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裡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求佛經裡的一句話,心裡想什麼看到的世界就是什麼樣的,這個是大概意思

2021-03-04 07:40:08 字數 5509 閱讀 3918

1樓:海印放光

出自《木槵子經》,翻譯成白話如下:

如果有人手裡戴著(或手裡拿著)菩提珠,即使不唸佛不念咒,只要隨身拿著菩提子珠串,行住坐臥不離身,那麼不管此人平時言論是善是惡,由於戴菩提珠子的威力,他所得的功德利益與別人唸佛念咒一樣,能得到無窮無盡的福報利益。

2樓:平衡光

如我理解,此菩提珠喻正等正覺,有真知,具佛智慧型,時刻覺照,就算不依法誦佛,說話也不盡善盡美,但因這個人手持菩提子(心存正覺),所得功德與唸佛誦咒的人無差別,獲福無量。

唸佛本是為了正心,開悟,佛恐凡夫本末倒置,以唸佛為業,不了自性是佛,就說成佛的方法有很多,唸佛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不對的,但是不能執著,只要開悟了,念不念就無所謂了。

「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應尚舍,何況非法」——《金剛經》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事情要這樣看待。

首先,要看出處。

然後,再看上下文,否則不好解釋。

4樓:離離原上草

應按佛經的內容來判斷,凡夫不可隨自己的主觀臆念妄加揣測。

住時沈,求時溺,請問佛經中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住,應該是執著在某個地方的時候,求是攀緣,這兩個都不好

6樓:mq風兒

佛教中偈是稱頌或了意的意思。

楬是佛教術語,譯作頌。定字數結四句者。不問三言四言乃至多言,要必四句。

頌者,美歌。伽陀者,聯美辭而歌頌之者,故譯曰頌。見伽陀條。

又偈訓為竭,竭也。攝盡其義之意。天台仁王經疏中曰:

『偈者,竭也。攝義盡,故名為偈。』

偈語,佛經中的唱詞。如:偈頌(偈文,偈句,偈言,偈語,偈誦。均為梵語「偈佗」。即佛經中的唱頌詞)。

附綴於佛經的一些讀後感或修行的實踐中得到的體悟寫成的語句。因為多為四句組成,兼具文學的形式與內容,朗朗上口,儘管不是佛經的主要內容,也成為與佛經相提並論的典故。佛經是是佛法之本,偈語是其末,佛經是樹幹與青柯,偈語是葉片與花朵。

因為每首偈語背後都有乙個故事,而成為僧人或信徒的美談。

求佛經裡的一句話,心裡想什麼看到的世界就是什麼樣的,這個是大概意思

7樓:彩七兒

是不是關於這個故事的?蘇東坡與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一天,蘇東坡對佛印說:「以大師慧眼看來,吾乃何物?

」佛印說:「貧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來金身。」蘇東坡聽朋友說自己是佛,自然很高興。

可他見佛印胖胖堆堆,卻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觀之,大師乃牛屎一堆。」佛印聽蘇東坡說自己是「牛屎一堆」,並未感到不快,只是說:

「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見萬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見皆化為牛屎。」吃虧的倒是大才子蘇東坡。

8樓:云云暈暈乎乎

個人覺得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這個世界所發生的一切都是你都通眼睛,用心體會所感受到的,所以你的心裡怎麼想的,你就會怎麼去做,人是互相影響,你的所作所為雖然小,但影響別人後,慢慢大家和你的做法想法就會產生相似性,那一大群人共同就會影響這個世界,而這個世界就成了你心想的世界,這就像乙個圈,無所謂頭,無所謂尾,一切只不過是乙個迴圈罷了。

可能我的悟性不高吧,基本上只能領悟到這個層面,你如果真的好專研,可以去和專業的居士談談,可能會有幫助。

9樓:匿名使用者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叢生.無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最後一句:「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10樓:普願講堂慧蓮

