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條,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

2021-03-22 06:16:43 字數 6124 閱讀 5967

1樓:淺唱青春的故事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過端午節的重要內容之一。

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據了解,早在晉代人們已經開始把艾蒿(即艾草)掛在門上。到了南北朝時代,掛艾蒿發展為掛艾人。

端午節掛艾草的原因:辟邪防瘟疫疾病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種種節俗,如採藥,以雄黃酒灑牆壁門窗,飲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衛生活動。

端午實在可算是傳統的醫藥衛生節,是人民群眾與疾病、毒蟲做鬥爭的節日。今天這些衛生習俗仍然是應發展,並應弘揚傳承的。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曰「雞未鳴時,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

是日採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後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

端午節掛艾草的由來:傳說唐朝婦孺相惜之說

端午在門上懸掛艾草、菖蒲的習俗,據說**於這樣乙個傳說。唐朝僖宗年間,黃巢領兵造反,這年五月,黃巢大軍兵臨鄧州城下。黃巢騎馬到城外勘察地形,在乙個村外的路口,遇見一位年輕婦女,背揹包袱,一手拉著乙個小孩,另乙隻手卻抱著一位年紀較大的男孩,正慌忙逃路。

黃巢以為這個婦女不仁,抽刀欲斬,經詢問,方知原來大孩子是婦人大哥的遺孤,小孩子是婦人所親生,她寧願讓自己的孩子受苦,也不願讓侄兒遭罪,為的是不負大哥託孤之意。

黃巢一聽,對這位年輕婦人肅然起敬,認為她是天下少有的義婦,於是揮劍砍下路旁艾草菖蒲,讓她拿回家去掛在門上,並嚴令將士:「進軍途中,如遇門掛艾蒲者,須加保護。」婦人聽了,半信半疑,但她回到城裡後,還是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左鄰右舍。

第二天正是端午節,黃巢的軍隊攻打鄧州城,只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掛了艾草菖蒲。黃巢果然信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領兵離去。從此,端午節掛艾草菖蒲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2樓:就是愛逛圈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貼符則據說是為了避邪。

現在也有很多人家在端午節的時候買艾大夫艾條在家艾灸用。

端午節習俗: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

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就像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合肥過端午,一般會將艾草綁成一束,然後插在門楣上,或是在門楣兩端分別插上一根艾草。

「艾草」,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蒲草(蒲劍)等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蒲草(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

門口兩側懸掛一束艾草,象徵著一家人一年中身體健康,好運隨身。大家還喜歡把新鮮的艾草放在床鋪下方,也是寄託身體健康的意思。

4樓:猴猴炒猴猴

端午節掛艾草是為了祛毒、防病。

端午天氣逐漸炎熱,蚊蟲蒼蠅滋生,所以古人稱五月為「惡月」或「百毒月」。古人用艾草代表招百福,認為它是一種可以治百病的藥草,插在門上用為祛除各種毒害,可以使人身體健康。從端午節的許多種傳說中可以看出人們都是拿艾葉來防病、治病、消炎的。

據專家考證,艾葉用於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我國現在的第一部方書,戰國時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記載有艾葉的療效與用法,以後在歷代本草中均有記載。在我國盛產優質艾葉的湖北蘄州,至今還流傳著「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彥語。

更有不少地方栽培種植,家家收藏艾葉。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見艾葉的藥用價值。

5樓:陳貝貝

因為端午時節天氣日漸炎熱,蚊蟲蒼蠅滋生,艾葉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氣汙濁,淨化空氣。

端午節是個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長壽的「衛生節」。艾草裡有種芳香物質,可以活血通絡,以艾燻烤、驅毒的古老的方法早在華佗扁鵲時代就採用。許多人在夏日常點醫用艾條,或是用艾草梗薰房間,可驅蚊。

