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三砂群島
教育創新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根據當今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現實,以及我國傳統教育重傳授知識、輕提高素質和培養能力的偏頗,教育界又特別提倡創新教育或創造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無論是素質教育,還是創新教育或創造教育,目前看來都明確了教育創新的目標,即培養適合當代中國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有能力、全面發展的人才,這一目標的實現,尚有賴於教育領域全方位的創新活動,也有賴於社會各界的重視和努力。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2樓:demon陌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以培養真正的人,培養全面、完整的人為己任。對於所有學校來說,教學都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學校的根本任務是育人。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指出:
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具體落實在教師職業行為上就是通過教師的勞動培養人,塑造人,改造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拓展資料:
教育過程開始於乙個人的出生並持續終身,對人產生持久而深刻的變化。有些人甚至認為教育可以開始得更早,一些父母通過外部的言語和**來影響子宮裡成長著的胎兒,進行胎教,希望給孩子以積極的健康的發展。
**「教育」一詞**於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拉丁語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詞的**,意思是 「引出」。社會根據受教育程度選拔人才。
人通過受教育實現社會地位的變遷。教育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與人類社會共始終。
內涵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
狹義的教育是指專門組織的教育,即學校教育,它不僅包括全日制的學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業餘的學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廣播學校和電視學校的教育等。
它是根據一定社會的現實和未來的需要,遵循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規律,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系統地引導受教育者獲得知識技能,陶冶思想品德、發展智力和體力的一種活動,以便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適應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的需要和促進社會發展的人。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進個體發展,包括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
(2)教育的最基礎功能是影響社會人才體系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現代社會重教育的經濟功能主要包括:為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潛在勞動能力;形成適應現代經濟生活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方式;
(3)教育的社會功能是為國家的發展培養人才,服務於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
(4)教育的最深遠功能是影響文化發展,教育不僅要傳遞文化,還要滿足文化本身延續和更新的要求。
3樓:這還真不容易
我感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會人知道並做到: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兄仁弟恭、平輩相善、理智待人、善於處事、愛崗敬業、認真做事、通曉大義、愛國愛民。
至於一加一等於二,只是佔第二位的。
過去古人教課授業是有乙個很完善的方法、體系的。簡單地說就是有三個步驟:教做人道理;教謀生手段;給一套謀生的工具。
《三字經》說的很透徹: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意思就是:生養了孩子,不讓他接受教育,是父親的過失;沒把人子教好,教的懂道理,那是老師偷懶。
《師說》也解釋得很清楚,傳道,授業,解惑。傳道,教做人道理;授業,教謀生手段;解惑,已經知道「道」了,也會幹活掙錢養家餬口了,那麼,生活工作中,如果還有疑問,老師還可以給解釋一下。
孫悟空就是乙個反面例子。老師交給了手段,沒教做人(做猴)道理,也沒給兵刃。結果,回去後就折騰。搶龍王的東西,給玉帝添麻煩。
4樓:匿名使用者
讓受教育者得到想要(需要)得到的知識,從而更好的生活
如果你說的是現在我國的教育,那麼根本目的就是拿文憑,總的來說就是折騰人而且沒多大用。
5樓:成都礪鷹教育
教育的根本目的當然是提公升個人素質,加強正確三觀的形成,使人更好的選擇自己想要的道路,從廣義上來講,教育是為了實現社會的和諧和繁榮。
6樓:滿意請採納喲
教育目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演變的。在原始社會,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教育還沒有成為一項專門的、獨立的社會活動,教育目的寓於生產勞動和生活活動本身的目的之中。它表現為原始社會的氏族為求其群體的鞏固和延續,使兒童學會**生產和生活所必需的經驗和社會習俗。
在奴隸社會中,教育開始從社會生活中獨立出來。那時的教育是為奴隸主階級的統治服務的。中國古代的夏、商、周已有學校。
《孟子》記載:「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在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儒家的教育思想佔統治地位,儒家的教育目的就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教育目的。
(見《大學》、《中庸》)提出:「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教育目的。儒家的這一套教育目的是為鞏固封建制度服務的。
在西方,古希臘的雅典在波希戰爭獲勝以後,由於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一種追求身心和諧發展的教育理想。亞里斯多德提倡自由教育,主張把奴隸主貴族的子弟培養成為自由人,要求身體、道德、智力和美感各方面平衡地、和諧地發展。他曾批評當時斯巴達的教育,認為為了軍事的目的過分強調體育,對青年進行殘忍的訓練和把知識學習降低到手工匠水平,因而忽視了智育的作法是不對的。
在西歐的封建社會中,宗教神學統治了教育陣地。教會學校的目的在於培養僧侶,世俗封建主的教育目的是培養騎士。僧侶和騎士都是封建統治階級所需要的人。
資產階級為了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提出過不同的教育目的。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針對封建教育中的「神道」之學,提出了資產階級的「人道」之學。他們反對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僧侶和其他的教會神職人員,主張培養新型的人──完善全面的人。
16、17世紀,由於科學知識的發展,英國思想家f.培根、捷克教育家j.a.