阿彌陀佛!師兄,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維摩詰所說經》中對這個道理描寫的比較詳細了,摘錄下來,供養給大家:

佛言:「寶積!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

所以者何?菩薩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隨所調伏眾生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入佛智慧型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起菩薩根而取佛土。

所以者何?菩薩取於淨國,皆為饒益諸眾生故。譬如有人,欲於空地,造立宮室,隨意無礙。

若於虛空,終不能成!菩薩如是,為成就眾生故,願取佛國。願取佛國者,非於空也。

寶積當知,直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不諂眾生來生其國;深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菩提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大乘眾生來生其國;布施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一切能捨眾生來生其國;持戒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行十善道滿願眾生來生其國;忍辱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三十二相莊嚴眾生來生其國;精進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勤修一切功德眾生來生其國;禪定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攝心不亂眾生來生其國;智慧型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正定眾生來生其國;四無量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成就慈悲喜捨眾生來生其國;四攝法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解脫所攝眾生來生其國;方便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於一切法方便無礙眾生來生其國;三十七道品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道眾生來生其國;回向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得一切具足功德國土;說除八難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國土無有三惡八難;自守戒行,不譏彼闕,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國土無有犯禁之名;十善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命不中夭,大富梵行,所言誠諦,常以軟語,眷屬不離,善和諍訟,言必饒益,不嫉不恚,正見眾生來生其國。

如是寶積,菩薩隨其直心,則能發行。隨其發行,則得深心。隨其深心,則意調伏。

隨其調伏,則如說行。隨如說行,則能迴向。隨其迴向,則有方便。

隨其方便,則成就眾生。隨成就眾生,則佛土淨。隨佛土淨,則說法淨。

隨說法淨,則智慧型淨。隨智慧型淨,則其心淨。隨其心淨,則一切功德淨。

是故寶積,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11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凡夫的邪見,這也是凡夫所指的唯

心主義,是虛假的唯心主義,是妄識的唯心主義,不管是主觀與客觀,都是還是這個虛妄的唯心主義。

但這並不是如來的離想離心離識的自見本質本心的正實正見,如來遠離妄想分別識性,不著妄有與虛幻,故能離生離死,這才是絕對的唯心、至心、至真、正覺、正見。此正見不取著於外在的本質虛妄動相,即不取於表相,以為真實,顛倒生死,迷失本心,受盡惡苦,輪迴畜生。

12樓:匿名使用者

諸法唯心造,諸相唯心現。這不是佛經裡的原文就是,但意思對的。

13樓:令狐笨鵝

所謂心中有佛你即是佛,反之亦然~~

14樓:剩下的日子

如同遇好則好,遇壞則壞

據說佛經裡有一句話叫「是無等等」,請問是什麼意思

15樓:樂觀小山

意思是「是無與倫比的」或「是聖中之聖的」的意思。

涅槃是無等法,非一切可及,而般若如涅槃,所以名為「無等等」(samasama—mantra)。「無等」的意思就是「無與倫比」、「無法與之相等」。這是佛陀的境界,因為沒有能與佛陀相等的,所以稱「無等」。

但可以與佛等同的是般若波羅蜜多,所以般若波羅蜜多是無等等咒,代表與「無等」(佛陀境界)相「等」的咒語。

擴充套件資料

原文出自佛教《心經》中「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意思是「所以確認:到達彼岸的大智慧型是修煉中最神聖的準則,是最光明的法器,是至高無上的真理,是無與倫比的規範。能真實而不虛妄地將全部苦難化解清除,所以要牢記「般若波羅蜜多」這句真言。」

詳細解釋: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此一段極讚般若功能。"故知"二字,總結前面說的般若功用,引起後面所說的般若利益。

就是說:因般若波羅蜜多能夠了脫生死苦惱,驅除煩惱魔障,所以"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咒,也叫"總持",梵文為dharani,音譯為"陀羅尼"。

