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西方建築美學價值差異,如何理解中西方建築美學價值的差異

2021-03-04 08:29:01 字數 5038 閱讀 6367

1樓:抖落晨星

一、差異

所在1、建築用材上的差異

從根本上說,中西方建築藝術的差異首先來自於材料的不同:傳統的西方建築長期以石頭為主體;而傳統的東方建築則一直是以木頭為構架的。這種建築材料的不同,為其各自的建築藝術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在現代建築未產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經發展成熟的建築體系中,包括屬於東方建築的印度建築在內,基本上,都是以磚石為主要建築材料來營造的,屬於磚石結構系統。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臘的神廟,古羅馬的鬥獸場、輸水道,中世紀歐洲的教堂,無一不是用石材築成,無一不是這部「石頭史書」中留下的歷史見證。雖然中西古代建築都起源於木構,這已為大量的人類考古發現所證明。

但是,中國(包括鄰近的日本、朝鮮等地區)建築始終對土木情有獨鍾,傳統建築仍以木為材的梁架結構體系,沿用了原始的木構結構,並保持了長期的一貫性和連續性,使得中國建築把木材運用得得心應手,把木材的裝飾發揮得淋漓盡致,並用土木譜寫了一曲優美的樂章。因而被譽為「木頭的史書」。

不同的建築材料,不同的文化與社會,使得中西方的古代建築有了不同的藝術表現。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材料造就不同的建築,展現不同的信念。西方古典建築的藝術風格重在表現人與自然的對抗之美。

石頭、混凝土等建築材料的質感生硬、冷峻,理性色彩濃,缺乏人情味。中國傳統建築特別注重「線形美」,講究線條的婉轉、流動和節奏韻律,擅長以線造型,以線傳情。中國傳統建築採取木質的梁、柱恰恰能適應這種「線」的藝術感染力。

故中國傳統建築無論是單體建築的外輪廓線,還是群體建築的天際線,都與中國繪畫重的勾、描有相同之處。

2、建築造型上的差異

與西方的石製建築不同,中國傳統造型特別強調「線型美」,講究線條的婉轉流動,從而構造出多種多樣的飛簷。可以說飛簷的設計是我國古典建築中的璀璨明珠。不同的飛簷形式往往會有不同的藝術效果,或輕靈,或樸實,或威嚴。

《阿房宮》賦裡的「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就是飛簷的真實再現。我國古典建築的四大家——亭、臺、樓、閣都用飛簷來標明自己的身份,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且飛簷的高低、長短往往會成為建築設計的難點和要點。

而西方建築則一般是垂直發展,建得又高又大。譬如羅馬可里西姆大鬥獸場高為48公尺,「萬神殿」高43.5公尺,中世紀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其**大廳穹窿頂離地達60 公尺。

文藝復興建築中最輝煌的作品聖彼得大教堂,高137公尺。它們以誇張的造型和撼人的尺度展示建築的永恆與崇高,以體現人之偉力。在西方古典建築中,橫空出世的尖塔樓,孤傲獨立的紀念柱處處可見。

這些莊嚴雄的建築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靈的狂熱,更多是利用了先進的科學技術成就給人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

3、表達的倫理意識上的差異

中國傳統建築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古典園林建築,因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文人的追求和喜好左右著造園,因而中國的傳統園林在實際意義上是文人園林,歷來講究「氣韻生動」的美學原則,在本體認識的差異上,重視整體的和諧,

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的關係。所以中國傳統建築的藝術風格以「和諧」之美為基調。老子《道德經》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法道自然。」這些老子的這種思想代表了古人的自然崇拜觀念,卻有著明顯的人與自然和諧大同的意味,同時也影響了中國的傳統建築。儘管我國先秦時期的建築也曾有過高臺榭、美宮室,氣勢磅礴、壯麗輝煌的陽剛之美,但隨著儒家「中和」思想的影響,漢以後,特別是魏晉南北朝以來,中國傳統建築這種展現對抗力度的陽剛之美逐步走向「和諧」與含蓄之美。

以內封閉的內部空間組合,紆餘委曲的建築序列層次,婉轉、舒緩的建築節奏韻律和凝重、自然的建築裝飾設計,給人以親切、溫馨、安閑、舒適的審美心理感受。

西方建築的藝術風格則重在表現人與自然的對抗之美。從歷史發展來看,西方視自然為無生命的物質,在中世紀之前,**教甚至是禁止遊山玩水的,他們更多看到的是自然狂暴、危險的一面,那些傲然屹立的神殿、廟壇,處處皆顯示出一種與自然的對立和征服,從而引發人們驚異、亢奮、恐怖、等審美情緒。以哥德式建築為例,它以高、直、尖為特色,高大的形體由於飛扶壁的作用顯得薄而輕快,乙個個向上挺拔的尖拱打斷了橫向的構架,自下而上層層推進,彷彿捲起的浪潮,一層層向上推湧,直至尖頂,以震撼人心的力量將人們的精神引向上蒼,寄託著教徒對天國的慕渴與嚮往。

