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風鈴荷花
朋黨論開放分類: 文學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2023年)
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散文家,和詩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客有問曰:
「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
」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諡號「文忠」.著有《歐陽文忠公集》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
歐陽修自稱廬陵人,因為吉州原屬廬陵郡。
正文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貨財也。
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
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喂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堯之時,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為一朋。舜佐堯,退四凶小人之朋,而進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及舜自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並立於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書》曰:「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
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後漢獻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為黨人。及黃巾賊起,漢室大亂,後方悔悟,盡解黨人而釋之,然已無救矣。
唐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黃河,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
」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後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聖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
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
嗟呼!治亂興亡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鑑矣!
譯文臣聽說關於「朋黨」的說法是自古就有的,只希望吾君能辨識他們是君子還是小人罷了。大體說來,君子與君子,是以理想目標相同結成朋黨;小人與小人,以暫時利益一致結成朋黨。這是很自然的道理呵。
然而臣又認為小人沒有朋黨,只有君子才有。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小人所喜的是利祿,所貪的是貨財。
當他們利益一致的時候,暫時互相勾結而為朋黨,這種朋黨是虛偽的。等到他們見利而各自爭先,或者到了無利可圖而交情日益疏遠的時候,卻反而互相殘害,即使對其兄弟親戚也顧不得。所以臣認為小人無朋黨,他們暫時為朋黨,是虛偽的。
君子就不是這樣。他們所依據的是道義,所奉行的是忠信,所愛惜的是名譽和節操。用它們來修養品德,則彼此目標相同又能夠互相取長補短;用它們來效力國家,則能夠和衷共濟,始終如一,這就是君子的朋黨。
所以做君王的,只應該廢退小人虛偽的朋黨,而任用君子真正的朋黨,只有這樣,才能天下大治。
堯的時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為一朋黨,君子則有八元和八愷共十六人為一朋黨。舜輔佐堯,廢退四兇小人的朋黨,進用八元八愷君子的朋黨,堯的天下得以大治。等到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夔、后稷、契等二十二人並列於朝廷之上,彼此遞相稱美,互相推舉謙讓,共二十二人為一朋黨,舜一一任用他們,天下也得以大治。
《尚書》上說:「紂有臣億萬,便有億萬條心;周有臣三千,卻只是一條心。」紂的時候,億萬人心各不相同,可說是不成其為朋黨了,然而紂卻因此而亡國。
周武王的臣子三千人結成乙個大朋黨,但周卻因此而振興。東漢獻帝時候,把天下所有名士都看成黨人而予以囚禁,直到黃巾軍起來,漢室大亂,這才悔悟,把黨人都予釋放,可是局面已經無法挽救了。唐朝晚年,又逐漸興起朋黨的說法,到昭宗時,把在朝名士都殺了,有的還被投到黃河裡,說是「這些人自稱清流,可以投他們到濁流裡去(讓他們變成濁流)」。
然而唐朝也即隨之滅亡了。
那些前代的君主,能讓人人各懷異心不結朋黨的,莫過於紂;能禁止、斷絕好人結為朋黨的,莫過於漢獻帝;能誅殺清流朋黨的,莫過於唐昭宗時代。然而都因此致亂而使他們亡國。而彼此稱道讚美、推舉謙讓而自信不疑的,莫過於舜的二十二臣,舜也並不懷疑他們且都予以任用。
然而後代的人並不譏諷舜被二十二人結成的朋黨所欺騙,反倒稱讚舜是聰明的聖人,因為他能辨識君子和小人呵。周武王時代,推舉他的國裡臣子三千人合成乙個朋黨,自古以來結為朋黨的,從人數之多與規模之大都莫過於周,可是周卻因此而振興,那是好人即使很多他們也總覺得不夠的緣故呵。
唉,這些治亂興亡的史蹟,做君王的很可以引為鑒戒呢!
