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渠是誰修的?靈渠是哪個朝代修建的

2025-04-19 16:10:25 字數 3817 閱讀 6043

1樓:李一冰老師

秦始皇。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吞併六國、平定中原後,立即派迅握出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接著,又揮師五十萬南下,平定「百越。

為儘速征服嶺南,秦始皇下令開鑿靈渠。

此項艱鉅的任務,交由監察御史史祿和3位石匠擔綱。古人感佩於史祿開鑿靈渠居功至偉,稱讚他「咫尺江山分楚越,使君才氣卷波瀾。」興安縣也留下了為紀念3位石匠而留下的「三將軍墓」。

歷3年艱辛,這條體現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科學技術偉大成就的人工運河,終於鑿成通航。其後,漢代馬援。

唐代李渤、魚孟威又繼續主持修築靈渠。碧昌山靈渠南渠岸邊的四賢祠內,至今還供奉著史祿和他們的塑像。靈渠在向世人展示著中華民族。

不畏艱險、刻苦耐勞精神的同時,也展示著中華民族豐富的智慧和無窮的創造力。

2樓:幸運的我是魔鬼

靈渠是史祿修的。

史祿構建靈渠,是創造,是發明,是中華民族一段古老的文明。靈渠是世界上最早的船閘式運河,能翻嶺,能爬坡,把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連線了起來,把中原和嶺南謹簡帶連線了起來,在水利建築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華章。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為了統一南方百越各部,發動了"秦攻百越之戰",命尉屠睢率大軍50萬分5路向百越進軍。當部隊進入湖南、廣西交界的地段時,陸路坎坷崎嶇,水路湘漓又不連線,給部隊行軍作戰、糧餉補給帶來一系列困難。秦始皇遂「使監祿鑿靈渠運糧」,以使深入百越。

3樓:風劉才子愛生活

李渤。唐寶曆元年(825年),渠道崩壞,舟不能通。桂管觀察使李渤下令壘石建成犁鏵形的攔河壩,即大、小天平,使河水分流進入南,北渠道。

並在南,北渠道上設定壅高水位以利通航讓汪的建築物陡門。秦監御史祿鑿渠時靈渠的工程設施,只能從通航的可能性來判斷攔河壩的存在,經過李渤的改建,才有了關於攔河壩和陡門的記載。

靈渠是哪個朝代修建的

4樓:刺客聊社會

靈渠是秦朝修建的。

靈渠是秦朝修建的,秦始皇三十三年(西元前214年橋螞畝),靈渠鑿成,秦始皇迅速統一嶺南。靈渠的鑿通物老,運河連線了湘江和灕江,打通了南北水道,為秦朝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保障。靈渠連線長江和珠江,形成了貫穿華東和華南的水運網路。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位於廣西壯族敏森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於西元前214年鑿成通航。靈渠有文物古蹟:

四賢祠、飛來石、三將軍墓、萬里橋、滄浪橋、接龍橋、粟家橋、三里橋。

靈渠的鑿通,溝通了湘江、灕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為秦王朝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大批糧草經水路運往嶺南,有了充足的物資**。西元前214年,即靈渠鑿成通航的當年,秦兵就攻克嶺南,隨即設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將嶺南正式納入秦王朝的版圖。

靈渠聯接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構成了遍佈華東華南的水運網。自秦以來,對鞏固國家的統一,加強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來,都起到了積極作用。靈渠雖經歷代修整,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靈渠是哪個朝代修建的

5樓:漢匠文化

建成於秦始皇三十三年(西元前二一四年)。它與都江堰、鄭國渠並稱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它不僅是我國、而且也是世界最古老的運河之一。

靈渠又稱湘桂運河,也稱興安運河,秦鑿渠。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

靈渠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於西元前214年鑿成團清彎通航,距今已2217年,仍然發揮著功用。靈渠工程主體包括鏵堤、南北正凳渠塌悶、秦堤、陡門等,完整精巧,設計巧妙,通三江、貫五嶺,溝通南北水路運輸,與長城南北呼應,同為世界奇觀。

六王畢,四海一」。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吞併六國、平定中原後,立即派出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接著,又揮師五十萬南下,平定「百越」。為儘速征服嶺南,秦始皇下令開鑿靈渠。

此項艱鉅的任務,交由監察御史史祿和3位石匠擔綱。古人感佩於史祿開鑿靈渠居功至偉,稱讚他「咫尺江山分楚越,使君才氣卷波瀾。」興安縣也留下了為紀念3位石匠而留下的「三將軍墓」。

靈渠是哪個朝代修建的

6樓:abc生活攻略

秦合併六國(漢、趙、魏、楚、燕、齊)後,秦始皇為開闢嶺南,統一中國,秦始皇二十六年(西元前221年),命屠綏為首。 50萬點軍5軍南要征服白越,各軍要佔領武陵的一處大關,而佔領湘桂交界山口的就是其散碰中一軍。 起初受到當地族群的抵制,三年內士兵不跡搏能進入,軍餉也難以轉移。

