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到底是五霸還是七霸?

2025-04-12 04:15:18 字數 1701 閱讀 9560

1樓:時之惡魔

吳越強盛起來之前便出現了五霸,這也使得很多人不願意承認吳王越王應該算入春秋五笑梁閉霸的說法。 春秋五霸的碰裂說法並不一致,有的說是齊桓公、晉文公、渣盯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也有說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的。

春秋到底是五霸還是七霸?有什麼依據呢?

2樓:邂逅浪漫

春秋五霸。根據《史記悶枯伍•索隱》,由司馬遷提出,螞或這裡的五霸是由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這五位組成敗塌。

3樓:隨遇而安

我認山租為在春秋的時候應該是五霸;主要的依據就是在《史記•索隱》當中司馬遷提出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這5位組成了弊悉春逗卜兆秋五霸。

4樓:清秋雲奕

春秋五霸。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個,記得在當初初中和高中時期的歷史課文上也有講到。

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區別是什麼?

5樓:網友

春秋五霸是五個君王,戰國七雄是七個國家。

一、春秋五霸。

從西元前770年到前476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在這290多年間,社會風雷激盪,可以說是烽煙四起,戰火連天。僅據魯史《春秋》記載的軍事行動就有四百八十餘次。

司馬遷說: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相傳春秋初期諸侯列國一百四十多個,經過連年兼併,到後來只剩較大的幾個。

這些大國之間還互相攻伐,爭奪霸權。歷史上把先後稱霸的五個諸侯叫做「春秋五霸」,「五霸」又作「五伯」,其說首見於《左傳》。

關於春秋五霸,各類史家、學者的看法也不盡相同。兩種最具代表性的:

1、《史記索隱》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2、《荀子·王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二、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是中國古代戰國時期末期(東周滅亡前夕)七個較強的諸侯國的統稱。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無數次兼併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從數百減少到數十。

到戰國後期,僅剩下七個實力較強的周天子分封或自立的諸侯國,分別為燕國、秦國、楚國、齊國、南韓、趙國、魏國,合稱為「戰國七雄」。

在這七雄之中,除秦國以外,其餘六國均在崤山以東,因此該六國又稱「山東六國」。

燕太子丹謀刺秦王政失敗導致身死國滅後,西元前221年,秦軍進而圍臨淄滅齊,結束戰國群雄割據。

春秋五霸是哪五霸

6樓:哈哈橘子君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周王王室衰微,根本無法有效控制各諸侯國,於是各個諸侯國間就掀起了一場長達數百年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公尺"的兼併戰爭,在這一期間,能夠在各個諸侯國中實力、號召力執牛耳者,就會被尊奉為霸主。

在歷史上,關於"春秋五霸"是誰的不同說法,至少有七種,而每一種說法都有自己的道理,也都有自己的不能服眾之處。這七種說法分別是: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史記索隱》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鄭莊公—《辭通》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四子講德論》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白虎通·號篇》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吳王夫差—《漢書注·諸侯王表》

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荀子·王霸》

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鮚崎亭集外編》

春秋五霸到底是誰 春秋五霸分別是誰?

關於 春秋五霸 史上說法不一,至少出現過8種說法,中學歷史教科書通常用的傾向於 史記索隱 或 荀子 的版 史記索隱 的說法是 齊桓公 宋襄公 晉文公 秦穆公 楚莊王 而 荀子 王霸 則是 齊桓公 晉文公 楚莊王 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其他的說法,你可以參考百科,春秋五霸 詞條。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春秋五...

春秋五霸是誰,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是誰

春秋五霸 齊桓 晉文 晉襄 秦穆 楚莊 五霸 是中國古代史上的常識,但 五霸 究指哪五人,自古及今兩千年來史學界一直眾說紛紜,說法有十幾種,人頭多達十五個。現在,史學界的說法仍有兩種 一為齊桓 晉文 楚莊 吳闔 越勾踐 另一為齊桓 晉文 秦穆 宋襄 楚莊。而 歷史辭典 辭海 辭源 等權威典籍,對 五...

春秋五霸是哪幾個國家?春秋五霸是哪些國家?

春秋五霸有2中說法,版本一 齊桓公 晉文公 秦穆公 宋襄公 楚莊王。版本二 齊桓公 晉文公 楚莊王 吳王闔閭 越王勾踐。戰國七雄是齊國 楚國 燕國 南韓 趙國 魏國 秦國。從西元前770年到前476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在這二百九十多年間,社會風雷激盪,可以說是烽煙四起,戰火連天。春秋時期,禮崩樂...