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2021-03-03 22:22:05 字數 4944 閱讀 4150

1樓:匿名使用者

感悟生命的寶貴,確立「以人為本」的價值觀

乙個具有人文素養的人必定把「生命」看**類最寶貴的財富,從而珍惜它,謳歌它。在教學時,我們應努力讓學生在閱讀理解中感受到生命的寶貴,建立他們「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世界。傳統的教學在知識傳授上往往過於注重語文的工具性或思想性,在教學手段上則經常採用老師提問、學生回答或者老師引導學生質疑,再由學生回答的方法。

然而,這種「為學習而學習」的「師本位」知識體系和教學方法本身已經忽略了對學生的關懷,忽視了對個體發展的關懷。要想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應該是人文的。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人文精神

2樓:匿名使用者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技巧:

一、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指在語文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話)、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內化優秀的漢語言文化成果,最終在自己身上實現一種新的價值或達到新的水平。

1、反覆誦讀,加深理解:

怎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簡單地說就是遵循語文教育的客觀規律,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語文實踐就是聽、說、讀、寫的實踐,其中對人文素養的提高起決定作用的是讀。

簡卡爾說:「讀一切好的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培根說:

「讀書在於造成完全的人格。」高爾基說:「讀書愈多,精神就愈健康而勇敢。

」大量而有台階性的誦讀訓練,能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課文,並獲得不同的心靈感悟。教學時教師的範讀能很快把學生引入課文情境中去,使學生在初步了解了故事的大概情節的同時產生了乙個個疑問:為什麼會有雪孩子?

雪孩子為什麼會動呢?雪孩子的鼻子為什麼是紅的?……這些問題之所以過於淺顯,是由於學生尚未深入學習課文,因此教師不必急於回答,而是讓學生自由多讀幾遍課文。

在多次誦讀中,伴隨著學生的思考,以上問題多半會不答自解:有雪孩子是因為課文一開頭就介紹到「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有雪當然可以堆雪孩子;雪孩子會動是因為這是一篇童話故事;通過讀圖,學生也不難發現雪孩子的鼻子原來是用胡蘿蔔做成的,所以是紅的。學生一方面通過誦讀自己尋求到了答案,同時又產生了新的、有深意的問題,像「小白兔家為什麼會著火?

」「雪孩子為什麼要去救小白兔?」「雪孩子怎麼會飛到天上變成雲呢?」「雪孩子還會回來嗎?

」「他回來後小白兔會跟他說什麼?」等等。面對這些問題,教師仍然不用回答,而是引導學生再次在反覆誦讀中自己去尋求答案。

2、體會意境,感受美好: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不僅如此,在加深理解的同時,學生還經歷了情感的體驗,逐漸接受到文化、審美的薰陶:「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

房子上、樹上、地上一片白。」這裡描寫的是下雪時銀裝素裹的自然美。「看著可愛的雪孩子,小白兔真高興。

他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得很開心。」這是小白兔與雪孩子和諧愉快的純真美。「雪孩子從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卻化了。

」這是雪孩子捨己為人精神美,以及雪孩子「飛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雲,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的意境美。《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語文實踐中薰陶感染、潛移默化」,在閱讀時能「感受語言的優美」,「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顯而易見,良好的語文素養無疑可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二、感悟生命的寶貴,確立「以人為本」的價值觀

乙個具有人文素養的人必定把「生命」看**類最寶貴的財富,從而珍惜它,謳歌它。在教學時,我們應努力讓學生在閱讀理解中感受到生喚飢命的寶貴,建立他們「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世界。傳統的教學在知識傳授上往往過於注重語文的工具性或思想性,在教學手段上則經常採用老師提問、學生回答或者老師引導學生質疑,再由學生回答的方法。

然而,這種「為學習而學習」的「師本位」知識體系和教學方法本身已經忽略了對學生的關懷,忽視了對個體發展的關懷。要想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應該是人文的。閱讀是一種自主的、多元的行為,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閱讀感受,正是「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種林妹妹」,教師怎能限制學生的所疑所惑、所感所悟呢?

