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糟粕

2021-03-04 08:53:37 字數 4649 閱讀 6689

1樓:

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禮儀文明作 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禮儀所涉 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幾乎滲透於古代社會的...

如何認識中國古代禮儀中的精華與糟粕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禮儀文明作 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禮儀所涉 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幾乎滲透於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

但是長期以來,由於大量禮儀文化的精華和糟粕處於滲融並存的狀態,又由於禮儀文化的糟粕所產生不可低估 的消極作用。我們忽視了傳統禮儀文明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當相長一段時間內,社會、學校對禮儀養成教育 不夠重視,許多不文明的行為亦有增無減。

在今天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我們應立足於吸收民族文化中的 精華,使傳統文明禮儀古為今用,重建一套現代文明禮儀。古代的禮儀,見到大官,要三拜九叩的,如果是你,你會做麼?中國近代經歷了百年屈辱,在人們受到飽受屈辱選擇抗爭的時候,再反封建鬥爭希望建立乙個大同時代的時候,封建的制度被推翻,封建的禮儀同它的制度一起被扔進了歷史的垃圾箱。

時代在發展,禮儀也在變化。這不是乙個或多個人的意願。而是這個民族選擇的結果。

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四種人生禮儀。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

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聖、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軍禮等。生活類禮儀的起源,按荀子的說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類之本」,「君師者治之本」。在禮儀中,喪禮的產生最早。

喪禮於死者是安撫其鬼魂,於生者則成為分長幼尊卑、盡孝正人倫的禮儀。在禮儀的建立與實施過程中,孕育出了中國的宗法制(見中國宗法)禮儀的本質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們認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見的鬼神在操縱,履行禮儀即是向鬼神討好求福。

因此,禮儀起源於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種特殊體現形式。「三禮」(《儀禮》、《禮記》、《周禮》)的出現標誌著禮儀發展的成熟階段。宋代時,禮儀與封建倫理道德說教相融合,即禮儀與禮教相雜,成為實施禮教的得力工具之一。

行禮為勸德服務,繁文縟節極盡其能。直到現代,禮儀才得到真正的改革,無論是國家政治生活的禮儀還是人民生活禮儀都改變成無鬼神論的新內容,從而成為現代文明禮儀。

3樓:扁舟子

不學禮,無以立。其實是中華之所以生生不息數千年延綿不絕的根本所在。可惜是現在幾近消亡,需要作為遺產來加以保護了。

至於精華與糟粕也只是相對的,不同時期,不同價值觀面前,結果可能大相徑庭。要我說【存在即合理】,不管是什麼,能夠代代相傳幾千年的一定有他的道理與可取之處。

論述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特點,並概述其精華與糟粕之處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與糟粕,是乙個非常大的課題。在討論之前,有必要對所用詞彙的內涵做一些約定。「文化」的定義,在本文是指人類超越動物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樂趣。

「傳統文化」是指文明史上和歷史上存在過的、發生過的、被今天記憶的人類生存方式和生存樂趣,以及在今天仍然被沿用或有所變異有所發展的上述生存方式和生存樂趣。「中國傳統文化」裡的「中國」和「文化」不僅指今天國家地理版圖的中國,也包括歷史上的中國(版圖有變化),以及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其它地域和其它民族;而且還涉及到中國出現之前的、中華民族形成之前的有關地域和民族的文化。

精華與糟粕是一對相互對比而存在的概念片語,在它們之間還存在著乙個灰色區域或中性地帶。對精華與糟粕的判斷,既有主觀的故意,也有客觀的標準,而兩者往往又存在著空間重疊區和時間重疊區,上述因素不可避免地將導致在精華與糟粕的評判上發生歧義。

有鑑於此,在討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與糟粕時,筆者建議從如下諸多方面切入主題:

1、評判權。從時間上說,涉及前代人的評判權,當代人的評判權,後代人的評判權。從空間上說,涉及到**(官方)評判權,民眾(民間)評判權,學者評判權,以及當事人評判權。

在這裡,最終評判權的缺位是可以接受的。

2、評判的依據。某種文化或文化現象是精華還是糟粕抑或灰色中性,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評判依據。筆者建議使用的依據包括,

一、這種文化對當事人的生存與發展是否有利?

二、這種文化對當事人是否帶來生存樂趣?

三、這種文化對當事人的心靈是導致墮落還是促成昇華?

四、這種文化是否傷害了其它人的生存與樂趣?

3、文化效應的多樣性。文化不僅存在著使用者追求的功能,而且也對使用者和其它人產生著廣泛的效應。這些效應既有好的,也有壞的;或者說,既可以成為好的,也可以變成壞的。

這裡的問題是,對某種文化的識別能力、鑑賞能力,以及應對的心態,都可能導致不同的效應。與此同時,當事人的生存狀態的變化,也可能導致對同一文化的不同評判。如果人們普遍具有較高的教育程度和良好的修養,那麼就可以更寬容地對待不同的文化形態,而且也可能更多地吸收某種文化的有益的一面。

4、文化形態實際上是與生存條件、生存方式密切相關的。中國北方缺水地區的人們,與中國南方多水地區的人們,他們在衛生習俗上的文化表現,可以說主要是客觀條件的問題,而不是人性的差異。這裡有必要強調的是,資訊載體對文化形態具有強大的作用,中國的方塊漢字,既促成了中國大一統國家的超前形成(對比歐洲而言),又促成了中國文化中特有的詩詞、對聯、字謎等等文化形態。

