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要以上,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要200字以上

2021-03-23 00:42:54 字數 5408 閱讀 1680

1樓:niu藝霖

1、端午節的由來

戰國末期的楚國人屈原是個飽讀詩書的詩人,同時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可惜他勢力單薄無力變法,所以兩次遭人離間被楚王被流放,最終在江南聽到楚國被秦國打敗的訊息後投身滾滾江河之中。

屈原愛民如子,禮賢下士,所以深受江南百姓愛戴,百姓知道屈原投江之後便紛紛前往去救屈原。一些水性好的人則划船在江上尋找打撈,一些則在岸邊倒雄黃酒入江,因為百姓害怕水中蛟龍吞食屈原屍體所以將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用藥將水中蛟龍水獸藥暈。

可是尋找了好久都不見屈原屍體,後來一條暈死的蛟龍浮上水面,人們看到這蛟龍的龍鬚上僅有一片屈原的衣襟,人們憤怒不已,便把那蛟龍扒了皮,抽了筋,並把蛟龍的筋做成手鍊給小孩佩戴。

雖然白般努力,但是終究屈原還是被大江吞噬,所以百姓為了紀念屈原,便把那天定為端午節。

2、端午節習俗

(1)吃粽子:端午節吃粽子已經深入人心,是一種儀式感的存在。

(2)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

(3)懸艾: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4)點雄黃酒: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等不上身。

2樓:匿名使用者

才不是屈原跳河紀念他的,是他們為了生存而包粽子。

3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乙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裡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

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干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乙個鍋裡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裡藏著紅紅的粽肉,鹹粽子裡白白的粽肉都公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公尺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公尺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

端午時節,家裡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髮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衝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巨集觀場面。

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劃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里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的份兒。

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乙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划槳前進,力爭第乙個到達終點。儘管下著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

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划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里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

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

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湧湧。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

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

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裡頭別有一番滋味。

4樓:酥的名

,?????????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200字

5樓:百度使用者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

「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浴蘭節、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紀念屈原的節日!

6樓:百度使用者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7樓:百度使用者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而來的。古代屈原為楚國投江而死,人民很同情他。因為想盡快把屈原打撈上來,人民爭先恐後地划船尋找(後來形成劃龍舟);因為怕江裡的魚餓了會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裡投公尺團餵魚(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粽子)。

除此之外,插艾葉、菖蒲、吃黃瓜、黃魚、雄黃酒、鹹蛋黃、鱔魚、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豆腐、鹹鴨蛋、白切肉、韭菜白、白公尺飯也是可以的。

8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

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我們比較熟悉的是幾年屈原而來。古代屈原為楚國投江而死,人民很同情他。

因為想盡快把屈原打撈上來,人民爭先恐後地划船尋找(後來形成劃龍舟);因為怕江裡的魚餓了會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裡投公尺團餵魚(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粽子)。端午節的習俗有賽龍舟,包粽子,佩香囊,懸艾葉菖蒲。

9樓:百度使用者

啊額外讓我認為1111

10樓:匿名使用者

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龍舟節.

粽子節.詩人節.........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吃粽子和賽龍舟了。

我記得以前聽媽媽講過說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古代的偉大詩人屈原的。兩千多年前也就是五月初五的這一天屈原抱石投入羅泊江,以身殉國,人們沿江到撈屈原的屍體,把公尺團扔到江裡,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身體,後來這一天就成了吃粽子的節日,也就是端午節。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叫:

端陽節.龍舟節.粽子節.

詩人節.........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吃粽子和賽龍舟了。我記得以前聽媽媽講過說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古代的偉大詩人屈原的。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作文,150字至200字。(急!) 5

11樓:百度使用者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我們比較熟悉的是幾年屈原而來。

古代屈原為楚國投江而死,人民很同情他。因為想盡快把屈原打撈上來,人民爭先恐後地划船尋找(後來形成劃龍舟);因為怕江裡的魚餓了會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裡投公尺團餵魚(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粽子)。端午節的習俗有賽龍舟,包粽子,佩香囊,懸艾葉菖蒲。

12樓:百度使用者

是為了紀念為楚國投江而死的屈原

13樓:匿名使用者

最初的端午是為了驅除疾病,是因為到了季節交替的時候,容易得病,因而是一種祭祀活動可以說

14樓:睡得好女孩

元宵節的由來

今年2月28日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裡有吃元宵、舞獅子、觀花燈等習俗。其中,吃元宵是一種獨特的小吃,吃起來香甜甜香的,令人齒頰留香。那麼,你們知道元宵節為什麼要吃元宵嗎,讓我來講給你聽吧!

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是楚昭王回國途中乘船在長江時,看見江面上漂著幾個浮物,顏色是白的還有一點兒黃,船工撈起來獻給了楚昭王。昭王在吃的時候發現裡面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鮮美。回國後,昭王命令人以山楂為瓤,仿製給臣民食用,以慶祝家國團圓。

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後代相沿成習。

如今,北方人稱其為元宵,在南方確稱「湯圓。這些與「團圓「音近,取團圓之意,又逢十五月圓之夜,象徵著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用此來思念離別的新人。

15樓:魔龍禪師

端午是為了紀念伍子胥,而不是屈原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100-200字)

16樓:公尺迦勒之舞

一、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飛龍在天」吉日拜祭龍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

二、端午節的習俗

1、扒龍舟

扒龍舟歷史悠久,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龍舟競渡分為請龍、祭龍神、遊龍和收龍等幾個版塊。龍舟競渡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先要請龍、祭神。

在端午前要擇吉日從水下起出,祭過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準備競渡。閩、台則往媽祖廟祭拜。

2、放紙鳶

紙鳶,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在中國南方一帶,端午節兒童放紙鳶稱為「放殃」。

擴充套件資料

五月初五稱為端午節的原因:

從字面上來講,端午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

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說:「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古人紀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時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陽」。

午,古人與「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義。還有一種說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為了避諱,改五為午,從此,端午之稱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數相同,人們又稱端午節為「重五節」或「重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據說,端午節起初並不是為紀念屈原,而是楚地的一種風俗。湖北多水,於是人們就把水中的蛟龍作為圖騰,並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進行祭祀,保佑全年風調雨順,並用植物的葉子包裹糯公尺扔進水中喂蛟龍,還乘上龍...

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南方人和北方人,到農曆的五月初五這天,每戶人家都吃粽籽,而四川,重慶一帶,到了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每家每戶吃的是包麵,端午節的來歷,是為了紀念楚國時的大詩人屈原。端午節 別稱 端陽節 重午節 龍舟節 龍日節 正陽節 浴蘭節 天中節,英文名 dragon boat festival 是中國...

端午節來歷和習俗,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 午日節 五月節 五日節 艾節 端 五 重午 午日 夏節,本來是夏 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 蒿草 艾葉,薰蒼朮 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