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是哪個朝代正式形成的立法其作用是什麼

2025-04-14 01:20:19 字數 4570 閱讀 1063

1樓:知知乎乎小林

<>農曆曆法始創於夏朝。夏朝:是中國史書好遲陵中記載的第乙個世襲制朝代。

禹傳位於子啟,改變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旦旁立開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后氏**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係,政治上有分封關係,經濟上有貢賦關係,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範圍。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在夏代,農業文明發展迅速。為適應農業生產需求,探索出農友戚事季節的規律,夏曆的農曆是在夏代編成的。

2樓:金蟾居士

農曆,是中國現行的近現代曆法,屬於陰陽合曆,也就是陰曆和陽曆的合曆,是根據月相的變租虧塌化週期,每一次月相朔望變弊圓化為乙個月,參考太陽迴歸年為一年的長度,並加入二十四節氣與設定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迴歸年相適應。農曆融合陰曆與陽曆形成為一種陰陽合曆曆法,因使用「夏正」,古時稱為夏曆。

陰陽曆,又稱「陰陽合曆」。是以月球繞地球一週為一月,再配合地球圍繞太陽一週之時數為一年。一年分十二月,大約30日,小月29日每個兩、三年增加乙個月,叫做閏月。

由於它與農業生產的緊密關係,又被稱作【農曆】。

現在所有的農曆,據說我們的祖先遠在夏代就使用了這種曆法。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夏曆。解放後還仍然叫做夏曆,1970年以後我國改稱為「農曆」。

至於「農曆」一名的由來,大概因為由於自古以農立國,所以制訂曆法必須為農業服務。

陰曆,是以月亮的乙個圓缺週期紀年的歷法。因為中國的古代人把月亮叫做 「太陰」 ,所以這種曆法就叫做 「陰曆」 。現在的人早就不記得什麼是陰曆了。

陰曆在使用中很不準確,跟地球的 「恆星年」 不合拍兒,平均每年會發生 11 天左右的誤差。

為了調整這個誤差,就在每十九年裡面加進去七個 「閏月」 。這就是 「十九年七閏」 、三年兩頭閏」 說法的**。因為在中國古代,曆法主要是為農業生產服務的,就把這種調整後的歷法叫做 「農曆」 。

空肢 農曆的出現,大約在殷商時期,誰是發明者,已不可考。所以 夏曆的說法不正確。

3樓:aa我愛我家

製作是哪個朝代形成了正式的立法,現在可以說在古希臘的一些遺留下來的儀器裡面可以看到一部,比方說哈姆拉比法典它是比較正規也是比較完轎卜全完整的一部法典,但是這部法典總的來說都是以貴族利益叢帆山為中心,所以說都是以滲中貴人和貴族們的利益為中心的一部法典。

最早制定曆法的朝代是 最早制定曆法是哪個朝代

4樓:成大文化

1、最早制定曆法的朝代是夏朝。

2、夏曆是我國最早的歷法,也是中國傳統曆法之一,又稱之為陰曆,屬於陰陽曆,平均歷月相當於乙個朔望月,這點和陰曆原則相同,因此有著陰曆的成分;另一方面設定了閏月來使平均理念為乙個迴歸年,因而又有著陽曆的成分。

我國的農曆是古代中國人根據什麼制定的歷法

5樓:慶陽劉繼東

農曆是根據月亮的執行、盈虧來確定農曆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平均天),每12或13個月為一農曆年,12個月的年份為平年,13個月的年份為閏年。

根據節氣確定閏月之所在,大月每十九年安排七個閏月,所以大約每兩三年就有乙個閏月。

6樓:網友

古人根據日月執行規律, 為了農業發展制定的。

中國農曆曆法什麼時候,誰制定的

7樓:血色黃昏的黃昏

農曆是我國傳統曆法,又有陰曆、華歷、夏曆、漢歷、國曆等名稱,是一種陰陽曆,取月相的變化週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參考太陽迴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定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迴歸年相適應,按照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登基為元年,今年是農曆開元4714丁酉雞年(公曆,我國傳統曆法比西方曆法早2697年,用西元年份+2697即是我國傳統曆法的年份。

