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現實餓吃了理想
1、平居
:平日;平素。
2、平常:平時
;往常。
3、平時:平日;平常時候。
4、日常:平日;平時。
5、素日:平日;往日。
【造句】
1、平居環堵自安,南面王不易真樂,怕什麼賤役?陛下怎能貴臣?怎能賤臣?祿不以道,雖萬鐘不受,獨行己志,雖簞食不厭,陛下怎能富臣?怎能貧臣?
2、杜甫說,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3、平居無事,只解打恭作揖,終日匡坐,同於泥塑,以為雜念不起,便是真實大聖人大賢人矣。
4、不知學,故志慮淺薄,無以周知天下之故;不能群,故痛癢不相關,平居既不能有樂群之益,猝有變故又不能為將伯之呼。
5、在下雖通望氣之術,但學藝未精,術數之理,講究天人感應,我有前番論斷,半由術數,一半也是源自太子素日作為。
6、甚至到了「七七事變」,日本毫不忌諱地宣稱要征服中國時,素日將「公理正義」的高調唱得響徹雲天的西方文明世界也是若無其事,緘默無語。
「日常生活中」 用文言文怎麼說
2樓:匿名使用者
1、平居:平日;平素。《戰國策·齊策五》:
「此夫差平居而謀王,強大而喜先天下之禍也。」唐杜甫《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晚節嬉遊簡,平居孝義稱。
」宋蘇軾《教戰守》:「而其平居常苦於多疾。」明李東陽《明故中順大夫夏公行狀》:
「國家養士於平居之時,士當効力於有事之日。」魯迅《墳·從鬍鬚說到牙齒》:「我們平居無事時,從不想到自己的頭、手、腳,以至腳底心。
」2、平常:平時;往常。《東觀漢記·光武紀》:
「更始害齊武王,帝飲食笑語如平常。」南朝宋謝靈運《發歸瀨三瀑布望兩溪》詩:「退尋平常事,安知巢穴難。
」宋張齊賢《洛陽搢紳舊聞記·白萬州遇劍客》:「大凡人平常厚貌深衷,未易輕信。」
3、平時:平日;平常時候。唐李商隱《九成宮》詩:
「十二層城閬苑西,平時避暑拂虹霓。」宋王安石《閔旱》詩:「平時溝洫今多廢,下戶京囷久已空。
」明湯燕生《思悲翁》詩:「此別無返期,白衣送道左。意氣如平時,一身被九鎖。
」4、平素:平時;向來。三國蜀諸葛亮《與孟獲書》:「承知訊息,嘅然永嘆,以存足下平素之志。」金王若虛《滹南詩話》卷上:「略其細故於平素,乃能辨其大利害於一朝。」
5、閒居:安閑居家;在家裡住著無事可做。《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其進仕宦,未嘗肯與公卿國家之事,稱病閒居,不慕官爵。」宋蘇軾《賜鎮江軍節度使充集禧觀使韓絳赴闕詔》:「請老閒居,固非所望。
」6、常日:平日;往日。《南齊書·高帝紀》:
「常日乃可屈曲相從,今不得也。」唐韓愈《賀太陽不虧狀》:「雖隔陰雲,轉更明朗,比於常日,不覺有殊。
」《紅樓夢》第77回:「再或有咱們常日積攢下的錢,拿幾吊出去。」
7、日常:平日;平時。《京本通俗**·菩薩蠻》:
「可常是個有德行和尚,日常山門也不出,只在佛前看經。」《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許宣日常一毛不拔,今日壞得些錢鈔,便要我替他討老小?
」8、素日:平日;往日。《紅樓夢》第31回:
「想起此言,不覺將素日想著後來爭榮誇耀之心盡皆灰了。」《兒女英雄傳》第18回:「那太傅素日最重讀書人,聽見他是個秀才,便命落平,就在門外下了轎。
」9、平日:平時;平常的日子(區別於特定的日子,如假日、節日等)。《漢書·汲黯傳》:
「大將軍聞,愈賢黯,數請問以朝廷所疑,遇黯加於平日。」《宋書·沉攸之傳》:「何其平日輈張,實輕周邵,爾時恭謹,虛重皇戚。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平日春闈較才藝,策名屢獲科甲。」清吳騫《扶風傳信錄》附錄阮昇基《修宜興縣舊志》:
「榻前有女子言有夫婦緣,故來相訪,述許生家中平日事甚悉。」清林覺民《與妻書》:「吾平日不信有鬼。
」10、閒時:平常時候。《元典章·吏部二·禁治驟公升品級》:
「這一等豪霸每,在鄉里閒時猶自欺凌百姓,把持官府,更做了受朝命職官麼,道恰似虎生兩翼的一般。」《水滸傳》第26回:「老婆哭道:
『笑欣欣出去,卻怎地這般歸來!閒時曾不知中惡。』」《紅樓夢》第52回:
「那一年有乙個良兒偷玉,剛冷了這二年,閒時還常有人提起來趁願;這會子又跑出乙個偷金子的來了。」
11、燕居:退朝而處;閒居。《禮記·仲尼燕居》:
「仲尼燕居,子張、子貢、言遊侍。」鄭玄注:「退朝而處曰燕居。
」《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子孫勝冠者在側,雖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司馬貞索隱:
「燕謂閒燕之時。」宋蘇軾《四菩薩閣記》:「始吾先君於物無所好,燕居如齋,言笑有時。
」清沈初《<西清筆記>自序》:「入春雨雪匝旬,燕居多暇。」
「你在幹什麼呢」用文言文中怎麼說?
