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習俗怎麼記錄,端午節的民族習俗是什麼

2021-03-04 06:54:47 字數 5284 閱讀 4981

1樓:走向幸福的小路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

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2023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2023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專案,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2023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岳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

在競渡前,舉行了既儲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

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公尺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公尺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公尺,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公尺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公尺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

「俗以菰葉裹黍公尺,……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公尺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

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公尺,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

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端午節的民族習俗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各地的端午節習俗

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椹,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

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鹹於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

﹝山東省﹞

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裡。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鍊),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布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

意思是藉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

﹝山西省﹞

﹝陝西省﹞

興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領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乙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為「鎮病」。

﹝江西省﹞

建昌府午節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瘡,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稱之「開眼」。

通俗來說端午節就是劃龍舟,吃粽子和橘子。

3樓:景德鎮市唐龍陶瓷****

1:吃粽子:這是端午節的話再正常不過的習俗之一了,一般都是在過端午之前做好粽子,有各種各樣餡的是個很好的美味。這個習俗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2:煮雞蛋:在吃粽子的時候往往也會伴隨著煮大量的雞蛋然後等到端午節的時候再來吃。多吃雞蛋一來是為了補充營養二來的話是因為雞蛋代表的是數字0,一切從零開始。

3: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在景德鎮的樂平市裡一到端午節的話就會有很多人來賽龍舟,已經成為了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而且還可以對上半身的肌肉是非常好的鍛鍊,提高了肌肉質量,以及協同工作能力。

4樓:盲人騎瞎馬黑

吃粽子,劃龍舟。扎艾草。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5樓:富克納斯包裝製品廠

比較常見的就是吃粽子、劃龍舟,還有一些就是佩香囊、懸艾、懸鐘馗像、點雄黃酒、掛荷包和栓五色絲線等,還有一些就是屬於地域活動的,各地區會稍有差別。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6樓:閩薌苑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乙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

"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放風箏,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洗苦草麥藥澡,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本來是夏季的乙個驅除瘟疫的之季度,從這一天必不可少的祛病防疫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從春秋戰國至今,端午節已在民間傳承兩千多年。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包粽子、劃龍船是普遍習俗。

7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的食俗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端者,初也,五為陽數,故又稱「端陽節」。端午節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

吃黃鱔 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

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說。

吃麵扇子 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發面蒸製,呈扇形,有5層。每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染上顏色,十分好看。

這種食俗據說是由端午節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8樓:水紫若

包粽子,吃粽子,門口放艾葉驅邪

端午節的習俗表達了人們怎樣的感情

9樓:公尺迦勒之舞

端午節的習俗表達了人們緬懷詩人,熱愛祖國的

感情。端午節,是我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又稱端陽節、重午節、龍日、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這一天因為楚國首都郢都被秦國攻破而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但卻再也沒有撈到屈原的屍體。為了寄託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公尺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擴充套件資料

端午節名稱由來:

端午的「端」字本義為「正」,「五」為中。《易經·繫辭上》說,天為奇數,一三五七九,五數相加為二十五;地為偶數,二四六八十,五數相加為三十;天地之數相加是五十五。

天地數之和都是五的倍數,它們的總和正好二五相逢,所以五月五日稱為「天中節」。它們碰在一起才是「正」,是「端午」,這一天午時則為正中之正。

另外,據說五月初五最早應該是對於神秘數字「五」的紀念。「五」對於中國文化來說意義巨大,幾乎可以說是我們民族哲學最重要的基礎。五行說就是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複雜的神秘主義的結合。

另外乙個就是「端」者,始也,萬物之生,是對萬物誕生的一種紀念。

10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是人們用以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而設立的。表達了人們緬懷詩人,熱愛祖國的感情。

11樓:上海膚康白斑病

端午節是後人為紀念屈原,把乙個忠臣、詩人的祭日逐漸變成的節日。表達了人們緬懷詩人,熱愛祖國的感情。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於形狀有稜角、內裹粘公尺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公尺煮成。

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裡食用。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吃粽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於形狀有稜角、內裹粘公尺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公尺煮成。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

傳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12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人們有懷念屈原等等。

13樓:樂觀小山

表達了人們緬懷詩人,熱愛祖國的感情。

端午節是後人為紀念屈原,把乙個忠臣、詩人的祭日逐漸變成的節日。表達了人們緬懷詩人,熱愛祖國的感情。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於形狀有稜角、內裹粘公尺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公尺煮成。

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裡食用。

擴充套件資料

佩香囊,是端午傳統習俗之一。香囊內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效。端陽以四色線繫臂,並佩戴香囊,小巧玲瓏精緻可觀。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

一般是內裝香料,用五色絲線纏繞而成,或者採用彩色綢緞或布塊包上棉花,摻和著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細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黃粉等中藥粉,再用彩綢扎繡而成,下邊還垂上紅、綠、青、藍、紫各種線穗,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端午節都有什麼習俗,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要吃粽子,黃糖 像廣州 北京未必有的那種形狀顏色的 白酒 有人把黃糖融化在白酒中喝 割艾草 還有一種什麼草 癟長條形狀,記不得名字 插在門窗上驅蚊子,小時候給外婆家送酒送蒲扇 扇子樹的葉子做的那種 用汗菜 注 葉子上有紫紅色斑紋,就是街上買的那種煮湯是紅顏色的那種,也有煮湯沒有顏色 葉子綠顏色 煮麵...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端午吃粽子。端午吃粽子是我國的傳統習俗,不過在郴州甦仙區坳上古村有著特別的吃烏公尺粽的習俗。坳上烏公尺粽屬當地獨創具有食療效果的美味佳餚,是由山上野外的烏飯樹葉 擇子柴葉 金剛刺嫩頭 楓香樹嫩葉等十餘種能食用的樹葉將其洗淨搗碎,過濾擠汁,再浸泡在糯公尺中,裡面放有叉燒 鹹蛋黃等餡,清蒸出來,香味四溢...

端午節習俗的作文,端午節習俗的作文150字

端午節 春節 元宵節 清明節等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 無論是遠在他鄉的遊子,還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過乙個團圓節。端午節 由來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農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 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 就是五月的第乙個逢五。端午節又叫 龍舟節 詩人節 燈節 說起這些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