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手機使用者
鹿柴是唐代詩人王維後期的山水詩代表作——五絕組詩《輞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鹿柴(zhài寨),是輞川的地名。
詩裡描繪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第一句「空山不見人」,先正面描寫空山的杳無人跡。王維似乎特別喜歡用「空山」這個詞語,但在不同的詩裡,它所表現的境界卻有區別。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山居秋暝》),側重於表現雨後秋山的空明潔淨;「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側重於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而「空山不見人」,則側重於表現山的空寂清泠。由於杳無人跡,這並不真空的山在詩人的感覺中竟顯得空廓虛無,宛如太古之境了。「不見人」,把「空山」的意蘊具體化了。
如果唯讀第一句,也許會覺得它比較平常,但在「空山不見人」之後緊接「但聞人語響」,卻境界頓出。「但聞」二字頗可玩味。通常情況下,寂靜的空山儘管「不見人」,卻非一片靜默死寂。
啾啾鳥語,唧唧蟲鳴,瑟瑟風聲,潺潺水響,相互交織,大自然的聲音其實是非常豐富多彩的。然而,現在這一切都杳無聲息,只是偶而傳來一陣人語聲,卻看不到人影(由於山深林密)。這「人語響」,似乎是破「寂」的,實際上是以區域性的、暫時的「響」反襯出全域性的、長久的空寂。
空谷傳音,愈見空谷之空;空山人語,愈見空山之寂。人語響過,空山復歸於萬籟俱寂的境界;而且由於剛才那一陣人語響,這時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寫空山傳語進而描寫深林返照,由聲而色。深林,本來就幽暗,林間樹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見陽光。寂靜與幽暗,雖分別訴之於聽覺與視覺,但它們在人們總的印象中,卻常屬於一類,因此幽與靜往往連類而及。
按照常情,寫深林的幽暗,應該著力描繪它不見陽光,這兩句卻特意寫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猛然一看,會覺得這一抹斜暉,給幽暗的深林帶來一線光亮,給林間青苔帶來一絲暖意,或者說給整個深林帶來一點生意。但細加體味,就會感到,無論就作者的主觀意圖或作品的客觀效果來看,都恰與此相反。
一味的幽暗有時反倒使人不覺其幽暗,而當一抹餘暉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駁駁的樹影照映在樹下的青苔上時,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無邊的幽暗所構成的強烈對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特別是這「返景」,不僅微弱,而且短暫,一抹餘暉轉瞬逝去之後,接踵而來的便是漫長的幽暗。如果說,一二句是以有聲反襯空寂;那麼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襯幽暗。
整首詩就象是在絕大部分用冷色的畫面上摻進了一點暖色,結果反而使冷色給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靜美和壯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態的美的兩種型別,其間本無軒輕之分。但靜而近於空無,幽而略帶冷寂,則多少表現了作者美學趣味中不健康的一面。同樣寫到「空山」,同樣側重於表現靜美,《山居秋暝》色調明朗,在幽靜的基調上浮動著安恬的氣息,蘊含著活潑的生機;《鳥鳴澗》雖極寫春山的靜謐,但整個意境並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輝、桂花的芬芳、山鳥的啼鳴,都帶有春的氣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則不免帶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儘管還不至於幽森枯寂。
王維是詩人、畫家兼**家。這首詩正體現出詩、畫、樂的結合。無聲的靜寂、無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於覺察;但有聲的靜寂,有光的幽暗,則較少為人所注意。
詩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畫家、**家對色彩、聲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語響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剎那間所顯示的特有的幽靜境界。而這種敏感,又和他對大自然的細緻觀察、潛心默會分不開。
2樓:胡新傑
《鹿柴》是王維山水詩中的重要代表作,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中空靈境界的追求和喜愛,這也是他隱居輞川中的樂趣之一。
3樓:
《鹿柴》是王維山水詩中的重要代表作
鹿柴是哪個朝代
4樓:我這風景獨好
《鹿柴》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山水詩中的代表作之一,是他隱居輞川時的作品。
王維是唐代的
〈鹿柴〉王維作者朝代丶原文丶和翻譯?