歐陽修的《朋黨論》主旨大意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就文章而言,歐陽修的《朋黨論》自是一篇出色的議**,在當時和後代都受到很高的評價,產生很大的影響。但這篇好文章卻沒有起到有利於「新政」的作用。明人茅坤說它「破千古人君之疑」 ,實際上,不說「千古人君」,連當時的宋仁宗讀這篇文章時所生之「疑」就沒有破除。
過珙說《朋黨論》讓仁宗之「終為感悟」, ,吳楚材、吳調侯也說《朋黨論》寫得有水平,「宜乎仁宗為之感悟」, ,但仁宗並沒有真被「感悟」,倒是由開始的有些「拿不準」到後來的「拿得準」,即認定歐陽修此文觀點不對。後來歐陽修被貶出京師,與《朋黨論》就很有關係。到了清代,雍正更是對歐陽修的《朋黨論》極為不滿,他自己也作了篇《朋黨論》,指斥歐陽修《朋黨論》中的「君子以同道為朋」說,認為「君子無朋,惟小人則有之」。
並說「設修在今日而為此論,朕必飭之以正其惑」。
《朋黨論》為什麼不能說服人君,反倒讓人君生疑乃至惱火呢?首先是,「朋黨」這一話題過於敏感;在人君心中,這並不簡單的是乙個可以平心靜氣談論的話題,它觸動著人君的神經。但更重要的可能是,歐陽修的文章雖然講理講得頭頭是道,但所講之「理」實際上並不符合皇家的需要。
《朋黨論》文章結構有乙個特點:從開頭到「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意已完足,但文章接著又說:
「堯之時,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為一朋。舜佐堯,退四凶小人之朋,而進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及舜自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並列於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這不僅僅是「提供證據」,同時也是描繪先秦儒家的社會政治理想圖景。也就是所謂「堯舜之道」。
歐陽修寫的《朋黨論》翻譯
3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文翻譯譯文:
臣聽說關於"朋黨"的說法是自古就有的,只希望吾君能辨識他們是君子還是小人罷了。大體說來,君子與君子,是以理想目標相同結成朋黨;小人與小人,以暫時利益一致結成朋黨。這是很自然的道理呵。
然而臣又認為小人沒有朋黨,只有君子才有。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小人所喜的是利祿,所貪的是貨財。
當他們利益一致的時候,暫時互相勾結而為朋黨,這種朋黨是虛偽的。等到他們見利而各自爭先,或者到了無利可圖而交情日益疏遠的時候,卻反而互相殘害,即使對其兄弟親戚也顧不得。所以臣認為小人無朋黨,他們暫時為朋黨,是虛偽的。
君子就不是這樣。他們所依據的是道義,所奉行的是忠信,所愛惜的是名譽和節操。用它們來修養品德,則彼此目標相同又能夠互相取長補短;用它們來效力國家,則能夠和衷共濟,始終如一,這就是君子的朋黨。
所以做君王的,只應該廢退小人虛偽的朋黨,而任用君子真正的朋黨,只有這樣,才能天下大治。
堯的時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為一朋黨,君子則有八元和八愷共十六人為一朋黨。舜輔佐堯,廢退四兇小人的朋黨,進用八元八愷君子的朋黨,堯的天下得以大治。等到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夔、后稷、契等二十二人並列於朝廷之上,彼此遞相稱美,互相推舉謙讓,共二十二人為一朋黨,舜一一任用他們,天下也得以大治。
《尚書》上說:"紂有臣億萬,便有億萬條心;周有臣三千,卻只是一條心。"紂的時候,億萬人心各不相同,可說是不成其為朋黨了,然而紂卻因此而亡國。
周武王的臣子三千人結成乙個大朋黨,但周卻因此而振興。東漢獻帝時候,把天下所有名士都看成黨人而予以囚禁,直到黃巾軍起來,漢室大亂,這才悔悟,把黨人都予釋放,可是局面已經無法挽救了。唐朝晚年,又逐漸興起朋黨的說法,到昭宗時,把在朝名土都殺了,有的還被投到黃河裡,說是"這些人自稱清流,可以投他們到濁流裡去(讓他們變成濁流)".
然而唐朝也即隨之滅亡了。
那些前代的君主,能讓人人各懷異心不結朋黨的,莫過於紂;能禁止、斷絕好人結為朋黨的,莫過於漢獻帝;能誅殺清流朋黨的,莫過於唐昭宗時代。然而都因此致亂而使他們亡國。而彼此稱道讚美、推舉謙讓而自信不疑的,莫過於舜的二十二臣,舜也並不懷疑他們且都予以任用。
然而後代的人並不譏諷舜被二十二人結成的朋黨所欺騙,反倒稱讚舜是聰明的聖人,因為他能辨識君子和小人呵。周武王時代,推舉他的國裡臣子三千人合成乙個朋黨,自古以來結為朋黨的,從人數之多與規模之大都莫過於周,可是周卻因此而振興,那是好人即使很多他們也總覺得不夠的緣故呵。
唉,這些治亂興亡的史蹟,做君王的很可以引為鑒戒呢!