同時,也突出建築個體特性的張揚,都不遺餘力的表現自己的風格魅力,這反映了西方傳統文化中重視主體意識,強調個體觀念。

另外,西方傳統建築一直遵循整齊一律、平衡對稱、符合規律的形式美法則,故而在建築風格上多體現出其超脫自然,駕馭自然的「人工美」,這同中國傳統建築強調與自然的融合之美有所不同,具有鮮明的對照性。

因由所在

1、自然地理上的差異

由於西方,特別是古希臘、古羅馬的自然環境多裸露的山石,缺少樹木,特別是山石地質因素,西方傳統建築體現出以石為本的風格,即主要採用冷而硬、厚而沉、龐而大的石塊,以追求一種高大、強大、神秘、威嚴、震懾效果和體現一種棄絕塵寰的宗教出世精神。而古代中原林木很多,便於就地取材,加上中原地區適合建築需要的石材相對較為難覓,且搬運不便,所以建築多以木質結構為主。另外,希臘等地中海地區的歐洲民族,氣候屬夏干冬雨的地中海式氣候,土地貧瘠,光熱水土自然因子組合不諧調,使得他們的海上生活的重要性大過陸地,加之海上生活常常與狂風惡浪搏鬥,故產生「天人相分」、「人定勝天」等思想。

這種文化觀念反映在建築風格上,中國傳統建築比西方傳統建築更加注重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風格上也相對平和、含蓄一些。

2、文化上的差異

中國人重視整體的和諧,講究事物的對立統一,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的關係。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思想,體現在建築中,最顯著的是中國古建築的功能通適性、空間靈活性,充分適應人的生活變化,與人相融合。加之天井、院落、庭園及通楹排窗、走廊„„及風水選擇與安排,人、建築空間與自然之間水**融。

如中國傳統建築重視功能的通適性,住宅、書院、茶肆、旅館等同時並存,適應不同的使用需要。崇尚自然的思想在中國建築中首先表現為中國人特殊的審美情趣。平和自然的美學原則,在中國山水園林設計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西方哲學傳統主流中,幾乎一邊倒的是人與自然決無和諧相融,而是你死我活地只有相剋。如果說中國傳統建築空間因輕靈秀麗令人神往,那麼西方(歐洲)古代建築的空間則因其充滿秩序和幾何美而魁力四射,他們極盡個人所能,不斷的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所以,西方的建築帶有極其濃厚的理性主義色彩。另外,希臘等地中海地區的原始歐洲民族住地,氣候屬夏干冬雨的地中海式氣候,土地貧瘠,光熱水土自然因子組合不諧調,使得他們的海上生活的重要性大過陸地,加之海上生活常常與狂風惡浪搏鬥,故產生「天人相分」、「人定勝天」等思想。

這種文化觀念反映在建築風格上,中國傳統建築比西方傳統建築更加注重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風格上也相對平和、含蓄一些。

3、時空組合上的差異

大多數學者認為西方文化濃厚的空間意識,與最早發源於其特定的自然地理背景有關。西方原始居民的農耕混合制經濟與漁業活動使生活在這裡的西方民族對地理方位、空間布局的感受較強,極容易產生強烈的空間感受。所以西方的建築物大都以中心向四周放射式規劃,中心點或是教堂,或是廣場等,他們逐漸擺脫了孤立的單個設計和相互間的偶然配合,而更注意建築的完整性,體現了文藝復興面向新生活的新精神。

而生活在農耕地理環境的東方人,在平緩綿延的沖積平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很有規律,勞作相當有序,過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迴圈往復的田園生活。其單一農耕型的經濟結構,對四季變化依賴較大,人們容易產生強烈的時間意識。 這種不同的時空觀自然影響到建築風格的差異,儘管中華古人在觀念地構建其宇宙觀時不會無視與抹煞空間的存在,但中華民族更偏重於對空間之運動形式即時間而不是對空間存在本身的思考。

人們將自然界中的山石樹木池塘與建築結合在一起,將天南地北、春夏秋冬,各時各地的風景人為巧妙地組織起來,以達到宛似天成的意境。例如蘇州園林、圓明園等著名建築都是如此。