意思是"有力量的語言","能成就除惡生善的事實"。佛教認為,不斷地念咒,就會受到這語言的熏習,便是一種薰修,不知不覺中就受到了教化。這裡說佛陀以慈悲心說顯密法,以法味熏習一切眾生,願他們如同佛一樣也得正覺,在潛移默化中超凡入聖。

另一方面,又因甚深般若的道理難以顯明說盡,唯有密證一途,所以稱作"咒"。咒,已經有"神"的意義。"大明咒",謂其能破長夜痴暗,照徹一切皆空,無所遮蔽,如同日光照世,"無上咒",指世間出世間無有一處超過此法門,

若依此法門修行,便能證得"無上"的佛果;"無等等咒",說沒有一法能與般若相等,般若法是佛的修行心要,是聖中之聖,依此修行是無等等的途徑。修般若法,能破色法心法,無牽無掛,不但明心見性,並可以徑此證佛果,盡除一切眾生所受的苦厄災難。所以說,般若法門"真實不虛"。

16樓:玩鷹醬的兔子

意思是「是無與倫比的」或「是聖中之聖的」的意思。

原文出自佛教《心經》中「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意思是「所以確認:到達彼岸的大智慧型是修煉中最神聖的準則,是最光明的法器,是至高無上的真理,是無與倫比的規範。能真實而不虛妄地將全部苦難化解清除,所以要牢記「般若波羅蜜多」這句真言。」

17樓:aaa**王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就是一種比喻的說法 就是說包括很多真言 咒語··············

18樓:幸運的陳維新

是無等等,乃無邊也,無盡意乎?

19樓:東晉王氏

有和無,其實都差不多。

20樓:等無等

等同了「最高最上無可相等(簡稱無等)」的咒語。

由此看來心經這個咒也是等同最高的咒。

佛經裡在表達類似意思時有時用「等無等」這樣的字眼。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21樓:匿名使用者

取井於水,是說在有水的地方挖井。

還進於水,以水還井,意思是要用水來回報給井,就好比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22樓:科學普及交流

drink from the well,replenish the well

應該是:飲水思源。

請問這句話出自哪部佛經,什麼意思?

23樓:吟因

六祖壇經

通俗的意思就是,你不在這邊,不在那邊,不在中流。問你身在何處。

你心中無過去,無將來,無現在,你的本來面目是什麼。

也就是說紅塵事,找回真我,通悟,追問人生,自我的真諦。

這是需要自己 去悟的!!

24樓:匿名使用者

一念不生,方見真如自性

25樓:亞當史密斯你妹

這是揚州高旻寺的大殿的對聯啊。

請問這句話出自哪部佛經,什麼意思

六祖壇經 通俗的意思就是,你不在這邊,不在那邊,不在中流。問你身在何處。你心中無過去,無將來,無現在,你的本來面目是什麼。也就是說紅塵事,找回真我,通悟,追問人生,自我的真諦。這是需要自己 去悟的!一念不生,方見真如自性 這是揚州高旻寺的大殿的對聯啊。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 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

住時沈,求時溺,請問佛經中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住,應該是執著在某個地方的時候,求是攀緣,這兩個都不好 佛教中偈是稱頌或了意的意思。楬是佛教術語,譯作頌。定字數結四句者。不問三言四言乃至多言,要必四句。頌者,美歌。伽陀者,聯美辭而歌頌之者,故譯曰頌。見伽陀條。又偈訓為竭,竭也。攝盡其義之意。天台仁王經疏中曰 偈者,竭也。攝義盡,故名為偈。偈語,佛...

佛經裡的品是什麼意思佛經裡的莎訶是什麼意思??

佛經裡的 品 的意思 1.梵語varga,巴利語vagga 之意譯。音譯作跋渠。相當於篇 章等語,用以劃分文章。例如法華經共分為二十八品。品之數目,稱為品數。對品冠上題目,稱為品題 與經題相對 2.品類 品別等義。種類或程度相同者集於一,以區別程度 意義內容之異者。如稱九品之惑 八十一品之惑 三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