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葡萄分布在哪裡

2021-03-03 20:26:58 字數 6132 閱讀 6664

1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葡萄:基本檔案:學名:vitisvinifera;

別名:草龍珠、蒲桃、山葫蘆。

科屬:葡萄科、葡萄屬。

原產與分布:葡萄原產於歐洲、西亞和北非一帶。在我國長江流域以北各地均有栽培,主要產於新疆、甘肅、陝西、山西、河北、山東等地。

生活習性:喜陽光,耐乾旱,的生長對土壤的適應性強,耐瘠、也較耐鹽鹼。極易繁殖。

葡萄分布在**

2樓:猴子

根據多年調查研究,按照生態條件的不同,可將我國葡萄栽培區歸納劃分為以下幾個:

(一)東北、西北冷涼氣候葡萄栽培區該區 主要包括瀋陽以北、內蒙古、新疆北部山區。該區冬季氣候嚴寒,尤其是吉林、黑龍江一帶,冬季絕對最低溫常在-30--40℃,>10℃活動積溫僅為2000--2500℃。積溫不足是該區發展葡萄生產的主要障礙。

這一地區葡萄露地栽培主要以抗寒性強的早熟和早中熟品種為主,同時要注意苗木應採用抗寒砧木山葡萄或貝達。在城市和工礦區附近可發展部分以歐亞種早熟品種為主的設施栽培。同時,該區內的吉林、黑龍江和遼寧北部地區也是我國以山葡萄為主栽品種的特殊栽培區,根據不同地區葡萄酒釀造業的發展情況,可積極發展山葡萄中一些優良的兩性花品種,如雙慶、雙優、公釀l號、公釀2號、雙錦及長白山5號、左山1號、左山1號、通化1號等山葡萄優良品系。

(二)華北及環渤海灣葡萄栽培區 該區主要包括京、津地區和河北中北部、遼東半島及山東北部環渤海灣地區。這一地區葡萄栽培歷史悠久,是當前我國葡萄和葡萄酒生產的中心地區,鮮食葡萄、釀造葡萄及葡萄酒產量均在全國佔有重要的地位。

該區氣溫適中,>10℃年活動積溫為3500-4500℃,無霜期180天以上,年降雨量500-800公釐,夏季氣溫不高,有利於色素和芳香物質的生成,加之該地區交通發達、科技基礎雄厚、市場流通優勢明顯,今後將仍然是我國優質葡萄和葡萄酒發展的重點地區。為了保持該區在發展葡萄、葡萄酒生產上的優勢,當前在葡萄品種的選擇上要重點發展歐亞種優良品種,重視提高葡萄和葡萄酒質量,並創造條件與國際市場接軌,發展適合旅遊、外貿需要的鮮食品種及高檔釀造品種,使這一地區葡萄栽培水平盡快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三)西北及黃土高原葡萄栽培區 西北及西北東部、華北西部黃土高原地區是我國葡萄栽培歷史最為悠久的地區和傳統的優質葡萄生產區,同時也是目前全國葡萄栽培面積最大的地區。

該區日照充足,氣候溫和,年活動積溫量高,日溫差大、降雨量少,自然條件適宜發展優質葡萄生產,是我國今後優質葡萄、葡萄酒的重點發展地區。 該區根據氣候的不同可劃分為:新疆、甘肅西部製乾葡萄發展區和西北東部、華北西部黃土高原鮮食、釀造葡萄發展區兩大部分。

新疆地區(吐魯番、鄯善)和甘肅(敦煌地區)是我國主要的葡萄乾生產基地,除應繼續大力抓好原有製乾品種無核白的發展外,還應積極發展新的優質製乾品種和高檔歐亞種鮮食葡萄品種,如木納格、紅義大利、紅地球等。

華北西部和西北東部的晉、陝、寧、甘黃土高原地區,不僅日照充足,降雨較少,而且土層深厚,特別適於發展優質葡萄生產。在當前國家重點開發中西部地區的新形勢下,這一地區各級**應充分利用這一自然優勢,合理規劃,大力發展優質葡萄和葡萄酒生產,在品種選擇上要以歐亞種優良品種為主栽品種,同時要積極規劃發展葡萄酒生產,使該區盡快成為我國頗具規模的優質葡萄、葡萄酒生產基地。

西北地區東南部和華北地區南部(包括部分黃河故道地區)氣溫較高,而且7-9月雨量較多,對葡萄生產和品質的提高有一定的影響,在品種的選擇上要注意選用抗病性強、成熟期能避開陰雨的歐亞種品種,同時還可因地制宜地發展部分抗病、耐濕、品質優良的歐美雜交種鮮食品種和制汁品種。