5、任何傳統文化都是該民族和該國家的生存標記或印記。從這個角度來說,任何傳統文化都是有其歷史價值的,我們今天的人可以對其進行評判,但是不要輕易地全盤否定,也不要淺薄地嘲笑,而是應當封存其記憶,或者選擇其中對今天有益的成分來繼承和發展。例如,筆者曾經說京劇是「亡國之音」,其理由是當時的清朝的達官貴人陶醉其中,消費了大量的時間,失去了對西方的新興科學技術、創新的社會管理的研究、學習和借鑑的興趣和機會,從而在西方列強的侵略中慘遭失敗;顯然,這是從文化藝術的社會功能角度進行的評判,而不是從歷史的綜合角度進行的評判。

從今天的角度來說,京劇實際上則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筆豐厚的遺產。

6、弱勢群體或特殊群體的文化,以及少數人和個別人的文化。對於這些人的文化行為,評判的標準應當與大眾文化、主流文化有所不同。例如,某些人群或某些人的怪異、怪僻、特立獨行的行為,其中有可能是由於特殊的生理、病理、心理因素所誘發的,也可能是一種超前的社會行為。

7、慎用「封建迷信」的標籤。「迷信」是指當事人篤信一種並不存在的事物,這種行為在古今中外都是廣泛存在的,並非封建社會所獨有。此外,今天許多人所說的「封建迷信」,也不都是只有負面的社會功能和效應。

例如,我國民間對灶王爺的供奉習俗裡,就包含著「懲惡揚善」的良性社會功能。又如,道教的「消除五毒符」,也包含著科普的內涵,它承擔著向民眾普及常見有毒動物(蟾蜍、蛇、蠍子、蜘蛛、蜈蚣)知識的功能。

8、精華與糟粕的評判具有時代性,也具有現實性。古人津津樂道的文化精華,在今天可能就沒有那麼精華了,甚至變成了糟粕。對於不同國家和不同民族的文化,其評判往往還存在著現實的政治因素、民族感情因素、經濟利益因素。

在這種情況下,「純學術」的文化評判,可能是愚蠢的或書呆子氣的。

根據上述思考,筆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存在著大量的精華,它們包括對生生不息的渴望,對生存樂趣的演繹,對社會的責任,對自然的親和,對友誼的追求,對親情的眷戀,對道義的持守,對民族的融合,對心靈的昇華,對未知世界的求解,對資訊文化手段的運用,對智慧型和知識的尊重,等等。

與此同時,從今天的角度來說,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存在著許多糟粕或不合時宜的成分。在筆者看來,比較突出的糟粕,乃是奴性文化。奴性文化的實質,即人身的依附,它是以犧牲個性的發展和張揚而換取的苟且偷生。

奴性文化既存在於國家管理體制中,也存在於社會團體、學校和家庭之中。在上級面前,下級往往沒有了尊嚴;在老師面前,學生往往沒有了自己的見解;在父母面前,子女往往沒有了發言權。

奴性文化的社會代價,主要是**的社會管理方式,以及民族創新精神的萎縮甚至磨滅。這是因為,奴性文化的另一種說法,實際上就是強權文化,而強權文化乃是一種不理會法制、不尊重人權的文化,也是一種不公正的文化。在這種情況下,多數社會成員的聰明才智被壓抑了,與此同時這個民族的整體的持久的活力也就被壓抑了。

事實上,抽象地或純學術地討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與糟粕,並沒有太多的意義和價值。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評判傳統文化哪些是精華,或者哪些是糟粕,而是**哪些傳統文化已經過時了或不合時宜了。對於不合時宜的傳統文化,重要的也不是對其進行批判,而是將其封存(留而不用)或改造。

改造傳統文化,包括從心態上的改造和實際上的改造;所謂心態上的改造,即降低對該文化的篤信程度及其價值認同;所謂實際上的改造,即改造其不合時宜的成分,增加新的文化成分。例如,舞龍,在當初是一種篤信的求雨儀式,在今天則演變成了娛樂活動。又如,多子多福的文化觀念,在今天則被優生優育的文化觀念所取代。

如果我們要想以德治國,那麼就應當首先對不合時宜的傳統文化進行改造和揚棄。

與此同時,對乙個國家和民族來說,不僅僅要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而且也要不斷地創造出新的文化來。中國人創造出來的新文化,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繼續,因為中國人的血液中和心靈裡都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營養和成分

5樓:康平街到站了

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特點就是儒家的道德文章,提出了許許多的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要求,在冠冕堂皇的道德理論下,掩蓋的是他的非科學性,和不近人性。沒有可操作的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與理論。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和糟粕 (各例舉四項)

6樓:匿名使用者

精華: 仁愛孝悌、謙和好禮、誠信知報、精忠報國。

糟粕:八股取士、等級差別、封建迷信、輕視勞動。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與外國文化,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差異

第一,辯證 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過事物內部矛盾而進行的對自身的否定。第二,辯證的否定具有兩個重要特點 其一,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其二,否定是事物聯絡的環節。第三,作為發展環節和聯絡環節之統一的辯證否定是揚棄。堅持辯證的否定觀,就是要對一切事物採取分析的態度,反對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中國傳統文化與品牌應如何結合,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怎麼完美結合

找到兩者的共同之處,或 形式上的,或內在的,最好注重二者的內在聯絡,或精神內涵方面。可在品牌中融入傳統文化的底蘊,讓品牌依託傳統文化,使品牌得到質的昇華 另一方面,在品牌中體現傳統文化的真諦,使傳統文化在品牌中得到展現和發揚。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天精地髓真玉飾品,品牌推廣與中國文化之探索品牌推廣與中...

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部分 儒釋道醫!中華傳統文化是指 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 各種文化思想 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 古文 古詩 詞語 樂曲 賦 民族 民族戲劇 曲藝 國畫 書法 對聯 燈謎 射覆 酒令 歇後語等 傳統節日 均按農曆 有 正月初一春節 農曆新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