綜上所述,正是由於文化的起源不同,而引起了不同的建築文化理念、審美、形式,中西古建築各具特色,分別給人們帶來了不同的生活模式、不同的心理體念、不同的審美享受。在近代的中西文化碰撞中,我們需要對自己的文化進行反思,繼承傳統文化優良的一面和西方文化的積極因素,進而重塑屬於我們自己的建築理念,樹立有本國特色的新風格。

如何理解中西方建築美學價值的差異

2樓:小雁塔小學

1、建築用材上的差異 。

傳統的西方建築長期以石頭為主體;而傳統的東方建築則一直是以木頭為構架的。

2、建築造型上的差異 。

與西方的石製建築不同,中國傳統造型特別強調「線型美」,講究線條的婉轉流動,從而構造出多種多樣的飛簷。可以說飛簷的設計是中國古典建築中的璀璨明珠。而西方建築則一般是垂直發展,建得又高又大。

3、表達的倫理意識上的差異 。

中國傳統建築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古典園林建築,因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文人的追求和喜好左右著造園,因而中國的傳統園林在實際意義上是文人園林,歷來講究「氣韻生動」的美學原則,在本體認識的差異上,重視整體的和諧,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的關係。西方建築的藝術風格則重在表現人與自然的對抗之美。從歷史發展來看,西方視自然為無生命的物質,在中世紀之前,**教甚至是禁止遊山玩水的,他們更多看到的是自然狂暴、危險的一面,那些傲然屹立的神殿、廟壇,處處皆顯示出一種與自然的對立和征服,從而引發人們驚異、亢奮、恐怖、等審美情緒。

造成中西方建築美學價值的差異的原因:

1、自然地理上的差異。

由於西方,特別是古希臘、古羅馬的自然環境多裸露的山石,缺少樹木,特別是山石地質因素,西方傳統建築體現出以石為本的風格,即主要採用冷而硬、厚而沉、龐而大的石塊,以追求一種高大、強大、神秘、威嚴、震懾效果和體現一種棄絕塵寰的宗教出世精神。而古代中原林木很多,便於就地取材,加上中原地區適合建築需要的石材相對較為難覓,且搬運不便,所以建築多以木質結構為主。

2、文化上的差異 。

中國人重視整體的和諧,講究事物的對立統一,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的關係。在西方哲學傳統主流中,幾乎一邊倒的是人與自然決無和諧相融,而是你死我活地只有相剋。

3、時空組合上的差異。

西方原始居民的農耕混合制經濟與漁業活動使生活在這裡的西方民族對地理方位、空間布局的感受較強,極容易產生強烈的空間感受。所以西方的建築物大都以中心向四周放射式規劃,中心點或是教堂,或是廣場等,他們逐漸擺脫了孤立的單個設計和相互間的偶然配合,而更注意建築的完整性,體現了文藝復興面向新生活的新精神。而生活在農耕地理環境的東方人,在平緩綿延的沖積平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很有規律,勞作相當有序,過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迴圈往復的田園生活。

其單一農耕型的經濟結構,對四季變化依賴較大,人們容易產生強烈的時間意識。

正是由於文化的起源不同,而引起了不同的建築文化理念、審美、形式,中西古建築各具特色,分別給人們帶來了不同的生活模式、不同的心理體念、不同的審美享受。

中西方烹飪的差異,中西方烹飪方式的差異

中方的烹飪有著根深蒂固的關係,味道很多面化,而西方的烹飪過於簡單,單一,所以還是中餐好吃。中餐思想味俱全,蒸煮悶燉溜炒炸方法居多,西餐就簡單多了,和美食王國比較差了不少。中西方飲食烹飪中,最大的差別是什麼?還會影響人體健康哦。中西方烹飪的差異就在蒸煮的方式不一樣。中國人喜歡吃炒菜。住新房烹調的差異,...

中西方情人節的差異,中西方禮儀的差異

我們今天談一談中西情人節差異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牛郎織女這一對有情眷屬被王母娘娘阻隔於天河兩側。他們每逢農曆七月初七踏上鵲橋聚會一次。由於節日的 富有浪漫色彩,乞巧節發展成為華人的 情人節 讓這一天充滿愛情的溫馨與甜美,也讓人們向所愛的人表示賞識與關懷。而西方的情人節valenti...

如何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下德育內涵的差異

這個標題很大,你要去查專門的書籍和資料。文化所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對人的道德教育的影響也極為深遠。所以,你如果想深入了解 沉澱成文的話,必須去閱讀。結合課外閱讀,談談自己對德育內涵的理解 什bai麼是德育?德育du就是教師創造學生進zhi行道德學習的環境dao 條件版促進學生良好行 權為習慣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