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蘊含那些有利於統一的因素

2021-03-04 08:48:40 字數 1369 閱讀 9323

1樓:匿名使用者

北方民族的融合,漢人士族勢力在北方政權中的崛起,漢族統一文化對北方統治階級的滲透.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蘊含著哪些有利於統一的因素

2樓:匿名使用者

魏晉南北朝(220年~589年,一說184~589年),又稱三國兩晉十六國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只有369年大一統(西晉)而餘下朝代替換很快並有多國並存的時代。這個時期從220年曹丕稱帝到589年隋朝滅南朝陳而統一中國,共369年。可分為三國時期(曹魏、蜀漢與東吳並立)、西晉時期、東晉時期、十六國時期、南北朝時期(南朝與北朝對立時期,共150年)。

另外位於中國南部,全部建都在建康(孫吳時為建業,即今天的南京)的東吳、東晉、劉宋、南齊、南梁、南陳等六個國家又統稱為六朝。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由於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使這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受到特別嚴重的影響。其突出表現則是玄學的興起、道教的勃興及波斯、希臘文化的羼入。

在從前魏至隋的三百餘年間,以及在三十餘個大小王朝交替興滅過程中,上述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響,交相滲透的結果,使這一時期儒學的發展及孔子的形象和歷史地位等問題也趨於複雜化。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顯著階段特徵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對峙!!

政治:大**,割據

經濟:江南大開發

民族:民族大融合

文化:佛教大發展.宗教盛行,儒學出現危機.

1、**時期

我國封建社會有三個**時期:即春秋戰國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遼宋夏金時期。其中**時間最長的是五代十國遼宋夏金時期,長達三百多年,最短的是三國時期。

2、統一時期

我國封建社會有四個大統一時期,即秦漢時期、隋唐時期、西晉、元明清時期。西晉建立的雖是全國性統一政權,但短期而亡。其中統一時間最長的是唐朝。

統一的原因:(1)**集權制度的建立和發展,起到了鞏固多民族國家的作用。(2)"中國獨特的相對獨立的自然地理條件,(3)文化傳統方面的原因:

古老的中國文化中,很早就產生了統一的思想,後經儒家學派的繼承和發展,成為中華民族具有強大凝聚力的思想淵源。這種思想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維護和促進國家統一發揮了巨大作用。" (4)民族融合的作用:

我國是乙個多民族國家,民族關係與統一國家的發展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民族之間的關係不斷發展,關係越密切,民族間的凝聚意識就不斷增強,歷史文化認同就不斷擴大和深化,這些都有利於國家的統一。(5)中原漢族先進的經濟文化的強大吸引力。

正如馬克思所說:「野蠻的征服者總是被那些他們所征服的民族的較高文明所征服,這是一條永恆的規律。」

4樓:星光照鐵衣

階段特徵,是世家大族掌權嗎

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關係的特點,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治,經濟,民族關係方面的主要特點是甚麼

民族戰爭 民族融合 民族重組。1 民族戰爭 魏晉南北朝時期,大 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除西晉短期統一以外,魏晉南北朝多數時間處在 割據狀態,或三國鼎立,或南北對峙。南北對峙下的南方和北方,又時常呈現不同的 割據局面。割據狀態下,戰亂頻仍,各地交通阻隔,不利於經濟 文化的交流與發展。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農...

「魏晉南北朝」,可以拆分為時期 三國時期 兩晉時期 十六國時期 南北朝時期這句話對不對

魏晉南北朝 222年 589年 又稱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統,而餘下朝代替換很快並有多國並存的時代。這個時期從222年孫權稱王到589年隋朝滅南朝陳而統一中國,共369年。可分為三國時期 以曹魏正統,蜀漢與孫吳並立 西晉時期 與東晉合稱晉朝 東晉與十六國時期 南北朝時期 南...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為什麼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短點

極短 民族融合 短 亂世出英雄 較短 盛世之後的亂世促進人們產生更多的思考和反思ps 那段時期成就很大嗎 以上都錯了,那個時間段言論自由,老百姓持有 人才流動不小,彼此之間充滿了良性競爭 短點就是沒有完善的監管機制,醫療也不發達,也不發達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如同春秋戰國一樣,各派勢力都想在爭霸中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