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賽龍舟的由來,材料,怎麼做的,象徵意義

2021-03-04 02:37:57 字數 5200 閱讀 6171

1樓:匿名使用者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

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2023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2023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專案,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2023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岳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

在競渡前,舉行了既儲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

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賽龍舟的來歷資料

2樓:匿名使用者

賽龍舟是為了祭奠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祭奠他的剛正不阿、憂國憂民的賢哲風範。屈原人格中最動人的部分,是他高度的愛國主義情懷,這種情懷早已融入中國人的血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維度。

從古至今,老百姓們用龍舟競賽的形式,在告訴人們愛國主義傳統在中華文化中代代延綿。龍舟就是船上畫著龍的形狀或做成龍的形狀的船。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專案,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

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龍舟競賽的根深深的扎在老百姓的心中,龍舟賽中,選手們們頑強拼搏、百折不撓、乘風破浪、一往無前的的精神感動著現場的每乙個人。在槳與水的搏擊中,龍舟競渡將中華民族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主體生存意志與拼搏奮進的民族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不僅僅是一次端午龍舟賽精神,更是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

賽龍舟簡介:

1.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

2.關於賽龍舟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戰國時代。賽龍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及英國等,是2023年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專案。

3.2023年5月23日,賽龍舟經***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戰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

其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

4.他在流放了的情況下,寫下憂國憂民的《離騷》和《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西元前278年,秦軍攻破了楚國京都,屈原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5.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

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6.在湖南汨羅市,競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廟,將龍頭供在祠中神翁祭拜,披紅布於龍頭上,再安龍頭於船上競渡,既拜龍神,又紀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也有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

7.祭屈原之俗在《隋書·地理志》中有記載:「其迅楫齊馳,棹歌亂響,喧振水陸,觀者如雲。

」唐劉禹錫《競渡曲》自注:「競渡始於武陵,及今舉楫而相和之,其音鹹呼雲:『何在』,斯沼屈之義。

」8.「龍舟競渡」是在戰國時代就已有的習俗。戰國時期,人們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此時的龍舟競渡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9.在兩湖地區,祭屈原與賽龍舟是緊密相關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後,當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靈魂歸葬,故有此俗。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

10.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準備競渡。

並且買一對紙製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為可保佑船平安。閩、台則往媽祖廟祭拜。有的直接在河邊祭龍頭,殺雞滴血於龍頭之上,如四川、貴州等個別地區。

11.賽龍舟前會舉行各種祭祀、紀念之儀式,一般都是點香燭,燒紙錢,供以雞、公尺、肉、供果、粽子等。如今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儀式已很少見,但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

用人們的話說,「圖個吉利」,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願望。

3樓:酸檸檬嘿

關於賽龍舟的起源來歷,有多種說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戰國時代。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

4樓:種花家的小公尺兔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戰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其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他在流放了的情況下,寫下憂國憂民的《離騷》和《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

西元前278年,秦軍攻破了楚國京都,屈原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在湖南汨羅市,競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廟,將龍頭供在祠中神翁祭拜,披紅布於龍頭上,再安龍頭於船上競渡,既拜龍神,又紀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也有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祭屈原之俗在《隋書·地理志》中有記載:

「其迅楫齊馳,棹歌亂響,喧振水陸,觀者如雲。」唐劉禹錫《競渡曲》自注:「競渡始於武陵,及今舉楫而相和之,其音鹹呼雲:

『何在』,斯沼屈之義。」

紀念曹娥:浙江地區,是以龍舟競渡紀念曹娥。《後漢書·列女傳》中載,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間則傳說她下江尋找父屍。

浙江地區多祭祀之,《點石齋畫報·虔祀曹娥》即描繪會稽地區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

紀念伍子胥:《清嘉錄》中記吳地(江蘇一帶)競渡,是源於紀念伍子胥,蘇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舊習,並於水上舉行競渡以示紀念。另外還有廣西的紀念馬援、福州的紀念閻王王審知等儀式。

「龍舟競渡」是在戰國時代就已有的習俗。戰國時期,人們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此時的龍舟競渡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在兩湖地區,祭屈原與賽龍舟是緊密相關的。

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後,當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靈魂歸葬,故有此俗。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

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準備競渡。並且買一對紙製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為可保佑船平安。

閩、台則往媽祖廟祭拜。有的直接在河邊祭龍頭,殺雞滴血於龍頭之上,如四川、貴州等個別地區。

5樓:微笑

1、端午節賽龍船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圖騰祭祀的一種活動,後逐漸傳播開並形成習俗。

2、關於賽龍舟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戰國時代。賽龍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及英國等。

3、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4、賽龍舟,已演變成了紀念愛國人士,巨集揚愛國精神。

擴充套件資料

1、2023年5月23日,賽龍舟經***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戰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其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

3、屈原在流放了的情況下,寫下憂國憂民的《離騷》和《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西元前278年,秦軍攻破了楚國京都,屈原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參考資料

端午節習俗——賽龍舟--人民網

6樓:百度文庫精選

原發布者:學無止境

閱讀精選(1):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之後,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一樣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好處。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

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一樣民族、不一樣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一樣。直到這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我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閱讀精選(2):

由來與發展

賽龍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哦,2023年5月18日,中國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專案名單(新入選專案)。湖南省沅陵縣,廣東省東莞市萬江區,貴州省銅仁市、鎮遠縣聯合申報的賽龍舟入選,列入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專案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端午節賽龍舟的活動是怎麼來的

他是一種競技體育,主要在南方比較多。到了端午節的的時候他們就會比賽,盛行於吳 越 楚。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 午日節 五月節等。在湖北 湖南 貴州 四川一帶,端午節又分為大端午與小端午。小端午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大端午為每年農曆五月十五日。端午節是我國很重要的乙個節日,各地有各種各樣的...

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據說,端午節起初並不是為紀念屈原,而是楚地的一種風俗。湖北多水,於是人們就把水中的蛟龍作為圖騰,並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進行祭祀,保佑全年風調雨順,並用植物的葉子包裹糯公尺扔進水中喂蛟龍,還乘上龍...

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的由來十字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因為端午節是在農曆的五月五日,是三個重要的中國節慶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中秋節和農曆新年。這個節日的由來是古代中國有一位博學多聞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愛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滿嫉妒的官吏陷害,從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無法獲得皇帝的重視,屈原在憂鬱的情況下投汨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