(四)秦嶺、淮河以南**帶葡萄栽培區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氣溫較高,年降雨量大(800-1500公釐),且常集中在7-9月,自然條件對葡萄的生 長和品質形成都有一定的影響,以往被認為是不適宜葡萄發展的地區。

近10餘年來,隨著新品種選育和引種工作的加強以及科學技術普及,較耐濕熱的巨峰系品種在南方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上海市、浙江金華、福建福州和福安、湖南衡陽和懷化、四川成都和廣元等地發展巨峰系品種都獲得了良好的效果,並已形成我國乙個新的巨峰系品種生產區。今後該區鮮食品種的引種仍應以優良的抗濕、抗病的巨峰系品種為主,如京亞、京優、申秀、藤捻、夕陽紅等。上海、浙江、福建等省市近年來開展的避雨栽培研究表明,在人工簡易設施避雨條件下,乍娜、玫瑰香等歐亞種品種也能正常結果。

這為我國高溫多雨的南方地區發展優質的歐亞種葡萄栽培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

(五)雲貴高原及川西部分高海拔葡萄栽培區 雲貴高原及川西高原及金沙江沿岸河谷地區地形複雜,小氣候多樣,其中一些地方日照充足、熱量充沛、日溫差大,降雨量較少而且多為陣雨,雲霧少,年日照在2000小時以上,適合發展葡萄。

我國葡萄種植的分布在**?

3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葡萄在我國分布廣泛。北起東北,南抵廣東,東自台灣,西至新疆,幾乎到處都有葡萄種植,不同的只是面積、產量的差異而已。就全國而言,大量栽培的主要有:

新疆、山東、河南、河北、遼寧、安徽、北京、山西、浙江等,其產量均在10萬擔以上(表2-6)。

表2-62023年我國主要省區葡萄生產情況

從表2-6可以看出,以上八個省、市、自治區的葡萄產量為652.85萬擔,約佔全國總產量90.32%。

其中,新疆佔全國41.39%,居全國之首位。其次,是山東、河北,分別佔全國總產量的21.

94%和7.14%。我國葡萄生產按各地的自然條件和生產特點,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產區:

1.渤海灣產區。主要包括遼南、冀東北、天津、北京和山東半島等地。

本區特點是,氣候溫和,雨量適中,生長期200-240天。在葡萄生長期內,氣溫較高,熱量充足,極有利於葡萄生長發育。冬季氣溫絕對最低溫度為-9.

5-22℃,葡萄可簡易防寒越冬。葡萄除栽培於平地外,多數栽種於丘陵、低山的山坡梯地上,排水良好,土壤種類多樣,多為砂土、石質壤土、粗砂土等。但本區栽培葡萄歷史較長,群眾有豐富的經驗。

無論是薄土的山地,還是濱海鹽鹼灘地都能獲得高產。著名的山地葡萄產區有:山東平度縣大澤山,河北昌黎縣的鳳凰山等。

栽培的主要品種有:龍眼、玫瑰香、牛奶等。

2.黃淮平原產區。主要包括河南、河北大部,蘇北、皖北、魯西南等地區,葡萄栽培面積、產量分別佔全國30%和27.

3%,為全國第二大產區。本區特點是,雨量適中,熱量充足,無霜期長180-260天。冬季氣溫不甚低,絕對最低氣溫為-15℃,一般不經埋土可過冬。

葡萄多栽於平原地區,以黃河故道最為集中,地勢平坦,多為沙土及粉砂土。因此,葡萄生產的發展,具有防風固沙的作用。本區葡萄栽培歷史雖較短,但是,栽種經驗豐富,葡萄產量高,品質好,主要品種以玫瑰香、加利釀居多。

3.黃土高原產區。主要包括山西、陝西省的關中、陝北、甘肅的隴東和隴中、寧夏南部山區和青海省的東部。

本區為我國重要葡萄產區,產量佔全國4%左右,以生產龍眼葡萄為主,絕大部分地區為黃土或黃土沖積物所覆蓋。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土地資源豐富,無霜期150-190天,年降雨量300-500公釐,有效積溫為3000-3500℃,能滿足晚熟品種生長,有利於發展葡萄生產。本區栽培葡萄的歷史已有數百年之久,技術素養較高,是全國著名的旱地葡萄栽培區。

4.甘新產區。主要包括新疆全部及甘肅中、北部。

本區深居內陸,大部屬乾旱荒漠氣候,光熱資源豐富,≥10℃有效積溫2600-4300℃,晴天多,輻射強,日照時數長(2600-3400時),生長期氣溫日較差大,極有利於葡萄糖分積累,糖分含量高。不利的因素是,氣候乾旱,年降雨量少,一般為100-250公釐,乾燥度在2.5-4.

