於下層社會,茶文化更是生機勃勃。

有人遷徙,鄰里要「獻茶」;有客來,要敬「元寶茶」;定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時要「合茶」。民間鬥茶風起,帶來了採製烹點的一系列變化。在文人中出現了專業的品茶社團,有**組成的「湯社」、佛教徒組成的「千人社」等。

皇帝對茶事的興趣也頗高,宋太祖趙匡胤即是位嗜茶之士,他在宮庭中設立專門的茶事機關。宋徽宗皇帝趙舍還親著《大觀茶論》,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親自寫茶書的皇帝。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會層面和文化形式,使茶文化十分興旺,但茶藝卻日漸走向繁複、瑣碎、奢侈。

在朝廷、貴族、文人那裡,喝茶成了「喝禮兒」、「喝氣派」、「玩茶」。過於精細的茶藝淹沒了茶文化的精神,失去了唐代茶文化深刻的思想內涵和高潔深邃的本質。

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使中華各民族文化全面融合的步伐**加快。一方面,北方少數民族雖喜歡茶,但主要是出於生活、生理上的需要,從文化上對品茗之事興趣不大;另一方面,漢族文人面對故國破碎,異族壓迫的現狀,也無心再以茶事來表現自己的風流倜儻,而希望通過飲茶表現自己的情操,磨礪自己的意志。這兩股不同的思想潮流,在茶文化中契合後,促進了茶文化向簡約、返璞歸真方向發展。

明清時期散葉茶迅速發展,茶類品種日益豐富,飲茶方法也從點茶發展成泡茶,此時已出現蒸青、炒青、烘青等各類飲茶法。泡茶用具也越來越講究,工藝精巧的紫砂壺、蓋碗瓷器等茶具也應運而生。客來敬茶、以茶待客風氣更為普及,都市茶館林立,茶館文化教育得到發展。

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茶書畫的傳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畫卷》、《品茶圖》,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記》、《陸羽烹茶圖》、《品茶圖》等。清朝茶葉出口時已成為一種正式行業,茶書、茶事、茶詩不計其數。

中國茶文化起源於什麼時候?

2樓:個性就是這樣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栽培茶樹,使用茶葉的國家。茶樹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萬年的歷史,茶被人類發現和利用,大約有四五千年的歷史,茶的利用最初是在原始野生採集活動之中的。陸羽最先在他的《茶經》中**茶的起源,他認為據《神農食經》「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及「神農嘗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茶事應當開始於神農,而這種說法目前存在著較大的爭議。學界比較認同的是茶葉生產始於四川。東晉常璩在《華陽國志.

巴志》中記述了巴蜀地區在漢時就大量種植茶樹,甚至把茶作為貢品向西漢都長安進貢,秦漢以後茶葉開始向外傳播。

對於茶文化的起源問題,各家說法不一。陸羽有關茶起源問題的這種說法雖然存在著爭議,但其中一絲微弱的資訊卻表明:在原始社會,人們在「茶」在長久的食用過程中注重的是它的某些**疾病的「藥」用之性,而沒有產生文化。

有學者認為把茶作為一種文化而不是單純的飲用真正有歷史記載的應該從西漢算起。王褒《僮約》中「烹茶盡具」、「武陽買茶」的記載,充分證明了西漢時茶葉市場的存在和飲茶風俗的形成。《集古錄》則提出茶文化起於魏晉,魏晉名仕以飲茶於山水來怡情養性,,形成了一種茶的名仕文化。

同時隨著文人飲紅茶的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脫離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起著一定的精神、社會作用。

關於茶字的由來,依照《詩經》等有關文獻記載,在史前期,「荼」是泛指各種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獨立的「茶」字則是在發現了荼的藥用價值及飲用價值之後才產生的。

在食醫合一的歷史時代,人們很容易就發現了茶類植物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藥用功效。然而,由藥用湯劑發展為日常的飲料,還必須存在人們實際生活中的某種特定需要。巴蜀地區深處內陸,地勢低凹、山嶺環繞,一直是疾病和瘟疫多發的地區。

正是這種特殊的地域自然條件決定了人們的飲食**俗,使得巴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氣,解熱毒。清•周藹聯《竺國遊記》記載:「番民以茶為生,缺之必病。

」巴蜀人日常飲食偏辛辣,常飲茶,積**數千年,至今依然。長期的服用導致茶的藥用價值逐漸隱沒,茶於是成了一種日常飲料。茶由藥物轉化為日常飲料,嚴格意義的「茶」便產生了,典型標誌便是「茶」(cha)音的出現。

但「茶」字則是伴隨茶事的發展和商業活動的日益頻繁而出現的。

對於茶文化的具體起源時間目前尚有待研究,但不可否認的是茶文化在中國的發展歷程是極為悠久的。

目前有歷史記載的茶文化發展情況始於魏晉。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制度已經形成,不僅帝王、貴族聚斂成風,一般官吏乃至士人都以誇豪斗富為榮,多效膏梁厚味。在此情況下,一些有識之士提出「養廉」的問題。

於是,出現了陸納、桓溫以茶代酒之舉。南齊世祖武皇帝是個比較開明的帝王,他不喜遊宴,死前下遺詔,說他死後喪禮要盡量節儉,不要以三牲為祭品,只放些乾飯、果餅和茶飯便可以。並要「天下貴賤,鹹同此制。

」在陸納、桓溫、齊武帝那裡,飲茶不僅為了提神解渴,它開始產生社會功能,成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並表示一種精神、情操的手段。飲茶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價值為人們所用,而是進入了精神領域, 具有顯著的社會、文化功能,中國茶文化初見端倪。

