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第二人稱代詞第三人稱代詞越多越好最好是尊稱

2021-03-04 02:56:49 字數 5554 閱讀 5982

1樓:_阿飛額

第二人稱:又叫對稱,常用「爾、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譯為「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 例:7、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你怎麼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呢!

「爾」字用於句首,用來稱代賣油老人,譯為「你」,作主語.8、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愚公移山》——你的思想頑固啊,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

「汝」字用於句首,用來指代「智叟」譯為「你」,作主語.9、子曰:「由,誨女知之乎?

」《論語十則》——孔子說:「仲由,教導你的話都明白了嗎?」「女」字用於句中,又在動詞「誨」之後,作「誨」的賓語.

代替「仲由」,譯為「你」.10、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你是個被僱傭給別人耕田的的人,怎麼會富貴呢?

「若」用於句首,用來稱代陳涉.相當於「你」.11、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乃翁.

陸遊《示兒》——大王的軍隊平定了中原的日子,家中祭祀時不要忘了把這個喜訊稟告給你的父親.句中的「乃」就是代詞,「你的」.12、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你爹爹回來時,一定會跟你算賬的.

「而」便是代詞「你」.第三人稱:又叫他稱,主要有「彼、其、之」等字,它們既可以用來指人,又可以用來代事,其用法更為靈活,通常譯為「他、他的、他們、他們的」等.

例:13、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劌論戰》——他們的士氣衰竭了,我們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

這裡的「彼」和「之」都是代詞,用來指代齊國的軍隊,相當於「他們」.14、其妻獻疑曰《愚公移山》——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其」字用來代替愚公的妻子,譯為「他的」.

15、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公輸》——北方有個欺侮我的人,希望能借助您的手把他殺了.句末的「之」就是代詞,代替「侮臣者」,相當於「他」.

文言文中 第二人稱代詞 第三人稱代詞

2樓:匿名使用者

第二人稱:又叫對稱,常用「爾、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譯為「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例: 7、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你怎麼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呢!「爾」字用於句首,用來稱代賣油老人,譯為「你」,作主語。

8、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愚公移山》——你的思想頑固啊,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汝」字用於句首,用來指代「智叟」譯為「你」,作主語。

9、子曰:「由,誨女知之乎?」《論語十則》——孔子說:

「仲由,教導你的話都明白了嗎?」「女」字用於句中,又在動詞「誨」之後,作「誨」的賓語。代替「仲由」,譯為「你」。

10、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你是個被僱傭給別人耕田的的人,怎麼會富貴呢?「若」用於句首,用來稱代陳涉。相當於「你」。

11、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乃翁。陸遊《示兒》——大王的軍隊平定了中原的日子,家中祭祀時不要忘了把這個喜訊稟告給你的父親。句中的「乃」就是代詞,「你的」。

12、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你爹爹回來時,一定會跟你算賬的。「而」便是代詞「你」。

第三人稱:又叫他稱,主要有「彼、其、之」等字,它們既可以用來指人,又可以用來代事,其用法更為靈活,通常譯為「他、他的、他們、他們的」等。

例: 13、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劌論戰》——他們的士氣衰竭了,我們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這裡的「彼」和「之」都是代詞,用來指代齊國的軍隊,相當於「他們」。

14、其妻獻疑曰《愚公移山》——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其」字用來代替愚公的妻子,譯為「他的」。

15、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公輸》——北方有個欺侮我的人,希望能借助您的手把他殺了。句末的「之」就是代詞,代替「侮臣者」,相當於「他」。

3樓:匿名使用者

第二人稱尊稱

君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 《卜運算元·我住長江頭》

子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 《墨子·公輸》

公 :公不見丁原、董卓之事乎? ---- 《三國演義》

明公:老母妻子之存亡,皆在明公耳。---- 《三國演義》

4樓:匿名使用者

你、汝、爾、君、此等、彼、其、

第一二三人稱在古文中的代詞?