因此我們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可以提問,可以說說自己的感想,還可以回答別人的問題……總之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怎麼說都可以,教師不界定對錯,只引導評價好壞,一方面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另一方面讓學生從老師的評判中體味到如何抓住重點,如何發現有價值的問題,如何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在教學《雪孩子》一課時,有學生就這樣說:

「我明白了睡覺時不要和雹返把柴堆放在火爐旁邊,不然會著火的」,(很好,懂得了乙個安全知識);「雪遇到熱會化成水,水會變成水蒸氣公升到空中,形成雲」(不錯,學到了乙個氣象知識);還有的學生注意到插圖非常漂亮,細心的孩子甚至發現圖上「雪孩子融化時,連小鳥都哭了」(多麼善於觀察啊!)。這樣,在暢所欲言中,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肆模更重要的是被語言文字所呈現出來的情景打動:

為失火時小白兔仍渾然不覺而焦急萬分,為小白兔最終獲救感到歡欣鼓舞,也被雪孩子的勇於獻身深深感染,從而感受到生命的寶貴,甚至開始思考生命價值之所在。這樣的教學能較好地體現《課程標準》提出的「關心生命」的要求,把語文課從以往較濃的思想教育中解脫出來,「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還語文課的真實面目──形成和發展學生的人文精神。

三、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要注重體驗,昇華情感

語文課不是思想品德課,同樣也不是自然常識課。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取語文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注重情感體驗」,「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

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3樓:匿名使用者

人文素質、人文素養與語文教學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語文教材中的文字內容是先進人文思想和精神的正規化,我們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正確闡釋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為學生樹立人文精神的榜樣,學生自覺實踐先進的人文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和世界先進文化則可以落到實處。筆者從教多年,深感語文教學必須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高度統一,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一、引領學生準確闡釋文字是傳承優秀文化的

基礎 語文教材既是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範本,又是學生了解中外社會、政治、歷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識的教材。但是,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學生還未準確把握文字所蘊含的文化資訊,也就無法要求學生去傳承民族文化。因此,語文教學中讓學生認識、理解、頓悟文字所蘊含的文化資訊是必須的。

這裡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是教師要善於引領學生準確闡釋文字所蘊含的優秀文化,其關鍵是要更新教育觀念,要關注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文字中所蘊含的優秀文化是豐富的,如果我們僅憑已有的資料,或僅憑一家之言對學生進行強制灌輸,那麼真正意義上的**式學習就是紙上談兵。所以,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引領學生準確闡釋文字中的優秀文化就成為筆者的追求。

譬如在教學都德的《最後一課》時,筆者讓學生做鑑賞外國文學作品的主人,在較好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基礎上讓學生去正確感悟作品所蘊含的優秀文化。以往教學時,總有學生認為韓麥爾先生還算不上是典型的愛國主義人物,因為他缺乏勇氣,他為什麼不把學生帶出課堂去與侵略者進行你死我活的鬥爭呢?筆者讓學生對此進行**,首先蒐集戰爭題材的故事,在閱讀這些故事後讓學生思考兵家勝敗的原因有哪些。

學生們經過合作**,比較深刻地意識到處於弱勢的一方是很難獲勝的。在此基礎上,筆者又讓學生去分析當時法蘭西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國土已經淪陷,作為乙個手無寸鐵的教書匠是根本沒有回天之力的,這個時候,他在學生的心靈深處播下「法蘭西萬歲」的種子,便已盡到了乙個教師的職責。由此,學生就能認識到韓麥爾先生的行為是理想而又科學的愛國行為。

二、教師應率先踐行,做學生傳承優秀文化的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無疑是學生最好的榜樣,要想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傳承優秀文化,並踐行人文精神,語文教師便應率先垂範。

筆者曾聽過這樣乙個教師的故事,婚前兩人恩愛,婚後小生活過得還可以,但當災難降臨到他妻子身上時,他對妻子非但沒有人文關懷,反而提出離婚。試想,這樣的道德敗類怎配得上去做教師呢?當然這樣的人畢竟只是個別,絕大多數老師還是優秀的。

