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半路遇到狗
【修養】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張》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
「《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中表現人生學習和道德修養的句子
2樓:半山樹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習方法)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道德修養)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修身做人)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修身做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習方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方法)賢哉,回也!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學習態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修身做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習態度)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人生哲理)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道德修養)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學習方法)
3樓:匿名使用者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論語十二章中闡述個人道德修養的句子是
4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十二章》中闡述個人道德修養的句子是: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4)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6)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樓:喵喵喵
一、言必信 ,行必果。——《論語·子路》
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幹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乾下去。
二、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季氏》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三、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淨,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裡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四、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六、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衛靈公》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七、君子**之美,不**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顏淵》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
小人卻相反,總是「**之惡,不**之美」。
6樓:匿名使用者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4)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6)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論語12章中關於學習態度,學習方法,還有人的道德修養的句子
7樓:半路遇到狗
【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修身做人】
1【方法】
溫故而知新
吾日三省吾身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時習之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3【修養】
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3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4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論語中有關」道德修養」的句子
8樓:愛新覺羅三兒
1、《論語·學而》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論語·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論語·子張》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論語·子罕》
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
5、《論語·子罕》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6、《論語·述而》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7、《論語-顏淵》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8、《論語·學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論語·里仁》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0、《論語·述而》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論語》:
《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家的經典著作,主要記錄了孔子與他**的言行,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此作主要為語錄體,集中表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和教育原則等等。
9樓:匿名使用者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課文《論語》十則中論述道德修養的句子是?
10樓:傻傻的嬡沵
1 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
2我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 傳不習乎?
3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 ,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 ,不亦遠乎?
4歲寒 ,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5子貢問曰 :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就這五句
11樓:胡治軍
第一則是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啟發人們熱愛學習,加強自律。 第二則是學習方法,講知識的繼承和創新。 第三則是學習方法,強調複習對知識的必要性。
第四則是學習態度,強調學習要和思考相結合,闡明了「學」與「思」的辯證關係。 第五則是學習態度,通過對話論述了聰敏好學、虛心求教的可貴。 第六則是學習方法,學習態度、思想修養。
強調隨時都該反省自己。 第七則是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強調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 第八則是個人修養,強調懷有抱負就該有堅毅的意志。
第九則是個人修養,強調要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 第十則是個人修養,強調要學會換位思考。 總共三類:
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個人修養. 《論語》十則》,是從《論語》中節選的有關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條語錄。這十則語錄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則都表達了精深的道理,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文字也頗具特色,句式整齊,音調和諧,讀起來相當流暢,富有感染力。
12樓:你你你好好好嗎
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13樓:我愛大耗子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論語十二章裡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道德修養句子的分類分別是什麼?
14樓:暖暖炊煙裊裊
1、學習方法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4)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7)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學習態度
(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道德修養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4)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論語》
2、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 國人。
被尊稱為「大成至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 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多達 三千,賢**七十二人(「**三千,七十二賢人」)。 孔子被後世統治者尊為「聖人」、 「至聖先師,萬世師 表」,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並稱「孔孟」。
15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方法: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中有關和的句子
16樓:
1、有子曰:禮
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論語·學而第一》)
(譯文:有子說:「禮的應用,以和諧為貴.
古代君主的治國方法,可寶貴的地方就在這裡.但不論大事小事只顧按和諧的辦法去做,有的時候就行不通.(這是因為)為和諧而和諧,不以禮來節制和諧,也是不可行的.
」 )2、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論語·述而第七》)
(譯文:孔子與別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請他再唱一遍,然後和他一起唱. )
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第十三》)
4、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論語·季氏第十六》)
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與子乎?」子貢曰:
「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公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勤之斯和.
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論語·子張第十九》)
論語中有關生死的句子,論語中有關和的句子
釋義 舊時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際皆由天命決定。常用作事勢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意。杞人憂天是因為杞人每天因為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在擔心,古代的讀書人不都是這樣想的,古代是以神權來維護皇權,所以大家都很迷信,但是魏晉南北朝時候,那時的士人因為社會的動盪和佛教的傳入,所以大多看淡生死,你有沒學過一篇 蘭亭集序...
論語中關於和的句子並附帶解釋,論語中有關和的句子有哪些?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解釋 就是說君子們在一起很和諧但每人都不盡相同,而小人們在一起雖然做人相同,卻不和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論語中關於和的句子並附帶解釋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解釋 就是說君子們在一起很和諧但每人都不盡相同,而小人們在一起雖然做人相同,卻不和諧。論語中有關 和...
《論語》中有關修身養性的句子,《論語》中關於修身養性學會做人的句子
學而篇第一 裡孔子曾說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意思是說 君子飲食不求滿足,居處不求舒適,勤勉做事而說話謹慎,道有賢德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可以說是好學的了。幾千年前他就用如此精煉的語言闡述了我一直隱而不能發的人生感悟。論語 中關於修身養性 學會做人的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