5樓:地下水汙

一,第一人稱:又叫自稱,常用「吾」「我」「餘」

「予」等,還有帝王專稱「朕」、「孤」「寡人」等字。

二,第二人稱,又叫對稱。常用「爾」「汝」「女」「若」「乃」「而」等。「汝」、「女」本是同乙個詞的不同寫法。

三,第三人稱,又叫他稱。常用「彼」「其」「之」等字,它們既可以用來指人,又可以用來代事,其用法更為靈活。

「他」在上古漢語中不是第三人稱代詞,隻錶「其他」、「別的」之類的意思,是指示代詞。「他」用作第三人稱代詞,大概始於晉代。「渠」後來也可作第三人稱代詞。

6樓:恍然如夢

第一人稱代詞,常見的有:我吾予餘

第二人稱:又叫對稱,常用「爾、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譯為「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第三人稱- 他/她:其、之、他、伊、渠(古代漢語的人稱代詞體系還不完備,嚴格說來,先秦漢語中還沒有真正的第三人稱代詞,第三人稱代詞的職務是由指示代詞「其」和「之」來承擔的。)

在上古漢語裡,人稱代詞單數和複數是同形的。有時,第一人稱代詞和第二人稱代詞後面可以加「儕」、「屬」、「曹」、「輩」、「等」來表示複數。這些詞與現代漢語的「們」不同,它們都是詞,而不是詞尾。

7樓:匿名使用者

古文的第一人稱:朕、吾、我、予(餘);都可以作主語、定語和賓語。

注意:朕----在先秦,一般人自稱可用『朕』/ 中古以前,『吾』一般只能在否定句裡作前置賓語 ,肯定句裡一般用『我』作賓語 / 中古時期「吾『可作動詞和介詞的後置賓語。

古文的第二人稱:女(汝)、爾、若、而、乃、

注意:女(汝)、爾、若 可以作 主語、定語、賓語。/ 而、乃 很少作主語,不能作賓語,一般只作定語。

古文的第三人稱:上古漢語沒有真正的第三人稱代詞,而是用指示代詞『彼』、『之』、『其』來兼職。

注意:古代漢語的人稱代詞沒有數的分別,同乙個詞可用於單數,也可用於複數。第

一、二人稱代詞後可加『儕』『屬』『曹』『輩』,表示複數。

參考資料:郭錫良、李玲璞 主編 《古代漢語》p635

8樓:匿名使用者

一進來就發現樓上的已經答全了...哀家撤....

文言文人稱代詞共有哪些啊 越多越好 越多

9樓:老將

一、第一人稱

又叫「自稱」,常用「吾、我、餘、予」等,還有帝王的專稱「朕」和「孤」字

通常都可譯為「我」、「我們」、「我的」、「我們的」

例: 1、已得履,乃曰:「吾亡持度。」《鄭人買履》——已經拿到了鞋子,竟然說:「 我忘記了拿尺碼。」「吾」用於句首,作主語,代替「我」。

2、吾知子所以距我也,吾不言。《公輸》——我知道你用什麼辦法來對付我,但我不說。「我」用於句末,代替說話之人,作賓語。

3、餘聞而愈悲。《捕蛇者說》——我越聽越覺得悲傷。「餘」用於句首,代替聽話之人,也就是柳宗元,作主語。

4、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岳陽樓記》——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集中在洞庭湖上。「予」字用於句首,代替「我」,作主語。

5、朕乃天子,說話豈能兒戲?——我乃一國之君,說話豈能反悔?「朕」便是皇帝的自稱「我」。

6、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兒有了水。「孤」字用於句首,代替劉備,作主語。

二、第二人稱

又叫對稱,常用「爾、汝、女、若、乃、而」等。

通常譯為「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例: 7、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你怎麼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呢!「爾」字用於句首,用來稱代賣油老人,譯為「你」,作主語。

8、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愚公移山》——你的思想頑固啊,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汝」字用於句首,用來指代「智叟」譯為「你」,作主語。

9、子曰:「由,誨女知之乎?」《論語十則》——孔子說:

「仲由,教導你的話都明白了嗎?」「女」字用於句中,又在動詞「誨」之後,作「誨」的賓語。代替「仲由」,譯為「你」。

10、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你是個被僱傭給別人耕田的的人,怎麼會富貴呢?「若」用於句首,用來稱代陳涉。相當於「你」。

11、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乃翁。陸遊《示兒》——大王的軍隊平定了中原的日子,家中祭祀時不要忘了把這個喜訊稟告給你的父親。句中的「乃」就是代詞,「你的」。