古代典籍和甲骨文中均對農曆多有記載,大量歷史典籍記載農曆始於黃帝時代。農曆陰陽合一的歷法規則一般認為產生於商代。

晉書·歷志》中有一段文字,可以很好的概括農曆的起源:「炎帝分八節而始農功,軒轅紀三綱而闡書契,乃使羲和佔日,常儀佔月,臾區占星氣,伶倫創律呂,大撓造甲子,隸首作算數。容成綜斯六術,考定氣象,建五行,察發斂,起訊息,正閏餘,述而著之,謂之《調歷》。

是故曆法之作由來尚矣。

所謂軒轅黃帝時期創制的《調歷》便已經屬於陰陽合曆了。從出土的甲骨文和中國典籍的記載來看,現時陰陽合曆的規則不會晚於殷商時期。

殷商時期的歷法已經相當成熟,所以夏朝雖然沒有出土實物但我國典籍正史的記載是可信並值得參考的。從上古六歷到至今,中國歷史多次修訂曆法,提公升計算的精準度。這些曆法對中國文化與文明產生過重大影響,比如夏曆、(殷歷)、周曆、西漢太初曆、隋皇極曆、唐大衍曆等。

我國最早的歷法出現在哪個朝代

8樓:網友

夏代的歷法是我國最早的歷法,當時已經依據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來確定月份。儲存在《大戴禮記》中的《夏小正》,就是現存的有關「夏曆」的重要文獻,是我國最早的天文曆法著作。

9樓:暮靜雨

最早的歷法是「夏曆」,相傳是夏代。

夏曆 中國傳統曆法之一,也稱為農回。

歷、陰曆、殷答歷、古歷、舊曆等。屬於一種陰陽曆,平均歷月等於乙個朔望月,這一點與陰曆原則相同,所以有陰曆的成分;另一方面設定閏月以使平均歷年為乙個迴歸年,並設定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太陽直射點的週年運動)的變化特徵,所以又有陽曆的成分。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華人以及朝鮮半 島和越南等國家,仍使用夏曆來推算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節日。

我國從哪個朝代開始使用曆法?

10樓:網友

我國從夏朝開始使用真正意義上的歷法,主要用於指導農業生產等方面。

11樓:種花家的小公尺兔

夏朝我國就已經開始誕生曆法。「我國曆法之發生,有謂始於 堯,即以《書經·堯典》有『曆象日月星辰』之語為據。又同書《甘誓》之雲:

威侮五行,怠棄 三正。』(即 夏正、殷正、 周正)《大戴禮記》中亦有《夏小正》一篇。再 孔子常謂『行 夏之時』。

有論者據此又謂曆法始於夏。

曆法是推算年、月、日,並使其與相關天象對應的方法,是協調歷年、歷月、歷日和迴歸年、朔望月和太陽日的辦法。

主要分為陽曆、陰曆和陰陽曆三種。陽曆亦即太陽曆,其歷年為乙個迴歸年,現時國際通用的公曆(格里曆)即為太陽曆的一種,亦簡稱為陽曆;陰曆亦稱月亮歷,或稱太陰曆,其歷月是乙個朔望月,歷年為12個朔望月。

陰陽曆的平均歷年為乙個迴歸年,歷月為朔望月,因為12個朔望月與迴歸年相差太大,所以陰陽曆中設定閏月,因此這種曆法與月相相符,也與地球繞太陽週期運動相符合。曆法中包含的其他時間元素(單位)尚有:節氣、世紀和年代。