誇美紐斯等提出泛智主義的教育目的,主張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後來,英國教育家j.洛克反映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主張以培養紳士為教育目的。
這種紳士是資產階級化了的新貴族。18、19 世紀, 西方又出現了以自我發展為教育目的的主張。認為教育必須遵循兒童的自然本性,發展他們自由和自發的表現,要求各種能力和諧地發展。
其代表人物是法國啟蒙思想家j.-j.盧梭、瑞士教育家j.
h.裴斯泰洛齊和德國教育家f.w.
a.福祿貝爾等。對於這種不受限制的發展兒童內在天性的教育目的,德國哲學家g.
w.f.黑格爾和教育家j.
f.赫爾巴特是持反對觀點的。黑格爾認為教育不應追求個性,而應追求「乙個更高更普遍的目的」──絕對理性的精神。
赫爾巴特認為,自我發展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對人性錯誤分析的基礎之上的。他主張,教育目的應是在與環境的接觸中,通過多方面的興趣,把道德的目的提高到支配的地位上來,形成理想的人。19世紀中葉,英國教育家h.
斯賓塞為了適應當時英國資產階級發展的需要,提出了為「完滿的生活」作準備的教育目的。20世紀,美國教育家j.杜威提出了實用主義的教育目的。
他主張「教育即生活」,「教育過程在它本身以外無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乙個真正的目的和乙個從外面強加給活動過程的目的,沒有一點不是相反的。」杜威主張教育的目的應該由受教育者固有的活動和需要來確立,反對任何外加的、為未來作準備的教育目的。他所提出的教育目的只能培養出資產階級所需要的、順應資本主義社會的人。
中國開始實行近代學制以後,清**學部於2023年正式規定「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為教育宗旨。這一教育目的反映了當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文教方針。辛亥革命後,在蔡元培的影響下,2023年臨時**教育部公布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宗旨,這體現了近代中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教育思想。
2023年,國民黨**則頒布了所謂「三民主義」的教育宗旨。
從教育發展史來看,教育的目的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不斷變化,大致上有兩種傾向:①強調教育的社會制約作用,主張從社會發展的需要來確定教育目的。②強調人的自我發展,認為應從兒童內在的自然潛力出發來考慮教育目的。
此外,也有主張確定教育目的應兼顧社會需要和人的發展兩個方面的。但是,由於歷史的和階級的侷限,歷史上的教育家都不可能科學地解決這個問題。只有k.
馬克思、f.恩格斯對這個問題作了歷史唯物主義的考察,提出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才為科學地解決教育目的問題指出了正確的方向。
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 19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曾經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社會理想。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c.h.
聖西門說過:「我終身的全部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一切社會成員創造最廣泛的可能來發展他們的才能。」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r.
歐文不僅在理論上強調這個思想,而且親自進行了實驗。但是,他們在解決人和環境、教育的關係上墜入了歷史唯心主義。他們和18世紀法國早期唯物主義者一樣,認為人是環境和教育的產物,因而改變了的人是另一種環境和教育的產物。
這種理論必然導致通過少數「天才人物」,就可以使一切人得到全面發展的錯誤結論。並把人的全面發展同實現社會變革,創造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條件的前提割裂開來。他們不懂得:
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的改變或自我改造之間的一致,只有把這兩種改變都看作革命的實踐這個道理。因此,所謂一切人的全面發展,只能是一種空想。k.
馬克思一方面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阻礙人全面發展的桎梏,社會文明的繁榮是「用最大限度地浪費個人發展的方法」來達到的;另一方面,他從分析現代工業的革命變革中,指出了現代社會的生產力必將要求消滅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對立和各種職業的固定分工,使人的全面發展成為可能,從而揭示了在新的社會條件下,通過教育和生產勞動的結合,「造就全面發展人的唯一方法」的必然趨勢。馬克思指出,共產主義社會將是「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
馬克思主義認為,共產主義的實踐是乙個歷史發展的過程。人的全面發展是在整個共產主義運動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實現的。雖然教育不是實現一切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但是在解決了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條件的前提下,教育是一條重要的途徑。
個人的全面發展必須依靠學校教育打好基礎。因此社會主義教育應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目的。
中國社會主義的教育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規定教育目的,是「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這個教育目的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它明確規定了中國教育目的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指出了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基本要求。各級各類學校,無論是培養勞動後備力量,還是培養各種專門人才,都需要使他們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德、智、體、美之間是互相依存、互相聯絡的。每乙個方面都有它自己特有的任務,在實踐中不能突出某乙個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
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文化在交流的過程中傳播,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都包含著文化創新的意義。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於文化創新。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文化創新的源泉 實踐,作為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是一種有目的 有意識的社會性活動,人類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中,創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社...
幼兒園教育的目的,幼兒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不是。有兩種問題 第一,社會性培養的問題 第二,是為了減輕家長的負擔。對於第乙個問題,現在獨生子女多,單元房多。在家的時候,孩子的成長社會性接觸較少,容易引起自閉 孤獨 社會性協調不好等問題。因此,幼兒園是乙個學習和交流的好地方。不可否認,蒙古和內蒙很多地方還是牧業生活,家裡的孩子或者聚居區的孩子較...
什麼是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職業教育是指對受教育者實施可從事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必須的職業知識 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包括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職業學校教育是學歷性的教育,分為初等 中等和高等職業學校教育。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