5樓:匿名使用者
朝代:唐朝
原文: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翻譯:山中空空蕩蕩不見人影,
只聽得喧嘩的人語聲響。
夕陽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著昏黃的微光。
6樓:白狗鞦韆墜
唐 王維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作者簡介]
王維,字摩詰,生於公元701年,卒於公元761年(另一種說法認為王維生於699年,卒於759年,據考證,前一種說法為是),山西祈縣人。
盛唐詩壇上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鼎足而立的大詩人。後代研究王維的學者亦稱其為"詩佛"。這種稱謂除了有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之外,也表達了後人對王維在唐化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富於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 中進士第,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
後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
二十四年 (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而日趨黑暗的轉折點。
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在《寄荊州張丞相》中說:「方將與農圃,藝植老丘園。」表示了歸隱之意。
但他並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後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公升遷。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
於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他原信奉佛教,此時隨著思想日趨消極,其佛教信仰也日益發展。他青年時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後一度家於終南山,後又得宋之問藍田輞川別業,遂與好友裴迪優遊其中,賦詩相酬為樂。
天寶十五載(756)安史亂軍陷長安,玄宗入蜀,王維為叛軍所獲。兩京收復後,受偽職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懷念唐室的《凝碧池》詩為肅宗嘉許,且其弟王縉官位已高,請削官為兄贖罪,故僅降職為太子中允,後復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
王維詩現存不滿 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創作特色的是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王維的大多數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閒居生活中閒逸蕭散的情趣。
詩人特別喜歡表現靜謐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氣象蕭索,或幽寂冷清,表現了對現實漠不關心甚至禪學寂滅的思想情緒。王維從中年以後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尋求寄託,他自稱「一悟寂為樂,此生閒有餘」(《飯覆釜山僧》)。這種心情充分反映於他的詩歌創作之中。
過去時代不少人推崇王維此類詩歌,一方面固然由於它們具有頗高的藝術技巧,一方面也由於對其中體現的閒情逸致和消極思想產生共鳴。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王維不但有卓越的文學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畫家,還擅長**。深湛的藝術養,對於自然的愛好和長期山林生活的經歷,使他對自然美具有敏銳獨特而細緻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筆下的山水景物特別富有神韻,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現出深長悠遠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詩取景狀物,極有畫意,色彩映襯鮮明而優美,寫景動靜結合,尤善於細緻地表現自然界的光色和音響變化。
王維的寫景詩篇,常用五律和五絕的形式,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較為舒緩,用以表現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適的心情,尤為相宜。王維描繪自然風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詩壇獨樹一幟,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寫作山水詩的傳統,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乙個高峰,因而在中國詩歌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
[註釋]
鹿柴(zhài):輞川的乙個風景區。輞川在今陝西省藍田縣,是王維晚年隱居的地方。他在這裡經營了乙個很大的山間別墅,風景非常優美。
空山:空曠的山林。
但聞:只聽到。但,只。
返景:夕陽返照的光。景,古時同「影」,日光之影。
復:又,進而。
[譯詩]
空寂的山中,看不見人,只隱約聽到遠處有人說話的聲音;
陽光返照,光線射入林中深處,
又映照在青苔上面。
[賞析]
這是王維後期的山水詩代表作──五絕組詩《輞川集》二十首中的第五首。鹿柴(zhài寨),是輞川的地名。
詩裡描繪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第一句「空山不見人」,先正面描寫空山的杳無人跡。王維似乎特別喜歡用「空山」這個詞語,但在不同的詩裡,它所表現的境界卻有區別。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山居秋暝》),側重於表現雨後秋山的空明潔淨;「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側重於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而「空山不見人」,則側重於表現山的空寂清泠。由於杳無人跡,這並不真空的山在詩人的感覺中竟顯得空廓虛無,宛如太古之境了。「不見人」,把「空山」的意蘊具體化了。
如果唯讀第一句,也許會覺得它比較平常,但在「空山不見人」之後緊接「但聞人語響」,卻境界頓出。「但聞」二字頗可玩味。通常情況下,寂靜的空山儘管「不見人」,卻非一片靜默死寂。
啾啾鳥語,唧唧蟲鳴,瑟瑟風聲,潺潺水響,相
像《鹿柴》這樣的五字古詩30首。要寫朝代。急!!!!!!!!!!
鹿柴的柴怎麼組詞,《鹿柴》的柴是多音字嗎?
鹿柴的柴怎麼組詞 火柴 劈柴 柴門 木柴 柴火 柴公尺 柴雞 柴油 引柴 柴草 柴積 柴荊 胡柴 掉柴 稻柴 柴虒 柴望 棉柴 柴刀 焚柴 柴槱 柴都 參柴 柴薪 柴楂 臨柴 薪柴 柴祭 柴丬 柴粟 棘柴 荊柴 柴營 柴篳 柴籬 柴桑 柴護 柴炭 柴毀 柴垛 鹿柴 的 柴 是多音字嗎?是,柴讀作 c...
鹿柴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什麼派詩人誰,宋代偉大詩人誰曾讚揚他的詩
鹿柴 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田園派詩人王維。宋代偉大詩人蘇軾曾讚揚過王維的詩。王維王維,字摩詰。他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 書 畫 等,以詩名盛於開元 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 王孟 有 詩佛 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曾經評價王維的詩畫說 味摩詰之詩,詩中...
唐詩鹿柴中的柴發音是Chai還是Zhai
鹿柴中的柴,正確讀音是 zh i 鹿柴 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原文如下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釋義 幽靜的山谷裡看不見人,只聽得說話的人語聲響。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詞語註釋 但 只。返景 同 返影 太陽將落時通過雲彩反射的陽光。復 又。柴 zh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