最美教師的感人事蹟以及光輝形象給我們以啟迪,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就要以自己光輝的形象去感染、教化學生。教師應該充當優秀文化的踐行者、先行者,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比如,為四川汶川大**捐款時,教師就應以身作則,學生看到老師慷慨解囊,積極捐助,也會去奉獻自己的愛心。

再如,我們農村學校的教師生在農村,家有農田,如果在收割季節焚燒秸稈,那對我們周圍的學生會產生多大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想方設法讓秸稈派上其他用場,那對周圍學生的影響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無論是涉及文字中優秀文化的弘揚,還是自身的師德,教師的嚴於律己是十分重要的。我們每乙個語文老師必須先於其他老師率先垂範,不光在行為上,而且還要在思想、心靈和語言上引導學生。

比如平時的閱讀教學中,總要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徵進行歸納和感悟,這時,我們教師運用的語言不能過於隨便,而應恰到好處。如果教師說出的語言缺乏嚴密性、高尚性,不能讓學生形成正能量,那就會對學生產生反面導向作用。

三、引導學生自覺參與實踐是傳承優秀文化的

關鍵 首先,從語文課程的特徵看,語文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需要充分實踐,要想傳承民族文化、弘揚人文精神,就需要學生一心一意地去實踐。但是,現在不少學生具有極為嚴重的兩面性,口頭上講的與實際行動上做的有很大差距,有時還有諸多陽奉陰違的不良現象。簡單一點說,初中學生雖然也知道長輩對自己關愛有加,但就是不懂得感恩。

這主要是由於學生平時缺乏這樣的教育所致。筆者曾在地鐵上看到這樣一幕,乙個大約只有四歲的小女孩,在地鐵上咳嗽要吐痰,她隨即拉拉了身邊的母親,母親便從小包裡拿出一塊面巾紙給了她,站在旁邊的我發現小女孩小心翼翼地將痰吐在面巾紙上,然後包了包塞給了母親。細想來,小女孩假如平時沒有這方面的習慣,這時是根本不可能這樣去做的。

所以,我們要努力讓學生充分地實踐,我們老師要堅持不懈地盡心疏導和言傳身教。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第一次抱母親》的課文,讀來耐人尋味。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參與實踐,傳承優秀的母愛文化。

再如筆者在教學朱自清的《背影》時,緊扣文中四次提及父親的背影,以激發學生的情感,並用低緩而深沉的語調對學生說:「你們應該既看到過父母親陽光下的背影,也見到過父母親月光下的背影,對乙個比較熟悉的人,其背影對我們而言是司空見慣的,但你們真正看過父母親的背影嗎?能夠從自己的觀察中體悟到父母親的辛勞、辛苦和辛酸嗎?

」利用雙休日,好好地看一看父母親的背影成了筆者讓學生進行人文實踐的形式,並要求學生以《背影》為題寫一篇短文,感謝父母對自己的關愛之情或是父母為了家庭所付出的心血。筆者發現學生從父母親的背影中看到了人間的真情,寫出了一位位比天還大的父母,不少學生發出這樣的感慨:父母親勞作於田間,我們應該去陪陪他們,我們即使沒有勞作的本領,也應該去感受一下炎熱的天氣,摸爬滾打出一身泥巴。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語感

一 以讀為本,培養語感 讀 注於目,出於口,聞於耳,記於心 是多種感官參與的以聲釋義的活動,是把文字元號轉化成聲音,直接感受語言 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是在語感習得過程中乙個最有效的言語實踐方式。既是理解語言 積累語言的有效手段,更是培養學生語感的必經之路。古人云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讀 是我國傳統語...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情況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帶學生看看英文電影或聽聽英文歌曲,會有好的效果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 性和工具性學科,應該注重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作為人們語言交流和思想交流的基礎,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口語逼到...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力

對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歸納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 運用插專圖,激發屬學習興趣,觸發思維 巧設疑問 創設情境 鼓勵質疑 二 合理想象,開拓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深刻性 合理想象,加深理解 合理想象,促進寫作 三 串聯鏈結,培養思維的精進力 精進力是一種補充概念,在原來的構想或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