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娜娜狐狸
《冬夜草兒評論》
《紅燭》
《死水》
《聞一多全集》
《聞一多選集》
《聞一多詩文選集》
《聞一多青少年時代詩文集》
《聞一多論新詩》
《楚辭校補》
《神話與詩》
《古典新義》
《唐詩雜論》
《聞一多論古典文學》
《離騷解詁》
聞一多詩集 紅燭
2樓:匿名使用者
詩集《紅燭》
作者:聞一多
紅燭啊!
這樣紅的燭!
詩人啊!
吐出你的心來比比,可是一般顏色?
紅燭啊!
是誰制的蠟——給你軀體?
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
為何更須燒蠟成灰,
然後才放光出?
一誤再誤;
矛盾!衝突!
紅燭啊!
不誤,不誤!
原是要「燒」出你的光來——
這正是自然的方法。
紅燭啊!
既制了,便燒著!
燒罷!燒罷!
燒破世人的夢,
燒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們的靈魂,
也搗破他們的監獄!
紅燭啊!
你心火發光之期,
正是淚流開始之日。
紅燭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為燒的。
既已燒著,
又何苦傷心流淚?
哦!我知道了!
是殘風來侵你的光芒,
你燒得不穩時,
才著急得流淚!
紅燭啊!
流罷!你怎能不流呢?
請將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間,
培出慰藉底花兒,
結成快樂的果子!
紅燭啊!
你流一滴淚,灰一分心。
灰心流淚你的果,創造光明你的因。
紅燭啊!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紅燭》這首詩是與詩集同名的詩篇,就是詩集《紅燭》的序詩。這首詩中,紅燭就是詩人,詩人就是紅燭。「紅燭啊!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既是對紅燭精神的提煉,也是詩人對自己的勉勵:不惜犧牲,無私奉獻。
詩的每一節都以「紅燭啊」的呼喚開頭,形成濃郁的抒情氛圍,繼之以自問、自悟、自勵、自答、自勉,一步步展示執著追求的心跡,有很強的感染力。
第1節詩人懷著敬慕的心情讚頌熒熒的紅燭。「紅」是赤誠的象徵。紅燭在詩人眼裡,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
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詩人的心應該也這樣的紅。我們感受到,詩人的那顆赤子之心,詩人那種火熱的愛國情感。
「人與物化,意與境融」,可以說紅燭就是詩人,詩人就是紅燭,理解了這一點,有助於對全詩思想感情的把握。
第2、3節,是對紅燭自我犧牲精神的謳歌。詩人用設問手法,自問自答,生動地表現了乙個思考覺悟的過程。前後兩種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詩人的醒悟,同時也更有力地表現了紅燭精神的可貴。
詩人把蠟比作軀體,把火比作靈魂,軀體與靈魂當然應該是互相依存的,這樣就發生乙個問題:「為何更須燒蠟成灰,然後才放光出?」起初覺得這是大惑不解的,詩人認為這真「矛盾」,自相衝突,不可理解。
但是,詩人終於徹悟了,「不誤,不誤!原是要燒出你的光來——」詩人理解了紅燭,由衷地讚美紅燭的奉獻精神。詩人的思考,實際上反映了那個時代進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諦的思想歷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獲得的覺悟。
第4節,是詩人對紅燭的殷殷寄語,也是詩人的自勉自勵。「既制了,便燒著」,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活著就要讓生命之火熊熊燃燒,讓智慧型和才能放出燦爛的火光。詩人藉著紅燭的形象激勵自己,表達了自己的信念和心願。
當時,民眾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夢中尚未覺醒,詩人認為自己有職責從夢中喚醒世人,救治世人靈魂,使民眾覺悟、奮起,從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精神枷鎖中把他們解放出來。
第5—7節,詩人轉對燭淚的思考,對紅燭的勸慰。詩人首先採用了擬人手法揭示了一種很矛盾的現象:「你心火發光之期,正是淚流開始之日。
」詩人的注意力轉到燭淚上面,接著詩人親切地問紅燭:「何苦傷心流淚?」詩人同情、驚疑、思索。
這裡反映了詩人在現實生活中內心所湧現的矛盾、痛苦和掙扎。詩人經過一番求索,恍然大悟,是還有「殘風」的存在,「殘風」隱指反動勢力。紅燭流淚是為流得不穩而急得流淚,體現了詩人自己懷著拯救祖國的美好願望,因受到黑暗反動勢力的阻撓,感到壯志難酬,為世而痛哭流涕。
但是,紅燭的淚不會白流。詩人勸慰道:「請將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間,培出慰藉底花兒,結成快樂的果子!
」第8、9節兩節的呼喚,一聲是同情的呼喚,一聲是勸導鼓勵的呼喚。「灰心流淚你的果,創造光明你的因。」這樣的因果關係是多麼不公平、不合理,但在這樣的社會中生活只有不惜犧牲,無私奉獻。
詩人勸勉紅燭,也就是勸勉自己:「紅燭啊!『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詩情得到凝聚和昇華。這正是聞一多人格美的集中體現。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毫不顧惜個人的得失榮辱,是極其偉大、崇高的。
全詩以詩人對「紅燭」的心跡交流為線索,用問答的形式詩意,抒發感情,凸現了詩人獻身祖國、敢於自我犧牲的愛國精神。
3樓:匿名使用者
紅燭啊!這樣的紅的燭!