12、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你爹爹回來時,一定會跟你算賬的。「而」便是代詞「你」。

三、第三人稱

又叫他稱,主要有「彼、其、之」等字,它們既可以用來指人,又可以用來代事,其用法更為靈活

通常譯為「他、他的、他們、他們的」等。

例: 13、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劌論戰》——他們的士氣衰竭了,我們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這裡的「彼」和「之」都是代詞,用來指代齊國的軍隊,相當於「他們」。

14、其妻獻疑曰《愚公移山》——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其」字用來代替愚公的妻子,譯為「他的」。

15、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公輸》——北方有個欺侮我的人,希望能借助您的手把他殺了。句末的「之」就是代詞,代替「侮臣者」,相當於「他」。

關於己稱,即「自稱」,常用「自、己」二字,均可譯為「自己」之意。

例: 16、自雲先世避秦時亂。《桃花源記》——自己說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的戰亂……「自」便是自稱「自己」。

1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強加給別人。「己」字也同上一樣,指「自己」。

還有旁稱:亦即稱別人,常用一「人」字,可能譯為「別人」、「人家」。

例: 1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論語》——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沒有才能。這裡的「人」字,即旁稱。

19、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鴻門宴》——現在人家有大功卻要擊殺他,這是不道德的。「人」字旁稱「人家」。

至於尊稱:即對人的禮貌稱呼法,有「君、子、公、卿、先生、夫子、足下、陛下、閣下」等之用,一般譯著「您、您老人家,他老人家」之意。

例: 20、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憑您微薄的力量,還不能削平像魁父那樣的小土丘,又能把太行、王屋那兩座大山怎樣呢,句中的「君」便是愚公之妻用來尊稱愚公的,相當於「您」。

21、子何恃而往?《為學》——您憑什麼去呢?「子」便是對對方的敬稱,相當於「您」。

22、公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您也曾聽說過天子發怒的情況嗎?

23、卿言多務,孰若孤?《孫權勸學》——您說你事務多,誰像我呢?

24、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公輸》——公輸盤說:「您老人家有什麼見教呢?」

25、足下事皆成。《陳涉世家》——您的事業都會成功。

26、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出師表》——陛下自己也應該深謀遠慮,以詢問治國的好方法,體察和採納正確的意見。

27、久聞閣下大名,不曾晤面。——您的大名早有所聞,只是不曾會面。

以上各例,都是在對話中,靈活運用敬稱來稱代對方。

另外一種就是個人在對話中用的賤稱,也叫謙稱。一般用「臣、僕、妾、鄙人、寡人」等,均可譯為「我」。

例: 28、臣不勝受恩感激。《出師表》——我就受恩感動激勵不盡了。「臣」乃臣子在帝王面前的賤稱。

29、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樂羊子妻》——我聽說有志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妾」乃女子的賤稱。

30、鄙人才疏學淺,難當此任。——我才智空虛學問淺陋,難於承擔這一重任。「鄙人」是一般人自謙之詞

什麼叫做第二人稱,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有什麼區別

第二人稱,屬於一種語法中的範疇。在言語活動中 指稱與說話人相對的聽話人。如 你 在敘事性文學作品中運用第二人稱是比較少見的敘述方式。第二人稱是你,在英語裡面是you 第一人稱是我,英語裡面是i 第三人稱是他 她 英語裡面是he she 第二人稱的作用。作用 概括 更直接 更自然 更親切。第二人稱釋義...

英語中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怎麼排列順

第二,第三人稱在前,第一人稱在後 這樣表達說話的人的謙虛.例 yang hua and i will play valleyball.為了表示謙虛,通常情況下是 你一他二我三,就是把聽話人放最前,說話人放最後。但是當犯錯誤是,要表示主動承擔責任,所以把自己放在最前面,如 i m sorry,sir....

語文閱讀題中以第一人稱 第二人稱 第三人稱寫作的目的

一人稱使文章讓人讀起來更加親切,第二人稱使文章更有說服力,第三人稱使文章讀起來像故事,懸念層疊,讓人更想讀完文章.比喻就是 打比方 即不同性質的事物,若彼此有恰似點,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種修辭格.作用是1.化平淡為生動 2.化深奧為淺顯 3.化抽象為具體 4.化冗長為簡潔.排比是由三個或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