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孝的故事200左右,關於孝的故事

2025-04-17 19:15:15 字數 1675 閱讀 2254

關於孝的故事

1樓:乾萊資訊諮詢

1、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2、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

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

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3、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

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4、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揹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

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5、懷橘遺親。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裡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

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

陸績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嚐嚐。」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

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民間孝子故事200字

2樓:得書文化

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圖的主要內容。

首先簡單地概括一下:《二十四孝圖》出自魯迅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散文集,二十四孝圖只是其中的一篇。魯迅寫這一篇《二十四孝圖》可以理解為觀後感。

此文章從當時的兒童讀物談起,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

《二十四孝圖》真正的作者是:元代郭居敬。主要內容是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

那麼《朝花夕拾》當中的《二十四孝圖》,想表達的是什麼?

二十四孝圖》——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候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人手,作品著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

作者以激奮起筆,貫穿了辛辣的諷刺,痛斥了封建孝道的虛偽,表達了他的愛憎之情,並不是否定魯迅的觀點。的確,新中國是需要像他這樣,敢說敢做的人才,也的確很渴望乙個去打擊封建殘酷的聲音。

寫左右的寓言故事,200字左右的寓言故事。

每當朝霞與晨露交相輝映之時,鴨群留下乙隻只白淨的鴨蛋,親親熱熱地互道早安,然後一搖一擺地走出鴨舍,撲通撲通跳到河中嬉戲 每當夕陽與晚霞開始吻別的時候,鴨子們歡歡喜喜結伴歸來,互相點頭問好,和和睦睦,客客氣氣,與爭強好鬥的雞群形成強烈的反差。大公雞一連觀察了好多天,覺得鴨子這個群體十分可愛,有許多先進...

有關屈原的故事,左右,急,有關屈原的故事,200字左右,急!!!!!!!!!!!

戰國時代,稱雄的秦 楚 齊 燕 趙 韓 魏七國,爭城奪地,互相殺伐,連年不斷混戰。那時,楚國的大詩人屈原,正當青年,為楚環王的左徒官。他見百姓受到戰爭災難,十分痛心。屈原立志報國為民,勸懷王任用賢能,愛護百姓,很得懷王的信任。那時西方的秦國最強大,時常攻擊六國。因此,屈原親自到各國去聯絡,要用聯合的...

泥人張的故事左右,泥人張的故事200字左右

泥人張手藝道上的人,捏泥人的 泥人張 排第一。那天下雨,打外邊進來三個人。中間一位是稀客張五爺。可是泥人張全然沒把海張五當個人物。但是不會兒,就聽海張五那邊議論起他來。只見人家泥人張沒聽,用幾個手指飛快捏弄,隨後手一停,他把這海張五泥人往桌上 叭 地一戳,起身去櫃檯結帳。海張五在那邊朝泥人張的背影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