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傳統文化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不辱此生

2021-03-04 08:28:59 字數 5209 閱讀 6275

1樓:用不用問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想做乙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也是我的人生志向,不是簡單的事。

就從修身做起,先明理,再力行,從學習李毓秀編註的《**規》,還有《一日常規》,學習做人的樣子。

2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是說,做個君子!

要求是:君子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詳細內容請參考《論語》

3樓:少年楊家將是誰

不**就行 學什麼都好

如何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4樓:匿名使用者

傳統文化是中國古聖先賢幾千年經驗、智慧型的結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當前文化缺失、物慾橫流的大環境下,有不少人誤認道德是限制人們行為的條條框框。其實,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道德究竟為何物?什麼是道?什麼是德?

道是宇宙整體自然的規則,自然的秩序,自然的綱領。舉例來說,我們人的身體,從母親生下來之後,整個身體器官就按一定的規則在運作,整個身體的運作規則,就是道。道不是誰設計的,自自然然就是道。

如吃下的食物自然就能被消化吸收,走路時,各個部位的肌肉自然就能夠彼此協調運動。人在世間如能隨順自然的規則就是行道,這是多麼科學、多麼自在的生活!

行道有得於心,行道有得於身,謂之德,它是區域性運作的原理原則。譬如我們眼睛是乙個區域性,眼能見,見就是眼之德。眼之德能見、耳之德能聽、鼻之德能嗅、舌之德能嘗,每個器官皆有它的特殊作用與規則,若規則錯亂,人就生病了。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與自然環境相處也有其道。如果我們了解人道的內容,在人與人相處時,就自然能和諧有序,從而減輕現今人們所承受的來自人際關係緊張、人事衝突頻繁的精神壓力。如果我們掌握了人與自然環境相處之道,怎麼會遭受生態危機和自然災害的威脅?

即便是君子愛財,也要取之有道。這種種人類生存之道就在傳統文化裡。 採取批判地繼承態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義的糟粕,吸取其精華,做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必須反對全盤否定傳統文化的歷史虛無主義,同時也要反對全盤肯定傳統文化的復古主義。必須反對閉關自守、盲目排外的狹隘民族主義。

5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你要充分閱讀中國古典名著。例如:西遊記,三國演義。。。。。

多多背誦古詩與中國古代文言文。我相信這樣一定能學好的。

6樓:悟奕琛抄培

看書、、、

去借那個相關的書籍。。。如文化常識之類的、、、古代的文化傳統,這樣最快的

如果時間多的話,就去研習一下古書。。。。如四書五經,經史子集。。。

為什麼要學習傳統文化

7樓:匿名使用者

1、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有利於修身養德。做人講人品,為官講官德。

我國傳統文化特別倡導修身,強調「為政以德」閱讀經典,等於與古代先賢進行心靈上的交流和對話,可以獲得思想上的啟迪。

這啟示我們:只有對私慾進行必要的節制,才能不被其所困、所累、所苦、所害。

2、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有利於慎獨拒腐。慎獨是先賢倡導的一種自我約束方法,也是今天領導幹部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古人講「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說每天要三次反省自己,其實就是要做到慎獨。領導幹部只有慎獨才能慎權,正確對待和行使手中的權力。

這啟示我們:領導幹部堅持做到慎獨,有利於抵禦**、防止腐敗。

3、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有利於成就事業。優秀傳統文化倡導的民本、尚公、仁愛、貴和、誠信等優秀品質,能夠激勵領導幹部奮發有為、敬業奉獻。優秀傳統文化蘊涵著許多智慧型,直到今天仍然放射出燦爛的光芒。

這啟示我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汲取傳統文化的智慧型,有利於領導幹部提高素質,增強幹事創業的能力。