4樓:匿名使用者
翻譯《古文觀止》《朋黨論》歐陽修
5樓:匿名使用者
朋黨論〔宋〕歐陽修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祿利也,所貪者財貨也。
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自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
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堯之時,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為一朋。舜佐堯,退四凶小人之朋,而進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及舜自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並列於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書》曰:「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
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後漢獻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為黨人。及黃巾賊起,漢室大亂,後方悔悟,盡解黨人而釋之,然已無救矣。
唐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黃河,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
」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後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聖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
夫興亡治亂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鑑矣。
——選自《四部叢刊》本《歐陽文忠公文集》 臣聽說關於朋黨的言論,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們是君子還是小人就好了。一般說來君子與君子因志趣一致結為朋黨,而小人則因利益相團結為朋黨,這是很自然的規律。
但是臣以為:小人並無朋黨,只有君子才有。這是什麼原因呢?
小人所愛所貪的是薪俸錢財。當他們利益相同的時候,暫時地互相勾結成為朋黨,那是虛假的;等到他們見到利益而爭先恐後,或者利益已盡而交情淡漠之時,就會反過來互相殘害,即使是兄弟親戚,也不會互相保護。所以說小人並無朋黨,他們暫時結為朋黨,也是虛假的。
君子就不是這樣:他們堅持的是道義,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節。用這些來提高自身修養,那麼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補益。
用這些來為國家做事,那麼觀點相同就能共同前進。始終如一,這就是君子的朋黨啊。所以做君主的,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黨,進用君子的真朋黨,那末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唐堯的時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結為乙個朋黨,君子八元、八愷等十六人結為乙個朋黨。舜輔佐堯,斥退「四凶」的小人朋黨,而進用「元、愷」的君子朋黨,唐堯的天下因此得到大治。等到虞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時列位於朝廷。
他們互相推舉,互相謙讓,一共二十二人結為乙個朋黨。但是虞舜全都進用他們,天下也因此得到大治。《尚書》上說:
「商紂有億萬臣,是億萬條心;周有三千臣,卻是一條心。」商紂王的時候,億萬人各存異心,可以說不成朋黨了,但是紂王因此而亡國。周武王的臣下,三千人結成乙個大朋黨,但周朝卻因此而興盛。
後漢獻帝的時候,把天下名士都關押起來,把他們視作「黨人」。等到黃巾賊來了,漢王朝大亂,然後才悔悟,解除了黨錮釋放了他們,可是已經無可挽救了。唐朝的末期,逐漸生出朋黨的議論,到了昭宗時,把朝廷中的名士都殺害了,有的竟被投入黃河,說什麼「這些人自命為清流,應當把他們投到濁流中去」。
唐朝也就隨之滅亡了。
前代的君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結為朋黨的,誰也不及商紂王;能禁絕好人結為朋黨的,誰也不及漢獻帝;能殺害「清流」們的朋黨的,誰也不及唐昭宗之時;但是都由此而使他們的國家招來混亂以至滅亡。互相推舉謙讓而不疑忌的,誰也不及虞舜的二十二位大臣,虞舜也毫不猜疑地進用他們。但是後世並不譏笑虞舜被二十二人的朋黨所矇騙,卻讚美虞舜是聰明的聖主,原因就在於他能區別君子和小人。
周武王時,全國所有的臣下三千人結成乙個朋黨,自古以來作為朋黨又多又大的,誰也不及周朝;然而周朝因此而興盛,原因就在於善良之士雖多卻不感到滿足。
前代治亂興亡的過程,為君主的可以做為借鑑了。
生查子歐陽修翻譯,《生查子》歐陽修
原文 生查子 元夕 北宋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譯文 去年元宵夜之時,花市上燈光明亮如同白晝。佳人相約,在月上柳梢頭之時,黃昏之後。寫出了作者那時觀燈的欣悅心情 今年元宵夜之時,月光與燈光明亮依舊。可是卻見不到去年之佳...
關於歐陽修的成語有哪些,關於歐陽修的成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水落石出出處歐陽修 醉翁亭記 野芳髮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出人頭地出處宋 歐陽修 與梅聖俞書 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畫荻教子出處 宋史 歐陽修傳 家貧,致以荻畫地學書。名落孫山這個成語就與北宋名家歐陽修有關。歐陽修詞 踏莎行 寫道 候館...
歐陽修的妻子有誰啊,歐陽修的弟子都有誰?
很多,不過最著名的就是蘇東坡了 李家思的回答比較完全,王安石 蘇軾 司馬光等都是 歐陽修有四個兒子 歐陽修四個兒子 長子歐陽發,次子歐陽奕,三子歐陽棐,四子歐陽辯。歐陽修 1007年 1072年 字永叔,號醉翁 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 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 人,北宋政治家 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