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哪個朝代的,王安石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2021-12-16 19:24:28 字數 5179 閱讀 1047

1樓:廿春秋

王安石(2023年12月18日-2023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曆二年(2023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2023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

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2023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2023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於鍾山,追贈太傅。

紹聖元年(2023年),獲諡「文」,故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在哲學上,他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乙個新的高度。

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豐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弔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營造出乙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2樓:匿名使用者

宋朝人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人(現為撫州東鄉縣上池裡洋村),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乙個小官吏家庭。

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曆二年(1042)登楊鎮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

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鍾山,諡文。

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宋神宗時宰相。

創新法,改革舊政,世稱王荊公。文學上的主要成就在詩方面,詞作不多,但其詞能夠「一洗五代舊習」,境界醒豁。今傳《臨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好(0)不好(0) 相關問題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撫州臨川人(現為撫州東鄉縣上池裡洋村),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大詩人、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後諡號「文」。他出生在乙個小官吏家庭。

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曆二年(2023年)登楊鎮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

治平四年(2023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2023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鍾山,諡文。

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宋神宗時宰相。創新法,改革舊政,世稱王荊公。

文學上的主要成就在詩方面,詞作不多,但其詞能夠「一洗五代舊習」,境界醒豁。今傳《臨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3樓:粲蘭

王安石(1021~1086)

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人,世稱臨川先生。

慶曆二年(1042)進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王安石認為宋代社會貧困化的根源在於兼併。

因此,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趙禎的萬言書中,要求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扭轉積貧積弱的局勢,立即實現對法度的變革。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國太平的厚望寄託於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執政。由於深得神宗賞識,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次年,又公升任宰相,開始大力推行改革,進行變法。

王安石明確提出理財是宰相要抓的頭等大事,闡釋了政事和理財的關係,並認為,只有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才能解決好國家財政問題。執政以後,王安石繼續發揮了他的這一見解。在改革中,他把發展生產作為當務之急而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上。

王安石雖然強調了國家政權在改革中的領導作用,但他並不贊成國家過多地干預社會生產和經濟生活,反對搞過多的專利徵榷,提出和堅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張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導下,變法派制訂和實施了一系列新法,從農業到手工業、商業,從鄉村到城市,了廣泛的社會改革。與此同時,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派改革軍事制度,以提高軍隊的素質和戰鬥力,強化對廣大農村的控制;為培養更多的社會需要的人才,對科舉、學校教育制度也進行了改革。

變法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兩宮太后、皇親國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結合起來,共同反對變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寧七年第一次罷相。次年復拜相。

王安石復相後得不到更多支援,不能把改革繼續推行下去,於熙寧九年第二次辭去宰相職務,從此閒居江寧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勢,此前的新法都被廢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王安石在哲學思想方面,繼承和發揚了老子的一些思想,是傳統的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洪範傳》、《老子注》是他在這方面的主要著作,後者已經散佚。他的文章以論說見長,列於唐宋八大家。在詩歌方面,早年寫了不少反映社會現實的詩篇。

有集本傳世,一是《臨川先生文集》本,一是《王文公文集》本,兩本都摻有他人的著作。王安石曾封於舒、荊,死後又諡為文,故也稱為王荊公或王文公。

4樓: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

世稱臨川先生。慶曆二年(1042)進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

王安石認為宋代社會貧困化的根源在於兼併。因此,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趙禎的萬言書中,要求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扭轉積貧積弱的局勢,立即實現對法度的變革。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國太平的厚望寄託於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執政。

由於深得神宗賞識,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次年,又公升任宰相,開始大力推行改革,進行變法。王安石明確提出理財是宰相要抓的頭等大事,闡釋了政事和理財的關係,並認為,只有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才能解決好國家財政問題。執政以後,王安石繼續發揮了他的這一見解。

在改革中,他把發展生產作為當務之急而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雖然強調了國家政權在改革中的領導作用,但他並不贊成國家過多地干預社會生產和經濟生活,反對搞過多的專利徵榷,提出和堅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張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導下,變法派制訂和實施了一系列新法,從農業到手工業、商業,從鄉村到城市,了廣泛的社會改革。