0,不能滿足葡萄生長需要。而本區的另一有利條件是,高山上分布(覆蓋)著現代冰川和永久積雪,是一座天然的「固體水庫」,常年為葡萄灌溉提供了可靠水源,以保證葡萄生產高產、穩產。本區葡萄栽種歷史長達兩千年之久,現有面積約佔全國36.

2%,產量佔全國46.9%,是全國最大的葡萄產區。以栽種無核白葡萄為主,可供烘乾之用。

5.東北—內蒙古產區。主要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北部及內蒙古東部地區,是我國葡萄生產的新產區。

葡萄栽種面積、產量分別佔全國4.1%和1.1%。

在葡萄生長季節內熱量較少,生長期較短,一般為100-150天,初霜早;冬季氣溫也低,絕對最低溫為-30—-40℃,所以,葡萄越冬必須覆蓋厚土。由於氣候條件較差,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區葡萄生產的發展。

6.南方產區。主要分布於秦嶺—淮河一線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廣大地區,包括廣東、廣西、福建、台灣、浙江、貴州、雲南、四川、上海及蘇南,皖南和陝南等地區。

這一產區地域廣闊,但現有葡萄產量只有33.9萬擔,僅佔全國9.1%,這與自然條件有密切關係。

本區雖然氣溫高,熱量足,但因雨量過多,濕度過大,日照不足,因而不利於葡萄的開花結果。加上病害多,所以,只能選擇地勢較高的區域性地區,栽培耐濕能力較強的歐美雜交葡萄,故葡萄園呈星狀分布狀態。目前,全區以安徽、浙江為集中,其產量分別佔全區總產46.

6%和32.7%。

葡萄種植地區分布在中國什麼地方

4樓:翰林學庫

全國七個主要的葡萄

栽培區分布:

1、東北中北部葡萄栽培區包括吉林、黑龍江2省,栽培面積和產量約佔全國總量的3.o%和2.4%。

屬於寒冷半濕潤氣候區,要採用抗寒砧木栽培,冬季枝蔓下架埋土防寒,較適宜發展特早玫瑰、紫玉、紫珍香、京亞、乍娜、鳳凰51、京秀、奧古斯特、87―1、碧香無核等早、中熟葡萄品種,以及巨玫瑰、藤稔、香紅、香悅、巨峰等中晚熟葡萄品種。

2、西北部葡萄栽培區包括新疆、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五省(區),栽培面積和產量約佔全國總量的27.4%和24.19%。

屬乾旱和半乾旱氣候區,主要靠河水、雪水灌溉栽培葡萄。新疆是我國葡萄生產第一大省(區),栽培面積和產量約佔全國總量的22.3%和21.

19%。屬於乾旱和半乾旱氣候區,主要品種是製乾葡萄無核白(佔80%),還有無核白雞心、蜜麗莎無核、黎明無核、裡扎馬特、紅提、秋黑、紅高等鮮食葡萄和赤霞珠、品麗珠、梅鹿特、黑比諾、霞多麗、雷司令、貴人香等釀酒葡萄,鄯善縣和吐魯番縣的葡萄釀酒業發展迅速。南疆產區包括和田、喀什、阿克蘇、阿圖什等地區,主栽品種有和田紅、紅堤、秋黑、紅高、聖誕玫瑰、義大利等。

北疆產區包括石河子、奎屯、烏蘇、精河、烏魯木齊、昌吉、克拉瑪依及伊犁地區,適宜發展早、中熟品種,鮮食葡萄有喀什喀爾、香葡萄、玫瑰香、粉紅太妃、裡扎馬特、巨峰等,釀酒葡萄有味霞赤、品麗珠、梅鹿特、黑比諾、貴人香、雷司令、霞多麗等。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四省(區)的葡萄栽培面積和產量約佔全國總量的5.01%和2.