8樓:能日樓主嗎

首先,得弄清文化這個概念,認真學習和研究中國文化,特別是中國傳統文化,才能體味出古老中國文化的魅力所在。因為,中國文化悠久泱漭,特別是《易經》和《道德經》等各種典籍,體大思精,堪稱探賾索隱,鉤深致遠。在當代21世紀,甚至以後更長的人類歷史時期,仍不失它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指導作用,尤其對調整人與自然、國與國、人與社會、人與自己的各種關係,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文化是什麼?文明又是什麼?嚴格說文化與文明是不相等的。

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文明是文化發展到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文化是人類創造的遺跡與記憶,勞動創造了文化,文明是對於社會發展和進步程度的總體評價。從廣義上講,文化是一塊沉澱了的歷史化石;又有人說文化是指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去理解,知識與文化是不相等的 。

現實生活中,有知識沒文化的例子很多的,而有文化沒知識的也存在)。對文化的定義共有一百多種,但歸根結底,文化是乙個民族的根,也是乙個民族的魂。

傳統文化精髓是倫理道德,我們所說的傳統文化,主要還是先秦以前的文化。倫理道德屬於傳統文化的範疇,因此,榮辱觀的根和魂應與傳統文化同宗同源,我們理解榮辱觀,首先,就應當深刻去理解傳統文化。

中國文化或中華文明,是先秦以前,土生土長,原汁原味的內陸文化。這要從以下幾方面去理解:

——文化的根

中國文化具有獨立性,而且有民族的獨立性,源於地理,三面環山東面靠海,有利於畜牧業、種植業的農業生產,是以農業為主,兼以牧、副、漁的自然經濟。完全能自給自足,不靠外來援助。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其實是農耕文明為主)悠久泱漭。

直到西方字母傳入中國,中國龐大的文字系統已經形成了。

2023年以後,雖然帝國主義列強的堅船利炮開啟了中國的大門,把西方文化打入了中國,但中國文化仍是以漢族為主,與其他55個兄弟民族共同組成了華夏文化。傳統文化的核心以儒、道、佛三家為主幹(佛是從印度傳過來的文化,為我中華文化所吸收),輔以法、墨、名、縱橫、雜、陰陽、農、**、兵、中醫等家,涉及面廣,內涵豐富。

——文化的魂

中國文化內涵中華民族精神,勤勞、勇敢、善良、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風骨。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人與自身的和諧。

儒家注重養德,道家注重養生。儒家雖不提倡禁慾主義,但一直強調要用正心、誠意、修身來規範人的行為。孔子認為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有精神生活,特別是在於人有道德。

所以孔子提出以「仁愛」為中心,並推演出溫、良、恭、儉、讓、禮、智、信。把培養有道德的人作為學問的根本,認為這是社會穩定與和諧的根基。

道家主張以謙下不爭、清淨無為的方式來達到人的身心和諧。「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有了和諧的人格,就能消除個我的錮蔽,以豁達的心胸與無所偏執的心境去看待一切。

佛家講修來世,力圖以事事無礙的超然態度進入一種徹悟的心靈境界,實現自我身心的和諧。

一言以蔽之,中國文化提倡的是人與社會的和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政治和諧。行「王道」即「保民而王」,行「王道」的核心在於「以德治國」與「以仁施政」,「仁政」的核心在於孟子所主張的「以民為本」。

從先秦諸子百家始,經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至清代樸學,以儒學文化為基礎,各種學派與民間信仰交流激盪成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實現了「以儒治國,以道養身,以佛養心」,正是「和而不同」的內在精神體現。

當今社會,受西方享樂主義的影響,相當一部分人追求物質享受,貪圖享樂,並對本國傳統文化知之甚少,更有一些人竟然無知地否定傳統文化,人們似乎對支撐整個民族血脈的文化已不怎麼信任了。處於這個新的歷史時期,在改革深入發展的關鍵時刻,***同志審時度勢、**遠矚,以戰略的目光,適時提出了「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中國社會發展進步和發展提供了乙個堅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北京大學教授王岳川在北大講壇上以《發現東方文化輸出》為題,談到為什麼在新世紀要提出發現東方?因「東方」已經被妖魔化了,中國已經被誤讀了。今天西方的學術制度已經神經化了,已經固化在我們某些博士生導師的心裡。