因為艾煙對引起不同傳染性、流行性疾病的多種致病菌、真菌和病毒都有抑制作用。

民間有種說法:艾草可以治百病、招百福,掛在門上可以祛除各種毒物,使人身體健康。所以古人稱「艾」可以「避邪」,至今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之說。

人們在端午節灑掃庭院、掛艾枝、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

6樓:

驅蚊蟲也有定風俗文化蘊涵內.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

7樓:熱心網友

端午節要掛艾草有以下幾點解釋:

1、端午節將艾草掛在門上,預示一家人一年中身體健康,好運隨身。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艾草是一種藥用植物,全株均可入藥,生長範圍廣泛,幾乎在全國各的均有生長,又名艾蒿,《本草》中記載:

艾葉能灸百病。

2、艾葉可以散發一種獨特的香氣,可以有效驅趕蚊蟲,使得蚊子,蒼蠅等毒蟲不敢靠近,提高安全性。諺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把插艾草和蒲草作為重要內容之一。「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

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

3、因為傳統儀式的流傳,起到祈福的作用。在古代,端午季節雨水較多,全國各地都已經進入汛期,古代人們把這種情況歸結為水怪的興風作浪,而艾草葉子形似寶劍,可以起到震懾作用。當然,這些都是迷信思想作祟,但是人們祈福的美好傳統確實保留了下來。

8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古人插艾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

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民族共同的習俗。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

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艾葉本身所含有的物質可以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所以,用乾枯後的艾葉煮水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很多人會用艾葉煮水來洗澡或者燻蒸,也有人用來泡腳,都可以起到同樣的效果。

9樓:倩兒

端午節掛艾草原因如下:

1、消災防害  端午節是整個熱天的開端,我們熟知的「五毒」也開始活躍。而且很多人認為端午節位於春夏之交,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時。所以大家在這一天會特別注意消災防毒,艾草是具有驅蚊蟲以及淨化空氣等多個作用,所以大家在端午節掛艾葉也成為了乙個傳統習俗。

但實際上這種習俗不僅僅只是對節日的點綴,它的存在是具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2、驅邪 在古人看來,艾草會散發香氣,而這種香氣可以起到驅邪、辟邪的作用。在端午設定種種可驅邪的花草,**亦久。最早的如掛艾草於門,《荊楚歲時記》:

「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這是由於艾為重要的藥用植物,又可製艾絨治病,灸穴,又可驅蟲。

3、招福治病 艾草的功效作用非常多,還可以入藥**很多疾病。艾草能芳香通竅,常聞能令人頭腦清晰、耳聰目明、記憶力增強,可預防感冒,還能活絡通筋。同時,還可以燃點艾條用作治病,稱為艾灸法。

所以在端午節將門口掛上艾草也是為了達到身體健康的作用。

10樓:匿名使用者

據了解,艾草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體健康。從我國古代開始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也是因為它具備醫藥功能而來。

11樓:匿名使用者

門上插艾草

過去插艾草、菖蒲是為了避毒蟲,現在是避煞氣,防止傳統位理學上禁忌入內的邪氣。切記:一定要在下午3點前插艾草和菖蒲。

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端午節為何要掛艾草

12樓:匿名使用者

1、吃粽子

2、掛艾草

3、賽龍舟

4、吃五毒餅

5、鬥百草

端午節中掛艾草是為了驅瘴避邪,蚊蟲害怕這種味道,能起到驅蚊的效果。

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物,植株有濃烈香氣。主根明顯,略粗長,直徑達1.5釐公尺,側根多;常有橫臥地下根狀莖及營養枝。

莖單生或少數,高80-150(-250)釐公尺,有明顯縱稜,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草質,並有少數短的分枝,枝長3-5釐公尺;莖、枝均被灰色蛛絲狀柔毛。

13樓:無人愛

端午節,自然會想起包粽子和划龍舟,這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而舉行的活動。粽子一名角黍,用菰蘆葉包糯公尺製成,有三角形、方形和長形的。古代,每逢五月初五,人們便用竹筒盛公尺投入江中祭奠屈原,表示敬意。