秦始皇二十八年(西元前219年),秦始皇命御史掌管軍需**。 秦始皇三十三年(西元前214年),鑿陵運河,秦始皇迅速統一嶺南。

衝州談 靈運河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於西元前214年通航。 靈渠自東向西,連線興安縣東部的陽陽河(向南流向的湘江的源頭)和興安縣西部的大容河( 灕江的源頭,自北向南流)。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

它是古運河之一,有「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可見,靈渠始建於秦朝。

靈渠是哪個朝代修建的

7樓:社會熱點關注

建成於秦始皇三十三年(西元前二一四年)。

靈渠由鏵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洩水天平和陡門組成,設計科學,建築精巧,鏵嘴將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灕江,七分水向北匯入湘江,溝通了長江、珠江兩大水系,成為秦代以來中原與嶺南的交通樞紐,為秦始皇統一中國起了重要作用。

南北跡喊脊渠。

靈渠南渠是一條利用原有天然小河道修整相連而成的人工運河,長公里,繞山蜿蜒,為湘江入漓的主航道。其與湘江故道間有秦堤,長公里,用青石砌築,可防南渠水迴流到湘江,也可攔阻湘江洪水滲物衝擊南渠。

靈渠北渠是為解決通航問題而建造的。大小天平隔斷湘江,船隻無法通行,於是開鑿了與湘江故道平行的北渠。因為渠道只有4公里,而且水位落差大、流速快,所姿滲以建造成三個「s」形大彎,讓渠水迂迴地流入湘江。

靈渠是幹什麼用的

8樓:

靈渠是幹磨和什麼用的:親 ~靈渠作用是維持秦國的商政,讓秦國避免內部消耗,有力量對抗外部環境的靈渠維持了秦國的商政,讓秦國避免內部消耗,有力量對抗外部環境。幫助秦始皇統一嶺南,從此將嶺南納入中華版圖。

靈渠又稱零渠、森遊稿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因開鑿於秦始皇在位時期,又稱秦鑿渠。位於今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於西元前214年鑿成此孝通航,距今已有2200多年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

中國靈渠是什麼時候修建的?

9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靈渠,又稱湘桂運河,或興安運河,秦朝時期開鑿的渠道。靈渠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建成於秦始皇三十三年(西元前二一四年)。

它與都江堰、鄭國渠並稱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靈渠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

靈渠全長37公里,主要組成部分有鏵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洩水天平和陡門。靈渠設計科學,建造精巧。鏵嘴把湘江水分為三七流,其中三分向南流入灕江,七分水向北匯入湘江,並且溝通了長江、珠江兩大水系。

靈渠自開挖成功,至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在清代以前的漫長歲月中,它對於中原與嶺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對維護中國的統一,鞏固祖國的邊防,也有不可磨滅的功績。對於靈渠在古代水利史上的成就,到現在仍綻放著燦爛的光彩,為後人所欽佩和自豪。

在興安縣,有一句諺語叫:「興安高萬丈,水往兩頭流。」這句話非常形象地概括了興安地形和水系特點。

作為世界最早的人工運河,靈渠曾經導引過無數南來北往的舟船,也曾有過無限的風光。更重要的是,靈渠能夠灌溉土地,濟世濟人,澤及天下達兩千多年而不怠,在無數人的心裡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靈渠是哪個年代修建的,誰在古代修建靈渠

築訊中國提醒 於西元前214年鑿成通航。誰在古代修建靈渠?史祿在古代修建靈渠。靈渠,古稱秦鑿渠 零渠 陡河 興安運河 湘桂運河,由史祿修建而成。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靈渠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於西元前214年鑿成通航。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

鹿柴是誰寫的,什麼朝代,鹿柴是哪個朝代

鹿柴是唐代詩人王維後期的山水詩代表作 五絕組詩 輞川集 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鹿柴 zh i寨 是輞川的地名。詩裡描繪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第一句 空山不見人 先正面描寫空山的杳無人跡。王維似乎特別喜歡用 空山 這個詞語,但在不同的詩裡,它所表現的境界卻有區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

今北海公園最早修建於哪個朝代,北海公園是什麼時候建成的?

今北海公園最早修建於遼代。它有1000年的歷史,北海公園在遼,金,元,明,清時期都存在。現在大多數建築都是在清朝乾隆年間建造的,這裡曾經是許多朝代的皇家園林,包括中國的金,元,明,清。北海公園現在是中國最好的古典園林之一,今天有人工山,亭台,大廳,寺廟和有蓋走廊,夏季,北海公園是遠離炎熱的理想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