聞一多的詩集《紅燭》
4樓:匿名使用者
紅燭(序詩)
聞一多「蠟炬成灰淚始乾」
——李商隱
紅燭啊!
這樣紅的燭!
詩人啊!
吐出你的心來比比,
可是一般顏色?
紅燭啊!
是誰制的蠟——給你軀體?
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
為何更須燒蠟成灰,
然後才放出光來?
一誤再誤;
矛盾!衝突!
紅燭啊!
不誤,不誤!
原是要「燒」出你的光來——
這正是自然的方法。
紅燭啊!
既制了,便燒著!
燒罷!燒罷!
燒破世人的夢,
燒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們的靈魂,
也搗破他們的監獄!
紅燭啊!
你心火發光之期,
正是淚流開始之日。
紅燭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為燒的。
既已燒著,
又何苦傷心流淚?
哦!我知道了!
是殘風來侵你的光芒,
你燒得不穩時,
才著急得流淚!
紅燭啊!
流罷!你怎能不流呢?
請將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間,
培出慰藉的花兒,
結成快樂的果子!
紅燭啊!
你流一滴淚,灰一分心。
灰心流淚你的成果,
創造光明你的原因。
紅燭啊!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紅燭本意是火紅的蠟燭,喜慶的象徵。《紅燭》是中國現代著名詩集,聞一多的第一部詩作。20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學出版社2023年版收一百零三首。
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或抒發詩人的愛國之情,或批判封建統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勞動人民的苦難,或描繪自然的美景。構思精巧,想象奇新,語言形象生動。紅燭也是火鶴的別名。
擴充套件資料
這首《紅燭》是聞一多詩集《紅燭》的開卷「序詩」,而2023年9月出版的這個集子又係詩人公開刊行的第一部詩集,由此可知該詩在聞一多詩歌藝術生涯中的奠基性地位。解讀《紅燭》,也就為我們破析詩人的內心世界、心理結構提供了乙個重要的起點,須知,聞一多正是從《紅燭》時代起步,走上了一位現代詩人的創作道路。
在中國傳統詩學的思維模式中,詩人的抒情達志通常都不是無所顧忌的自我噴發,它大多需要假託一定的物象形式,而且這一物象形式又還不是詩人別出心裁的創造,而是千百年來中國詩人的歷史遺產。這些詩的「有意味的形式」在中國詩歌長河的波濤裡浮動閃熠,賦予一代又一代的詩人以激情、以靈感。
同「五四」時代的其他一些詩人比較,聞一多顯然對中國傳統詩學的感情更為深厚,在接受西方詩學營養的同時,他未曾放棄過對中國古典詩歌藝術的研習、摹寫,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的作品是最能引起聞一多興趣的中國古典詩歌之一,其傳世名句「蠟炬成灰淚始乾」當然亦是爛熟於心的,就這樣,「紅燭」作為中國文人的理想、追求的象徵,就被現代詩人聞一多理所當然地接受了下來。
當他為自己第乙個詩集題名作結時,「紅燭」也就首先清晰地浮現了出來,這就是《紅燭》詩集的取名及《紅燭》序詩的緣起。從這裡我們可以窺見詩人聞一多在其創作的第乙個階段的心理特徵:他不是單純的自我表現、自我刻畫(儘管他對自我表現的《女神》頗為欣賞)。
自我表現、自我刻畫的西方浪漫主義詩學並沒有在他的心靈世界居統治地位;詩人的自我抒寫有意識地附著在一定的「模式」當中,他對「模式」的體認與他對自身的體認在同時進行,這些創作心理都顯然與中國古典詩歌藝術有關,所以說,《紅燭》意識結構的表層洋溢著傳統詩學的余香。
但是,《紅燭》顯然又不是李商隱《無題》的現代翻版。詩中到處充滿了現實的投影、時代的聲音,詩人屬於「五四」的、屬於個體的那個「自我」與屬於傳統文化的、屬於民族心理沉澱的「自我」又是如此錯綜複雜地絞結在一起,互相有補充、有說明、有申發,但更有矛盾、衝突,由此而誕生了一首奇特的《紅燭》。
而這又是現代詩區別於古典詩歌的動人之處。
中國古典詩歌的以物明志,是在物我間融洽無隙的境界中進行的,如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這裡並沒有刻意強調說「春蠶」、「蠟炬」僅僅是外物,也沒有在與這些外物相對應的地位上再尋找詩人自己的形象,詩人無所用心地敘述著外物的狀態,其實也就是在敘述著詩人自己。
李商隱詩歌素以綿密富麗的意象著稱,這一特徵就更引人注目了。但接受了「蠟炬」原型的聞一多在整體的思維模式中卻有悖此道。
「紅燭啊!/這樣紅的燭!/詩人啊!