2%,除隴東高原和隴南地區有溫帶到**帶氣候特點外,其他地區的葡萄栽培均採用抗寒砧木,冬季需要埋土防寒,主要品種有乍娜、裡扎馬特、京超、紅提、巨峰、龍眼、馬奶、無核白、瑞必爾、無核白雞心、寶石無核等鮮食葡萄和貴人香、雷司令、黑比諾、法國蘭、佳里釀等釀酒葡萄。

3、黃土高原葡萄栽培區包括山西、陝西兩省,栽培面積和產量約佔全國總量的6.5%和4.0%,除漢中地區屬**帶濕潤區外,大部分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少數地區屬半乾旱地區。

以鮮食葡萄為主,主要品種有巨峰、藤稔、乍娜、裡扎馬特、粉紅太妃、玫瑰香、無核白雞心、紅提、黑大粒、紅高、香悅、巨玫瑰、夕陽紅、紅義大利、瑞必爾等。

4、環渤海灣葡萄栽培區包括遼寧省的瀋陽、鞍山、營口、大連、錦州、葫蘆島地區,河北省的張家口、唐山、秦皇島、滄州、廊坊、石家莊地區,山東省的煙台、青島地區,北京市的延慶、通州、順義、大興區和天津市的漢沽區,是我國最大的葡萄產區,栽培面積和產量約佔全國總量的36.2%和44.0%。

主要品種有龍眼、玫瑰香、巨峰、紅提、秋黑、牛奶、裡扎馬特、京亞、康太、紫珍香、香悅、巨玫瑰、夕陽紅、奧古斯特、玫瑰香、特早玫瑰、乍娜、義大利、紅提、無核白雞心、87―1、鳳凰51、普列文玫瑰等。山東張裕葡萄酒公司生產的乾紅、幹白葡萄酒馳名中外。天津王朝葡萄酒廠也在薊縣山區栽培了赤霞珠、品麗珠、貴人香等釀酒葡萄。

5、黃河固道葡萄栽培區包括河南、山東省魯西南地區、江蘇北部和安微北部,栽培面積產量約佔全國總量的10.9%和12.6%。

除河南南陽盆地屬**帶濕潤區外,均屬暖溫帶半濕潤區.主要鮮食葡萄品種有紅提、秋黑、瑞必爾、黑大粒等,制汁葡萄品種有康可、鄭25號、康拜里爾等,釀酒葡萄品種有佳裡釀、白羽、赤霞珠、貴人香等。

6、南方葡萄栽培區包括安微、江蘇、浙江、上海、重慶、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市)的大部分地區,栽培面積和產量約佔全國總量的11.0%和和9.5%。

為**帶、熱帶濕潤區,主要品種有巨峰、藤稔、先鋒、康太、京超、紅瑞寶、吉香、希姆勞德、黃義大利、聖誕玫瑰、瑞必爾、黑大粒、美人指、潘諾尼亞、乍娜、8611等。

7、雲、貴、川高原葡萄栽培區包括雲南省的昆明、楚雄、大理、玉溪、曲靖、紅河州等地區,貴州的西北河谷地區,四川省西部馬爾康以南、雅江、小金、茂縣、裡縣和巴塘等西部高原河谷地區,栽培面積和產量約佔全國總量的5.o%和3.4%。

主要鮮食葡萄品種有鳳凰51、乍娜、無核白雞心、玫瑰香、巨峰等,釀酒葡萄品種有梅鹿特、赤霞珠、霞多麗、白玉霓等。

白樺分布在哪些地方,白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林中亭亭玉立的白樺樹,除去碧葉之外,通體粉白如霜,有的還透著淡淡的紅暈,在微風吹拂下,枝葉輕搖,十分可愛。真彷彿是一位秀麗 端莊的白衣少女。白樺是一種落葉喬木,最高的可達二十幾公尺,胸徑1公尺有餘。其樹幹之所以美麗,是因為上面纏著白堊色的樹皮,如果你用小刀在樹幹上劃一下,就能一層一層地把樹皮剝下來,...

中國的煤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中國的火山分布在哪些地方

煤的作用非常廣泛,被稱為 工業的糧食 是冶金 化工 交通運輸和電氣工業等部門的重要原料和動力資源。我國是世界上煤炭儲量大的國家之一,已探明的儲量達6000多億噸,至少可以開採1000年。我國煤田分布很廣,主要集中在華北,約佔全國總儲量的60 特別是山西,一向有 煤海 之稱。全省2 3以上的縣都有煤田...

我國杜仲分布在哪些地方

我國現存杜仲為地質史上殘留下來的孑遺植物,國家已把杜仲作為珍稀樹種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杜仲在我國的自然分布區域,大體上在秦嶺 黃河以南,五嶺以北,黃海以西,雲貴高原以東,其間基本上是長江中下游流域。從分布的區域看,北自陝西 山西 甘肅,南至福建 廣東 廣西,東達浙江,西抵四川 雲南,中經安徽 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