粽子就是從此演變來的。以後,逐漸成為應時當令的節日食品。

掛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

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曰「雞未鳴時,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採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

14樓:我是龍的傳人

一、端午節主要有以下習俗:

1、吃粽子

古時為祭祀投江的屈原,荊楚之人農曆五月五日會煮糯公尺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為恐魚吃掉,人們想出用粽葉包公尺,外纏彩絲。後來,吃粽子就成了端午節的風俗。粽子用江公尺、黃公尺、小棗做成,俗稱「二公尺粽子」。

2、掛艾草

端午節當天,人們會在院門前和房簷下掛艾草或菖蒲,蚊蟲害怕這種味道,能起到驅蚊的效果。

因為菖蒲的葉子形狀似劍,古人稱之為「水劍」,說它可「斬千邪」。人們便會把菖蒲刻成「小人兒」、「小葫蘆」等形狀,掛在兒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會掛在門楣,起到驅魔祛鬼的效果。

3、賽龍舟

傳說楚國人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王作楫說,古人賽龍舟時在終點設了魚標、鴨標、鐵標,誰拿到這3個標就獲得了冠亞季軍。為了讓參賽者從遠處看到終點,古人還會在3個標上用錦緞打上蝴蝶結。

4、吃五毒餅

端午節臨近夏至,天氣越來越炎熱,細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於是食用五毒餅消病強身。據說,吃了五毒餅可以增強抵抗力,滅蟲免災。

5、鬥百草

古時人們到端午節,會結伴去郊外採藥,採藥途中會鬥草玩,逐漸形成習俗。參與遊戲的兩人會持草相對站立,雙手各持一草或花莖的兩端。遊戲開始後,二草相勾,雙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誰的草或花莖被對方拉斷誰為輸。

6、收五毒

端午節時,女孩要在胸前別上「繒子」,據說這種用彩色絲線縫製、樣子跟粽子類似的布藝可以驅邪避惡。男孩則在頸上掛乙個葫蘆,裡面收進「五毒」圖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7、貼葫蘆花

因為葫蘆是「福祿」的諧音。古時人們會用紅色毛邊紙剪成葫蘆,裡面包括「五毒」圖案,稱為「葫蘆花」,五月一日貼出,五月五日午時摘下扔掉,稱為「扔災」。

8、點雄黃酒

在端午節還有點雄黃酒的習俗,會把酒在男孩的額頭上寫「王」字,在女孩的頭上點五個點,人們認為,這樣蚊蟲蒼蠅會被雄黃酒破解,驅邪避害。

二、端午節中掛艾草是為了驅瘴避邪,蚊蟲害怕這種味道,能起到驅蚊的效果。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

因為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 菖蒲,就像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合肥過端午,一般會將艾草綁成一束,然後插在門楣上,或是在門楣兩端分別插上一根艾草。艾草 它的莖 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 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 暖子宮 祛寒濕的功能。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 蒲草...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暖,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

1 驅邪 在端午設定種種可驅邪的花草,亦久。最早的如掛艾草於門,荊楚歲時記 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這是由於艾為重要的藥用植物,又可製艾絨治病,灸穴,又可驅蟲。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時正值文生長旺期 所以功效最好,人們也就爭相採艾了。除採艾扎作人外,也將艾扎作虎形,稱為艾虎,荊楚歲時記 注文雲...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 端午節掛艾草的由來

去病痛 避陰邪,表達家人身體康健的願望。古人把端午日午時,三午相重,視為極陽時分,最能闢陰邪。古人還把端午這天正好逢上夏至看作吉祥的年份,稱為 龍花會 有 千載難逢龍花會 之說。夏季是陰陽二氣相爭的時節,陽動於上 陰迫於下,午月純陽正氣,乃陰邪之所懼。夏季也是乙個驅除瘟疫的季度,仲夏端午陽氣旺盛,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