與此同時,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派改革軍事制度,以提高軍隊的素質和戰鬥力,強化對廣大農村的控制;為培養更多的社會需要的人才,對科舉、學校教育制度也進行了改革。變法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兩宮太后、皇親國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結合起來,共同反對變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寧七年第一次罷相。

次年復拜相。王安石復相後得不到更多支援,不能把改革繼續推行下去,於熙寧九年第二次辭去宰相職務,從此閒居江寧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勢,此前的新法都被廢除。

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王安石在哲學思想方面,繼承和發揚了老子的一些思想,是傳統的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洪範傳》、《老子注》是他在這方面的主要著作,後者已經散佚。他的文章以論說見長,列於唐宋八大家。在詩歌方面,早年寫了不少反映社會現實的詩篇。

有集本傳世,一是《臨川先生文集》本,一是《王文公文集》本,兩本都摻有他人的著作。王安石曾封於舒、荊,死後又諡為文,故也稱為王荊公或王文公。

5樓:匿名使用者

北宋,從擔任北宋的宰相,晚年居住在先南京半山園

6樓:卯飛塵

北宋神宗時的宰相。卒於哲宗年間吧。

7樓:匿名使用者

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

8樓:

北宋 比蘇軾年齡大點 基本是同乙個時代

9樓:

北宋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10樓:h我就是我

王安石(1021~1086)

11樓:

北宋,從擔任北宋的宰相,晚年居住在先南京半山園

大師自己去查查嘛

王安石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12樓:霽雨若初

北宋。王安石(2023年12月18日-2023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曆二年(2023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

熙寧二年(2023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2023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

元祐元年(2023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於鍾山,追贈太傅。

紹聖元年(2023年),獲諡「文」,故世稱王文公。

拓展資料

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豐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弔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營造出乙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13樓:51全心全意

王安石是宋代詩人,生活於北宋年間,宋神宗時期,迎來了其事業與人生的巔峰。王安石是江西臨川人氏,從小就有著天才的光環,記憶力超群,加上後天的教育塑造,王安石實為乙個才華橫溢,天賦異稟的才子。

中文名:王安石

別 名:王介甫、王半山、王荊公

國 籍:中國(北宋)

民 族:漢族

出生地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

出生日期:2023年12月18日(辛酉年)逝世日期:2023年5月21日(丙寅年)

職 業: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

主要成就:變法圖強,收復五州,拓地二千餘、擊退交趾(越南)的入侵代表作品:《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遊褒禪山記》《臨川先生文集》

爵 位:荊國公

諡 號:文

民 系:江右民系

地 位:「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介甫

王安石既是一位大政治家,又是一位大文學家。列寧曾稱他為「中國十一世紀時的改革家」。他工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亦工,成就更在散文之上。其詞風格獨特,洗淨五代鉛華,開啟豪放派的先聲。有輯本《臨川先生歌曲》。

王安石是幹什麼的,王安石有什麼傳世

lz這你都不知道?王安石乃是天地間的奇人!才天地之靈氣,據日月之精華,千年的石猴修煉成精!曾大鬧水晶宮奪走東海龍王的鎮宮之寶 擎天一柱 後大鬧天宮,破壞王母娘娘舉辦的蟠桃私人宴會。要知道王母娘娘可不是好惹的主兒,墨跡玉皇大帝給他做主,玉帝沒能耐只要求助如來佛祖。王安石不知天高地厚竟然要與如來單挑,後...

范仲淹是哪個朝代,范仲淹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范仲淹 989 1052 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人,世稱 範文正公 唐宰相範履冰之後。北宋著名的政治家 思想家 軍事家和文學家,祖籍邠州 今陝西省彬縣 後遷居蘇州吳縣 今江蘇省吳縣 他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力主改革,屢遭奸佞誣謗,數度被貶。1052 年 皇佐四年 五月二十日病逝於徐州,終年6...

為什麼說王安石是思想家,問題 王安石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更是一位卓越的文學家,唐宋八

王安石改任三司度支判官。次年春,他到了京城開封,上萬言書。他指出,法度必須改革,以求其能 合於當世之變 他認為變法的先決條件是培養人才,因此他主張廢除科舉制度,官吏應從基層 鄉黨 選拔。其政治變法對北宋後期社會經濟具有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被列寧譽為是 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 上面都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