唐代是歷史上比較興旺的朝代,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與禪教的興起有著密切的關係,據《封氏聞見記》記載:「開元中,泰山靈巖寺有降魔禪師,大興禪教。學禪師務於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

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廟崇尚飲茶,在寺院周圍植茶樹,制定茶禮、設茶堂、選茶頭,專呈茶事活動。茶聖陸羽及其同時代的一些文人,都非常重視飲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規範,而且非常講究飲茶用具和煮茶的藝術,中國的茶藝由此產生。

陸羽的《茶經》系統總結了唐代及其前的茶葉生產、飲用的經驗,提出了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了飲茶的藝術,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可說公元780年陸羽著《茶經》,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標誌。

以後又出現大量的茶書、茶詩,有《茶述》、《煎茶水記》、《採茶記》、《十六湯品》等。在唐代形成的中國茶道又分宮廷茶道、寺院茶禮、文人茶道。從當時比屋皆飲的民間茶俗至豪華隆重的皇室宮廷茶宴,以及文人的茶詩詞與茶書畫,都是茶文化形成與發展的集中表現。

宋代茶業的飛速發展推動了茶文化的發展。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已成禮制,賜茶已成皇帝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的重要手段,茶葉還被當作特產賜給國外使節。至於下層社會,茶文化更是生機勃勃。

有人遷徙,鄰里要「獻茶」;有客來,要敬「元寶茶」;定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時要「合茶」。民間鬥茶風起,帶來了採製烹點的一系列變化。在文人中出現了專業的品茶社團,有**組成的「湯社」、佛教徒組成的「千人社」等。

皇帝對茶事的興趣也頗高,宋太祖趙匡胤即是位嗜茶之士,他在宮庭中設立專門的茶事機關。宋徽宗皇帝趙舍還親著《大觀茶論》,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親自寫茶書的皇帝。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會層面和文化形式,使茶文化十分興旺,但茶藝卻日漸走向繁複、瑣碎、奢侈。

在朝廷、貴族、文人那裡,喝茶成了「喝禮兒」、「喝氣派」、「玩茶」。過於精細的茶藝淹沒了茶文化的精神,失去了唐代茶文化深刻的思想內涵和高潔深邃的本質。

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使中華各民族文化全面融合的步伐**加快。一方面,北方少數民族雖喜歡茶,但主要是出於生活、生理上的需要,從文化上對品茗之事興趣不大;另一方面,漢族文人面對故國破碎,異族壓迫的現狀,也無心再以茶事來表現自己的風流倜儻,而希望通過飲茶表現自己的情操,磨礪自己的意志。這兩股不同的思想潮流,在茶文化中契合後,促進了茶文化向簡約、返璞歸真方向發展。

明清時期散葉茶迅速發展,茶類品種日益豐富,飲茶方法也從點茶發展成泡茶,此時已出現蒸青、炒青、烘青等各類飲茶法。泡茶用具也越來越講究,工藝精巧的紫砂壺、蓋碗瓷器等茶具也應運而生。客來敬茶、以茶待客風氣更為普及,都市茶館林立,茶館文化教育得到發展。

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茶書畫的傳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畫卷》、《品茶圖》,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記》、《陸羽烹茶圖》、《品茶圖》等。清朝茶葉出口時已成為一種正式行業,茶書、茶事、茶詩不計其數。

20世紀時隨著海上**的發展,印度、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等國紛紛從中國引進茶種,聘請中國茶工指導生產與種植,其本族語中的「茶」字也源於對漢語茶字的音譯。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茶葉產量迅速增加,從1949的年產7500噸發展到2023年的60餘萬噸。茶物質財富的大量增加為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2023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乙個以巨集揚茶文化為宗旨的社會團體——「茶人之家」;2023年,在湖北成立「陸羽茶文化研究會」;2023年,「中國茶人聯誼會」在北京成立;2023年,在湖洲成立了「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2023年,中國茶葉博物館在杭州西湖鄉正式開放;2023年,中國國際和平茶文化交流館建成。

隨著茶文化的興起,各地茶藝館越辦越多。「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已開到第五屆,吸引了日、韓、美、斯及港澳台地區紛紛參加。各省各市及主要產茶縣紛紛舉辦「茶葉節」,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節、雲南的普洱茶節,浙江新昌、泰順、湖北英山、河南信陽的「茶葉節」等不勝列舉。

它們都以茶為載體,促進經濟**和茶文化的全面發展。

茶文化是否屬於中國傳統文化,茶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有什麼聯絡

茶文化屬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中華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根據很多的資料記載,大部分書籍都把茶的發現時間定為西元前2737一2697年,其歷史可追溯到三皇五帝。在東漢,華佗就在 食經 中記載,說明了茶的醫學價值。現今湖南的 ...

中國的茶文化起源,中國茶文化起源於什麼時候?

很多書籍把茶的發現時間定為西元前2737 2697年,其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東漢華佗 食經 中 苦茶久食,益意思 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已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 荼陵 即湖南的茶陵。隨著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脫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起著一定的精神 社會作用。兩晉南北...

中國茶文化?如何品茶

中國茶文化是中國製茶 飲茶的文化。作為開門七件事 柴公尺油鹽醬醋茶 之一,飲茶在古代中國是非常普遍的。飲茶始於中國。茶葉沖以煮沸的清水,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點。品茶因茶葉的種類不同而異,泡綠茶首選玻璃器皿,喝花茶以細瓷蓋杯為優,品烏龍茶則以宜興紫砂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