12樓:日天日地

一、我國從夏朝就開始使用。

曆法,稱之為夏曆。

二、中國在世界上是最早發明曆法的國家之一,曆法的出現對國家經濟、文化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三、漢歷,漢族的傳統曆法,中國傳統曆法之一,也被稱為"陰曆"、"農曆"、"古歷"、"黃曆"、"夏曆"和"舊曆"等。漢歷屬於陰陽曆,一方面以月球繞地球執行一週為一"月",平均月長度等於"朔望月",這一點與陰曆原則相同,所以也叫"陰曆"。

四、另一方面設定"閏月"以使每年的平均長度儘可能接近迴歸年,同時設定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的變化特徵,因此漢歷集陰、陽兩歷的特點於一身,也被稱為"陰陽曆"。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華人以及朝鮮半島和越南等國家,仍舊使用漢歷推算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節日。

13樓:睿智小寧

在我國,根據傳說,在黃帝時代就已經有了曆法,但不足為憑。帝堯時代有粗疏曆法的傳說,可能還稍有根據,據成書於春秋時代的典籍《尚書·堯典》所載,帝堯曾經組織了一批天文**到東、南、西、北四方去觀測星象,用來編制曆法、預報季節,但有關曆法的材料至今尚未發現。

14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的歷法是「夏曆」,相傳是夏代。

春秋戰國時期的《甘石星經》。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一部天文學著作。

西漢時期,西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15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的統一曆法應該是西漢武帝時期的太初曆。

具體如下:中國古代的歷法有三種,陽曆,陰曆和陰陽合曆。陽曆也叫太陽曆;陰曆也叫太陰曆,月亮歷;陰陽合曆,也就是俗稱的農曆。其中的陰陽合曆一直沿到今天。

漢族地區使用的農曆又稱夏曆,是一種陰陽合曆,以月相定月份,以太陽定年週期。

中國的歷法與紀年採用陰陽干支三合曆;上古時期,根據不同的農業牧業生產情況需要,分別產生過太陽曆法和太陰曆法。農曆作為中國傳統曆法,最早源自何時無從考究,據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國典籍多有記載,現時陰陽合一的歷法規則一般認為源自殷商時期。從黃帝曆法到清朝末期啟用西曆(公曆)始,中國歷史上一共產生過102部曆法。

漢朝初期開始中國曆法出現了大轉折,全國統一曆法,曆法也成為了一門較為獨立的科學技術。漢武帝責成司馬遷等人編寫了《太初曆》,之後劉歆作《三統曆》,這兩歷的重要特點是年歲合一,一年的整數天數是365天,不再之前曆法的366天。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減差法"以調整時差,年歲週期起始相當固定,用數學計算就能確定閏月,用不著"考定星曆,建立五行",至此,陰陽五行基本上退出了曆法。

之後中國曆朝頒佈的歷法,均與太初曆大同小異。

的形成古代的士族,是在哪個朝代開

士族 又稱門第 衣冠 世 族 勢族 世家 巨室 門閥等。門閥,是門回第和閥閱的合稱答,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門閥制度是中國歷史上從兩漢到隋唐最為顯著的選拔 的系統,其實際影響造成朝廷國家重要的官職往往被少數氏族所壟斷,個人的出身背景對於其仕途的影響,遠大於其本身的才能與專長。士族的形成古代的 士族 ...

范仲淹是哪個朝代,范仲淹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范仲淹 989 1052 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人,世稱 範文正公 唐宰相範履冰之後。北宋著名的政治家 思想家 軍事家和文學家,祖籍邠州 今陝西省彬縣 後遷居蘇州吳縣 今江蘇省吳縣 他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力主改革,屢遭奸佞誣謗,數度被貶。1052 年 皇佐四年 五月二十日病逝於徐州,終年6...

王安石是哪個朝代的,王安石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王安石 1021年12月18日 1086年5月21日 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 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 人,北宋著名思想家 政治家 文學家 改革家。慶曆二年 1042年 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 鄞縣知縣 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 1069年 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