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教序原文和譯文
1樓:小欣教育問答
《聖教序》的原文和譯文如下:
1、《聖教序》原文。
蓋聞:二儀有像,顯覆載以含生;四時無形,潛寒暑以化物。是以,窺天鑑地,庸愚皆識其端;明陰洞陽,賢哲罕窮其數。
然而,天地苞乎陰陽而易識者,以其有像也;陰陽處乎天地而難窮者,以其無形也。故知,像顯可徵,雖愚不惑;形潛莫睹,在智猶迷。
況乎,佛道崇虛,乘幽控寂,弘濟萬品,典御十方。舉威靈而無上,抑神力而無下;大之則彌於宇宙,細之則攝於毫釐。無滅無生,歷千劫而不古;若隱若顯,運百福而長今。
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際;法流湛寂,挹之莫測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區區庸鄙,投其旨趣,能無疑惑者哉。
2、《聖教序》譯文。
聽說天地有形狀,所以顯露在外、覆蓋並且承載著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因為四季沒有形狀,所以深藏著嚴寒酷熱來化育萬物。因此觀察體驗天地的變化,即使是平凡而愚蠢的人也能知道它的一些徵兆,要通曉明白陰陽變化,即使是賢能而有智慧的人也極少有研究透它的變化規律的。
但是天地包容著陰陽變化而容易懂的原因,是因為天地有脊餘形狀,陰陽變化在天地之間而難研究透的原因,是因為陰陽變化是沒有形狀的。所以天地的形象顯露在外並能得到驗證,即使愚蠢的人也會明白;而陰陽的變化隱藏了起來沒有人能看得見,即使是聰明人仍會迷惑不解。
《聖教序》的櫻慎滾**
聖教序》又名《大唐三藏聖教序》,由唐太宗撰寫。最出名的版本是由沙門懷仁歷二十五年,從書聖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刻碑而成的《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因碑首橫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聖教序》,此碑立於唐咸亨三年(西元672年)。
聖教序》雖是集字成碑,但因懷仁功力精鑿,又是謹慎從事,終能各盡其勢,完好地再現了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特徵,「備盡八法之妙」,成為王字的乙個大寶庫。
王羲之筆法精孝桐絕,筆勢遒勁,字裡行間流露出「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的韻致,"不激不勵,風規自遠"的氣度,確是學書者難以達到的境界。
臨好《聖教序》之後能夠流暢創造行書作品嗎?
關於 臨好 聖教序 之後就能夠流暢創造行書作品嗎 這個問題,看似直接,其實問得還比較籠統,所以,難以確切。第一,就 臨好 聖教序 這一點而言就是乙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因為在書法實踐中,什麼叫 臨好 聖教序 它有沒有乙個客觀標準?應該是沒有。你臨了一年兩年,自己認為臨得不錯了,但是周圍可能有人說你臨的還...
王羲之集字聖教序一共有多少個字
1904 大唐三藏聖教序 蓋聞二儀有像。顯覆載以含生。四時無形。潛寒暑以化物。是以窺天鑑地。庸愚皆識其端。明陰洞陽。賢哲罕窮其數。然而天地苞乎陰陽。而易識者。以其有像也。陰陽處乎天地而難窮者。以其無形也。故知像顯而徵。雖愚不惑。形潛莫覩。在智猶迷。況乎佛道崇虗。乘幽控寂。弘濟萬品。典御十方。舉威靈而...
蒲松齡狼原文,蒲松齡的《狼》的原文和譯文。
狼蒲松齡狼 原文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