中國要提出「發現東方」,是因為我們文化與西方相比,在近二百年變成了次等文化,變成了一種低視的文化,需要重視和發現。

當務之急是清醒我們自己,尤其是清末以後對傳統文化已經摒棄塵封了。中國有很多優秀的人跑到了西方,學會了西方的生活方式,但沒有像玄奘一樣經過八十一難才拿回真經。玄奘是從中國到印度再回到中國的遠行者,而且堅定不移地回來了,今天大家都是堅定不移地擠出國門。

全盤西化,半盤西化還是本土化都是個人的選擇,每個人只能對自己負責。這是國人的悲哀!

近百年來,中國受到西方功利主義的影響,中國已經成了功利主義盛行的國度,現在某些中國人的心中,功利主義佔了上風,一切向「功、名、利、祿」看,「功用至上」。現在的一部分人已不像先賢志士那樣從道德、良知、天理的角度來思考和評判事物,甚至到了道喪倫絕的地步。需要通過文化來安頓中國人的個體生命,需要通過文化重建中國人的社會道德,需要通過文化重塑中華民族精神,需要通過文化重建中國人的信仰與希望,需要通過文化重建中國政治秩序的合法性,需要通過文化建立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政治制度,需要通過文化奠定中國現代化的道德基礎,更需要通過文化解決中國乃至人類社會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

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能夠陶冶情操、愉悅身心、溫潤心靈,對於充實精神世界、提高生活質量、舒緩心理壓力、促進社會和諧有著獨特的作用。

***在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指出,文化是乙個民族的靈魂,孕育著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

十五大報告指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

***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積澱著乙個民族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是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重要支撐」。

文化,凝聚著這個民族對世界和生命的歷史認知和現實感受,積澱著這個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

古往今來,每乙個偉大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每乙個現代國家都把文化作為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力量。乙個民族的覺醒首先是文化的覺醒,乙個國家的強盛離不開文化的支撐。文化深深熔鑄在民族的血脈之中,始終是民族生存發展和國家繁榮振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文化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斷加深,與科學技術的結合更加緊密,經濟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經濟功能越來越強,文化已經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誰佔據了文化發展的制高點,誰擁有了強大的文化軟實力,誰就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十分看重文化的巨大作用,千方百計壯大本國文化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我國作為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要在新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維護國家發展利益和文化安全,必須高揚自己的文化理想,盡快形成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地位相適應的文化優勢。

文化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已經成為衡量社會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顯著標誌。文化的進步反映著社會的文明進步,文化的發展推動著人的全面發展。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糟粕

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 禮儀之邦 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禮儀文明作 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禮儀所涉 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幾乎滲透於古代社會的.如何認識中國古代禮儀中的精華與糟粕 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 禮儀...

在學習語文時,如何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問題的語境

我國的孩子到了讀書的年紀,也就是六七歲的時候,一般都需要去學校學習,一年級的孩子就會漸漸開始學習語文,但是一開始學習的語文比較簡單,大多是給孩子打文字基礎。隨著孩子的年紀越來越大,語文的難度也在加大,語文從最初的文字講授漸漸轉變為了文章講授,那麼我們該如何理解語文學習中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語境問題呢?我...

我們應該如何科學對待傳統文化中的主觀唯心主義觀點?500到字

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科學傳統文化中的主觀唯心主義觀念,大約是我們自己應該做到的,對於科學的認真態度。對待傳統文化中的主觀唯心主義觀點,我們應該用科學的觀點利用辨證唯物主義觀點予以駁斥!你的,亞洲 如何科學的對待傳統文化中在主觀唯心的主義的觀點,這個我們呢?當然是應該必起這種觀點的,應該有好的進步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