/吐出你的心來比比,/可是一般顏色?」詩人一落筆便超越了古典詩詞,他把「紅燭」和詩人區別開來,沒有把自我直接投入到令入欣羨的紅燭中去,自我與紅燭取著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詩人是詩人,紅燭歸紅燭,這是其「離」。
但又要吐出心來比一比,這是尋找兩者間的精神聯絡,是認同的努力,故又可謂是「即」,這一離一即,便奠定了全詩的基本情感方式及文化品格。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認識這樣的奠基性意義:
①「離」是詩人意識的起點,「即」是努力的趨向,「離」與「即」的矛盾衝突在所難免。
②從「離」到「即」,在矛盾衝突的痛苦中勾勒著詩人的情感走向,也是詩歌的基本格局。
③從文化學的角度來看,「離」是當代文化的顯現,屬於詩人的真切體驗,「即」則是古典文化的**,屬於詩人朦朧中的理想歸宿。「離」與「即」將發生的衝突,也就是詩人內在的兩種文化的衝突。
接下去,詩人用了整整七個詩節來抒寫他對紅燭的感受。從總體上看,他主要抓住了紅燭的兩個顯著特徵,**與流淚。詩人站在一定的距離上觀照紅燭。
思考紅燭,發出種種的慨嘆,提出種種的困惑,這都不斷顯示出作為現代詩人的聞一多那頑強的理性批判精神。
但每一番的追問之後,詩人又都從不同的意義上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解釋,算是一種自問自答,在這樣的解釋當中,詩人好象暫時放下了困惑,好象理解了紅燭的內在精神實質,從而了某種程度的物我認同。這時候,「離」似乎就過渡成為了「即」。
對於紅燭的**,詩人顯然困惑不解:「為何更須燒蠟成灰,/然後才放光出?」就乙個受到「五四」現代文明薰陶的現代人而言,產生這樣的困惑絲毫也不足為奇:
自我的價值為什麼一定要在自我毀滅中去實現呢?個體的獨立意義究竟在**?
以致於詩人還這樣的窮追不捨:「是誰制的蠟──給你軀體?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
」這似乎暗示給我們,個體的命運又決定於某種外來的力量?那麼,**不就是某種悲劇性的被迫行為麼?可見,在現代意識的哺育下,詩人的困惑是深刻的,前無古人的。
對紅燭悲劇性命運的疑慮也是詩人不曾直接融入自我的現實原因。嚴謹審慎的聞一多從不會不經理性的思考而輕率地將他物呼為同類。
當然,人畢竟生活在「文化」之中,民族文化既然是中國詩人的胎教,也將在實際創作中影響著他們的思想感情,部分地決定著思考的方向,於是,聞一多在思考中認可了蠟炬**的現實「原是要『燒』出你的光來──/這正是自然底方法。」儘管這樣的解釋過分簡略了些。
困惑既然暫時得到了解決,於是詩人似乎為熊熊燃燒的紅燭所感奮、所啟示,從中也看到了自身的形象。「燒罷!燒罷!
/燒破世人底夢,/燒沸世人底血──/也救出他們的靈魂,/也搗破他們的監獄!」這又屬於聞一多式的現代認同方式:
在以物明志的時候,他的自我情緒仍然格外強盛,於是「物」的內涵也相應地發生了改變,燃燒的「紅燭」不再是單純的自我奉獻的象徵,不是有情人的幽長的情愫,它是力量、是英雄、是時代的吶喊。
所以說,從「離」到「即」,或者說從當代文化的體驗到古典文化的憧憬,聞一多的心靈世界都是複雜的,當他執著於當代文化的生存感受時,傳統文化的光芒不時召喚著他;當他選擇著傳統文化的理想時,當代文化的品格又照樣顯示著自己的力量。
《死水聞一多,聞一多《死水》原文
結構上 死水 五節,每一節均是四句,每一句又都是九個字,這樣也形成了詩歌的 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 即所謂的 建築美 第五節屬於 委婉含蓄 第1節,總寫這溝凝滯的死水。風吹不動,腐爛呆滯,沒有一點兒活力和生氣,已是它的特徵。爽性讓它徹底爛掉,使醜惡更加昭彰。第2節,直承第1詩節的3 4句,主要從色彩 光...
聞一多的著作有哪些,聞一多的著作有哪些
聞一多 死水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不如多仍些破銅爛鐵,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鐵罐上鏽出幾瓣桃花 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黴菌給他蒸出些雲霞。讓死水酵出一溝綠酒,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聲變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麼一溝絕望的死水,也就誇得上幾分鮮明。如果青...
聞一多主張詩的什麼,聞一多主張詩的什麼
在建立格律體時,聞一多提出了具體的主張,就是著名的 三美 詩的實力不獨包括著 的美,繪畫的美,並且還有建築的美。聞一多在 詩的格律 中提出了著名的 三美 主張,即 美 繪畫美 建築美 3,簡述聞一多的 三美 主張。聞一多的詩歌理論的核心是講究詩的 三美 美 繪畫美 建築美。美 主要指音節和韻腳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