3樓:若水流天
「你在幹什麼呢」用文言文來說就是「汝於何?」。「你」在文言文中的用詞有很多,不過最多的用法就是「汝」,這也是我們最常用的。
「何」常常用來表示做什麼,什麼事情之類的。所以這句話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就是「汝於何?」。
擴充套件資料:
文言文常用的句子翻譯:
1、哀莫大於心死一-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燼。指最可悲哀的事,莫過於思想頑鈍,麻木不仁。
2、愛博而情不專一一 對人或事物的喜愛很廣泛,而感情不能專一。
3、愛 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一一加諸膝: 放在膝蓋上;墜諸淵:推進深淵裡。意指不講原則,感情用事,對別人的愛憎態度,全憑自己的好噁來決定。
4、愛之欲其生, 惡之慾其死一一喜 愛他時,總想叫他活著;討厭他時,總想叫他死掉。指極度地憑個人愛憎對待人。
5、 安于故俗,溺於舊聞一一俗:習俗。溺:沉溺,陷入。拘守於老習慣,侷限於舊見聞。形容因循守舊,安於現狀。
文言文和白話文的區別
1、特點上的不同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離、行文簡練。文言的特點,是相對白話(包括口語和書面語)而言的,主要表現在語法與詞彙兩方面。
白話文,淺顯通俗,在語言上,生動、潑辣、粗獷、生活氣息濃厚,富有表現力。綜觀「五四」白話文運動,它廣泛吸收了西方的詞彙資源、語法結構,在語言、文字、思想等多層面。
2、概念上的不同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文雅的口語為基礎的書面形式,在遠古時代文言文與平常的口語的差異微乎其微。
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
4樓:匿名使用者
汝於何?
這是文言文的翻譯,現在寫作很少用文言文的形式,基本都是用標準漢語結構進行寫作,文言文目代表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所在,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擴充套件資料:
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泰伯》)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5樓:夏日未語
「你在幹什麼呢」用文言文中表示為:「汝何干?
」或者「君何為?」
汝何干?
汝 rǔ <代>你;你們;你(們)的。《愚公移山》:「吾與~畢力平險。」
何 hé 什麼。《觸龍說趙太后》:「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以自託于趙。」
2.君何為?
君 jūn 《名》對對方尊稱。《江南逢李龜年》:「落花時節又逢~。」
文言文中如何表達「全部」?
6樓:匿名使用者
在句子中做結構助詞時,表達都這種情況。
俱【讀音】jù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出自《荀子•勸學》
鹹【讀音】xián
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出自晉朝陶淵明《桃花源記》
皆【讀音】jiē
仲尼先飯黍而後啖桃,左右皆掩口而笑。——出自戰國韓非子《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在句子中做形容詞時,表示所有的這種情況
眾【讀音】zhòng
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之類——出自戰國墨子《墨子•公輸》
諸【讀音】zhū
君子求諸己。——出自戰國孔子《論語•衛靈公》:
在句子中做副詞 表示時,表示全的這種情況
盡【讀音】jìn
餚核既盡,杯盤狼藉。——出自宋朝蘇軾《赤壁賦》:「窮 【讀音】qióng
子子孫孫,無窮盡也。——出自戰國《列子•湯問》
極【讀音】jí
茂初在廣漢,夢坐大殿,極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輒復失之。——出自南朝范曄《後漢書•蔡茂傳》
7樓:請叫我嘯哥
第一 結構助詞 表示都情況 俱 鹹 皆 均 等
第二 做形容詞 表示所有的情況 眾 諸等
第三 做副詞 表示全的情況 盡 窮 極等
了解用文言文怎麼說
8樓:成都新東方烹飪學校
1.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論語》
2.喻單足以喻則單.——《荀子·正名》.注:「喻,曉也.」
3.曉明主不深曉,以為僕沮貳師,而為李陵遊說.——《漢書·司馬遷傳》
9樓:zjc**座
了解知文言文表達很簡單,乙個字「知人善任」。
「你」用文言文怎麼說,你,用文言文怎麼說??
你 用文言文 爾 汝 乃 子 足下 若 卿 閣下 公爾。一 爾爾,讀作 r,詞性為代詞 助詞或語氣詞,相當於 地 然 組詞為卓爾 率爾。可以解釋為你,你的,可以組詞為爾父 爾輩 爾汝等。可以解釋為如此,組詞為偶爾 不過爾爾。二 汝汝,讀音r 基本含義是你,作名詞時,指汝水。三 乃乃,是指中國漢字,在...
詞語用文言文怎麼說,總的來說用文言文怎麼說?
文言文特殊句式總結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於現代漢語表達習慣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 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等。下邊我們根據所學文言文,舉例加以說明 一 判斷句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斷詞 是 或 非 來構造判斷句的現象,比如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把用文言文怎麼說,它的用文言文怎麼說
有很多種,具體要看語境。可以用 持 端 以 也可以直接就用動詞,省掉那個 把 字。它的用文言文怎麼說?這個具體要放在文言語境中吧?它的是屬於第三人稱代詞,在文言中表示代詞的有 其 此 之 焉 等等 第三人稱代詞 先秦時期還沒有地道的第三人稱代詞,厥 其 之 三個都有指示代詞功能,還沒有完全從指示代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